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185章 群星璀璨之秦朝名将传文臣篇(8)

唐朝·大明宫

唐太宗李世民对房玄龄、杜如晦笑道:“李斯是‘功过两重天’的典型啊!他定的制度,让秦从‘列国’变成‘一统’,这份眼光,后世难及;可他在沙丘的选择,又让他从‘名相’变成‘罪臣’,落得满门抄斩。”

房玄龄躬身:“陛下所言极是。今我唐初定天下,既要学李斯‘建制度、固根基’,更要学他的教训——选官当看‘德才兼备’,若只重才不重德,迟早会出‘李斯第二’。就像隋之杨素,有才却助炀帝乱政,终致亡国。”

杜如晦补充:“李斯若在始皇帝死后主动隐退,或力保扶苏,哪会有后来的悲剧?这‘功成身退’的智慧,我辈臣子更需谨记。”

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坐在奉天殿,盯着天幕中李斯“五刑夷族”的结局,语气冰冷:“李斯有才,却敢‘合谋废立’,这就是权臣的祸患!朕废丞相、设六科给事中,就是要把权柄攥在手里,绝不让明朝出第二个‘敢谋废立’的李斯!”

李善长垂首冒汗:“陛下圣明。李斯因‘贪位’致祸,臣等必以他为戒,谨守臣道,绝不敢有半分私念。”

明中后期·嘉靖年间(西苑修道殿)

嘉靖帝看着天幕,对严嵩道:“李斯有治国之才,却没‘驭下防人’的本事——被赵高陷害致死,还是太蠢。

朕用你辅政,就是要你学李斯‘建策稳朝’,更要学朕‘控权防奸’,别像李斯般被人算计。”

严嵩躬身附和:“陛下英明。李斯的教训,在于‘轻信赵高’、‘失了君心’。臣必尽心辅佐陛下,既稳朝纲,又防小人,绝不让悲剧重演。”

一旁的徐阶暗忖:严嵩如今权势过盛,却不知“功高震主”,若学李斯“贪位不悟”,迟早也会栽跟头。

天幕继续介绍到道下一位文臣“这个文臣他没有李斯那么出名,但和李斯是同朝为官的人,他曾经死谏善待太后赵姬,化解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他就是茅焦。”

【茅焦是战国末期秦国大臣,以冒死劝谏秦始皇、促使其迎回生母赵姬而闻名,是历史上“犯颜直谏”的典型代表,其一生核心事迹集中于劝谏秦始皇这一关键事件。

秦始皇平定嫪毐之乱后,因生母赵姬曾与嫪毐私通并生下二子,怒将赵姬迁居雍城(今陕西凤翔),并下令“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此前已有27位进谏大臣因劝谏被处死,朝野上下无人再敢提及此事。】

【茅焦此时主动求见嬴政,直言指出其三大过错:其一,迁母失德,有损孝道,难以令天下人信服;其二,诛杀谏臣,会被视为暴君,寒了天下贤才之心;其三,若因私怨弃母子之情,将影响秦国统一大业的舆论根基。

他甚至直言“臣恐秦亡,为天下笑”,以秦国国运相劝。

嬴政起初震怒,欲烹杀茅焦,但茅焦的坦荡与对秦国大局的考量最终打动了他。】

【嬴政不仅赦免茅焦,还采纳其建议,亲自前往雍城迎回赵姬,恢复母子关系,同时任命茅焦为上卿(高级官员),以彰显对“忠直之臣”的重视。

茅焦的劝谏不仅化解了秦始皇的家庭伦理危机,更避免了秦国因君主“失德”而失去民心与人才,为后续秦始皇集中力量统一六国扫清了舆论障碍。

其“不畏死、只为国”的直谏精神,也成为后世臣子“以道事君”的典范。】

战国·秦国朝堂

茅焦立于殿中,看着天幕中自己冒死谏言的画面,双手不自觉攥紧朝服下摆,眼中却满是坦荡:“当年见二十七位同僚因谏死,臣并非不惧,但秦欲统天下,君主岂能因私怨失孝道、寒贤心?

若臣不站出来,大秦舆论受损,统一大业恐生变数!”

他望向御座上的嬴政,躬身道:“陛下最终纳谏迎回太后,既全了母子情,也稳了天下心,臣之险,值了!”

嬴政看着茅焦,语气缓和了几分:“当年你直言朕‘失德’,朕确是怒极,可你句句为大秦着想,而非为一己私利,这份忠直,比那些只知迎合的臣子强百倍。今日见天幕所载,更知你当年不易。”

战国·赵国邯郸宫

平原君赵胜抚着胡须,感慨道:“茅焦真是胆色过人!嬴政正怒杀谏臣之时,他竟还敢当面指摘过错,且句句切中秦国要害——既提孝道,又论国运,不是莽夫之勇,是智者之谏啊!”

蔺相如点头附和:“秦国若因君主‘迁母杀谏’失了民心,对六国本是利好,可茅焦这一谏,反倒帮秦国补了漏洞。这般忠君为国的臣子,无论在哪国,都是珍宝。”

秦末汉初·汉中王府

刘邦拍着案几,笑道:“这茅焦是个狠人!二十七个脑袋落地了,他还敢上,关键是还能说动嬴政,这嘴皮子和胆识,没几个人比得了!”

萧何躬身道:“主公说得是。茅焦的厉害,不在‘敢谏’,而在‘会谏’——他不跟嬴政争私怨,只谈‘孝道’与‘国运’,戳中了嬴政想统天下的根本需求。

他日主公得天下,也需这般‘敢言且善言’的臣子,才能及时纠偏。”

汉朝·未央宫,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天幕,对董仲舒道:“茅焦‘不畏死、只为国’,这股直谏精神,正是朕需要的臣子品格!如今朕推新政、击匈奴,难免有思虑不周之处,若臣子都像茅焦般敢说真话,何愁天下不治?”

董仲舒躬身:“陛下英明。茅焦谏言,以‘大义’压‘私怨’,既全了君主体面,又解了国家难题,这是‘以道事君’的典范。今我汉推儒术,讲究‘君仁臣忠’,茅焦的忠直,正合儒道,当令百官效仿。”

明初·洪武年间

朱元璋坐在奉天殿,盯着天幕,语气稍缓:“茅焦这臣子,忠是真忠,勇也是真勇!二十七个头落地了,他还敢上,且能说动嬴政,不是瞎闯,是有脑子。

朕虽严,但也容得下‘为国事敢言’的臣子——就怕那些‘为私怨乱谏’的人。”(ps:我咋那么不信呢?)

李善长垂首道:“陛下圣明。茅焦的直谏,是‘为公’而非‘为私’,这才打动嬴政。臣等必以茅焦为戒,若见国事有失,必敢直言,绝不敢因怕获罪而隐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