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105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朱元璋穿着常服在市井闲逛,听到百姓议论天幕,忽然对身边的刘伯温说:“项羽那小子,跟陈友谅一个毛病——只知打仗,不懂治国。他以为废了秦律就完事了?没有规矩,百姓怎么活?朕立《大明律》,行里甲制,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安稳日子不是靠喊‘复周礼’喊出来的。”

刘伯温点头:“分封制?当年周天子搞分封,最后还不是诸侯争霸?项羽若真赢了,天下不过是换个名号打仗,哪有我大明一统江山、百姓安居乐业来得实在。” 路边说书人拍着醒木:“要说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合,总得有合的道理,不是吗?”

天幕依旧,只是又换了个字样和标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萧何#吕雉】

秦末,沛县,这是要讲萧大人你了,哈哈哈,哎呦不敢啊,刘季,我那有你厉害啊,未来成了一个国的开国皇帝。

【咸阳宫的铜灯在风里晃了晃,韩信攥着那封泛黄的荐书,指节捏得发白。

\"萧丞相当真要举荐我?\"他抬头时,烛火正映在萧何鬓角的白发上,这位大汉丞相刚从刘邦帐中出来,袍角还沾着关外的霜。

\"淮阴侯可知,昨夜帐外积雪三尺?\"萧何没直接答,只递过一杯热酒,\"汉王帐里的火盆烧了整夜,讨论的却是该派谁去挡楚军的锐气。\"

他看着韩信腰间那柄磨得发亮的剑,\"你的《汉中对》我呈上去了,汉王说,他要的不是纸上谈兵的先生。\"

韩信喉结动了动。他记得三年前在楚营,项羽的帐前侍卫总爱摸着他的剑鞘笑,说一个执戟郎配不上这样的好剑。

直到萧何月下追他回来,刘邦当着全军的面,将大将军印重重砸在他案上。】

【 \"明日卯时,点兵台见。\"萧何起身时,烛火在他身后拖出长长的影,\"别让我,也别让这大汉的江山等太久。\"

那之后的五年,韩信的名字成了楚军的噩梦。潍水之战他半渡而击,破了龙且二十万大军;垓下之围,他布下十面埋伏,逼得霸王乌江自刎。

长安城里的孩童都唱着\"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可他自己知道,每次出征前,萧何总会让人送来一坛家乡的酒,坛底压着张字条,写着\"慎行\"二字。】

【变故是从吕后的懿旨开始的。那天韩信刚从训练场回来,铁甲上还带着汗味,宫里的内侍就捧着黄绸进来,说皇后请他去长乐宫议事。

\"丞相呢?\"他下意识问。内侍低着头,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萧丞相...在府中称病。\"

韩信的心沉了沉。他想起上月进宫时,撞见萧何正和吕后的亲信密谈,见了他,那亲信慌忙把手里的竹简藏进袖中。

当时萧何笑着打圆场,说在商量秋收的粮草,可他袖口露出的那截竹简,分明写着\"陈豨反\"三个字——陈豨是他当年举荐的部将。】

【长乐宫的钟摆敲了三下,吕后坐在上首,鬓边的金钗闪着冷光。\"淮阴侯可知,陈豨在代地反了?\"她慢悠悠地拨着茶盏,\"有人说,他手里有你写的信。\"

韩信刚要辩解,殿外突然传来甲胄相撞的声响。他回头,正看见萧何站在殿门口,身后跟着两队禁军。

老丞相的脸在阴影里看不真切,只听见他哑着嗓子说:\"淮阴侯,陛下有旨,念你功高,赐...全尸。\"

那瞬间,韩信忽然想起月下的追赶。当时他负气离开汉营,萧何骑着快马追了他三天三夜,在渭水边抓住他的衣袖,说\"汉王不能没有你\"。如今这双手,却亲手递来了催命符。

长乐宫的横梁很高,白绫垂下来的时候,韩信望着殿外的天。秋雁正往南飞,排着整齐的队列,像极了他当年布下的军阵。他最后看到的,是萧何转身离去的背影,那背影在宫墙的映衬下,佝偻得像株被霜打了的芦苇。

后来长安城里的人说,韩信死的那天,萧丞相府里的灯亮到天明。有人听见老丞相反复念叨着一句话,像在对自己说,又像在对九泉之下的人说:

\"成也我,败也我,只盼你...莫怨这大汉江山。\"】

秦末·沛县

刘邦正蹲在泗水亭前啃着樊哙递来的狗肉,抬头望见天幕上\"刘季\"二字,差点把骨头卡在喉咙里。

\"他娘的,这天上写字的是啥神仙?还知道老子的小名?\"

萧何站在一旁,手指无意识绞着绶带。当天幕映出自己月下追韩信的身影,他鬓角的汗珠子滚进衣领——那时候只想着为汉王揽才,哪敢想日后会亲手送淮阴侯上路?

\"汉...汉王,\"他声音发紧,\"这...这都是后世妄言吧?\"

樊哙把刀往地上一剁:\"管他娘的啥言!萧大人举荐韩信是真,那小子打胜仗也是真!至于后面...保不齐是哪个酸儒瞎编的!\"

汉初·长安,未央宫前,刚散朝的大臣们仰头盯着天幕。陈平摸着胡须,目光在\"吕后长乐宫\"字样上顿了顿,又瞟向不远处的周勃——当年长乐宫那场事,周勃是带兵的将领之一。

周勃面皮涨得通红,攥着剑鞘的手青筋暴起:\"胡说八道!淮阴侯谋逆是实,萧丞相不过是...是遵旨行事!\"可当天幕写到韩信望着秋雁的眼神,他喉结动了动,终究没再往下说。

市集里,卖胡饼的老汉拍着案子叹气:\"难怪那年冬天,萧丞相府的灯亮了整宿...原来不是算粮草啊。\"旁边穿粗布衫的书生接话:\"飞鸟尽,良弓藏...韩将军这辈子,倒真应了这话。\"

汉武帝时期·长安,董仲舒正在太学讲《春秋》,忽闻外面骚动,出来便见天幕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九个字。他捻着胡须沉吟片刻,对围过来的弟子们道:\"汉承秦制,然萧相国立汉律、安百姓,功在千秋。韩信之死,非个人恩怨,实乃集权之需——秦亡于分封,汉岂能重蹈覆辙?\"

有弟子追问:\"那萧丞相夜半自语,是悔吗?\"董仲舒望向远处的未央宫:\"为江山者,何悔之有?\"只是说这话时,他袖口的竹简微微发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