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华娱重生之完美人生 > 第66章 《情满四合院》开机

正月十六,北京城的春寒还没完全退去,风刮在脸上依旧带着点凉意。陈诚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一步步踏上了返校的路。箱子滚轮在柏油路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里面除了换洗衣物和专业课本,几乎被老家江西吉安带来的东西塞满——几壶用陶土罐盛着的山茶油,油色金黄透亮,是爷爷盯着村里老油坊用古法榨出来的,特意嘱咐“炒菜时少放,香得很”;一大包用牛皮纸裹着的腊肉腊肠,肥瘦相间,表皮泛着诱人的油光,是母亲贺兰英守在灶台边熏了半个月的;还有密封在玻璃罐里的笋干、霉豆腐,以及用老家特有的红辣椒剁出来的辣酱,打开盖子就能闻到冲鼻的香。这些带着泥土气息和家的温度的物什,是他和远方老家、一大家子人最实在的念想。

返校收拾好宿舍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十七,学校规定的正式报到日。一大早,校园里就热闹起来,同学们拖着行李箱从各地回来,老远看见熟人就喊着名字跑过去,笑着拍肩膀、抱一抱,满是新年重逢的欢喜。陈诚把宿舍简单归置好,先翻出两份早就备好的特产——一份是山茶油和腊肉,一份是辣酱和笋干,仔细装在两个手提袋里,心里盘算着:王劲松老师是班主任,又要去剧组指导教学还客串角色;王红卫老师负责导演系的教学,也会去片场讲课,这两位老师平时对自己格外照顾,过年带点老家特产拜个年,是晚辈该有的礼数,哪能算“搞关系”?本来就是正常的师生交往,只要东西是实在的老家货,心意到了就行。

他先去了王劲松老师的办公室,敲门进去时,王老师正在整理新学期的教学计划。看见陈诚提着东西进来,王劲松放下手里的笔,笑着招手:“陈诚来啦!刚返校就过来了?坐,快坐!”

“王老师,新年好!”陈诚把东西放在办公桌角落,规规矩矩坐下,“昨天刚回的北京,今天报到,顺便给您带点老家的土货,都是我妈自己做的,您尝尝鲜。”

王劲松瞥了眼袋子,笑着摆手:“你这孩子,怎么还带东西来?跟你说过,不用这么客气。”话虽这么说,眼神里却透着暖意,“不过你老家这些东西,确实是好东西,去年你带的那罐辣酱,我拌面条吃了好一阵子。”

“您爱吃就好!”陈诚松了口气,笑着说,“这是今年新做的,比去年的更辣点,您要是觉得辣,就少放些。对了王老师,《情满四合院》开机的事,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了,就等下周正式开机。”王劲松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口,“你放心,同学们去剧组实习的安排,我都跟剧组那边对接好了,到时候分好组,轮流去现场学习。我客串的那个角色,剧本也看了,就是个小配角,戏份不多,主要是给同学们做个示范。”

“辛苦您了王老师。”陈诚点点头,又聊了几句新学期的课程安排,才起身告辞:“您忙,我再去王红卫老师那儿一趟,不打扰您了。”

从王劲松办公室出来,陈诚又提着另一份特产去了导演系的办公室。王红卫老师正在和同事讨论剧本,看见陈诚进来,笑着停下话头:“哟,陈诚,新年好啊!听说你老家过年特别热闹?”

“王老师新年好!”陈诚把东西递过去,“是挺热闹的,给您带了点老家的山茶油和笋干,您平时做菜能用上。跟您说个事,《情满四合院》开机后,您去片场讲课,要是有什么需要我协调的,随时跟我说。”

“行,我知道了。”王红卫接过袋子,放在一边,“你这孩子有心了。放心,到了片场,我肯定把导演组的门道好好给同学们讲讲,让他们真能学到东西。你那个剧本我再看了一遍,写得不错,接地气,到时候拍摄时,咱们再根据现场情况微调一下。”

“好嘞,都听您的!”陈诚应着,又说了几句剧组的事,才离开办公室。送完两位老师,他心里踏实多了——本来就是师生间的正常往来,带点老家特产表心意,根本不是什么“搞关系”,之前确实是自己想多了。

处理完老师这边的事,陈诚才提着给刘亦菲家的特产往她家去。熟门熟路走到楼下,他整理了一下衣服,才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刘晓丽,系着一条碎花围裙,手上还沾着水珠,围裙下摆蹭了点面粉,看样子正在厨房里忙活。看见陈诚提着袋子站在门口,她眼睛一亮,立刻笑着侧身让他进来:“哎哟,陈诚回来啦!快进来快进来,外面风大!你这孩子,怎么还提着这么多东西?跟你说过多少次,别这么客气!”一边说,一边伸手接过袋子,掂量了一下,笑着打趣:“嚯,这么沉,你这一路提着不累啊?”

“阿姨,新年好!”陈诚跟着进屋,把外套脱下来搭在门口的衣架上,笑着回话,“不累,都是老家带来的不值钱的东西,给您和一菲尝尝鲜,都是自家做的,您别嫌弃。”

“嫌弃什么呀,这才是好东西!”刘晓丽把袋子放在玄关的柜子上,转身往厨房走,“你先坐,我锅里还炖着汤呢,马上就好!一菲,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里屋的门“咔嗒”一声开了,刘亦菲从房间里跑了出来,像只轻快的小鸟。她穿一身粉白色的珊瑚绒家居服,头发随意地披在肩上,没化妆的脸上干干净净,眼睛又大又亮,看见陈诚,脚步都加快了:“哥,你终于回来啦!我还以为你要再过两天才返校呢!”

“嗯,昨天刚到的,上午去给王老师他们拜了年,下午就过来了。”陈诚看着她,笑着把手里单独拎着的一个小袋子递过去,“给你带了点我们那儿的零食,你小时候爱吃的那种米糕,我妈特意找人家做的。”

刘亦菲接过来,打开袋子一看,里面是用油纸包着的米糕,还是熟悉的样子,立刻眼睛弯成了月牙:“哇!这个米糕!我好几年没吃了!哥,你太懂我了!”她拿着米糕,跑到沙发上坐下,迫不及待地拆开油纸,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嚼了嚼,满足地眯起眼睛:“就是这个味儿!比北京卖的好吃多了!”

刘晓丽端着一杯泡好的茶走过来,放在陈诚面前的茶几上:“你别惯着她,这孩子,一看见吃的就没形象了。”又转头对刘亦菲说:“你也给陈诚拿点水果,别光顾着自己吃。”

“知道啦!”刘亦菲应了一声,却没动,而是看着陈诚问:“哥,你给王老师他们带礼物了吗?我妈说,你又是编剧又是投资人,给老师送东西会不会被人说闲话?”

“嗨,哪能啊!”陈诚笑着摆手,“就是老家带的特产,正常的师生往来,哪有那么多说道。王老师还说,去年我带的辣酱他特别爱吃,今年正好再给他带点。再说了,咱们做事光明正大,带点心意怎么了?”

刘晓丽端着一盘洗好的草莓走过来,赞同地点点头:“陈诚说得对,光明正大的师生情,送点老家货怎么了?总比那些虚头巴脑的强。”

刘亦菲这才放心,又问:“哥,那《情满四合院》是不是快开机了?你们班同学都能去实习,也太幸福了吧!”

“嗯,下周末开机,同学们分批去剧组。”陈诚拿起一颗草莓放进嘴里,“王老师和王红卫老师都会去现场讲课,王老师还客串了个角色,到时候同学们能近距离学表演,多好的机会。”

“是啊,我都羡慕了!”刘亦菲托着腮,有点小失落,“我要是能去就好了,哪怕只是看看也好。”

“以后有的是机会。”陈诚看着她,温和地说,“等这部戏拍顺了,我跟剧组说一声,你有空就来现场,跟同学们一起听听老师讲课,看看演员拍戏,肯定能学到东西。”

“真的吗?那太好了!谢谢哥!”刘亦菲一下子高兴起来,又掰了块米糕递到陈诚嘴边,“哥,你也吃一块,可甜了!”

陈诚笑着接过来,刚放进嘴里,刘晓丽就从厨房出来了,手里拿着个饭盒:“陈诚,你看我这记性,刚才炖了汤,想着给你盛点带回去,你宿舍里热一热就能喝。还有我做的包子,刚出锅的,你带几个回去当早饭。”

“阿姨,不用不用,您留着自己吃。”陈诚连忙推辞。

“跟阿姨客气什么!”刘晓丽把饭盒塞到他手里,“这汤是用骨头和玉米炖的,补身子,你在学校里也别总吃食堂,偶尔热一热喝点汤。包子是猪肉白菜馅的,你肯定爱吃。”

在刘亦菲家待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聊了聊老家的年俗,又说了说剧组的安排,陈诚看天色不早,就起身告辞。刘晓丽和刘亦菲一直把他送到楼下,刘晓丽还在叮嘱:“有空常来啊,别总在学校待着,过来阿姨给你做好吃的!”

“知道了阿姨,您回去吧,外面冷。”陈诚挥挥手,提着饭盒往学校走——师生间的心意送到了,朋友间的情谊也续上了,他心里格外踏实。

正月十七晚上的班会,教室里格外热闹。同学们早就到齐了,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聊天,等着班主任王劲松来。七点刚过,王劲松拿着一个文件夹走进教室,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王劲松走到讲台上,放下文件夹,看着底下坐得整整齐齐的同学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学们,新年好!首先跟大家说一个好消息——经过学校和《情满四合院》剧组的反复沟通,我们终于争取到了一个极其宝贵的机会!”

他故意顿了顿,看着同学们好奇的眼神,才接着说:“从下周开始,我们表演系02班全体同学,将分批、分组进入《情满四合院》剧组,进行为期四周的教学实习!注意,这不是简单的观摩,是深度参与——你们会被分到导演组、演员组、场记组、剧务组,跟着剧组的老师一起干活,实打实的实战学习!”

话刚说完,教室里一下子炸了锅!同学们都激动地站起来,有的拍桌子,有的欢呼,还有的互相抱着跳起来。朱亚文嗓门最大,直接喊了出来:“真的吗?王老师,我们真能去剧组实习?能看到何冰老师拍戏吗?”

“当然是真的!”王劲松笑着抬手压了压大家的兴奋,“不仅能看到何冰老师,还有郝蕾老师这些实力派演员。而且,学校特别重视这次实践教学,导演系的王红卫老师,摄影系的李老师,美术系的张老师,还有录音系的刘老师,都会轮流进驻剧组,结合现场拍摄给大家上课!比如拍一场戏,王红卫老师会给你们讲镜头调度,李老师讲灯光运用,张老师讲年代道具的细节——真正把课堂搬进片场,理论结合实际!”

“太牛了!”罗晋激动地搓着手,“王老师,那我们去了剧组,具体要做什么啊?会不会有机会演个小角色?”

“角色的事,要看剧组的安排和你们的表现。”王劲松笑着说,“朱亚文、罗晋你们几个形象和基础都不错,剧组那边已经预留了几个小角色,比如胡同里的青工、轧钢厂的学徒,有几句台词,就看你们能不能抓住机会了。其他同学虽然没有角色,但会分到各个岗位,场记会教你们记场记单,剧务会带你们熟悉现场调度,服装道具组会教你们怎么分辨年代服饰和道具——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本事,比在教室里学理论管用多了!”

“对了,还有个事跟大家说。”王劲松忽然想起什么,笑着补充,“我自己也在剧里客串了个小角色,区文化局的干部,戏份不多,但到时候拍摄的时候,欢迎大家在旁边看着,要是觉得我演得不好,尽管提意见!”

这话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教室里的气氛更热烈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问着剧组的事,有的问什么时候出发,有的问要带什么东西,还有的已经开始琢磨怎么跟演员前辈学习,整个教室都透着一股雀跃的劲儿。

几天后,《情满四合院》在南锣鼓巷95号院举行了正式的开机仪式。红布覆盖的摄像机摆在院子中央,供桌上摆着香炉、烛台,还有一只烤得金黄的乳猪和几盘水果。导演刘家成带着主创人员依次敬香,何冰、郝蕾这些主演都穿着戏服,神情庄重。陈诚作为编剧和投资人,也跟着敬了香,看着袅袅升起的香烟,心里满是感慨——这部他倾注了不少心血的戏,终于要开拍了。

“《情满四合院》,开机!”随着刘家成一声喊,工作人员掀开了摄像机上的红布,电子鞭炮“噼里啪啦”响了起来,现场掌声雷动。

开机仪式结束后,北电表演系02班的同学们就分批进驻了剧组。第一天去的是朱亚文、罗晋他们几个有小角色的男生,还有一部分同学被分到了场记和剧务组。陈诚也跟着去了片场,看着同学们兴奋又紧张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朱亚文拿到的角色是胡同里的青工,有两句跟“傻柱”搭话的台词。开拍前,他拉着罗晋在角落里反复对词,一会儿琢磨语气,一会儿调整表情,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何冰看他这么认真,主动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别紧张,就按你平时排练的来,放松点,把胡同里年轻人的那股劲儿演出来就行。”

“谢谢何老师!”朱亚文连忙点头,心里踏实了不少。

等到开拍,刘家成喊了“开始”,朱亚文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对着何冰笑着说:“柱哥,您这是去哪儿啊?”语气自然,眼神也到位,一点都看不出紧张。

“卡!好!”刘家成喊了停,笑着说,“小伙子不错,有灵气!”

朱亚文一下子松了口气,激动得脸都红了。陈诚在旁边看着,也为他高兴——同学们能在片场学到东西,得到前辈的认可,这比什么都强。

王劲松客串拍摄那天,更是成了全班的“表演课”。他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夹着个半旧的公文包,从化妆间走出来,瞬间就进入了角色——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都透着基层干部的那股劲儿。拍摄时,他跟何冰对戏,一句“傻柱,你这思想觉悟得提高啊”,语气里带着点官腔,又不失亲切,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同学们围在监视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王劲松拍完一场戏,走过来跟大家说:“你们看,演这种角色,关键是抓住细节——比如夹公文包的姿势,说话时的停顿,眼神里的态度,这些细节到位了,角色就立住了。”

同学们都认真地点头,有的还拿出小本子记下来。陈诚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把课堂搬进片场,让同学们在实战中学习,这正是他当初推动这个项目的初衷。看着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他知道,这场“教学实习”,一定会成为所有人难忘的经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