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32章 反常的“溃退”,来自后方的“神谕”

黎明未亮,风先起。

东郡之地的枯河滩像一条晒白了的骨,横在大漠与平畴之间。地面龟裂,风穿裂缝而过,嘶嘶作响,像久病之人的喘。昨夜还在火光里奔突的辎重车,此刻却沿着同一条线,极规整地拉出深到犯忌的车辙,仿佛有人故意拿刻刀,一刀刀刻在地皮上。

夏侯渊勒住马,回头望去。队列无鼓,无号,旗束于鞍侧,盔甲外又罩一层粗麻,连亮面也用泥抹暗了。他们看上去像一支被打散了骨的队伍,乍看溃不成军,细看却步伐齐整,每一步都落在同一条“隐线”上。

那条“隐线”,来自后方。

不久前,来自中军的飞骑三进三出,带来三道密封的竹简。竹简封口用黑漆滴蜡,其上只有两字:神谕。第一道神谕:弃饰求真。沿途舍弃一切会让“败相”显得做作的道具,盔坠可断,披风可撕,唯独刀脊不可弯。第二道神谕:刻痕留影。辎重车“故意”压实枯河滩,辘轳联刻,凿出“好看”的败走痕迹。第三道神谕:不筑、不守、不言战。到滩即止,背风而坐,列锅不生火,立营不立桩,任由斥候在外围游弋,只要“看”,不要“动”。

夏侯渊拆开第三简时,眉峰曾狠狠一拧。他是快将,最会“动”。可军令如山,他把缰绳一抽,照做了。直到此刻,空滩风响,他忽然明白“背风而坐”的妙——风从背后推来,把人影一寸寸压扁,远远看去,像一群手忙脚乱、坍塌着后退的兵。

“将军,”副将压低声音,“真不立栅?”

“立个屁。”夏侯渊吐了个字,自己也觉得好笑,“今日不立栅。今日,我们是败兵。”

他把笑意收了,五指在马鞍上轻叩。那是他代替战鼓的节拍。他不看前方,也不看身侧,只盯着远处天边淡得像一层灰的光。他知道,真正的“鼓”不在他这里。

“……后方的主心骨,盯着星。”他心想。

——

许都方向,中军观星台。铜盘、分度仪、墨尺、刻条在灯火间交织,像一座会呼吸的器物。黄月英褪去袖口上的布套,拇指和食指夹住一根细若发丝的悬线,轻轻拨了一下。悬线中央一枚特制针心缓缓复位,又微不可查地偏了半分。她把偏差刻在铜面新镌的“误差条”上,再抬眸看向案前的人。

郭嘉披着狐裘,神色寡淡,像远处那层灰光。他把掌心放在罗盘边,指尖很稳,眼眸却在风起时闪了一下——那根看不见的弦又被风拨动了。罗盘面上微光流转,宛如一团红砂在铜盘上悄悄迁徙。那团“血色流沙”,代表着吕布的主锋。此刻它确实偏了半指,朝着枯河滩“好看的车辙”流去。

“有效。”黄月英吐出两个字。

郭嘉应:“第一道神谕生效。”声音淡得像是从另一个人那里借来。他没有解释“神谕”二字——这不是神在说话,是他用“天”的刻度去指导“地”的走位,是将不见之气化为可见之线。他以黄月英的器为眼,借“杀气流向”的偏转为尺,把敌人的脚步挪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上。诸将不理解,于是他把命令写成“神谕”。神谕不讲理,神谕只要服从。

阿芷端来温热的汤。他接过,抿两口,热度从舌尖散到胸口,却只让心口那根弦更紧。他轻声问:“第二道神谕送到了吗?”

“已到。”鸩从阴影里现身,语气平平,“夏侯将军照做。车辙很深,很整齐,很——招人喜欢。”

郭嘉笑了笑:“给他看,就是要让他喜欢。”他转笔在竹牍上写下一行短令,“第三道神谕:再退半里。背风。停。”他停笔,补了一句,“让夏侯渊把‘笑’藏住。他笑,敌人就不信了。”

鸩接令,身影一晃,消在灯火外。

黄月英忽道:“针心抖了一下。”

罗盘上的“红砂”像被轻轻拍了一掌,从原本的河道跳出一寸,又沿着刻线滑回。“他们看见了。”郭嘉缓缓吐气,“前锋,姓张的那个。”

——

另一端,追风而来的张辽收住马,头盔缨穗在风里啪地一声。他拔出木尺,蹲下去量车辙的深浅。辙深不均,却重叠得过于“顺眼”。败兵的车辙,从不会这么规矩。败兵的心,会让辙线乱。可眼前的辙,像写字写出来的。

“将军?”部曲探头看他。

张辽没有答。他抬头看远处的“败兵”,他们蜷肩缩背,形似狼狈,却全都背风而坐——败兵会背风而坐吗?若是寒,应该围成小堆。若是怯,应该乱作鸟散。可这群人,像在等一个看不见的号令。

“陈枢密那边,可有令?”张辽问。

“未见新令。只说‘乘胜逐北’。”

张辽眼底阴影一闪。他不怕追,也不怕死。他怕的是“看不见的东西”。他当年在并州见过一次雪崩,大雪沉了一夜,第二天有人拍手喊春,雪就塌了。看不见的“声”,能把山压下来。他望着远处那条不该出现的“隐线”,忽然觉得风声有点像鼓。他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报——!”前方斥候飞驰而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前二里,枯河滩中段发现弃甲、折枪一处,血迹斑斑,似大溃!”

张辽沉声:“带我去。”

片刻后,他到了那处“溃痕”。折枪的断口干净,像刻刀切。甲片的涂泥未干,没有风落尘。血迹一条条,细而直,像有人拿笔画。张辽扯下一片甲叶,抹在指腹,鼻端嗅了嗅,淡淡的猪血味。

他抬头望天,云轻,风急,枯河滩广得不见边。他忽然想起一句老话:天下最可怕的,不是强敌,是看不见的匠心。

“回营。”他当机立断,“呈报陈枢密——不可追。此处必有诈。”

——

濮阳。吕布营。

陈宫立在舆图前,指尖在地图上敲打。他的目光在枯河滩四个字上停得很久。那地方他去过,荒到连狼也不爱走。他刚才收到张辽的急报,心中第一反应就是“退”。可他知道,这两个字从他的口里吐出来,十有**会被嘲笑。

他还是去了。

营门处,吕布正在练戟。方天画戟一挑一落,带出一串风爆。营中将校围观,人人喝彩,士气鼓荡。陈宫等到吕布收势,才上前一步,拱手:“明公,张将军急报:曹军弃甲断枪,退入枯河滩。宫以为,此处地势开阔,无险可守,又车辙过深,恐为诱。”

吕布收戟,咧嘴笑:“公台,你怕了?曹军已吓破胆,何来诱?他们自乱阵脚,我等乘胜直捣,岂不快哉!”

“非怕,是谨。”陈宫目光沉静,“曹军行迹太整齐,败而不乱。且弃甲之处血迹‘直’,非乱战之痕。更有——”

“够了!”吕布的笑意一收,声音像铁,“你总是这般多疑。你看那边烟尘?那不是败走,是什么?郭嘉那小儿,前几日还装神弄鬼,如今不过强弩之末。天助我也!”他抬手一挥,“传令——张辽当先,追!”

陈宫喉间一紧,拱手再拜:“明公三思。此处真若有伏,便是将我军锋刃送入人家砧板。请留半日,以探确证。”

“半日?”吕布大笑,“半日之内,孤已提头来见你!”

陈宫闭了闭眼,耳边像又响起很久之前的夜雨声。他忽然想:我劝不动他,或许只有“失败”能劝动。可代价是谁的血?他转身走出营帐,风狠狠打在脸上,像一把冷刀。他把备好的几封急函塞给亲信,“去,拦张辽。若拦不住,随他,至少把这路碑记下来。碑上若有字,抄全给我。”亲信领命而去。陈宫站在营门外许久,忽然对着灰白的天低声说:“郭奉孝……你在等什么?”

——

许都方向,中军观星台。

罗盘上的“红砂”确实跳了一寸。黄月英的手停在空中,目光沉住。她看见针心的颤抖像极了某种“呼吸”。郭嘉的手指轻敲案沿,节拍极稳。他不看罗盘,只听。风穿竹簧出细响,锣钹未鸣,铜面却在火光中一明一暗,仿佛天地在他面前眨了眨眼。

“前锋探到碑了。”鸩的声音无声地贴近。

“碑上有字?”

“有。‘河不食人,人自食河’。是旧民碑,记枯水年景。”

郭嘉低笑:“很好。‘河不食人’——今天吃的是‘气’。”他执笔又写,“第四道神谕:退半里后,止。‘败走’姿态不变。斥候只看不射。等。”

鸩颔首,又被夜色吞没。

黄月英忍不住问:“若他不追呢?”

“他会追。”郭嘉眼中掠过一丝疲意,“若他不追,就不是吕布。更何况,我们的车辙刻得很漂亮。”他顿了顿,“漂亮,是给猛兽看的。”

“针又动了。”黄月英提醒。

“那就再等一等。”

“等什么?”

“等另一个人心里的一声‘咔’。”

他指的不是吕布,而是陈宫。若说吕布是战锤,陈宫就是锤柄。他要用“败相”去勾吕布的暴烈,再用“规整”去勾陈宫的疑心。两边都被“勾”住,战锤才会在枯河滩的盖板上砸下去。盖板裂开之前,谁都不能动。

罗盘上,红砂的“河道”微微南偏,又拉直,最后朝东南滑去。郭嘉放下笔,点了点罗盘的边:“他上钩了。”他低声道,“主公,可以喝一口茶了。”

曹操在侧,端起茶盏,笑意不显,眼神却亮。他没有问“神谕”二字的来历,也没有问罗盘为何“能指杀气”。他问的只是:“接下来?”

“接下来不靠话,靠他。”郭嘉抬眸,目光穿过帐外风声,像是看见远处张辽的盔缨在风里一抖,“他叫张辽。与其说是追兵,不如说是我给陈宫的尺子。尺量到了,陈宫会再劝一次。吕布若再笑一次,我们就赢两次。”

——

追击路上,张辽再次收住马。前方队伍仍“败”在他眼前,近了,仍看不见任何伏兵的影子。可是草丛里偶有一星微光,一闪即灭,像某种小小的金属在吐息。他令亲兵去看,亲兵翻草而返:“地里藏了细钉。”

张辽沉默。细钉刺在草根,人脚不踏,马蹄不伤,唯有“某些人”会被钉到。他忽觉背脊发凉,转身对副将道:“传我令,队形拉开,步骑间距加大,不许并骑。再探两侧。”

副将迟疑:“若主公命我等疾追——”

“先活着到他面前,再谈疾追。”张辽淡淡道。

他话未落,后方鼓声忽然一响。并不是曹军的鼓,是濮阳营地那边传来的,断断续续,像是有人在风里敲铁。张辽立刻回头:“来自大营?——不对,是风。”他低声,“风在敲。”

他知道自己今晚会在梦里看见雪崩。

——

濮阳。

陈宫第二次入帐。吕布已披甲上马,戟在侧,目光像火。他看到陈宫,笑容比先前更盛:“公台来了。可曾算出吉时?”

陈宫深吸一口气,拱手到底:“明公,我再劝一次。不可追。”

“何故?”

“彼军‘溃’而不乱,于滩而背风。弃甲之处血迹直,猪血作假。行军车辙深且整,辙纹‘好看’。此等败状,乃人为之败,不是天生之败。再者,枯河滩地形空旷,若为伏,必在远侧,非近侧。若追,便要陪他们把‘好看’走完。”

吕布听完,忽地扬手一笑:“你看,你连‘好看’都看出来了。既然‘好看’,便去看个够!”

陈宫喉头发紧,终于把心里那句“退半日”的话咽下。他侧身,低声道:“张辽在路上自会小心。若他能活着回来,我再与明公争。”

吕布没有再看他,一夹马腹,铁蹄踏地,火星四溅。他的笑声顺风远远传来,像一把被风吹得更亮的刀。

陈宫站在原地,舌根抵住上颚,逼自己稳住心。他知道,自己已经尽了臣之言。剩下的,只能看那边的“看不见之手”,能否把这柄战锤,精准地按在枯河滩的盖板上。

他抬头望天。天色灰,风更急,像要把人吹成纸。

“郭奉孝,”他在心里说,“若这是你的局,就别让我失望。”

——

许都方向,中军观星台。

罗盘上的红砂从半寸变成一寸,从一寸变两寸,最后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拉着,直直走进了枯河滩的“空”。黄月英的嗓音极轻:“他进了。”

郭嘉没有应。他把帕子按在嘴边,轻轻咳了一声,帕角泛出一点淡红。他把帕角折好,压在竹简上,目光却更亮了。他对曹操道:“主公,‘战’字还未到。今日不过‘看’字。请下令——不鸣鼓,不举旗。让夏侯将军继续‘败’。”

曹操笑道:“今日最难的,不是敌军,是吾军的忍。”

“忍得住,便是赢。”郭嘉把手按在罗盘边缘,像按住一尾躁动的鱼,“再多赢几次,等‘神谕’不用送出去,风也会替我们送。”

风又起。枯河滩那边,车辙的线条像一首难听的歌,重复到让人烦。烦,就是要让追的人急。急,就会错。错,就等于我们赢。

郭嘉轻轻吐气。罗盘针心忽然“咔”的一响,像极细的一颗牙咬住了什么。他知道,第一轮的“诱”已经落下帷幕。接下来,是更锋利的戏。

他提笔,在竹简尾端写下今夜的最后一行:

——神谕:不变。

他把笔搁下,闭目片刻。眼前浮起一幅地图,上有一条不见水的河。那河的盖板下,藏着他们要的东西——地底的火。风在纸上吹成一片灰,灰里隐隐有光。他在心里问:枯河滩,准备好了吗?

风回答他:等。

——

暮色压重。濮阳到枯河滩之间的天空,像被谁提了一下,又像没有。陈宫站在营门,听见远处追击军的蹄声渐远。他忽然觉得有点冷。他知道,自己将见证一场不是“兵书”能解释的战争。

而吕布,正笑着,策马向那条“好看”的败路,飞驰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