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62章 第三计:龙王之怒!

第一记雷,还在极远的云肚里滚,像有人捧着皮鼓在水底试拍。

第二记雷就近了半寸,把雾压得更低。第三记雷落下时,北门外的大河像是把背脊拱起了一下,堤草顺着风同一方向伏倒,水面拉出一条冷亮的线。

鼓台阴里,郭嘉的袖口束得很紧,指腹按在鼓钉旁,轻轻点了三下。他不抬头,只问了一句:“灰筛过几遍?”

“再筛一遍也稳。”许褚低声回,“豆糠已换新。梁木已入孔,铜铆拭净。老闸匠说,他的手不抖。”

“好。”郭嘉收回手,咳意从胸腔刮过,他用袖背挡住。荀彧看他一眼,把铃横在掌心,“一声止,两声退,三声合,仍旧的律。”他顿了顿,“今日,不在城里。”

“在河上。”郭嘉道,“弓背之外,第二弦。”

他走到沙盘前,扇骨轻点在河湾外的一隅:一条旧堤,三道老闸,埋在芦苇与泥底的复弦,从昨夜起就被悄悄“抚”得极顺。

他指尖沿着弧线滑过去,“上游半阖,东引挂钩,西泗轻吐,待铃。水头不急,箭才穿。今天,不要淹。太狠,他只记恨。”

曹操到台阶上,没问“如何”,只问:“落点?”

“河外鱼口。”郭嘉低声,“他会以为那是最浅处。他会以为是他自己的‘意外’。聪明人最爱证明自己不被牵着走。”

风从城脊掠过,带着雨前的铁味。远河的雾抬高了一指,像一条铺好的白道。

——

营栅里,陈宫把最后一份夜探回报合起,交给高顺。

帛上四句很短:井不近,地不活,弩不疾有拍点,水不淹而穿胆。他又添了一句:不入井,不踏灰,避拍点,以骑围击城外弓背;若弓背另有弦,择最浅处过,并备长楯与袋沙。

高顺领命,分盐豆,裹楯布。

风把营旗的边压下去又扬起来。赤兔在栅外刨了两下地,喷出两缕白气。吕布披红披风立马下,半臂裸露,甲片起落如鱼鳞。他把戟斜抗肩上,笑意薄:“今日不入井。在城外吃他一口。”

陈宫拱手:“谨慎。若他弓背在外,必有第二弦。”

“狐疑,是狐的事。”吕布把戟尾轻轻一磕地,“猎,是猎人的事。记住半柱香就够。”

他翻身上马,红缨散开一瓣冷焰。

——

雨还未落,河已经涨了一指。风彻底偏南,稳得像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牵着线。

北门外,曹军外环照旧“怕”地鼓两下骂两句就退。游骑在堤上装出慌乱,鞋跟在湿草上故意滑了一下,留下一个易打的“背影”。

陈宫远远看了看,不理这场“戏”。他带着主力沿堤东去,去寻那段“最浅”。那是一道旧堤斜行下来的浅口,水流看着慢,草根露在水面外,像成排的牙齿。他抬手:“长楯先上,袋沙跟进,步骑相护,快进快出。”

并州骑压阵,战马半腿入水,嘶声短促。长楯在前排搭成一道“鱼骨”,向前破水,水花在楯边缘上跳。

吕布勒着赤兔,手感极好。他喜欢这种“硬感”。他在河东少年时就爱在夏天涉水对打,水把人和刀都压得更重,砍下去才痛快。

他挑眼看了一眼堤上远处那个浅浅的影——那是个披浅色氅衣的人,远远立着,不动。吕布压下目光,不再看。

“入!”他一声短喝,赤兔先一步,蹄尖踩进最浅的一线。水冷得像刚磨过的铁。赤兔颈下一绷,立刻稳住平衡。

吕布半身起,方天画戟沿着水面一抹,把一根浮木挑开。他笑了一下——这一口,好吃。

陈宫回头:“夹击。”轻骑两翼分开,准备沿弓背咬向对方外环。恰在此时,风里传来一声极细的铃音,清,稳,像针刺薄冰。

——

鼓台上,荀彧铃第一次动。“上游第一闸半阖。”

郭嘉道,“只取一寸。挂钩预备。”

老闸匠拉绳,闸门在泥水里轻轻磨了一声闷响。水头从闸面抬起,像一朵并不夸张的花,又慢慢压下去,沿旧渠滑行。

城河两岸的梁木齐齐落进预置的槽里,把水的路“梳”了一遍。灰粉先落在上风口,豆糠放在末端,留着待会儿吃水。

郭嘉低声:“水要顺,风才肯帮。”他咳了一声,眼里的亮更深了半寸。

——

浅口里的水忽然更凉了一分,却并不高。长楯仍旧破水,袋沙按部就班。

高顺盯着水色,忽然道:“沙层偏了半寸。”他话刚落,嘴角就绷了一下:水底的沙像被什么手轻轻拨过,向左拱了一线。那线极细,细到只有在水上立得久的人才觉察。陈宫也感到了,眉心一束。他压低声音:“再快半步。”

并州骑加鞭。赤兔前蹄踏过一条软泥带,马肩肌肉鼓起来又落下,像一支弓在水里拉开。

吕布眼神亮,他喜欢这种挑战,他要把这条河当作对手。他把戟尖在水里轻轻点了一下,水花像碎银。

第二声铃音从风里斜着穿过来,清得像有人把细线一拨。

——

“二闸挂钩,落三寸。三闸轻吐。”郭嘉吐字如钉,“不许急,不许满。节拍跟风。”

两名闸匠同时动作。东引小闸偏开一个角度,水沿着“偏门”溜进来,与上游那股暗线在浅口下游轻轻碰上,像两条鱼尾并了一下。

西泗的闸只吐一指水,去“掣”最里侧的弓弦,让水头歪一点。豆糠在下游吃水,黏住鹅卵石的缝,把“跑得最快”的那条脚缝堵住。

“灰呢?”许褚问。

“稍后。”郭嘉淡淡,“灰是羽翎,不是箭头。先让水自己飞一程。”

荀彧点头,铃柄在指间转了一下,压住。

——

浅口里有了一个肉眼看不见的“斜”。长楯的楯面沿着那条斜线被水扭了一寸。前队的步兵下意识把楯更往里一扣,队列就这样歪了半步。

高顺立刻补位,断声:“楯面回正。”声音不高,却压住了那一丝乱。

吕布没有回头。他知道后面的人在做什么。他只看前面的水。水色发青,风压来又退。他笑了一下,笑里全是战兴奋——“来!”

赤兔第二步踏进水心。就在这一步,河面像被不见的手指轻轻弹了一下。

浅口下游的旧渠里,一股更暗的水柱从泥底抬起,贴着该死的“偏门”斜斜钻上来。它不大,却滑。它不猛,却正卡在人最不想抬脚的那一瞬。

两翼的轻骑在同一时刻遭遇同样的“斜”。楯面又被扭了一寸。陈宫的指尖扣紧鞍背,革“吱”的一声。

“撤半步,楯面再回正!”他喝。

并州骑调得极快。陈宫满意的眼神刚落下,第三声铃就到了——细,短,不拖尾。

——

荀彧铃第三记,落得很稳。“灰打眼,豆糠进,梁木抬二指。上游再阖一道,二闸偏四寸,三闸止。”郭嘉一连串令落地,扇骨沉沉按在河湾外那点上,“水头入,箭发。”

城上灰粉像一层白雨自上而下。不是扑面,是专打在眼口鼻最容易抬高的“抬头处”。

豆糠一把把落在浅口边缘,遇水即黏,地皮“唧”的一声,像被人按死。梁木在预置的卡口里抬高两指,把水的斜势再推一分。上游那道小闸轻阖,造出一个“回提”的小口,像拉弦时那一下轻轻的回腕,水头因此不散,攒成一支又细又直的箭。

许褚低声笑:“真像放箭。”

“不是箭,是‘脉’。”郭嘉看着水,“水的脉,风的脉,人心的脉。三脉齐,才叫‘龙王之怒’。”

他说“怒”的时候,语气极淡。

——

浅口的水突然活了。它从泥底里抬起,贴着队列的侧腹像蛇一样钻过去,再绕到前楯的边上,往里一掀。豆糠吃水,楯脚陷半寸。

后排换不上来,前排退不下去。重弩的拍点恰好在这时“嘣”了一记,不急不缓,卡住了那一瞬间“人最不想回头”的脊背。

陈宫断声:“列纵!”并州骑极快地把横列换成纵列,像一尾鱼把身子从狭缝里掰直。

队列刚换好,左侧有一块旧墙的断砖被河水啃松,顺着斜势朝人脚边滚。吕布一戟扫开,赤兔猛地一拽缰,后蹄在湿糠上打了一个半圆,用力不重不轻,正好落在一块未被糠糊死的石缝上,马身稳住。

吕布笑,笑得很白:“还早。”

高顺看他一眼,吐出两个字:“快退。”

陈宫只来得及下达同样的令,就感觉水又“抬”了一次。

这一次抬得比刚才狠半指,却“低”了一瞬。这一瞬刚好在重弩息拍。治水的人最爱讲“错峰”。这位对手,用在了箭上。

“狐的鼻子告诉我,”陈宫在心里说,“他在‘掣弦’。”

并州骑被迫再退一尺,队尾的马蹄在湿糠里拔出来时发出一声像牙缝里挤出的响。人没倒,癫乱却起了一线。

吕布回戟护住侧肋,半身侧过去,把一个陷踏的骑卒生生撩出水面再抛回队列。赤兔嘶一声,喉管里全是铁的味。

吕布眼角压出一条细细的冷纹,他看见堤上那个浅色氅衣的人还在,远远的,像钉。他忽地笑,笑里是怒——“记住你了!”

“灰——上!”城上喊声压下。灰粉第二轮落下,这回只打两侧,不再打正面,让人眼皮一抬就看见水的亮。看见亮,就本能地想过去。陈宫想骂一句“好狠”,咽下了。他知道对手在“拨本能”。

“扛墙!”他指着堤侧那块当天探得的窄口。

两名亲随楯作撬杠,旧墙又被撬开一线。陈宫不求全队从此处过,他只要“开口”。开口在这时是最值钱的。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钉子的硬,“温侯——从这折!”

吕布回马半步,把戟尾往水里一杵,人和马都沉了一寸,又同时起,像两块铁被人一齐抬起来。他沿着陈宫开出的窄口过去。

赤兔背上的汗被雨雾一浸,冒出白气。吕布心里的怒在这刻变得很纯。他要的不是杀,是记住。他要让这条河记住他今天怎样“吃”它一口。

“退!”高顺第三次断声,后队三十人反身立楯,楯面斜挡,承弩与水。

他们的换气仍稳,脚下却更重了半寸。浅口里的水声音变了,从碎响变成“嘶嘶”的长响,像很长的蛇尾在石上拖过。豆糠越饱,泥越黏。重弩的拍点仍旧不慌不忙,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敲人心脏。

队列退出浅口,奔北堤。堤外两百步,重弩的声音才被风抹平。

雨终于落下,细,密,不怒,只稳。稳得像一只大手把河面的纹理一寸寸压在案上。

陈宫勒马,回望河心,长长吐了一口气。

他知道今日之败,不在刀,不在勇,在水。他拱手:“将军,今日之败,不在‘战’,在‘势’。对方以河为弓,以闸为弦,以灰糠为羽翎,以风为拍点。我们贪胜一步,他就给我们多一寸‘渴’。”

吕布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我还是很痛快。”他用拇指把戟身上的水一抹,“但我记住了‘斜’。明日,不取浅口。”

陈宫心一紧。他知道对手要的就是这样一句。他压住那口气,“谨慎。若他还有第三弦——”

“今天就是第三弦。”高顺把话接下去,声音不高,“龙王之怒,不在天,在人。”

并州骑沉沉应诺。陈宫看一眼他们的脚背,泥很厚。

他忽然想起城里那个短绳的井,想起昨日那一圈合拢的水痕,心里那枚“太完美了”的石子又浮上来。

聪明人不能让它沉得太快。他对高顺道:“夜里看堤。最浅处,不要再去。同样浅的地方,必有他的‘偏门’。”

——

城头,荀彧铃再响一记,收。闸门轻轻回位,梁木落到原处。

水头自减,豆糠在雨里慢慢化开,灰痕被风刷浅。许褚抬手擦了一把额,笑:“真做成了一道‘箭路’。”

“箭已回壶。”郭嘉把扇合上,“今日只收‘习惯’。”他没有看城外,只看河。河面上有一束被雨打散的光。他低声:“龙王庙的钟不用敲,风就是钟。”

荀彧看他:“奉孝。”

“我在。”郭嘉答,眼神很静。

“你还要他活着。”荀彧道。

“是。”郭嘉不躲,“太狠,他只记恨。恨,会让他从此离水远。我要他记‘渴’,记‘斜’,记‘拍点’,记‘不耐烦’。他若离水远,明日我拿什么‘窃龙’?”

荀彧轻轻一笑,把铃收进袖里:“王道立,霸道才稳。你这霸道,藏得深。”

郭嘉笑了笑,没有解释。他回身下了鼓台,去看闸匠。老匠人两手还在抖,却不是怕,是累。他把油布再次包好,忽然抬头:“军师,刚才那一下‘回腕’,好看。”

“好看,是河给的。”郭嘉道,“你没抖,就够。”

——

雨大了半寸,风仍稳。城里的人把最后一轮“容易”留在北门外。

夏侯惇照旧“怕”,骂一句就走。曹仁把外环的步幅再收一寸,像有人用空手把腰带往里又挪了一个孔。程昱贴在鼓背的“断声”被雨气浸得有点软,他又写了一遍,字很瘦,锋很利:“让他在声里走进我们的手心。”

曹操站在城脊下,衣袍被雨打湿了边。他不问“如何”,只问:“落点,看清了?”

“看清了。”郭嘉答,“浅口不是口。鱼口在堤东三百步的芦苇根后。明日他若绕,我们就让水‘迟’一拍,绕他回心。他若直,我们就让水‘快’半拍,打他脚心。——今天够了。不要再追。”

曹操点头,笑了下:“你这张嘴,总能把杀人说得像煮茶。”

“茶要有火,有水,还要等一等。”郭嘉也笑,“今日火够,水也够。等到‘正好’,我请主公喝一碗清。”

——

营外,陈宫把今日败的四句又默了一遍,末尾添一句:不与人争井,与天争风。避浅,择实。

并州骑在雨里擦楯。他们的呼吸仍稳,这是高顺最满意的一点。

吕布在栅外让赤兔短距起落,马掌在泥里“咯”的一声又一声。他把戟竖起,任雨在戟身上敲出细小的声。他笑,笑得很薄:“明日,再吃一口。”

陈宫看他,忽然道:“将军,若对手要的是你记住‘斜’呢?”

吕布不答。他把戟横在臂上,目光越过雨幕,再次落向城方向那道细黑的影。

他记住了那个浅色氅衣的人。他知道,今天那三记铃,都是那个人的手。他咬牙,牙缝里有火:“记住你了。”

——

夜更深,雨声像一面永不泄气的鼓在地上滚。

北门外河湾的雾被雨切得极碎。城里小闸旁,老闸匠把一行铜铆又摸了一遍,少年徒弟问他:“师父,刚才那水,是龙王发怒了吗?”

“不是龙王。”老匠人笑,露了几颗缺牙,“是人会算。”

少年不懂,只觉得这句话很大。他把灯举高了一指。灯火在雨里缩成一小点,又静下去。

郭嘉从闸间出来,站在檐下看了一会儿雨。他的掌心覆在罗盘背,像给它一点温。

他在心里把今天的“第三计”从头走到尾:第一铃,撬弦;第二铃,落弦;第三铃,拨心弦。灰打眼,糠吃水,梁抬二指,闸轻回腕。重弩不急不缓,卡在“最不想回头”的那半息。水不淹,只穿。狼不死,只渴。他在心里把每一条术再放回法底下,确认它们仍旧藏得好。

他忽然想起那死士张遥在陈宫帐前磕下的最后一记,想起那句“十年军饷”。

雨里有一丝铁味,他以为是刀,其实是水。他很少把情放到嘴上,这一刻却轻轻道:“欠你的,我记。”

他转身离开檐下,走过北市的井。井沿湿,水痕黑。风把水气往他袖里吹。他对井说:“今日,够了。明日,不在你这儿。”

井当然不答,只把雨打出来的一圈圈细纹托给他看。

——

清晨前最后一截夜,雨忽然收了半寸,风反而更重。

荀彧在案旁把铃擦干,铃柄上有一道细细的暗痕,是他握出来的。他转身时看见郭嘉。二人对视一眼,默契地各退半步。

“暴雨的骨头到了。”郭嘉轻声,“弓背托住。明日,他会从‘自己选的路’来。”

“他若不来?”荀彧问。

“不来,也是来。”郭嘉道,“不上这当,上那当;不上井的当,上河的当;不上河的当,上风的当。只要他急。”

荀彧笑,摇铃,不响。他收起笑意,“今日之名?”

郭嘉缓缓吐出四个字:“龙王之怒。”

他不是向天起誓。他是在给明日一把更长的弦命名。

风,正好。

雨,正好。

弓,正好。

人心,正好。

第三计,至此收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