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机器变 > 第32章 新镇雏形出现

机器变 第32章 新镇雏形出现

作者:玉彬先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0:53:31

荒土生城:五特与流民的筑梦路

五特的指尖还沾着方才掷出石头时蹭到的泥土,那石头精准砸中老虎天灵盖的瞬间,流民堆里爆发的哭喊声还萦绕在耳边。他低头看着缩在最前面的小男孩——那孩子方才差点被老虎扑到,此刻还攥着五特的衣角,指节泛白。

“好了,没事了。”五特的声音比平时放软了些,伸手拍了拍男孩的后背,“以后不会有野兽拦路了。”

男孩抬起满是泪痕的脸,抽噎着问:“五特哥哥,我们...我们真的能找到住的地方吗?”

五特没说话,只是抬头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清河村炊烟。这是他们离开干涸的河镇后,遇到的第一个像样的村子。他转身对着身后几千人的流民队伍喊:“都打起精神,前面就是清河村,我们去跟村长商量,大家先歇脚,再慢慢建家。”

队伍里响起细碎的响应声,有人扶着老人,有人背着粮食,慢慢朝着村子挪动。五特走在最前面,肩上挎着的兽皮袋里,装着他这十天来记录流民情况的木简——谁擅长种地,谁会打铁,谁能算账,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毕竟是拥有二万年智慧的灵智核机器人,识人辨能对他来说,比呼吸还容易。

清河村的犹豫

清河村的村口有棵老槐树,村长李老头正坐在树下抽旱烟,看到黑压压的队伍过来,手里的烟杆“啪嗒”掉在地上。他赶紧起身,往村里喊:“来人啊!有...有好多人过来了!”

五特快步上前,拦住要往村里跑的村民,拱手道:“村长爷爷,我们是从河镇来的流民,还有些四处漂泊的乡亲,想跟您商量件事。”

李老头上下打量着五特,又瞥了眼后面的队伍,喉结动了动:“你们...这是要干啥?我们村就三四百口人,哪容得下这么多人?”

“我们不是来蹭吃蹭喝的。”五特从兽皮袋里掏出一张画着地图的兽皮,摊开在石桌上,“我想在清河村附近建一座城,让大家有地方住。这些乡亲我观察了十天,都是老实人,不会添乱。”

他指着地图上靠近村子的空地:“作为报答,我们用一百匹狼换这块地——都是新鲜捕猎的,够村里补贴用度大半年了。”

李老头的眼睛亮了亮,却又很快垂下去,手指无意识地摸着烟杆:“一百匹狼是不少...可这村子不是我一个人的啊,我得问村民们的意思。”

五特点头:“我理解。那您先跟村民商量,我们在村口等消息。”

这一等,就等了两个时辰。太阳慢慢西斜,流民们坐在地上,有人开始小声抱怨,有人望着村里的方向叹气。五特靠在老槐树上,想起半个月前路过清河村时的情景——那时候村里秋收歉收,存粮紧张,是他把捕猎的二十只鹿送过来,帮村里缓解了用度压力。

“五特哥哥,村长会不会不答应啊?”中午被救的小男孩凑过来,手里攥着半块干饼,递到五特面前,“我就剩这点吃的了,你吃吧。”

五特笑着推开:“你自己吃,村长会答应的。”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泛起一丝凉意——方才他用灵智核扫过村里,村民们其实都在槐树下看热闹,李老头只是蹲在地上抽烟,根本没跟人商量。

又过了半个时辰,李老头终于慢悠悠地走过来,搓着手说:“那个...实在对不住啊,村民们说怕你们人多,占了村里的地,我...我也没法子。”

五特的指尖动了动,灵智核里闪过“机缘错失”的数据流,可他没说破,只是点头:“没关系,那我们去下一个地方。”

“等等等等!”李老头赶紧拉住他的胳膊,“要不...你们再等等?我再跟村民说说?”

五特轻轻拨开他的手,声音平静:“不用了,村长爷爷。我们不打扰了。”

他转身对着流民队伍喊:“收拾东西,我们走!”队伍里虽然有不满,却没人反驳——这十天来,五特的决断已经成了大家的定心丸。小男孩跟在五特身后,小声问:“五特哥哥,我们还能找到像清河村这样的地方吗?”

五特望着远处的山路,说:“能。总会有地方愿意接纳我们的。”

七天的跋涉

接下来的七天,队伍一直在赶路。白天要避开野兽,晚上要找山洞过夜,粮食越来越少但是肉多,他们就天天吃人,每个人体力都非常非常好,,有人开始在路上捡枯木,留着建房用。五特每天都走在最后,帮着用灵智核扫描附近有没有动物和草药,好补充食物,给大家分草药——这些草药是他用灵智核扫描山林找到的,能治风寒。

第五天晚上,队伍在一个破庙里歇脚。负责做饭的张婶蹲在火堆旁,看着锅里满满的肉,抹起了眼泪:“五特啊,多亏了你啊,要不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孩子们也幸福多了。”

五特蹲在她身边,从兽皮袋里掏出一块风干的肉干,递给她:“打打牙祭,,先让孩子们吃。明天我们就能到河道村了,我之前帮过他们,那地方有河,有地,能住人。”

张婶接过肉干,说:“都靠你了,五特。要是没有你,我们这些人早就死在半路上了。”

夜里,五特靠在庙门旁,灵智核开始扫描河道村的情况——村子不大,三百多人,村长他认识王河,是个直性子,村里有大片荒地,还有一座没人管的荒山。他嘴角终于勾起一点笑意,调出“建城计划”的数据流:先找村长借地,再用猎物换信任,然后组织大家挖矿、建房、修路...一步步来,总能把城建起来。

第二天清晨,队伍终于看到了河道村的影子。村口有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正扛着锄头往地里走,看到他们,不仅没躲,还挥着手喊:“你们是干啥的?要进村歇脚不?”

五特赶紧上前:“村长我回来了,河镇城里的老百姓和一些流民,河镇里没有水了,这是迫不得已,,王河村长看着五特说你回来就好。”放心这些人我们村子附近很多很多空地,随便住!

汉子眼睛一亮:”他放下锄头,上下打量着五特,又看了看后面的队伍,笑着说:“五特你可真有本事?”这么多人这么多天,一个个看着没有挨饿的!你这是要定居吧,河镇没有水了!唉现在闹饥荒,不好过啊。没事都在我们村住,这里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河,我六十多岁,从来没见过这河干枯过,始终都是这样

五特点头:“是的,村长爷爷。我们想在村里附近建房子,不会打扰村民,还能给村里带来好处。”

王河拍了拍大腿,爽朗地笑起来:“哎呀,这有啥不行的!我们村这大片地,别说你们几千人,再来几万几十万都能住下!来我们这,是看得起我王河!”他拉着五特的手往村里走,“走,先进村歇脚,我让村民给你们煮点粥!”

流民们愣住了,过了几秒,有人忍不住哭起来——这是他们离开河镇后,第一次被人这么热情地接纳。小男孩拉着五特的衣角,小声说:“五特哥哥,我们不用再走了吗?”

五特摸了摸他的头:“不用走了,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

王河把五特领进自家院子,让媳妇去煮粥,自己则拉着五特坐在石凳上,问:“小伙子,你叫啥名?我听你刚才跟村民说,能给村里带来好处?”

“我叫五特,您也可以叫我二冬,都一样。只是掏出地图,指着村外的荒山:“村长爷爷,我带大家来,主要是想带大家赚银子——挖那座山上的黑石头。”

“黑石头?”王河皱起眉头,“那玩意儿有啥用?我们村的孩子都拿它当弹珠玩。”

“一斤黑石头,我一文钱收。”五特的声音很肯定,“您村里大概三百人,能干体力活的估计五十人左右,人是少了点,但加上我们的人,一起挖,赚的银子肯定够大家过日子。”

王河手里的茶碗“哐当”撞在石桌上,他瞪大眼睛:“你说真的?一斤一文?那山上的黑石头多得是,要是真能换银子...我们村就不用愁日常用度了?”

“是真的。”五特从兽皮袋里掏出一块黑石头,递给王河,“这石头里有能造工具的东西,外面有人收。我在黑山西村哪里收,我这次出来就是要找的石头,收了之后,再运去换银子,到时候大家按劳分银子。”

正说着,王河的媳妇端着粥过来,听到这话,手里的粥碗差点掉下来:“村长,这...这是真的?我们挖石头就能赚银子?”

王河赶紧点头:“五特小伙子说的,还能有假?”他转向五特,激动地说:“五特啊,你要是早来几年,我们村也不会这么紧巴了!”

五特笑了笑:“现在也不晚。我们这次来,还带了礼物——三百多匹狼,十头熊,三只虎,还有些鹿和羊,都是新鲜捕猎的,您到时候分给村民和我们的人,大家一起吃。”

王河愣住了,半天没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红着眼眶说:“五特,你这是把家底都给我们了啊...我们村咋报答你?”

“不用报答。”五特说,“以后大家一起干活,一起赚钱就行。不过现在首要的是建房子——大家得有地方住,才能安心挖矿。然后我们修路,造工具,这样干活才有效率。吃的现在有了,明天我们就开始建房子,您让村里能干体力活的人过来,我们一起搭木房,先让老人和孩子住进去。”

王河赶紧点头:“好!我这就去喊村民!保证明天一早,所有人都过来帮忙!”他说着就往外跑,跑到门口又折回来,挠着头说:“对了,五特,你刚才说可以叫你二冬?那我以后就叫你二冬吧,听着亲切。”

五特点头:“都行。”

王河跑出去后,院子里只剩下五特和端着粥的王河媳妇。她把粥碗递给五特,小声说:“二冬啊,你是个好人。我们村的人都老实,以后有啥要帮忙的,你尽管说。”

五特接过粥碗,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进胃里,让他想起姆洛坦星的营养液——但这粥里有烟火气,比营养液暖多了。他望向院子外,流民们已经开始帮村民劈柴、挑水,孩子们在院子里追着跑,笑声飘得很远。

“张婶,”五特对着外面喊,“把肉干拿出来,跟粥一起煮,让大家都吃饱!”

张婶应了一声,笑着跑去找肉干。五特靠在石凳上,灵智核里开始生成“建房计划”的细节——谁负责砍树,谁负责搭架,谁负责和泥...数据一条条闪过,最后定格在“城名:新河镇”上。

他想,等房子建好了,路修好了,大家都能赚到银子了,这个名字应该会很合适。

第一间木房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河道村的村口就挤满了人。村民们扛着斧头、锯子,流民们背着绳子、铲子,都围着五特,等着他安排活计。

王河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个木牌,上面写着“新河镇建房队”——是他连夜让村里的教书先生写的。“二冬,人都到齐了,你咋安排,我们就咋干!”

五特点头,走到人群中间,指着村外的树林:“男人们分成两队,一队去砍树,注意选粗细合适的,别砍太小的树苗;另一队去挖地基,按照我画的线挖,深度三尺。女人们负责捡树枝、和泥,孩子们帮忙递东西,老人在家烧开水,给大家送水喝。”

他从兽皮袋里掏出几张画着房屋图纸的兽皮,递给几个领头的人:“就按照这个样子建,先建十间,让老人和孩子先住进去。”

大家接过图纸,虽然看不懂上面的线条,但都点头:“听二冬的!”

人群很快散开,树林里响起“叮叮当当”的砍树声,地基旁有人喊着号子挖泥土,女人们坐在地上,手里的树枝很快堆成了小山。五特穿梭在各个队伍之间,时不时停下来指导——有人砍树的姿势不对,他就示范正确的握斧方式;有人挖地基的深度不够,他就用脚量一下,让他们再挖深点。

中午的时候,王河的媳妇带着几个村民媳妇,推着小车送来了粥和烤肉。大家围坐在地上,一边吃一边聊天。村民里的后生狗蛋,凑到流民里的老刘身边,小声问:“刘叔,你们以前是河镇的?听说河镇造工具的手艺特别好?”

老刘笑了笑,掏出一块小铁块:“是啊,我做这活计三十年了。等以后建好了作坊,我教你造工具。”

狗蛋眼睛一亮:“真的?那我以后就能自己造锄头了?”

“不仅能造锄头,还能造镰刀、斧头,以后挖黑石头,还得用镐头呢。”老刘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跟着干,以后赚了银子,娶媳妇都没问题。”

五特坐在一旁,看着他们聊天,嘴角带着笑意。这时候,小男孩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朵小野花,递给五特:“五特哥哥,给你。这是我在河边摘的,好看吗?”

五特接过野花,放在鼻尖闻了闻,很香。“好看,谢谢你。”他指着不远处正在搭建的木房,“你看,房子快建好了,以后你就能住进去了,不用再睡山洞了。”

小男孩望着木房,眼睛里闪着光:“真的吗?那我能跟奶奶一起住吗?”

“能。”五特点头,“每个人都有房子住。”

傍晚的时候,第一间木房终于建好了。屋顶盖着茅草,墙壁用泥糊得平整,窗户上糊着油纸,虽然简陋,但看着特别暖和。村民和流民们都围过来看,有人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墙壁,感叹道:“这房子,比我家的土房还结实呢!”

王河走进屋里,转了一圈,红着眼眶说:“二冬,这房子...真能住人了。我们村以前建房子,都得请外面的工匠,没想到我们自己也能建这么好的房子。”

五特说:“以后会建更好的房子,用石头建,比这个还结实。等房子多了,再修条路,从村里通到荒山,以后挖黑石头就方便了。”

大家都点头,眼里满是期待。这时候,老刘走过来,拍了拍五特的肩膀:“二冬,明天我就跟几个后生一起,建个临时的作坊,先造几把斧头、锯子,这样砍树、挖地基能快点。”

“好。”五特笑着说,“辛苦大家了。”

天色慢慢暗下来,大家收拾好工具,准备回家。村民们热情地拉着流民,邀请他们去家里住——虽然家里挤,但总比睡在外面强。流民们起初还不好意思,后来在村民的拉扯下,终于答应了。

小男孩被狗蛋拉着,去了狗蛋家。走之前,他回头对五特喊:“五特哥哥,明天我还来帮你递东西!”

五特挥手:“好,注意安全。”

人群渐渐散去,村口只剩下五特和王河。王河望着远处的荒山,说:“二冬,你说的黑石头,真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五特点头:“能。以后我们不仅挖黑石头,还能种庄稼、养牲口,等城建好了,外面的人会来做生意,到时候大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王河叹了口气,拍了拍五特的肩膀:“二冬,我这辈子没服过谁,今天我服你。以后新河镇,你说了算。”

五特望着满天的星星,灵智核里闪过姆洛坦星的星空——那里的星星很亮,但没有这里的温暖。他说:“不是我说了算,是大家说了算。新河镇是所有人的家。”

夜风拂过,带来了树林里的青草香,也带来了远处村民和流民的笑声。五特知道,从今天起,荒土上的新城,开始生根发芽了。

磨合与信任

接下来的几天,建房的速度越来越快。临时作坊建好了,老刘带着几个后生,每天“叮叮当当”地造工具,斧头、锯子、铲子越来越多,大家干活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但磨合的问题还是来了。第五天的时候,村民里的李老三,和流民里的张二吵了起来。原因是李老三觉得张二砍树的时候,把村里的老槐树的枝桠砍了,而张二觉得李老三没事找事——那枝桠挡着路,不砍了没法运木头。

两人越吵越凶,最后都撸起了袖子,要动手打架。周围的人赶紧拉住他们,有人跑去喊五特和王河。五特来了后巧妙的化解了矛盾……王河村长在边上直点头说五特厉害,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平息了

五特分开围着的人群,先按住撸着袖子的李老三,又拉了拉气鼓鼓的张二,声音没拔高,却让俩人都静了下来:“先别吵,听听彼此咋想的。李叔,你先说说为啥急眼?”

李老三梗着脖子,指着不远处老槐树断了的枝桠:“这树是村里的老物件!我小时候就在树下玩,枝桠再挡路,也得跟村里说一声再砍啊,他倒好,直接就下斧子!”

五特转向张二,又问:“你呢?为啥不等商量就砍了?”

张二喘着气,指着地上堆着的木头:“这枝桠横在运木头的道中间,几趟下来都得绕路,耽误建房子——老人孩子还等着住新屋呢!我想着就是根枝桠,砍了省事儿,没顾上跟村里说。”

五特听完,先拍了拍李老三的胳膊:“李叔,张二没跟村里商量就砍树桠,是他的不是,我让他给你赔个不是。但他也是急着建房子,怕耽误了进度,没坏心眼。”又转头对张二说:“这老槐树是村里的念想,跟咱们流民手里的旧物件一样金贵,下次不管动啥,先跟王村长或者李叔他们说一声,商量着来,不差这一会儿功夫。”

张二脸有点红,挠了挠头,对着李老三说:“李叔,是我考虑不周,对不住了。待会儿我找几根结实的树枝,给树桠断口包一包,再给您赔个不是。”

李老三原本紧绷的脸也松了松,摆了摆手:“算了算了,也不是多大的事儿。你也是为了建房子,下次记得先说一声就行。那枝桠断都断了,包不包的也没啥,往后干活别这么毛躁就中。”

俩人的气都顺了,周围看热闹的人也散了。王河在边上笑着点头,拍了拍五特的肩膀:“二冬你可真厉害,三言两语就把事儿平了!要是让我来,说不定俩人还得吵半天。”

五特笑了笑:“都是为了建新家,没啥解不开的疙瘩。往后咱们一起干活,难免有磕碰,多说说心里话,商量着来,就啥事儿都没有了。”

荒土生城:新河镇的商机与人心

五特帮李老三和张二解了矛盾的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背着兽皮袋去找王河。王河正蹲在院子里磨锄头,看到五特进来,赶紧放下磨石:“二冬咋这么早?是不是建房那边有啥要吩咐的?”

五特在石凳上坐下,笑着摇头:“建房的进度挺好,老刘他们新造的斧头也好用。今天想跟您商量件事——您带我在村里村外转转,我看看哪条路适合先修,往后运黑石头、拉木头都方便。”

“这有啥商量的!”王河一拍大腿,拿起挂在墙上的粗布褂子披上,“我正想着这事儿呢,走,我带你把能转的地方都转遍!”

两人出了村,先往东边走。东边是一片开阔的坡地,地里种着些玉米,玉米秆矮矮的,叶子有点发黄。王河叹了口气:“这地看着平,其实土层薄,底下全是碎石子,种庄稼收成一直不好,村里也就几户人家愿意种。”

五特蹲下身,用手指捻了点土,又扒开表面的土看了看底下的碎石,突然眼睛亮了:“村长,这地可不是只能种庄稼啊。”

“哦?”王河凑过来,“除了种庄稼,还能弄啥?”

“您看这碎石子。”五特捡起一块碎石,上面带着点青灰色的纹路,“这是青石碎料,城里的工匠最爱用这个铺院子、砌院墙,结实还好看。咱们往后建房子,要是想砌院墙,用这个就省钱;要是多攒点,拉到城里去卖,一斤能换两文钱呢——比种玉米划算多了。”

王河赶紧捡起几块碎石看了看,又蹲在地里扒拉了半天,直起腰时眼睛都亮了:“真能卖钱?这坡地到处都是这碎石子,要是真能换钱,这几户人家岂不是不用愁收成了?”

“不仅是这几户。”五特站起身,指着坡地尽头的矮山,“那山上的青石更多,等咱们把路修到那边,组织人去凿青石,既能给建房凑材料,又能卖钱,一举两得。”

王河连连点头,搓着手笑:“好!好!这事儿得记下来,等回头跟村民们说说,保准大家乐意干!”

两人接着往南边走,南边是那条从没干涸过的河,河边长满了芦苇,风一吹,芦苇荡沙沙响。王河指着河面:“这河的水干净,村里人的吃喝用水都靠它,就是除了浇地,也没啥别的用。”

五特盯着河面看了一会儿,又走到河边,蹲下来摸了摸水里的淤泥,突然问:“村长,村里有人会编东西不?比如篮子、筐子之类的。”

“有啊!”王河赶紧说,“李婶子、张媳妇她们,手巧着呢,以前农闲的时候就编篮子,拿到镇上换点针线钱。咋了?这芦苇还能派上用场?”

“当然能。”五特扯过一根芦苇,剥开外皮,里面的芦苇杆又白又直,“这芦苇杆能编席子,铺在新屋里当褥子,比稻草软和;芦苇叶能包粽子,往后日子好了,过节就能吃;最主要的是这芦苇皮,编出来的筐子结实,装黑石头、装粮食都好用,要是编得好看点,拿到城里卖,一个大筐子能卖五文钱呢!”

他又指了指河边的淤泥:“这河泥也有用,晒干了能做泥坯,往后建作坊,用泥坯砌墙,省钱还隔热。等咱们有钱了,再雇人挖河泥里的蚌壳,蚌壳里说不定有珍珠,那可是值钱的东西!”

王河听得眼睛都直了,围着芦苇荡转了两圈,嘴里不停念叨:“以前只觉得这芦苇碍事,没想到浑身都是宝!我这就去跟李婶子她们说,让她们先编几个筐子试试!”

五特笑着拉住他:“不急,先把路的事儿定下来,这些活儿往后慢慢安排。咱们再去西边看看?”

西边是一片荒地,长满了野草,远处就是那座有黑石头的荒山。王河指着荒地:“这地太荒了,草长得比人还高,以前试着种过豆子,都被草给盖了,后来就没人管了。”

五特没说话,先用灵智核扫了扫荒地的土层,又弯腰拔起一把草——草的根须很粗,抓着土里的养分。他琢磨了一会儿,说:“村长,这地能种东西,就是得先除根。您看这草,根须这么粗,要是割下来晒干,能当柴火烧,省得去山里砍树;除了草之后,这土层其实挺厚,适合种豆子、种红薯,这些庄稼耐旱,收成也稳。”

他又指了指荒地边上的几棵野果树,树上结着小小的野果子,青涩得很:“这野果树也能嫁接,找城里的果农学嫁接的手艺,把野果树改成苹果树、梨树,三五年就能结果,到时候果子既能自己吃,又能卖钱,比荒着强多了。”

王河蹲在荒地里,拔起一把草看了看,又摸了摸土里的湿度,突然一拍大腿:“对啊!我咋没想到呢!这草晒干了确实能当柴烧,省不少事!种红薯好,红薯管饱,就算收成不好,也能填饱肚子!”

两人往荒山的方向走,快到山脚下时,五特突然停住脚步,指着地上的几株不起眼的植物——叶子呈锯齿状,开着小小的黄花。他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摘了片叶子,闻了闻:“村长,您认识这草不?”

王河凑过来瞅了瞅,摇头:“不认识,荒山上到处都是,以前觉得是杂草,没在意。这草也能卖钱?”

“能,而且挺值钱。”五特认真地说,“这叫黄芩,是药材,城里的药铺收,一斤干黄芩能卖十文钱。还有那边的蒲公英,也是药材,晒干了能泡水喝,一斤能卖三文钱。往后组织妇女和老人,在山上采药材,既能补贴家用,又不耽误挖矿、建房的活儿。”

他又指了指山上的矮树:“那些树是桦树,树皮能剥下来做纸,虽然不如城里的宣纸好,但写账本、记东西够用,省得买纸花钱;树干能做家具,等咱们有了木匠,就能打桌子、椅子,新屋里正好用得上。”村长说纸,什么是纸!五特这才知道,现在这时代还都使用竹简呢!

王河站在山脚下,望着荒山上的黑石头、黄芩、桦树,又回头看了看河边的芦苇、东边的青石坡地、西边的荒地,突然红了眼眶。他拍了拍五特的肩膀,声音有点哽咽:“二冬啊,你咋这么厉害?这些地方我们看了一辈子,只觉得是没用的荒地、野草,你一来,全变成能赚钱的宝贝了!”

五特笑着摇头:“不是我厉害,是这些地方本来就藏着机会,只是没人发现。往后咱们一起干,先修路,把青石坡、河边、荒地、荒山连起来,再一步步安排采石、编筐、种地、采药,用不了多久,新河镇就能富起来。”

王河连连点头,用力攥了攥拳头:“对!一起干!我这就回村,把这些机会跟村民们说,让大家都有干劲!修路的事儿,就听你的,你说修哪条,咱们就修哪条!”

两人往回走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路上遇到了背着柴火的李老三,还有提着篮子采野菜的李婶子。王河老远就喊:“李老三!李婶子!有大好事跟你们说!”

李老三放下柴火,擦了擦汗:“村长,啥好事啊?比建房还重要?”

“当然重要!”王河拉着他,指着东边的青石坡,“那坡上的碎石子能卖钱!一斤两文钱!往后你不用砍柴火了,去凿碎石子,比砍柴火赚得多!”

又拉过李婶子,指着河边的芦苇:“那芦苇能编筐子,一个大筐子五文钱!你手巧,往后农闲的时候就编筐子,保准能换不少针线钱!”

李老三和李婶子都愣住了,半天没反应过来。李婶子小声问:“村长,这是真的?那野草似的芦苇,真能编筐子卖钱?”

五特在一旁笑着说:“是真的。您今天先编几个小筐子试试,明天我带您去城里问问药铺,顺便把筐子带去,看看能不能卖出去。”

李婶子激动得手里的篮子都晃了晃,赶紧说:“好!好!我这就回家编筐子!”

李老三也挠着头笑:“那我明天就去凿碎石子!要是真能卖钱,往后我家娃就能上学堂了!”

看着两人兴冲冲地往村里跑,王河忍不住对五特说:“二冬,你看,大家一听有赚钱的机会,多高兴!往后有你在,新河镇肯定能越来越好!”

五特望着村里飘起的炊烟,又看了看远处正在建的新屋,嘴角带着笑意:“不是有我在,是大家一起努力。新河镇是所有人的家,家好了,每个人的日子才能好。”

两人回到村口的时候,建房的村民和流民们正围着老刘看新造的镐头。老刘举起镐头,笑着喊:“二冬!村长!这镐头结实得很,明天就能去山上挖黑石头了!”

五特走过去,接过镐头试了试重量,点头说:“好用。等路修好了,咱们就组织人挖矿,再把碎石、筐子、药材一起运去城里卖,到时候大家就能分到银子了。”

人群里顿时响起了欢呼声。狗蛋举着手里的小斧头,蹦着喊:“我也要去凿碎石子!我也要赚银子!”

小男孩拉着五特的衣角,小声问:“五特哥哥,我能去采药材吗?我认识蒲公英,奶奶说蒲公英能泡水喝。”

五特摸了摸他的头:“能啊,等你再长大点,就能跟奶奶一起去采药材,赚了银子,给奶奶买好吃的。”

小男孩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光。王河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觉得浑身都是劲——以前村里总是安安静静的,大家都为了吃饱饭愁眉苦脸,可现在,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眼里都有了盼头。

他拍了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乡亲们!二冬今天带我转了村里村外,发现了好多能赚钱的机会!东边的碎石子、南边的芦苇、西边的荒地、山上的药材,全是宝贝!咱们先把路修好,再一步步干,往后咱们新河镇,再也不用愁吃愁穿了!”

人群里的欢呼声更大了。老刘举起镐头喊:“跟着二冬干!准没错!”

张婶擦了擦眼角的泪,笑着说:“以前在河镇,从来不敢想能有自己的房子,还能赚银子,现在总算有盼头了!”

五特看着眼前的人群,灵智核里闪过“家园”“希望”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比阿姆洛坦星的任何代码都温暖。他知道,新河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荒土上的新城,不仅要建起来,还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地活下去。

当天下午,五特就带着几个村民和流民里的后生,沿着河边、青石坡、荒地画了路线——先修一条从村口到荒山的主路,再修几条小路连接青石坡和河边。王河则挨家挨户地说商机,村里的妇女们当天就开始编芦苇筐,李老三带着几个后生去凿青石碎料,就连老人都主动去荒地里拔草,晒干了当柴烧。

傍晚的时候,李婶子编好了第一个芦苇筐——虽然有点歪,但结实得很。她捧着筐子跑到五特面前,激动地说:“二冬,你看!我编好了!你说这筐子真能卖五文钱吗?”

五特接过筐子,仔细看了看,笑着说:“能!要是再编得规整点,卖六文钱都成。您明天再编几个,后天我带您去城里。”

李婶子高兴得合不拢嘴,捧着筐子跟其他妇女炫耀去了。王河走过来,递给五特一碗粥,笑着说:“你看,这才一天,村里就热闹起来了。以前哪有这光景啊。”

五特接过粥,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进胃里,暖到了心里。他望着远处正在搭建的新屋,又看了看河边编筐的妇女、坡上凿石的后生、地里拔草的老人,轻声说:“会越来越好的。”

夜风再次吹过芦苇荡,沙沙的声音里,混着村民和流民的笑声、编筐的簌簌声、凿石的叮叮声。这些声音,交织成了新河镇最动听的歌——一首关于希望、关于家园、关于所有人一起筑梦的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