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446章 麦播沙原,粮稳商基

河西互市分司的试种田里,大宋农匠周耕老正蹲在田埂上,指尖捻起一撮泛白的盐碱土,眉头微皱。王怀安带回的中亚麦种已播种半月,芽苗却长得稀稀拉拉,叶片还带着焦黄色:“这麦种耐旱是真,可咱河西的土壤偏碱,芽苗扎不住根啊!”

身旁的西域农匠帖木儿接过土块闻了闻,恍然大悟:“在中亚,我们会用草木灰改良土壤,还会挖浅沟引雪水灌溉,中和盐碱。”波斯工匠阿里也凑过来:“我家乡的坎儿井能引地下水,既不浪费,又能保持土壤湿润,或许能用在这里。”

消息传开,国子监的农科士子带着《齐民要术》译本赶来,交趾学子带来了耐碱作物的育苗经验,高丽工匠则打造了轻便的开沟农具。众人分工协作:帖木儿指导收集草木灰,按比例撒入田间中和盐碱;阿里绘制坎儿井图纸,带领工匠在试种田旁开凿暗渠;周耕老改良大宋育苗法,将麦种先在温水里浸泡三日,再播入改良后的苗床;联防队员们也来帮忙,用西域农具平整土地,引雪水入渠。

两个月后,试种田焕然一新。坎儿井引来的地下水潺潺流入田间,盐碱土被草木灰改良得松软肥沃,中亚麦种长出了绿油油的壮苗,比大宋本地麦种的长势还要旺盛。“这麦种耐干旱、抗风沙,改良后又能适应盐碱地,往后河西走廊也能种出好麦子了!”周耕老抚摸着沉甸甸的麦穗,笑得合不拢嘴。

秋收时,试种田的亩产较本地麦种翻了一倍,麦粒饱满,磨出的面粉口感醇厚。河西互市分司当即推广这种“沙原麦”,组织农匠向周边百姓传授改良土壤、开凿坎儿井的技艺。百姓们种上“沙原麦”后,粮食产量大增,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将余粮卖给商队。

“以前商队路过,只能靠随身携带的干粮,如今沿途百姓都能提供粮食,补给更方便了!”王怀安的商队再次出发时,在沿途补给站买到了新鲜的麦饼与粮食,无需再为粮草发愁。别克的西域商队也带着“沙原麦”的麦种返回中亚,与大宋农匠约定,来年交换更优质的作物品种。

国子监的学子们将“沙原麦”的种植技艺、坎儿井开凿方法、土壤改良技巧详细记录下来,增补进《万国图志》,还绘制了《河西耕作图谱》,标注出适合种植“沙原麦”的区域与灌溉路线。波斯学子在图谱上补充了中东地区的耐旱作物种植经验,交趾学子则添加了耐碱作物的轮作方法,让这本图谱成为各国共享的农科宝典。

赵昺收到河西互市分司的奏报与“沙原麦”的样本,龙颜大悦,下诏将“沙原麦”列为万国通商的重点推广作物,下令大宋农匠前往西域、中亚传授技艺,同时引进各国的耐旱、耐碱作物,在大宋西北、岭南等地试种。“民以食为天,天下太平,必先让百姓丰衣足食。”赵昺在朝堂上说道,文武百官齐声附和。

如今的河西走廊,不再是只闻驼铃的荒凉商道。沿途的田野里,“沙原麦”随风起伏,金色的麦浪与商队的身影相映成趣;村落中,百姓们用坎儿井灌溉田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互市分司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与货物,为过往商队提供充足补给。各国农匠往来交流,作物品种不断改良,耕作技艺日益精进,陆上商道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成了农业技术互通的桥梁。

王怀安站在试种田旁,看着往来的商队与劳作的百姓,心中感慨:“从前商路靠弩箭守护,如今商路靠粮食稳固。万国携手,不仅能通有无、御风险,更能让荒原发新芽,让百姓得温饱,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啊!”

喜欢破落皇帝重整山河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破落皇帝重整山河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