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181章 北田寒土试稻芽,士族旧议起波澜

大都的秋意比南方烈,风卷着城根下的枯草,刮过刚插完晚稻的田埂。赵昺蹲在开封城外的田里,指尖沾着湿泥,捏起一株刚返青的占城稻苗——叶片比北方的粳稻窄些,却透着韧劲,只是靠近田埂的几株,叶尖微微发褐。

“殿下,这北地的土寒,霜降来得早,稻苗怕是熬不过十月。”身旁的老农王二柱搓着手,语气里满是担忧,“俺们祖祖辈辈种粟麦,这稻子金贵,水多了烂根,水少了枯苗,实在难侍弄。”

赵昺没说话,转头看向跟来的王铁蛋——王老铁的儿子,如今已是“农器监”的主事,手里捧着个铜制的小犁,犁头是改良过的弧形。“铁蛋,你说的‘暖水法’,试过了?”

王铁蛋忙点头,蹲下身扒开田边的土沟:“殿下您看,这沟里埋了陶管,引着村西的温泉水,能比田里的水温高两度。只是……”他声音低了些,“河南的士族说这是‘折腾庄稼’,还说‘稻是南方物,北地种稻是违逆天时’,不肯让佃户跟着试。”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马蹄声。林啸勒马停在田埂上,手里攥着张青竹纸,脸色沉了些:“殿下,江南士族联名递了奏疏,说‘均田令’断了他们的生路,请求恢复‘永佃制’,还说……还说您‘重流民、轻士族,是忘本’。”

赵昺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接过奏疏扫了一眼——落款里有江南钱氏、陆氏的名字,都是从前南宋的望族。他冷笑一声:“忘本?他们的本是田租里的三成利,还是百姓的死活?”

正说着,蓝珠挎着药箱走来,额角沾着汗:“殿下,开封城里的流民诊好了大半,只是北方人信‘巫医’,不肯喝草药,我让医馆的人把草药熬成膏子,混在粥里才肯吃。对了,城外发现几个元军残兵,说是甘麻剌的旧部,想偷田里的稻种。”

“偷稻种?”赵昺眉梢一挑,“林啸,让你的人盯着,别抓,跟着他们看去处。”他转头对王二柱道,“老伯,你再选十户愿意试种的人家,我让铁蛋给你们送新犁,温泉水不够,就把村里的土灶改改,用草木灰泡水浇田,能保苗。”

王二柱愣了愣,随即跪地磕头:“殿下真是百姓的活菩萨!俺这就去喊人!”

等老农走了,蓝珠才轻声问:“殿下,士族的奏疏怎么办?江南的田大多在他们手里,硬推均田,怕是要闹乱子。”

赵昺望着田里的稻苗,风吹过,叶片晃出细碎的光。“闹不乱的。”他语气平静,“你忘了霞浦渔村的阿珠?忘了畲族山寨的蓝飞虎?百姓要的是能种出粮食的田,不是士族手里的‘祖产’。”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是之前濠州细作传回的消息,“朱元璋在皇觉寺里,已经能识文断字了。这天下,从来不是靠士族撑着的。”

三日后,林啸带回了消息:“那些元军残兵躲在开封东边的黑风寨,寨里还有两百多个流民,都是被豪强逼得没活路的,残兵想拉他们入伙,抢周边的稻田。”

张勇一听就攥紧了刀:“殿下,末将带五百人去,把寨平了!”

“不用带兵。”赵昺摇头,“让铁蛋准备二十副新犁,五十斤稻种,你跟我去黑风寨。”

黑风寨建在土坡上,寨门用圆木顶着,远远就能看见流民在寨墙下捡柴,面黄肌瘦。赵昺勒马站在寨前,对着上面喊:“我是赵昺,带了稻种和犁来。你们若想种地,就开寨门;若想接着当匪,我身后的百姓,不会容你们毁了田里的稻苗。”

寨墙上的元军残兵刚要放箭,一个流民突然冲过来,夺下弓箭:“将军!俺们是农户,不是匪!俺们想种稻,想吃饱饭!”

越来越多的流民围过来,对着寨里喊:“开寨门!俺们要稻种!”残兵首领见势不妙,拔刀要砍流民,却被身边的亲兵按住——那亲兵是北方农户出身,家里的田早就被豪强占了。

寨门“吱呀”一声开了,流民涌出来,围着赵昺手里的稻种,眼睛发亮。残兵首领见大势已去,跪倒在地:“殿下,俺们也是被逼的,元廷不管俺们,豪强抢俺们的粮……”

“想活,就去田里干活。”赵昺打断他,“铁蛋教你们用新犁,种出稻子,够你们吃,也够你们给家里捎粮。若再敢抢,百姓饶不了你们。”

等流民跟着铁蛋去田里时,张勇低声问:“殿下,就这么放了他们?”

“放了他们,是让他们种稻;抓了他们,田里的稻苗就没人管了。”赵昺望着远处的田埂,王二柱正带着农户给稻苗浇水,“你看,民心不是靠刀赢的,是靠稻芽赢的。”

几日后,江南士族的代表钱穆来了开封,跪在宫门外,请求赵昺“收回均田令”。赵昺没让他进殿,而是带他去了开封的稻田——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秆,农户们正在收割,脸上是笑着的。

“钱大人,你看这稻子。”赵昺指着田里,“江南的田,若分给农户种,能收这么多;若还归士族,佃户们吃不饱,只会逃,田迟早荒了。”他递给钱穆一碗新煮的米饭,“这是北方种的占城稻,比江南的米香。你回去告诉江南的士族,愿意把田分给农户的,朝廷免三年赋税;不愿意的,朝廷就把稻种分给佃户,让他们自己种——百姓要吃饭,谁也拦不住。”

钱穆捧着米饭,尝了一口,滚烫的米香钻进喉咙,他想起江南荒了的田,想起佃户逃荒的身影,突然跪了下来:“殿下,臣……臣懂了。”

赵昺扶起他,风吹过稻田,传来“沙沙”的响。他知道,复宋不是结束,是开始——接下来要把稻种传到黄河两岸,要让医馆开遍北方,要让学堂里的孩子都能读书,要让“民心”这两个字,像稻芽一样,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扎下根,长出穗,结出永远的安稳。

傍晚时,蓝珠送来一封书信,是畲族山寨的消息:蓝飞虎带着畲族农户,在闽西种了千亩占城稻,收成比往年多了两倍,还寄来了一袋新米。赵昺拆开信,里面夹着一粒稻种,圆润饱满,泛着光。

他把稻种放在手心,想起崖山的海,想起红螺岛的火,想起建宁的背叛,想起大都的城门。原来,从溺海重生的那天起,他要找的不是“大宋”,是让百姓能种稻、能吃饱的“天下”。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稻种上,像一层暖光。赵昺握紧手心,知道明天还要去北方的田里,还要看着更多的稻芽长出来,还要让更多的百姓,过上有米饭吃、有安稳日子过的生活。

这,才是崖山余烬里,最亮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