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40章 龙气凝滞,血色的煞

拂晓之前的一刻,风忽然变了。

守在窑群四角的纸鸢先抖,再垂,尾羽朝北。

昨夜还清亮的“嗡鸣”仿佛被谁按住,散成闷在砖缝里的低声喘息。线井里生出的白雾没有往上,反而往下沉,像一层被翻回去的被褥,把整座城压住。

月英从榻上跃起,披衣出门,手掌贴在第一口线井的井圈上。指腹下没有昨夜那种细密的颤,她换了第二口、第三口,触感皆同:气脉不走,水势不应,龙气在城心处被堵住,仿佛一条大鱼被困在浅滩,尾巴一扫,水纹只在井里打转。

“坎风。”她抬头看远处的纸鸢,嗓音压得极低,“从北偏西,带湿。”

徒弟背着工具匣奔来,眉间都是焦急,“师父,是不是窑底断了?”

月英摇头,“若断,会有一两处猛响。现在只是‘凝’。有人在城外‘挂’了东西,挂在风口,压住了气。”

她话音刚落,窑群西侧的铃一阵急响,像蛇窜过竹林。少年巡夜卒举火飞跑,几息之后,窑场边亮起一串火点。那火不是窑火,是摇曳不定的星星火,带着人气。又过片刻,城南粥棚方向传来慌乱脚步与嘈杂,夹着哭喊:“水红了——井里出了血!”

天边尚黑,红色却已慢慢铺开。

红不是大江翻赤的那种壮观,是细细的一条线,在街巷的阴影缝里爬,像有人沿着砖缝涂了丹。

它从东城臂弯处的暗渠溢出,顺着勾连的符线往下,先在一口新井里冒头,再无声地往别处疾走。凡是路过,井圈内壁便染一圈淡红,像被指头擦过的胭脂。

“封二阀,开三闸!”月英几乎脱口而出,声音比任何时候都稳,“把东南支渠的下口先关,抬高城心的水位,把红线逼回去。”

徒弟飞奔去传令。她自己提起铁凿与木楔,带人直插向东。拐过一条窄巷,井庙前挤着人。小庙还新,香火也新,庙檐下挂着白布写的“民誓”,旁边放着昨夜刚刻好的石匾。

石匾没来得及立,就被人推翻,滚进井旁泥地里,半边沾着红水。更扎眼的是井口边立着一块破木牌,牌上这回不是刀划,是用朱砂写的四个大字:窃龙者,当诛。

木牌插得极深,恰好卡在井口沿与井壁之间的一处薄缝。井里升起的红水沿着木牌的根部汇聚,又从牌背后一根细如簪的铜管里往外渗,渗出来的那点红比井里更黏,带着腥甜的味道。

月英不由自主皱起眉,嗅出里面有牛血、朱砂、灰煳与腐汁的混合。那是江湖术士用来“炼煞”的廉价配方。

真正让她脊背发冷的不是这股假煞,而是另一种几乎被它掩住的气味——新鲜的人血。

“杀了人。”她吐出两个字。

“人呢?”徒弟问。

“还在。”她盯着井栏外侧的砖,某一道明纹里有指甲划出的浅痕,痕迹向巷子的阴影里拖,拖出不远就没了。

月英低头,捏住木牌,肩臂用力,整块牌被她连根拔起。她掰断那根铜管,掐住管口嗅了一嗅。假的多,真的少,说明凶手下手之后,用假煞“补”,把血腥味压住,把人心先吓乱。

“把庙门关上,护住香。”她一边吩咐,一边把牌往怀里一塞,提起裙角,朝巷子深处追去。

巷深处,风更湿,坎气更重,红线愈发明显。转过一处破墙,倚着墙坐着一个年轻的巡夜卒,胸口插着短刃,血还在往外冒。

他手里攥着一枚响环,手背满是血,指节却纹丝不动。旁边倒着一个黑衣人,喉间横着裂口,眼睛睁着,像不信自己会死在这里。再远一点,一个黑影刚要腾起,被少年巡夜卒扑住脚踝,拖翻在地。

“按住!”月英冲上去,膝盖一压黑影的背,手腕一扣,短匕被她拧出来,反手抵住对方脖颈。

黑影不挣扎,喉间发出怪笑,舌根弹出,竟是要自咬毒囊。月英另一手两指点在他下颌,硬生生顶住,他的牙齿咬了个空,舌尖被自己的牙齿刮去半块,惨叫声顿时盖过了巷子里所有的杂音。

“你是谁的人?”她冷声问。

黑影眼里闪过一丝讥诮,“你们窃——”

话没说完,被月英手背重重一拍,舌尖翻回去,话成了含糊不清的嘶。

她俯身去看被刺中的巡夜卒,那少年眼里没有惧,只有不甘。他看见月英,竟笑了笑,声音粗哑,“月英姑娘,铃……我敲了。”

“敲得很好。”她按住他的伤口,用腰间的白绢紧紧勒住,血还是往外渗。她抬头,四处找人,“担架!快!”

两名工匠抬着木门板奔到,一起把少年抬起。黑影被缚,嘴里含糊不清地往外吐着血泡。

月英搜了他全身,在靴筒里摸出一把薄薄的小刃,刃背刻着一只若有若无的符号——并非家族纹,也不是军中的记号,更像是一笔画出的“井”字,又像一把倒扣的钥匙。

“带走。”她将人交给赶来的兵卒,自己一手掐断那根铜管的尾,一手把木牌推给徒弟,“把牌收好,别让别人看见。”

她转身往城心跑。红线还在爬,愈走愈快,仿佛躲在地下的某条蛇闻到了热,正加速钻向炉心。

她心里明白,真正的“煞”已经出现了——不是那根铜管里兑出来的假的,是这一刀、一腔血,还有恐惧与愤怒在城里掀起的涌动。龙气凝滞,就等一个口子;口子一开,煞先入,若不能驯服,便会冲毁砖线,把城从内里撕裂。

城心的小广场上,民誓正在进行。昨夜立的石匾此刻端端正正地立起,百姓排着队,跟着官吏一句一句念。

老妪口齿不利索,念得磕磕绊绊,旁边的孩童笑出声,又被娘轻轻拍了后脑勺,压着声音念。百姓的声音连成一片,明明很轻,却稳。也就在这时,红线从广场西角的一口井里冒头,像蛇探出舌。人群先是静了一息,随后有人惊呼:“血——!”

声音像投石入水,层层荡开。

月英远远看见,心一横,抢上前,双手按住井栏,一脚蹬在井圈上,整个人半悬在井口上方。

她从怀里掏出一枚缚了黑线的铜钱,钱上刻着细纹,是她特地磨成顺风的尺子。她捏住黑线,钱沿着井壁滑下去,碰到水,浮起。她低喝:“闭气。”

亭亭立在民誓前的官吏很懂事,一手举起木杖,重重顿在地上,清亮地喊:“静!”

广场安静下来,连呼吸都轻了。

月英闭上眼,听。井里的“嗡鸣”此刻像卡在某处,断了节。她以指为针,在井圈上敲了三下;又将铜钱一扯一放,让它在水面轻微震荡。震荡沿着符线传出去,墙内暗纹一处一处回应。

她捕捉到了被“煞”压住的一线——那线不是从井里来,是从井外的暗渠侧孔钻进来,位置比她设想的靠上半寸。

“上来!”郭嘉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不高,却极快。

月英像鱼一样一翻身,稳稳落地。

郭嘉已经到了井边,面色比昨夜更白,唇更红。他一眼看出那条红线的轨迹,低声道:“以煞破滞,借势归心。程公,鼓。”

程昱人在其后,几乎同一瞬间抬手。

广场四角早备着鼓,鼓手上前,鼓槌举起,按着昨夜训练的节拍落下。鼓不是战鼓,是城的心跳:一次、两次、三次,节律从容,声波沿着井庙、石匾、街角的路口把人心拢住。恐慌的浪一入鼓声,便显得不合拍;不合拍的东西会让人别扭,人便自然跟着“齐”。

“开西三闸,关东一阀,”郭嘉转身连下号令,“把红线引往窑场下的弃井。月英,把吞煞砖换上,放在城心下第二层。”

“明白。”月英短应,伸手从徒弟匣子里摸出四块符砖。砖面暗纹是她昨夜刚改的,纹线里有一处小小的逆折,专为“吞煞”——让汹涌的“煞”在此折一下,让“煞气”自己和自己打架,力道耗在弯里。

她与工匠一起撬开井圈内侧两块旧砖,换上新砖,动作干净利落,不带丝毫犹豫。砖一落定,井里的红就像有人捏住,顿了一顿。

“再来两块,往北偏半寸。”郭嘉的眼神像细针,捉住那些看不见的线。

鼓声稳稳走着。百姓先前的乱呼从四面收紧,化成了低声的念诵。是“民誓”。没有官吏带,他们自己把誓词一句一句念下去。有人念错,但没人笑。

念到“愿与城共生”的时候,月英在井圈上的手指微微一抖,像被这句话轻轻推了一下。她抬眼,看到不远处那位抱孩子的妇人正一字一句地教孩子念,孩子奶声奶气,叠着鼓点,竟像合了拍。

红线在井里又顿了顿,随后像被一只手从背后推了一把,往下急奔,钻进了新放的吞煞砖的暗纹里。

暗纹吞下去的不是血,是被血勾连起来的那口“煞气”。“煞气”是杀,是怨,是黑影之手对城的恶念。它们在弯里彼此绞,耗了力,余下的被符线牵着,化作细细的一缕,向窑下的弃井走。弃井里早蓄着混了灰的冷水,阀一开,红线被整条引了过去,像把毒虫丢进锅里,滋的一声,不再出头。

“好了。”月英吐出一口气,额上细汗,手背上一道被砖边划出的血痕渗出红来。

她抬手抹去,余光里见郭嘉的指关节苍白,掌心按在胸口。他的唇角染了一丝极浅的红,几乎看不出来,却是最真切的“煞”。

他借城以火,城却也借了他一点血。他微微一笑,那笑像把刀没入鞘,很轻,但内里锋利。

“把人带上来。”郭嘉道,“让他们看一看,‘煞’如何被吞。”

士卒押着两名黑衣人上来,一个喉裂,已死,另一个便是巷里那名。那人被塞了口,眼神仍恶狠狠地盯着井。

他脚边的布袋被倒开,滚出几只密封的铜盒,盒口还沾着未干的红。程昱命人撬开,一股腥甜扑面,盒里是兑好的假煞,另有几卷黑纱,几根细长的铜管,还有一枚小巧的火折子——细得不像战地用的,倒像案头玩物。

“他们的手法并不高明。”程昱淡淡道,“可惜用在人心上,便足够恶毒。”

郭嘉看着那黑衣人,“谁给你的管子?谁教你把木牌插在薄缝里?”

黑衣人眼神一冷,吐了口血泡,含糊不清吐出两个字,“井……钥。”

“井钥?”程昱挑眉,“哪个井?”

黑衣人笑出声,舌尖伤口牵动,笑成痛哭,“你们窃龙,必有一井为心。钥在你们手里,也在天上。北斗失一,天枢倾——”

他的话没说完,突然倒地抽搐,嘴角冒出黑沫。有人惊呼“毒!”月英抢上前,捏住他下颌,却发现毒不是舌下,是臂内侧布缝里埋了针。她咬牙甩手,把人推开。黑衣人身子僵住,眼神空了。

广场上一静。片刻后,官吏沉声道:“继续念誓。”

百姓便又念起来。鼓点不乱,香火不灭,井口的红色退去,水面重新清亮,铜钱在上面轻轻晃,终于稳稳停在南位。纸鸢尾羽又扬起来,风转“离”。

这天午后,曹操来了。

他在井庙前停马,跳下,什么也没说,先俯身看井。井水清得可以照人,井圈内侧新换的两块砖色略深,纹线在水光下显出柔和的光。

曹操右手抚井,左手扶住石匾,又抚平了那条被挤压出的小裂。他站起身,目光落在那具已经僵硬的黑衣人尸体上,神色冷。

“军师,”他低声道,“借煞破滞,今日见了。只是这煞若日日来,城承不承得住?”

郭嘉微微一躬,“不必日日。今日一来,足够把‘壳’破七分。余下三分,我以人为‘楔’,以教为‘填’。立巡夜法,定井庙律,凡入城者先登记,家有壮者,轮入巡夜队,以‘民誓’为籍,以鼓为号。再者,把城中空屋按里甲分,里正三名,甲长九人,白日管粥棚,夜间管铃声。把人心织成绳,绳多,‘煞’便找不到下口。”

曹操点头,“可。”

“还有一件,要请主公准允。”郭嘉转首看着他,瞳孔深处一丝血光轻晃,“在城心下设‘炉胆’一隅,用来‘收煞’。旁人只当排水之井,实则为我们所用。若他日强敌压境,我们可在‘炉胆’上开一线,借‘煞’入炉,以火回之。如此,城便不仅能守,还能战。”

程昱听得微变色,“你要把‘城’与‘阵’彻底缝死?”

“城与阵,本一体。”郭嘉淡声,“只是以何名呼之而已。”

曹操久久看他,忽道:“你今日咳血。”

郭嘉笑,“炉胆未稳,身胆先松。无妨。”

曹操不笑,目光沉了沉,忽而侧身对随从吩咐:“把那巡夜卒的名字记下,赏他家米二十石,盐五斤,另给砖票十枚。伤者,官医先治,药入官库支。死者,立碑,碑上刻‘守夜之士’四字。”

“诺。”

那被救下的少年这时已被抬来,脸色惨白,嘴唇干裂。他挣扎着要起,曹操走过去,按住他肩,“你敲了铃,全城都听见了。好。”

少年眼里湿了,嘴唇动了一动,却发不出声。他的母亲跪在一旁,手脚都在抖,想磕头,又被曹操伸手扶住,“起来。你儿子有功。”

这一扶一言,人群里像吹过一股暖风。有人一抹眼,一个接一个跪下去,又慢慢站起,声音不大,却整齐:“谢曹公。”

鼓声在暮色里又回来了。纸鸢线在晚风里拉得极直,铃声清朗。窑群那边传来工匠的吆喝,新窑开了,火光照亮半边天。城里的气息也变了,凝滞被破,嗡鸣再起,甚至比昨夜更深一层,像暗处有一条看不见的龙,缓慢把身躯盘舒。

夜沉下来的时候,月英把那块破木牌擦干净,和昨夜那块一起装进小匣。她在匣底又添了一张图:在原有的十窑、四渠、三十六井、一百零八符墙之外,画了一个小小的“炉胆”,位置在城心偏西三尺处,旁边注解“吞煞”。

她把图折好,压在两块木牌之下,合匣时,指腹触到那四个字的棱角,心里像被轻轻扎了一下。

“井钥。”她低声复述那两个字,抬头望天。北斗明明还在,但她忽然觉得,有一颗星似乎比昨夜暗了一点。

郭嘉站在井庙前,听鼓,听风,也听自己胸口深处那一丝若有若无的鸣。他知道今日只是开端。

龙气凝滞已破,炉底已暖,血色的煞借势入局,把最硬的壳凿出了第一道细缝。裂缝既生,便有无数手会伸来:有人要撕开,有人要缝合。他轻轻吸气,压住喉间那缕血腥,朝井口弯腰,低声道:

“借你一线,来日还你万钧。”

他目光掠过石匾,再看向远处的窑群。火在夜色里呼吸,人的呼吸也随之变得整齐。远方的东线,有鼓声回响,像隔着几重山传来的梦。

程昱悄然立在他侧,压低声音,“东线的侦骑回报,外敌有动。军师,‘那柄刀’——”

“名分在我手里了。”郭嘉笑,笑意不及眼底,“只是还不出鞘。”

他转身,向曹操行礼,“主公,臣请明日全城再立一誓:守夜之誓。”

曹操点头,“准。”

鼓声在城心里一圈一圈散开,散到最远处的臂弯,又折回。

纸鸢尾羽在夜风里轻轻摆动,铃声忽紧忽缓,像心跳。城在呼吸,炉在呼吸,人心也在呼吸。所有呼吸汇成一线,穿过井庙的檐角,穿过窑群的红,穿过那一小格“炉胆”,向更远的黑暗伸展。

黑暗里,有一群看不见的眼睛正盯着这条线,其中一只手轻轻将一枚冷硬的钥匙一转,似乎在试探一把锁。

锁尚未开,城已先把自己锁牢。

下一刻,风从“坎”彻底转向“离”,鼓声戛然而止,远处忽然传来一声沉重的金铁交击——像某柄刀,在看不见的地方,向鞘内轻轻一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