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机器变 > 第27章 修路,剿匪

机器变 第27章 修路,剿匪

作者:玉彬先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0:53:31

从疫散到开山

晨光刚漫过铜石山的黑石堆,五特就抱着半袋敲碎的孔雀石样本,蹲在衙署院角翻晒。灰绿色的矿石颗粒沾着晨露,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他指尖捏着一块,反复对着太阳看——这是昨天特意挑的纯矿,要给荻花庭算“价”用的。

“五特小先生,这石头当真能卖钱?”荻花庭刚跨进院门就笑,手里还提着个布袋子,里面是给五特带的粗粮饼,“我昨晚跟账房先生算到半夜,他说要是一文钱一斤,十斤才十文,赶不上佃户半天的工钱呢。”

五特立刻站起来,把矿石往石桌上拢了拢,指着最亮的一块:“亭长看,这是纯的孔雀石,炼铜最出数,一文钱一斤是我给西镇老百姓的价——要是卖到郡城的青铜铺,最少三文。”他顿了顿,又补充,“而且不用老百姓自己背,咱们用推车推,一次能推几百斤,比背省力多了!”

“推车?”荻花庭皱起眉,伸手拿起块矿石掂了掂,“这石头沉得很,西镇到黑山西村要走二十里山路,全是坑洼的石子路,以前挑夫挑百斤米都得歇三回,推车咋走?”他说着摇头,“我昨儿让孙老三去问了,镇上的独轮车最多装五十斤,推到半路就得翻车。”

五特却眼睛亮了,拉着荻花庭的袖子往院外走:“亭长跟我来!我知道咋做推车——不是独轮的,是双轮的,能装上千斤!”他脚步飞快,裤脚扫过路边的草叶,沾了露水也不在意,“我娘以前的书里画过,两个轮子在中间,车架搭在上面,推起来不用扛着重量,只要扶着方向就行!”

荻花庭被他拉着走,看着孩子瘦小的背影,心里又惊又奇——这娃娃知道的事,比镇上的老匠人还多。走到巷口,正好撞见去买木料的孙老三,五特立刻喊住他:“孙大哥,你别买木料了,带我们去木匠铺!要做推车!”

孙老三挠挠头,手里还攥着木料清单:“小先生,做推车干啥?那玩意儿推不动石头啊。”

“能推动!”五特拍着胸脯,拉着两人往西街的木匠铺走,“李木匠的手艺最好,让他按我说的做,保准能推上千斤!”

木匠铺里的双轮图

李木匠的铺子刚开门,刨花堆在门口还冒着木屑香。李木匠正磨着凿子,见荻花庭带着人来,赶紧放下工具迎上来:“亭长咋来了?是衙署要修桌椅?”

“不是,是五特小先生要做个推车,你按他说的来。”荻花庭让出位置,把五特推到前面。

五特立刻爬上木匠铺的长凳,拿起炭笔在墙上画起来。先画两个圆圆的轮子,中间穿一根粗木轴,再画一个长长的车架,车架下面卡在轴上,前端留出手扶的横木,后端还有个可以放东西的挡板。他画得快,炭笔在墙上蹭出“沙沙”声,时不时停下来修改轮子的大小:“轮子要比饭桶还粗,用硬木做,外面裹一层铁皮,防石子硌破——青铜铺收矿石时,车子要是坏了,耽误了交货可不行!”

李木匠凑过去看,越看越皱眉:“小先生,这双轮车我没做过啊——两个轮子在中间,车架搭上去,推的时候不会歪吗?”他伸手比划,“独轮车是靠人平衡,这双轮车要是装重了,轮子陷进泥里咋整?到时候矿石运不到青铜铺,老百姓白忙活一场。”

“不会陷!”五特立刻跳下长凳,指着画里的轮子,“轮子要做得宽,比鞋底还宽,压在地上不容易陷进泥坑。而且车架下面要垫两根横木,跟轮子一样高,停下来的时候能架在地上,不用一直扶着。”他说着,又拿起一块木片,比划着车架的角度,“扶手要往前倾一点,推的时候身子不用弯腰,省力气——这样一天能多跑两趟青铜铺,多赚些钱!”

荻花庭也凑过来看墙上的图,突然拍了拍手:“我懂了!这就像拉货的马车,只是把马拉的改成了人推的——轮子分担重量,人只需要推着力气就行!以后往青铜铺送矿石,再也不用愁运不动了!”

“对!亭长说得对!”五特立刻点头,拉着李木匠的胳膊,“李大叔,你就按这个做,木料用最硬的槐木,轮子一定要扎实,今天能做好吗?我想让亭长试试,早点确定能运,老百姓就能早点往青铜铺送矿石赚钱!”

李木匠看着墙上的图,又看看五特认真的样子,终于点头:“行!我这就找木料,让徒弟们一起做,晌午之前准能成!”

初试推车:千斤不重

晌午的太阳刚挂在头顶,木匠铺门口就围满了人。孙老三带着几个衙役早早守着,连隔壁包子铺的掌柜都端着蒸笼来看热闹——大家都想看看,五特说的“能推千斤”的推车,到底能不能把矿石顺利运到青铜铺。

“成了!”李木匠擦着汗,和两个徒弟把推车抬出来。槐木做的车架油光锃亮,两个包着铁皮的轮子圆滚滚的,轴上还涂了猪油,转起来“吱呀”响却不费劲。车架上能铺木板的地方,李木匠特意钉了防滑的木条,扶手处还磨得光滑。

“这玩意儿能装千斤?运到青铜铺真没问题?”孙老三凑过去,试着推了推空车,“倒真轻,跟推空筐似的。”

五特立刻喊:“孙大哥,去搬石头!就搬铜石山的普通石头,装满一车——咱们现在试好了,往后送孔雀石去青铜铺,才不会出岔子!”

衙役们立刻跑去附近的石料堆,七手八脚往车上搬石头。灰黑色的石头块垒得越来越高,直到堆得比五特还高,李木匠才赶紧喊停:“别装了别装了!这都快上千斤了,别把车架压断了!要是拉着这么重的矿石去青铜铺,半路上车坏了可咋整?”

荻花庭也跟着紧张,伸手摸了摸车架的横木,生怕木头裂开。五特却拉着他的手,往扶手处放:“亭长试试推!不用怕,扶着方向就行——这分量的矿石,运到青铜铺正好,不多不少!”

荻花庭犹犹豫豫地扶住扶手,深吸一口气往前推——没想到车子真的动了!刚开始还有点沉,等轮子转起来,就只剩惯性的力道,他甚至能松开一只手擦汗,车子还稳稳地往前跑。

“哇!真轻啊!这往青铜铺送矿石,一天跑两趟都没问题!”荻花庭又惊又喜,推着车在铺门口转了个圈,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他停下来,看着车上堆得满满的石头,忍不住伸手拍了拍轮子:“这玩意儿比独轮车强十倍!孙老三,你试试!”

孙老三赶紧接过来推,推得飞快,差点撞到包子铺的蒸笼,引得众人笑作一团。他停下来的时候,额头上全是汗,却笑得合不拢嘴:“好家伙!这要是推孔雀石去青铜铺,一次能推八百斤,抵得上八个挑夫!以前挑夫送八百斤矿石,得走两天,现在用这推车,半天就能到青铜铺!”

五特却没笑,走到路边,指着地上的石子坑:“亭长你看,这还是平路,要是到了山里的石子路,轮子容易卡在坑里,推起来就费劲了——到时候耽误了给青铜铺交货,老百姓的钱就少赚了。”他蹲下来,捡起块碎石子,“所以咱们得先修路——从西镇到黑山西村的山路,把坑洼的地方填上碎石,再用夯土砸实,下雨也不会泥泞,这样推车送矿石去青铜铺,才能一路顺畅。”

荻花庭立刻点头,刚才的欢喜劲儿还没过去:“对!修路!我这就让衙役们组织老百姓,明天就开工——修好了路,推车往青铜铺送矿石,能跑更快!”

“还有呢!”五特站起来,拉着荻花庭的胳膊,把他往没人的地方带,“亭长算笔账:这车石头有上千斤,要是孔雀石,就是一千文,也就是一两银子。要是一次推十车,就是十两;一百车,就是一百两——从西镇到青铜铺,再绕到黑山西村,推车走得快,二个月能跑一个来回,二个月就能赚一百两!”二个月一百两……这回西镇老百姓可有生计了!

荻花庭的眼睛瞬间亮了,他站在原地,看着远处连绵的铜石山,突然觉得那灰黑色的山不是秃山,是堆着银子的宝山——这些矿石,只要能顺利运到青铜铺,就是老百姓的好日子!“对啊!我咋没算这个账!这山多大啊,光铜石山的孔雀石,就够老百姓往青铜铺送好几年的!”

“不止铜石山!”五特凑到他耳边,小声说,“亭长忘了?青树山和青草山旁边,还有好多荒山——我娘的书里说,除了孔雀石,赤铁矿、铬矿也能卖钱。赤铁矿是红色的,上面有亮晶晶的鳞片;铬矿是黑的,比石头沉,划在瓷片上会留红痕。只要老百姓找到这些矿,我都收,一文钱一斤,到时候一起运去青铜铺,西镇又多了新收入!”

荻花庭顺着五特指的方向看过去——西镇外围的山一座连一座,从铜石山往南,青树山、青草山,再往远走,还有好几座没人管的荒山,绵延得看不到头。他突然觉得胸口发热,伸手拍了拍五特的肩膀:“五特啊,你这娃娃……这山哪是送好几年矿石?这连绵的山,往青铜铺送几百年都送不完啊!”

“送不完的!”五特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光,“亭长你不知道,就算一座山挖平了,地下还藏着矿呢——矿脉是连在地下的,就像树根一样,能延伸好远。只要找到矿脉,就能一直往青铜铺送矿石!”

荻花庭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突然笑了,笑得眼角都湿了——他当亭长十年,年年为赋税发愁,为老百姓的温饱焦虑,从来没想过,西镇的希望,竟藏在这些没人要的荒山里,藏在这个十岁娃娃的心里,藏在往青铜铺送矿石的路上。

双向之利:山货出山

“对了亭长!”五特突然想起什么,拉着荻花庭往回走,“还有个好处!老百姓推着车送完矿石去青铜铺,从黑山西村回来的时候,能拉上村里的山货——咱们村后的山上有野核桃、山枣,还有猎户打的野兔、山鸡,拉到西镇来卖,比在村里卖得贵!”

荻花庭猛地一拍大腿:“对啊!我咋没想到这个!”他越想越高兴,拉着五特的手在原地转了个圈,“黑山西村靠山,山货多,可村里路远,老百姓运不出来,只能烂在山里。现在有了推车,有了修好的路,先送矿石去青铜铺,再拉山货回西镇,西镇的老百姓能吃到新鲜山货,黑山西村的人也能多赚一份钱——这是双向的好处啊!”

“就是双向的!”五特也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我昨天跟村里的王大伯写信,他说村里的野核桃都熟了,要是能运到西镇,一文钱一斤准能卖出去。还有猎户张大叔,上个月打了三只山鹿,肉在村里卖不完,要是能借着送矿石去青铜铺的车运到西镇,能卖不少银子呢!”

荻花庭蹲下来,看着五特沾着炭灰的脸颊,伸手给他擦了擦:“五特啊,亭长以前总觉得,当官才能做大事,才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现在才知道,真正的好日子,不是靠当官挣来的,是靠你这样的娃娃,靠老百姓的手,靠往青铜铺送矿石的车,一点点干出来的。”

五特却摇摇头,从怀里掏出那块之前给荻花庭的灰石头——石头被他磨得光滑,里面隐约能看到一点亮闪闪的东西。他把石头递给荻花庭:“亭长你看,这石头里的亮东西,得慢慢磨才能看见。西镇的好日子,也得慢慢干才能来——先修路,再推矿去青铜铺,再运山货,一步步来,总会好的。”

荻花庭接过石头,摸了摸上面的纹路,突然觉得这石头比银子还沉。他抬头看向铜石山的方向,阳光正照在黑石堆上,反射出一片暖光——那里,孙老三正带着衙役们试着推装满石头的车,笑声顺着风飘过来,混着远处老百姓的说话声,热闹得像过年。

“走!”荻花庭站起来,拉着五特的手,“咱们现在就去铜石山,跟老百姓说修路的事,再让大家看看这推车——让他们都知道,往后推着这车送矿石去青铜铺,拉着山货回西镇,西镇的好日子,这就开始了!”

五特用力点头,跟着荻花庭往铜石山走。阳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一个高大,一个瘦小,却紧紧靠在一起。路边的草叶上,晨露已经晒干,风一吹,带着铜石山特有的石粉味,却不再是以前的“穷酸味”——那是带着希望的,能酿出好日子的味道,是往青铜铺送矿石的香甜味。

修路声起:石山生暖

铜石山上已经聚了不少老百姓,男人们拿着锤子敲石头,女人们坐在石头上挑拣孔雀石,孩子们围着矿石堆追跑打闹。见荻花庭和五特过来,大家都停了手里的活,围了上来。

“亭长,这推车真能推上千斤?送矿石去青铜铺真的能行?”一个挑着矿石的老汉凑过来,指着远处的推车问,他叫张老栓,家里有两个儿子,昨天听说石头能卖钱,第一个报了名。

“能!”荻花庭笑着,把推车拉到众人面前,“我刚才推了上千斤的石头,比挑担子省力十倍!往后你们推着这车送矿石去青铜铺,半天就能来回!”他说着,让孙老三再装半车矿石,“张大叔,你试试!”

张老栓犹犹豫豫地扶住扶手,往前一推,车子真的动了!他眼睛一下子亮了,推着车在矿石堆旁走了一圈,停下来的时候,手都在抖:“好家伙!这要是推矿石去青铜铺,我两个儿子一次能推两千斤,比以前挑夫强多了!以前挑夫送两百斤去青铜铺,得歇五回,现在这推车,一路顺畅!”

“还有更好的!”五特站在石头堆上,踮着脚让大家都能看见他,“亭长说了,咱们先修路——从西镇到黑山西村的山路,填上碎石,砸实了,下雨也不滑。修好路,推车送矿石去青铜铺能跑更快,大家送完矿石,还能从村里拉山货来卖,多赚一份钱!”

“山货能卖钱?”一个妇人立刻问,她是张老栓的媳妇,家里晒了不少山枣,年年都愁卖不出去。

“能!”五特点头,“黑山西村的野核桃、山枣,拉到西镇来,一文钱一斤,比在村里卖得贵,而且西镇到黑山西村中间还路过好几个镇,你们也可以去其中镇也方便,到时候就互相往来经商了!还有野兔、山鸡,西镇的酒楼准能收——到时候借着送矿石去青铜铺的车,一起运回来,多方便!”亭长大喜过望,说:“你这小娃娃真是人才啊。”

妇人一下子笑了,拉着身边的人说:“那太好了!好几个镇啊!我家晒了二十斤山枣,到时候推着车拉来卖,能换两斤盐呢!”

众人都跟着笑起来,刚才还犹豫的人,现在都涌到荻花庭身边,七嘴八舌地问修路的事——有的说愿意出力气,有的说家里有多余的碎石,有的说能帮着夯土。对要想富先修路……

荻花庭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里暖烘烘的。他举起手里的灰石头,对着众人说:“大家看,这石头看着普通,里面藏着亮东西;咱们西镇的山看着荒,里面藏着好日子。只要咱们跟着五特小先生,好好修路,好好挖矿,好好推着车送矿石去青铜铺、拉山货回西镇,以后的日子,准能像铜石山的矿石一样,亮闪闪的!”

“好!”众人齐声喊,声音在铜石山上回荡,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荻花庭修路计

荻花庭的石桌上摊着张皱巴巴的图纸,亭长指尖按在“坚韧山”三个字上,指节泛白。他望着庭外飘飞的荻花叹道:“这路,顺顺当当也得修三四个月,要是淋几场秋雨,工期怕是要拖到冬天。”

旁边蹲在地上磨镰刀的老石匠抬头,往灶膛里添了块柴:“冬天倒不怕,山里人耐冻。可亭长,您忘了?去年开春,李货郎的驴队就在坚韧山被劫了。”

“啪”的一声,亭长手里的炭笔掉在图纸上,晕开一团黑。他猛地站起身,荻花落在肩头也没察觉:“我怎么把这群土匪忘了!上个月还听说他们抢了山下的粮车,这要是修路的石料、口粮被截……”

“亭长别急。”老石匠放下镰刀,从怀里摸出块磨得发亮的玉佩——那是去年被土匪劫后,山民偷偷塞给他的信物。“后山的哑女,她哥以前是匪寨的伙夫,上个月跑回来时说,匪首的娘得了咳疾,山里缺药。”

亭长猛地攥住玉佩,指尖掐进掌心:“你的意思是……用草药换通路?可咱们哪来那么多治咳疾的药?”

“前几日采药的老周说,北坡的紫菀长得旺,那是治咳疾的良药。”老石匠往石桌前凑了凑,声音压得低,“我带着哑女去送药,您带着后生们趁夜把石料往山坳里运,只要能让匪首松口,先把最难走的那段修通……”

话没说完,院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后生阿虎撞开门,怀里抱着个渗血的布包:“亭长!老周采药时摔了腿,他说……他说紫菀够了,让咱们别耽误事!”

亭长盯着布包里带泥的紫菀,忽然红了眼。他抓起石桌上的图纸,往阿虎手里塞:“你带三个后生,先把老周抬去郎中家。老石叔,咱们现在就去后山找哑女——这路,不光要修,还得让山里的人,都能走得安稳。”让他们也能利用这条路赚银子。

荻花被风吹得飘进院里,落在染血的布包上,像给草药盖了层白绒。老石匠望着亭长的背影,忽然大声喊:“亭长!要是匪首不答应,咱们就跟他们耗——这路,修定了!”

亭长脚步顿了顿,没回头,只举起手里的玉佩挥了挥。风里传来他的声音,混着荻花的轻响:“耗也得修,哪怕修到明年春天,也得让山里的娃,能踩着平路去镇上读书!”

荻花庭与二冬

荻花庭攥着腰间半旧的佩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前乌泱泱的匪众举着寒光粼粼的钢刀,刀刃上还沾着未干的血渍与草屑,他额角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进衣领,后背早已被浸湿。他原以为二冬不过是孩子心性说大话,此刻被几十把钢刀指着喉咙,只能硬着头皮攥紧刀柄喝道:“尔等恶匪,劫掠乡邻,连孩童的救命粮都抢,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匪首是个满脸横肉的壮汉,左脸一道刀疤从眉骨划到下颌,闻言笑得前仰后合,腰间的铜铃随着动作叮当作响:“哪来的野亭长,带着个毛头小子就敢闯山?弟兄们,先把这不知死活的俩货卸了,让他知道咱们黑风寨的厉害!”

匪徒们吆喝着围上来,刀刃摩擦的刺耳声响越来越近,荻花庭正要拔刀,却被二冬轻轻拽了拽衣角。十岁的孩子站在他身前,小小的身子挺得笔直,单薄的布衣被山风掀起,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个鼓囊囊的粗布包。“亭长,您往后退退,莫伤着。”

话音刚落,二冬猛地扯开布包,手腕一扬将里面的东西往地上一撒——竟是数十只裹着灯油的干草团,油星子顺着草团缝隙滴在地上,散发出刺鼻的油味。他早摸准土匪窝旁的干草垛堆在东侧,方才路上借着捡柴的由头,悄悄用麻线将干草捆成团,又偷偷往布包里灌了半壶灯油。紧接着,二冬摸出火石“咔嚓”一打,火星落在浸油的草团上,瞬间燃起明黄色的火焰,火舌顺着风势舔舐着地面的干草。

风顺着山口卷过来,火团像带着尖牙的小兽,滚向匪众的脚边,浓烟呛得他们连连后退,有人慌乱中踩翻了脚边的酒坛,酒水混着火焰烧得更旺。更要命的是,二冬撒草团时特意往土匪拴马的方向带了两把火,火星溅在马鬃上,惊马嘶鸣着扬起前蹄,挣脱缰绳四处乱撞,马蹄踏得尘土飞扬,把匪众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有人被马撞得踉跄倒地,手里的刀“哐当”掉在地上。

荻花庭见状,立刻提刀冲上前,趁着匪徒混乱,刀刃划破空气,一刀挑飞最前面那人的弯刀,反手用刀背砸在对方后颈,匪徒闷哼一声栽倒在地。二冬则绕到侧面,指尖运转灵智核——那枚泛着淡蓝色微光的灵智核藏在他袖口,此刻正顺着混乱的人影,将匪徒的膝盖、手腕等关节位置,一一映在他脑海里,像刻在纸上的墨点般清晰。他弯腰捡起地上的石子,指尖精准锁定灵智核标出的点位,手腕轻抖,石子像长了眼似的砸向匪徒膝盖,力气不大,却正好撞在关节软处,疼得匪徒当即跪倒在地,捂着膝盖龇牙咧嘴。

有个匪徒捂着膝盖想爬起来扑向二冬,粗糙的手掌在地上抓出两道血痕,灵智核瞬间在他后腰“肾俞穴”处亮起红点,二冬反手摸起块稍大的石子,顺着光点位置狠狠砸过去,匪徒“哎哟”一声,像被抽走骨头似的,彻底瘫在地上,连哼唧的力气都没了。

匪首又惊又怒,眼中冒着火,挥刀砍向二冬,刀刃带着风声劈来,却被荻花庭横刀架住,两把刀相撞迸出火星。“你这小崽子……”话没说完,二冬借着灵智核的指引,瞥见匪首脚边未燃尽的草团,草芯还冒着青烟,他当即弯腰捡起,顺着匪首挥刀的空档扔过去,草团砸在匪首手腕上,火星烫得他猛地缩手,刀刃偏了方向,露出胸前破绽,荻花庭趁机抬腿,膝盖顶住匪首小腹,再一脚将他踹倒在地,刀背压在他脖颈上,喝令道:“动一下就宰了你!”

剩下的匪徒没了主心骨,看着越烧越近的火舌,又怕亭长身后藏着伏兵,有人率先丢了刀,喊着“饶命”往山里逃,其他人跟着四散奔逃,脚步声杂沓地消失在树林里。荻花庭正要提刀去追,二冬快步拉住他的衣角:“亭长,不用追。”话音刚落,就听山里传来“哎呦好疼”“我的腿”的惨叫声,二冬站在原地,指尖飞快弹出石子,灵智核的定位能力早已标出匪徒逃窜的路线,三十多个石子像连珠箭似的飞出,每颗都精准砸在匪徒的关节处——方才匪徒四散奔逃时,他们的动向早已被他记在心里。他又用灵智核扫描附近,脑海里的“屏幕”瞬间出现十几个代表匪徒的小红点,有的倒在树根下挣扎,有的卡在石缝里动弹不得,一个都没跑远。

火渐渐小了,只剩下烧焦的干草冒着青烟,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与汗臭味。荻花庭看着满地狼藉——翻倒的酒坛、散落的弯刀、还有匪徒掉落的钱袋,又看向一脸平静的二冬,才发现这孩子手心沾了灰,袖口被火星烧出几个小洞,却半点没露怯,连呼吸都没乱。“你这石子扔得也太准了,是早就练过?”

二冬挠了挠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山林里,没接话,默默把火石揣回兜里:“前儿去山边割草,看见他们马厩离干草垛近,还听见他们说今儿要去山下抢粮。”他没说灵智核的事——那是他的命,是用阿姆洛坦星最坚硬的铬打造的灵智核,外壳刻着细碎的星纹,里面储存着阿姆洛坦星二万多年的科技知识,还有诸多行星上智慧生物的文明。这是他藏了许久的秘密,藏在袖口的棉布小袋里,连睡觉时都攥着,不想让任何人知道。

二冬抬手擦了擦脸上的灰,抬头看向荻花庭:“亭长,让咱们的人上来吧,把匪首捆了,再去山里把跑了的都逮回来。”

荻花庭点头,吹了声响亮的哨子,埋伏在山口树林里的乡勇们立刻提着木棍冲出来,有人去捆地上的匪首,有人往山里追逃散的匪徒,脚步声与喝令声在山谷里回荡。二冬站在原地,指尖轻轻摸着袖口的灵智核,淡蓝色的微光透过棉布,在他手腕上映出一小片温柔的光——这秘密,他要好好藏着,以后还要用它保护更多像乡邻这样的人。

荻花庭与二冬

哨声落尽,埋伏在山口树林里的乡勇们扛着锄头、提着木棍涌出来,脚步声踏碎满地火星。二冬指尖抵着袖口,灵智核的扫描界面里,十几个小红点仍在山林间闪烁——有的卡在乱石缝里哼哼,有的趴在斜坡上不敢动弹,还有两个试图往山涧方向钻,却被岸边的灌木丛绊住了脚。

“张叔,你带俩人去西坡,石缝里有两个,膝盖都砸伤了,跑不动。”二冬指着山林西侧,声音清亮,“李哥往南追,那仨躲在老树下,正往草堆里钻呢。”他报的位置分毫不差,乡勇们听得愣了愣,荻花庭却立刻挥挥手:“照二冬说的去,他记路准!”

众人刚要动,山涧方向突然传来“哗啦”一声水响,灵智核界面里,两个红点猛地往深涧窜。二冬心头一动——那是黑风寨的两个小头目,上午他在山边割草时,见过这俩人骑马巡山,腰间别着短箭。“亭长,他俩带了短箭!”话音未落,二冬已经往山涧跑,荻花庭提刀跟上,刚转过山角,就见两个匪徒正踩着涧底的碎石往对岸爬,其中一人反手摸向腰间,箭囊里还插着三支箭。

二冬脚步不停,弯腰抄起两块鹅蛋大的石子,灵智核瞬间标出匪徒后颈的“风池穴”。他手腕一甩,石子带着风声飞出,先砸中靠后的匪徒,那人“哎哟”一声,脖子一歪栽进水里;前面的匪徒见状,慌忙转身摸向腰间,荻花庭已经冲上前,刀背重重砸在他手腕上,短箭“哐当”掉进水里,匪徒刚要张嘴喊,乡勇们已经扑上来,麻绳瞬间捆住了他的胳膊。

这边刚收拾完,去西坡的张叔就扯着嗓子喊:“荻亭长,这俩货藏得严实,要不是二冬指路,咱得找半个时辰!”话音里带着笑,两个被捆成粽子的匪徒被架过来,膝盖上的淤青紫得发黑,走路一瘸一拐,嘴里还嘟囔着“邪门”。

往南追的李哥也很快回来,身后跟着三个垂头丧气的匪徒,每人肩上都扛着个布包——里面是抢来的粮食和乡邻的银饰。“这仨想把赃物埋在老树下,刚挖了个坑就被咱逮住了!”李哥把布包往地上一放,粮食撒出来,混着几颗带泥的土豆。

最后剩下的两个匪徒,躲在黑风寨的伙房里,正往灶膛里塞干草,想把抢来的账本烧了。二冬领着乡勇们推开门时,灶火已经烧得旺,一个匪徒正用拨火棍挑着账本往火里送。二冬眼疾手快,石子“嗖”地飞出去,砸中拨火棍,账本“哗啦”掉在地上。乡勇们一拥而上,把两个匪徒按在灶台上,满脸的烟灰蹭在锅沿上,活像两只灰老鼠。

等把所有匪徒都押回山寨院子,荻花庭点了点人数——连匪首在内,整整二十七人,一个没少。匪首被捆在院中的老树下,看着满地被押跪的手下,又看了看站在荻花庭身边的二冬,脸涨得通红:“你这小崽子……到底是怎么知道我们藏在哪儿的?”

二冬没说话,只是摸了摸袖口,灵智核的微光早已隐去。荻花庭上前一步,刀鞘指着匪首的鼻子:“作恶多端,自然有人盯着。今天端了你们的窝,往后再敢来劫掠乡邻,定不轻饶!”

乡勇们开始清理山寨:伙房里搜出半缸米,是前几天抢来的;柴房里堆着十几匹布,还有乡邻丢失的耕牛缰绳;地窖深处藏着个青铜箱,打开时里面的银锭晃得人眼晕——全是这伙土匪这些年搜刮的赃物。有人搬来柴草,把土匪的刀、短箭堆在院子里,一把火点了,火苗窜起丈高,映得每个人脸上都亮堂堂的。

二冬站在院门口,望着山口的方向——天快黑了,山风吹过,带着山下稻田的麦香。他指尖轻轻蹭过袖口的灵智核,界面里的小红点已经全部变成灰色,代表着所有匪徒都已被控制。这秘密,不仅帮他们端了黑风寨,往后,还能护着这一方山乡,再无匪患。

荻花庭走过来,拍了拍二冬的肩膀:“今天多亏了你,回去让你婶子给你煮鸡蛋吃。”二冬笑着点头,抬头时,正好看见天边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山,像极了方才燃起的火,暖得人心头发热。二冬用灵智核扫描三里地内,确定没有人了,和亭长说,咱们去土匪窝看看有没有他们抓来的村民。随后二冬走向土匪,沉声道:“你们可以举报同伙里十恶不赦之人,说的有功,甚至能被释放。不用当众说,和我与亭长一对一讲——是好人我们绝不冤枉,是坏人也绝不放过,放心,我们会保密,没人知道是谁举报的。”

土匪们都想立功,又没了顾虑,纷纷单独找荻花庭和二冬坦白。荻花庭看向二冬,惊叹道:“这办法太妙了!”最终揪出八个罪大恶极的土匪,荻花庭气得脸色铁青:“简直不是人!”二冬抬头问:“亭长,能让我执法吗?”亭长愣了愣:“怎么执法?”二冬眼神坚定:“就地正法!”荻花庭咬咬牙,点了点头。

二冬接过衙役的青铜刀,走向被揪出的八人。他停在匪首面前,声音冷得像冰:“你杀害人命、欺压百姓、强抢民女,连孩子都不放过,现在判你死刑,立即执行!”匪首啐了一口:“你个小屁孩懂什么!”话音未落,二冬挥刀砍向匪首胳膊:“这是为二狗子报仇!”又一刀斩下其脚:“这是为大花姑娘报仇!”一共砍了十八刀,直到最后一刀斩下头颅,匪首才彻底没了声息。

亭长惊得说不出话,众人也都呆立当场——这哪里像个十岁的娃娃?随后二冬握着刀,一步步走向剩下的七个匪徒,手起刀落,将他们一一砍头。

荻花庭与二冬

刀锋上的血珠滴落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暗沉的红,像极了西镇瘟疫时,二冬蹲在药灶前,指尖沾着的草药汁。亭长荻花庭握着刀的手还在微颤,方才二冬挥刀时的狠劲,和他平日里递草药时的轻手轻脚判若两人——他望着二冬垂在身侧的青铜刀,刀身映出少年清瘦的侧脸,睫毛上还沾着点血星子,却连眨眼都没多眨一下。

“二冬,”荻花庭的声音比刚才斩匪时还哑,他上前半步,伸手想碰少年的肩膀,又怕惊着他,“你……你不怕吗?”

二冬这才转过头,青铜刀被他拄在地上,刀尖刮过石缝里的草屑。他看了眼地上匪首的尸首,又抬眼望亭长,眼神清明得像山涧的泉水:“亭长,西镇瘟疫那时候,一天埋十几个人,有的人家早上还送我鸡蛋,中午就没气了,我见得死人多了,你看我怕了吗?”

这话像块石头砸在荻花庭心上,让他瞬间想起前几日的西镇。那时候瘟疫刚起,镇口的老槐树下天天堆着草席,里面裹着没气的人,哭喊声能传到山这边。乡勇们都不敢靠近,唯独二冬背着个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和草药,天天往镇里跑。有次他撞见二冬,少年正蹲在一户人家的门槛上,给一个发烧的小孩喂药,小孩的娘已经没了,尸体就停在里屋,二冬的袖口沾着死者的血,却还笑着哄小孩:“喝了药就不难受了,等好了,叔给你摘野枣。”

那时候他问二冬怕不怕染病,二冬也是这样,眨眨眼说:“怕有啥用?他们等着药呢。”

荻花庭喉结滚了滚,伸手拍了拍二冬的肩膀,这次用了点力,像是要把心里的疼惜都拍进少年的骨头里:“是,是叔糊涂了,忘了你经的事比叔还多。”

二冬低下头,用袖子擦了擦青铜刀上的血,动作慢了些:“亭长,这次剿匪的事,往上报的时候,千万千万别提我。”他顿了顿,抬头时眼神里带着点恳求,不像刚才斩匪时的冷硬,“我不想当官,也不想和当官的有来往,就想守着山脚下的屋子,种种菜,给乡邻看看病。”

荻花庭心里一软,他早该想到的。上次西镇瘟疫过后,县里派来的官想召二冬去县衙当医官,许了银钱和房子,二冬也是这样,躲在山坳里不肯见人,最后还是他去和官差说情,说二冬年纪小,怕生,才把这事推了。

“知道,”荻花庭叹了口气,伸手揉了揉二冬的头发,把他额前的碎发捋到耳后,“上次疫情是你治好的,你不也这么说吗?叔答应你,报上去的文书里,只写乡勇合力剿匪,提都不提二冬的名字。”

二冬这才笑了,嘴角弯起个浅淡的弧度,像刚才天边的晚霞。他把青铜刀递给旁边的衙役,又拍了拍手上的灰:“那我就放心了。对了亭长,刚才扫的时候,山寨后山好像有个地窖,锁着门,说不定藏着他们抓来的村民,咱去看看?”

荻花庭点点头,喊了两个稳妥的乡勇跟着,又转身嘱咐剩下的人:“把赃物都清点好,尸首抬到山坳里埋了,别让野狗拖走。”说完,他跟上二冬的脚步,看着少年走在前面,背影清瘦却稳当,像山脚下的小树苗,风刮不倒,雨打不坏。

后山的地窖藏在一片灌木丛后面,门是用粗木做的,上面挂着把大锁,锁芯都锈了。二冬蹲在锁前看了看,伸手摸了摸锁孔周围的木屑:“这锁刚换没多久,里面肯定有人。”

乡勇上前想砸锁,二冬却拦住他:“别用蛮力,里面要是有人,砸锁的声音会吓着他们。”他从袖口摸出根细铁丝,是之前修篱笆时剩下的,捏在手里弯了弯,插进锁孔里。他的指尖很灵活,小时候跟着山里的老木匠学过修锁,没过片刻,“咔嗒”一声,锁开了。

地窖里黑漆漆的,一股霉味混着土腥味飘出来。二冬从怀里摸出火折子,吹亮了递进去:“里面有人吗?我们是来救你们的,别害怕。”

过了一会儿,里面传来个细细的女声,带着哭腔:“真……真的是救我们的?不是土匪的人?”

“不是,”二冬放柔了声音,把火折子往前递了递,“黑风寨的土匪都被我们抓了,你们安全了。”

地窖里的人这才敢动,先是一个妇人抱着个孩子爬出来,孩子吓得闭着眼睛哭,妇人的头发乱得像草,脸上还有巴掌印。接着又爬出来三个汉子,都是附近村子的,有个是东头的王猎户,胳膊被绳子捆得紫了,一出来就跪在地上给二冬磕头:“多谢小先生,多谢亭长!我们被抓了三天,再晚一步,就被他们拉去填山涧了!”

二冬赶紧把他扶起来:“快起来,别磕头,先看看有没有受伤,我布包里有草药。”他打开随身的布包,里面除了灵智核的备用零件,就是晒干的草药,有治跌打损伤的,也有治感冒的——他走到哪都带着这些,就怕乡邻需要。

王猎户抹着眼泪,指着地窖里:“里面还有李阿婆,她年纪大了,走不动,我们扶她出来。”

两个乡勇进去,把李阿婆扶了出来。阿婆的腿肿得老高,是被土匪打的,一看见荻花庭,就哭着抓住他的袖子:“荻亭长,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这群天杀的土匪,抢了我的养老钱,还打我……”

荻花庭红了眼眶,拍着阿婆的手:“阿婆,对不起,是我们来晚了。您放心,抢您的钱都在,一会儿让乡勇给您送回去,您的腿,让二冬给您看看,他的药灵。”

二冬蹲下来,解开阿婆的裤腿,腿上的淤青肿得老高。他从布包里拿出草药,放在嘴里嚼碎了,敷在淤青上,又用布条缠好:“阿婆,这药敷三天就消了,回去别沾水,要是疼得厉害,就喊我,我去给您换。”

李阿婆点点头,拉着二冬的手不肯放:“好孩子,又是你救了我们,上次我孙子发烧,也是你给治好的,你真是个活菩萨。”

二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火折子递给妇人:“你们先在这歇会儿,我去前面看看,让他们给你们弄点吃的。”

回到山寨院子,清点赃物的乡勇已经把东西摆了一地:青铜箱里的银锭堆得像小山,旁边是十几匹布,有粗布也有细绸子,都是附近村子丢的;还有几个布包,里面装着粮食和银饰,李阿婆的养老钱是个红布包,里面裹着几吊铜钱,乡勇已经找出来放在一边了。

荻花庭叫来两个衙役,都是跟着他多年的老衙役,稳妥可靠。他从怀里摸出纸笔,坐在门槛上写文书,二冬蹲在旁边,帮他按住纸角,不让风吹得纸动。

“就写,坚韧山黑风寨匪众二十七人,长期劫掠乡邻,残害百姓,今日乡勇合力剿匪,尽数擒获,其中八名首恶就地正法,其余匪众押解县衙听候发落,赃物尽数追回,待清点后归还百姓。”荻花庭一边写,一边念给二冬听,“你看这样写,没提你吧?”

二冬点点头:“嗯,这样好。”

写完文书,荻花庭把纸折好,递给其中一个衙役:“快马加鞭送去县衙,路上小心,别让土匪的余党截了。”又转头对另一个衙役说:“你去附近村子报信,告诉他们土匪被端了,丢了东西的,明天来山寨领回去,被抓的人也都救出来了,让他们放心。”

两个衙役接过文书,行了个礼,牵着马往山口跑。马蹄声渐渐远了,院子里只剩下乡勇和被救的村民,李阿婆坐在草垛上,抱着妇人的孩子,哼着童谣;王猎户和其他汉子帮着乡勇收拾赃物,时不时说笑两句,刚才的恐惧渐渐散了。

二冬蹲在伙房门口,帮着烧火的乡邻添柴。灶膛里的火苗窜出来,映得他脸上暖暖的,他摸了摸袖口的灵智核,界面里一片平静,没有红点,只有三里内乡邻的气息,微弱却安稳——就像他想要的日子。

荻花庭走过来,坐在他旁边的石头上,递给他一个烤红薯:“刚在伙房烤的,还热乎,吃吧。”

二冬接过红薯,剥开皮,热气冒出来,带着甜香。他咬了一口,烫得直哈气,却笑得眉眼弯弯:“好吃,比山脚下的红薯甜。”

“那是,这是土匪抢来的红薯,肯定挑好的抢。”荻花庭也笑了,他看着二冬吃红薯的样子,突然想起少年刚到山脚下的时候。那时候二冬才七岁,跟着一个老郎中,老郎中死后,二冬就一个人守着屋子,乡邻们常给他送吃的,他就用草药回报,一来二去,整个山乡的人都把他当自家孩子。

“二冬,”荻花庭突然开口,“以后要是再有事,你可别一个人扛着,喊上叔,喊上乡勇们,我们都帮你。”

二冬咽下嘴里的红薯,点了点头,又咬了一大口:“嗯,我知道。亭长,等明天把赃物还了,我回山脚下种点菜,过两天给你送点青菜。”

“好啊,”荻花庭看着少年的侧脸,心里踏实得很,“叔等着你的青菜。”

天彻底黑了,山风吹过山寨的院子,带来山下稻田的麦香,还有远处村子的狗叫声。乡勇们点起了火把,火光把院子照得亮堂堂的,被救的村民围着篝火坐着,吃着乡勇递来的干粮,说着家里的事。二冬坐在篝火边,听着他们说话,手里的红薯渐渐凉了,他却觉得心里暖暖的,比怀里的红薯还暖。

半夜的时候,守在山口的乡勇跑来报信,说县衙派来的人快到了,还带着马车,来押解剩下的土匪。荻花庭起身要去接,二冬却拉住他的袖子:“亭长,我先回山脚下了,县衙的人来了,你别提我。”

荻花庭点点头,从怀里摸出两个煮鸡蛋,塞到二冬手里:“路上吃,夜里山风凉,早点回去。”

二冬接过鸡蛋,揣进怀里,对着亭长鞠了一躬,又对着篝火边的村民挥了挥手,转身往山口走。他走得很慢,脚步踩在石子路上,没有声音。快到山口的时候,他回头望了一眼山寨,火把的光像星星一样,亮在黑夜里,里面有亭长的身影,有乡勇的笑声,还有村民的说话声——这些都是他想守护的人。

回到山脚下的屋子,二冬推开门,屋里黑漆漆的,他摸着火折子点亮油灯。桌子上还放着前几天晒的草药,墙角堆着刚挖的红薯,一切都和他离开时一样。他把怀里的鸡蛋放在桌子上,又摸了摸袖口的灵智核,界面里显示三里内的乡邻都安安稳稳的,没有异常。

他坐在桌子前,看着油灯的火苗,突然想起匪首临死前说的话:“你个小屁孩懂什么!”

二冬拿起一个鸡蛋,剥了壳,咬了一口,鸡蛋的香味在嘴里散开。他懂什么呢?他懂瘟疫里乡邻的期盼,懂被土匪抓去的人有多害怕,懂山脚下的青菜熟了的时候,乡邻会送他一碗米粥。这些,都是那个作恶多端的匪首永远不懂的。

第二天一早,二冬刚把院子里的菜浇完水,就听见山口传来马蹄声。他知道是县衙的人来了,却没出去看,只是坐在门槛上,剥着昨天剩下的鸡蛋,看着远处的山——山头上的太阳刚升起来,把云彩染成了红色,像极了昨天山寨里燃起的火,也像西镇瘟疫时,他蹲在药灶前,看着火苗映红的天。

没过多久,荻花庭来了,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李阿婆送的点心,还有王猎户打的野兔子。他坐在二冬旁边,笑着说:“县衙的人夸咱乡勇厉害,还赏了五十两银子,叔给你留了十两,你拿着,买点草药。”

二冬摇摇头,把布包推回去:“亭长,银子你留着吧,给乡勇们分了,他们昨天也累了。我草药够,院子里种的菜也够吃。”

荻花庭没再推,只是拍了拍二冬的头:“行,听你的。对了,李阿婆让我给你带句话,说她腿不疼了,让你有空去她家吃饺子。”

二冬笑了,点头说:“好,等我把菜种好了就去。”

太阳越升越高,照在院子里的菜畦上,青菜的叶子上挂着露珠,闪着光。二冬站起来,拿起锄头,准备去翻地种萝卜。荻花庭看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山脚下的日子,因为有二冬,才这么安稳,这么暖。

他想起昨天二冬斩匪时的样子,想起少年说“我见得死人多了”时的平静,突然明白,不是二冬不怕,是他把怕藏在了心里,把乡邻的安危放在了前面。就像山涧里的石头,看似冰冷,却默默挡着洪水,护着下游的田地。

荻花庭站起身,对着二冬的背影喊:“二冬,中午来叔家吃饭,让你婶子给你煮鸡蛋!”

二冬回过头,挥了挥手,笑着说:“好!”

风吹过院子,带着青菜的清香,还有远处稻田的麦香。二冬握着锄头,弯腰翻地,泥土的气息裹着他的裤脚。灵智核的微光在袖口闪了一下,界面里,三里内的乡邻都在各自忙碌:李阿婆在院子里晒衣服,王猎户在山上打猎,妇人抱着孩子在村口散步——一切都安稳得像一幅画。

二冬嘴角弯起,继续翻地。他知道,以后还会有风雨,还会有危险,但只要他守在这里,只要灵智核还在,只要亭长和乡邻们还在,这一方山乡,就永远不会有匪患,永远不会有瘟疫,永远这么暖。

中午的时候,二冬提着一篮子刚摘的青菜,去了荻花庭家。婶子正在厨房煮鸡蛋,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亭长坐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剥着花生,看见二冬来了,赶紧招手:“快来坐,鸡蛋马上就好。”

二冬把青菜放在厨房门口,走过去坐在石凳上。婶子端着一碗煮鸡蛋出来,放在他面前:“二冬,多吃点,补补身子,昨天累坏了吧?”

二冬接过碗,拿起一个鸡蛋,咬了一口,暖暖的鸡蛋黄在嘴里散开,香得他眯起了眼睛。他看着亭长和婶子的笑脸,看着院子里的鸡在啄食,突然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日子——有饭吃,有药采,有乡邻陪着,不用当官,不用和官府打交道,安安稳稳的,就好。

荻花庭看着他吃鸡蛋的样子,笑着说:“以后要是再有人敢来捣乱,叔还找你,你可别躲着。”

二冬抬起头,嘴里还含着鸡蛋,点点头说:“不躲,只要亭长喊我,我就来。”

阳光照在石桌上,照在二冬的脸上,照在亭长和婶子的笑脸上。院子里的鸡叫着,厨房里的香味飘着,一切都安稳得像一首诗。二冬知道,只要他守着这里,这样的日子,就会一直一直过下去。

下午的时候,二冬帮着亭长把县衙赏的银子分给了乡勇。每个乡勇都拿着银子,笑着说谢谢二冬,二冬只是摆摆手,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乡勇们散去后,二冬和亭长一起去了李阿婆家。阿婆的腿已经好了很多,正坐在院子里包饺子。看见他们来了,赶紧站起来:“快来坐,饺子马上就好,二冬,你可得多吃点。”

二冬走过去,帮着阿婆擀皮。阿婆的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