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43章 靖康之耻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第43章 靖康之耻

作者:迷城寒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7:11:56

天幕光影骤变,宋辽金三国的疆域图在云雾中渐显,幽云十六州的边界线如一道伤痕,在地图上格外刺眼。

宋,寇准立于澶渊古城墙前,望着天幕中浮现的金兵铁骑,怒目圆睁:“当年澶渊之盟虽暂保太平,却也让后世子孙失了尚武之心!若朝廷能整军经武,收复燕云,何至于让金狗如此猖獗?”

明,于谦抚剑而立,声音铿锵:“国之存亡,系于君心与民心。兵临城下之际,唯有死守待援、激励士气,方能绝境求生。若一味屈膝求和,只会让豺狼得寸进尺。”

【画面切换,汴京街头,百姓奔走相告,传言金兵已渡过黄河。宋徽宗赵佶听闻消息,竟吓得昏厥过去,苏醒后匆匆传位于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自己则带着亲信逃往江南。】

唐,魏征气得胡须颤抖:“国君者,天下之主也。危难之际不思抗敌,反倒弃城而逃,这般怯懦,纵有万里江山,也守不住分毫!”

宋,文天祥扼腕叹息:“徽钦二帝,一者耽于书画,荒废朝政;一者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君昏臣佞,朝堂之上尽是主和之声,这亡国之祸,早已埋下伏笔。”

【金兵兵临汴京城下,宋钦宗竟信以为真“六甲神兵”之说,命骗子郭京率军守城。城门大开之际,金兵如潮水涌入,汴京沦陷,徽钦二帝被俘,宫廷珍宝被洗劫一空,百姓遭屠戮者不计其数。】

汉,霍去病拍案而起,怒喝:“竖子误国!以军国大事当儿戏,用妖术拒强敌,这般昏聩,比匈奴单于更可恨!若我在世,定率铁骑踏平金营,生擒二帝归!”

清,顾炎武望着天幕中百姓被金兵拖拽的惨状,痛心疾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当政者昏庸至此,纵有百万匹夫,也难挽狂澜。汴京之屠,是华夏之痛,更是后世之戒!”

【画面转至金营,徽钦二帝身着孝服,被迫参加“牵羊礼”,跪地向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牌位叩首。皇后朱氏不堪受辱,投水自尽;无数宗室女子被金兵掳走,沦为玩物。】

宋,岳飞立马朱仙镇,望着天幕中皇室受辱的场景,目眦欲裂,高声吟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唐,白居易闭目长叹:“昔日太宗擒颉利可汗,仍以礼相待,未辱其族。金人这般折辱亡国之君,不仅失了道义,更埋下百年仇恨。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啊。”

【金兵押解着徽钦二帝及数千宗室、工匠北去,沿途百姓哭声震天。宋徽宗在五国城写下“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的诗句,不久便病死他乡;宋钦宗则在金国苟活三十余年,最终被马踩死。】

宋,陆游临终前望着天幕,老泪纵横:“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这中原,何时才能收复?二帝蒙尘,百姓受难,我死不瞑目啊!”

元,耶律楚材(契丹人)摇头道:“女真灭辽时,何尝不是这般残暴?如今灭宋,又重蹈覆辙。杀戮与羞辱换不来长治久安,只会让天下人离心离德。”

【天幕上浮现出李清照的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及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志。】

明,陈子龙感慨道:“乱世出悲歌,易安词中字字是泪,幼安笔下句句是血。他们的悲愤,不是个人之痛,是整个民族的泣血呐喊。”

清,王夫之在船山草堂中写道:“宋之亡,亡于君德之衰,而非兵力之弱。徽钦二帝若有勾践卧薪尝胆之志,未必不能复国,可惜啊,只剩屈辱与苟活。”

【天幕渐暗,一行字缓缓浮现:靖康之耻,是汉民族历史上的深重伤痕,它警示后世——天下虽大,忘战必危;君主虽尊,失德必亡。】

宋太祖赵匡胤手持玉斧,望着汴京城破的画面,痛心疾首:“朕杯酒释兵权,本想保天下无兵变之祸,却不料后世子孙竟弱到这般地步!重文轻武,矫枉过正,这才让外夷有机可乘!”

朱元璋立于应天城头,目光锐利如刀:“朕见不得这般屈辱!若朕生在彼时,定要聚义兵、伐金狗,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让皇室受此奇耻大辱!”

康熙皇帝翻阅《宋史》,叹息道:“自古亡国,多因内患而非外忧。宋室自毁长城,杀岳飞、信秦桧,早已失了民心,纵无靖康之变,也难长久。”

【靖康之耻是北宋历史上的重大国难,发生于1127年(靖康二年),是金朝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及大量宗室、大臣、百姓等,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北宋与金原本订立“海上之盟”联合灭辽,但过程中北宋军事孱弱暴露无遗,金朝灭辽后转而将矛头指向北宋。

宋徽宗沉迷书画、不理朝政,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朝政**,民不聊生,军队战斗力低下。】

【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宋徽宗禅位于宋钦宗,自己南逃。

汴京沦陷于1127年,金军攻破汴京,大肆搜刮城中财物、珍宝、典籍等,甚至劫掠百姓。

金军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大臣等数千人掳往北方,史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难”)。途中,被掳人员遭受极大屈辱,许多人死于非命。】

【标志着北宋的终结,康王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成为汉民族历史上的一次深重耻辱,激发了后世的爱国情感,如岳飞《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便抒发了对此事的悲愤。

暴露了北宋重文轻武、国防薄弱、政治**的弊端,成为后世治国的重要警示。

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两宋交替的关键节点,也深刻烙印在民族记忆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