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180章 大都城下列民心,稻种终换天下安

大都的城墙在晨雾里透着冷硬,城头上的元军旗帜耷拉着,像被抽走了力气。赵昺勒住马缰,目光扫过城下——元顺帝果然做了困兽之斗,城墙上堆着滚木和火油,守军握着弯刀的手却在发抖,有的士兵偷偷往城下望,眼里满是渴望,那是对安稳日子的期盼。

“殿下,大都百姓的暗线传来消息,城里的粮只够撑三天了,元顺帝想把皇宫的珍宝分给士兵,逼他们死战!”林啸策马奔来,手里攥着一张揉皱的纸条,“城西的水门守军是扩廓将军的旧部,已经偷偷把铁索弄松了,只等咱们的信号!”

扩廓帖木儿上前一步,望着城头熟悉的身影,声音里带着感慨:“那是我从前的副将哲别,他早就不满元顺帝苛待百姓,只是被胁迫着守城。我去喊话,定能让他倒戈!”他勒马走到城下,对着城头喊:“哲别!我是扩廓!义军带了占城稻种来,只要你开城门,百姓能种稻吃饱,咱们也能回家过安稳日子,何必跟着元顺帝陪葬!”

城头上的哲别身子一震,手里的弯刀差点掉在地上。他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士兵,有的正盯着城下义军手里的稻种袋,咽了咽口水——他们已经三天没吃饱饭了,想起家里饿肚子的孩子,眼里满是动摇。元顺帝在箭楼里看见,气得嘶吼:“放箭!快放箭!别听他胡说!”

箭雨刚要落下,哲别突然拔剑挡住:“不能放!咱们不能再杀百姓的救星!”他转身对着士兵喊:“弟兄们!元顺帝只顾自己逃命,不管咱们的死活!义军给百姓分稻种,让大家能吃饱饭,这才是咱们该护的天下!”说着,他一把扯下城头上的元军旗帜,扔了下去,“开城门!迎义军!”

士兵们齐声应和,有的跑去打开水门的铁索,有的放下吊桥,城头上瞬间乱作一团。元顺帝见大势已去,想带着珍宝从北门突围,却被张勇拦住。两人刀光剑影打了几个回合,张勇一刀挑飞他的佩刀,厉声喝道:“元顺帝!你苛待百姓,滥征赋税,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别杀他!”赵昺快步上前,按住张勇的刀,“留着他,让他看看大都百姓怎么种稻,怎么过安稳日子,让他知道,天下不是靠铁骑抢来的,是靠民心守来的!”

大都城破时,百姓们打开家门,举着灯笼涌上街头。一个老农捧着一碗糙米饭,颤巍巍地走到赵昺面前:“殿下,这是俺家最后一点米,您尝尝!俺们大都百姓盼了多少年,终于盼来能种稻吃饱的日子了!”

赵昺接过糙米饭,又从怀里掏出一袋占城稻种,递给老农:“老丈,这稻种耐冷,适合北方的气候。咱们先把城外的荒田开垦出来,种上占城稻,工匠们会帮你们修水渠,引浑河的水灌溉,以后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百姓们围上来,争相要稻种。有的当场就跑到城外的荒田,用手刨开冻土,把稻种撒进去;有的帮着工匠丈量土地,规划水渠路线;连投降的元军士兵也扛着锄头过来,他们大多是大都周边的农户,家里的田早就荒了,早就盼着能放下武器,好好侍弄庄稼。

中军帐里,陆仲远递来一份名册:“殿下,各地的士族和百姓都派了人来,愿意捐粮捐钱,还说要组织农户开垦北方的荒田,把占城稻种传遍天下。另外,林啸的暗线传回消息,北方的元军残部见大都失守,纷纷投降,说愿意跟着咱们种稻,再也不打仗了!”

赵昺展开名册,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名字,又望向帐外——百姓们在荒田里补种稻苗,工匠们在修水渠,乡学的先生已在街头搭起了简易学堂,孩子们的读书声顺着风飘进来,混着浑河的流水声,像一首安宁的歌谣。

接下来的几个月,大都的变化日新月异。荒田变成了连片的稻田,水渠纵横交错,乡学的学堂里坐满了孩子,百姓们还自发组织了“护稻队”,每天在田埂上巡逻,防止有人破坏稻苗。秋收时,大都城外的稻田一片金黄,占城稻的产量比北方的老稻多了三倍,百姓们捧着饱满的稻穗,笑得合不拢嘴。

登基大典那天,赵昺穿着龙袍,站在大都的城楼上,手里捧着一袋新收的占城稻种——那是大都百姓特意挑选的,颗粒饱满,泛着金黄的光。他对着城下的百姓喊:“今日复宋,不是为了皇权,是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种稻吃饱,都能过安稳日子!从今天起,占城稻种要传遍中原,传遍黄河两岸,让全天下的田埂上,都能长出希望的稻芽!”

百姓们欢呼起来,有的举着稻穗,有的捧着新米,田埂上的稻茬还留着丰收的痕迹,浑河的水流淌着,带着稻种的清香。扩廓帖木儿、张勇、蓝珠、陆仲远站在赵昺身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他们跟着赵昺北伐,从南平到大都,走过了无数路,打过了无数仗,终于换来了这天下安宁,稻穗满仓。

夜里,大都的空地上摆起了长桌,百姓们端来新煮的米粥和新蒸的馒头,义军士兵和百姓坐在一起,吃得热热闹闹。老农用筷子夹起一粒米饭,笑着说:“殿下,您看这米多白!明年咱们再多种些占城稻,让开封、洛阳的百姓也尝尝,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饱饭!”

赵昺笑着点头,从怀里掏出一袋新的稻种,分给身边的人:“这是大都的新收稻种,比南方的更耐冷。明年咱们派工匠去北方,教百姓种稻,修水渠,让天下的田埂上,都能长出丰收的稻穗,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月光洒在长桌上,米粥的热气裹着稻香,漫过整个大都。赵昺知道,复宋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接下来的日子,要让占城稻种传遍天下,要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要让“民心”二字,永远刻在这片土地上,刻在每一株稻芽里,刻在每一个安稳的日子里。

天下安,稻芽旺,这便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最好的丰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