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堂藏玉 > 第54章 余烬温,新策生

锦堂藏玉 第54章 余烬温,新策生

作者:浮空三千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4:19:41

晨曦像被揉碎的冰片,透过蒙着细尘的窗纸渗进来,在青砖地上洇开一层青灰冷调。没有暖意,只把房梁上悬着的旧帐幔映得愈发萧索,连带着空气里都浮着细碎的寒。炭盆蜷在屋角,底下垫着的青砖早失了温度,盆里那堆灰烬白得发僵,像极了沈静姝此刻的模样 —— 眼睫垂着,呼吸轻得能融进风里,偏那交叠在锦被上的手指,正无意识地摩挲着什么。

得凑得极近,才能看清她指尖的动作。锦被下藏着两样东西:一本线装薄册,封皮磨得发毛,是母亲生前日日翻阅的;还有个白瓷药瓶,釉面凉得沁骨,瓶底刻着极小的 \"苏\" 字。指尖先是轻轻蹭过薄册的糙面,像触碰母亲旧时缝补的针脚,转而又按住瓷瓶,指腹贴着冰凉的釉色反复打转,仿佛要从那冷硬里榨出些暖意来。

昨夜拆看薄册的情景还在眼前。母亲的字迹偏瘦,却带着韧劲,写到动情处墨痕晕开,是泪滴打湿的痕迹。\"静姝亲启\" 四个字端端正正,往下却是字字泣血:父亲并非病逝,是被张嬷嬷背后的势力下毒;小禾的死不是意外,是撞破了他们转移家产的秘密;就连这瓶假死药,也是她托了三层关系才从江湖郎中手里换来的,代价是变卖了陪嫁里最后一支玉簪。

这些字像烧红的烙铁,一烫上灵魂就再也褪不去。沈静姝闭了闭眼,睫毛颤得厉害。一夜之间,她身上的重量翻了倍。从前只消顾着自己在侯府的立足之地,如今却扛着两条人命的冤屈,还有母亲用性命铺就的退路。

那瓶假死药确实是条路。可这条路太窄,窄得像悬崖边的独木桥。桥那头真能算平安吗?怕不是要带着对母亲的愧疚、对小禾的亏欠,一辈子隐姓埋名,活成个见不得光的影子。

她猛地攥紧了手,薄册的棱角硌得掌心发疼。

不是不怕死。昨夜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喉咙里火烧火燎的痛感还没散尽,她比谁都清楚死亡的冰冷。可她更不甘 —— 凭什么仇人身在高位,夜夜安枕?凭什么母亲和小禾枉死,连句公道话都没有?凭什么她得了重来的机会,却要像丧家之犬般逃匿?

这侯府是龙潭虎穴,她打从嫁进来就知道。母亲走的是隐忍路线,对着张嬷嬷的刁难笑脸相迎,对着萧煜的冷淡低眉顺眼,到最后还是落得个 \"暴病身亡\" 的结局。可她沈静姝,偏不想走这条老路。

绝境里未必没有生机。就像墙角砖缝里的草,再硬的地也能钻出绿来。

思绪像被风吹动的烛火,先是乱晃,渐渐就稳了下来。悲伤还在,像压在心底的石头,可愤怒却慢慢沉了底,化成了更冷的东西。她忽然想起父亲教过的棋艺,越是危急的棋局,越要沉住气看清楚棋盘上的每一颗子。

张嬷嬷是最显眼的黑棋。这老妇在侯府待了三十年,手底下管着采买、库房好几处要害,连二夫人见了都要让三分。听说她早年救过老侯爷的命,背后更是连着朝堂上的某位大人,势力盘根错节得像老梅的根,一动就要带出整片泥土。

萧煜则是颗看不清颜色的子。他是侯府世子,名义上是她的丈夫,却对她向来冷淡。昨夜她 \"病危\",是他第一时间让人请了太医,可转头就对张嬷嬷说 \"不必太过张扬\"。他给了她庇护,却又把界限划得清清楚楚,既像挡箭牌,又像监工,谁也猜不透他心里的算盘。

而她自己,连颗正经的棋子都算不上。无娘家可依,无亲信可用,身边只有春雨、秋纹两个丫鬟,稍有差池就是万劫不复。

硬碰硬?无异于拿鸡蛋撞石头。前几日她试着打听小禾的死因,才问了两句,就被张嬷嬷以 \"冲撞主子\" 为由罚跪了半个时辰,若不是春雨求情,怕是要冻坏了膝盖。

一味躲着?更不是办法。假死药只有一瓶,母亲的仇一日不报,她就一日不得安宁。

那就只能借力。像屋檐下的蛛网,借着风的力气,把猎物缠得牢牢的。

萧煜需要她。至少现在需要。侯府里盯着世子妃位置的人不少,她这个 \"病秧子\" 活着,反倒能替他挡些明枪暗箭。这便是她唯一的依仗,是溺水之人抓住的浮木,必须攥紧了。

可光攥着浮木不够,得自己学着游水。第一步,就是要知道水里藏着多少暗礁。她需要信息,不是从前那样东拼西凑的零碎消息,是能看透人心、抓准把柄的实料。

她需要眼睛和耳朵,藏在暗处的那种。

春雨忠心耿耿,可性子太直,让她去问件事,定会直来直往地开口,反倒打草惊蛇。秋纹机灵些,却又太浮躁,遇事沉不住气,容易露马脚。这两个丫头,守着她的院子尚可,真要做些隐秘的事,还差得远。

沈静姝的目光飘向窗外。院墙根下,一个小丫鬟正蹲在那里扫雪,动作轻得怕惊了什么。侯府里这样的人太多了 —— 浣衣房的婆子、守库房的丫头、甚至是烧火的小子,他们站在最底层,像宅子的毛细血管,看着不起眼,却连通着各处的消息。谁和谁结了怨,哪房偷偷拿了库房的东西,张嬷嬷最近和哪个管事走得近,这些事他们比主子们清楚百倍。

就像前几日送药来的小丫头雀儿,不过是个三等丫鬟,却能随口说出 \"张嬷嬷昨夜去了二夫人院里\" 这样的话。

可怎么把这些人变成自己的眼线?用钱买?她手里的金叶子不多,且容易被人抓住把柄,说她 \"勾结下人\"。给些小恩小惠?几块点心、半匹布,未必能换得真心,说不定转头就被卖了。

她指尖又蹭过薄册,忽然想起母亲写的 \"以需为引\"。这侯府里,像小禾那样受欺压的下人还少吗?张嬷嬷苛刻,动辄打骂;各房主子争斗,下人常被当作替罪羊。这些怨气就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只要给一点雨露,就能发芽。

或许,她不用主动去 \"收买\"。只要在恰当的时候,递上一点 \"公正\"—— 比如替受冤的小丫头说句公道话,给生病的婆子送些药材 —— 不求立刻见效,只求在他们心里埋下个念想:世子妃不是个冷心肠的人。

这得慢慢来,像熬药那样,火候急不得。不能让人看出刻意,更不能留下痕迹,要像春雨落在泥土里,悄无声息的。

与此同时,她自己也得 \"醒\" 过来。不是真的康复,是要让萧煜觉得,她这颗棋子还有用。若一直躺着当病秧子,等侯府里的风波平息了,她迟早会被弃如敝履。

怎么才算有用?得懂侯府的规矩,知各房的底细,甚至要能从萧煜的只言片语里,摸出些朝堂的风向。这些东西,不能靠问,得靠听、靠看、靠拼凑。就像拼一幅碎掉的画,把府里的闲话、管事的脸色、甚至是送来的饭菜冷热,都当成碎片,慢慢拼出真相的模样。

想通这些时,窗外的天色亮了些。沈静姝缓缓睁开眼,眸子里的悲恸淡了,只剩下潭水般的沉静,偶尔闪过一丝冷光,像冰面下的鱼。

她撑着身子坐起来,动作还有些迟缓,肩胛骨传来细碎的疼。走到妆台前,铜镜蒙着层薄尘,照出一张苍白的脸,嘴唇没有血色,唯有眼睛亮得惊人。她拿起木梳,梳齿插进长发里,慢慢往下梳。头发有些打结,梳齿碰到结处,她就顿一顿,轻轻解开,动作里带着一种近乎执拗的稳。

\"春雨。\" 她轻声唤,声音还有些哑,却比前几日多了些气力。

外间立刻传来布料摩擦的声响,紧接着门帘被掀开,春雨顶着一头乱发跑进来,眼眶还有些红,想来是守了一夜没睡好。\"夫人,您醒了?可是要喝水?还是身子不舒服?\"

沈静姝对着镜子笑了笑,很浅的一抹:\"没事,就是躺久了骨头酸,想起来走一走。\"

春雨凑过来,见她眼神清亮了许多,不似前几日那般死气沉沉,眼圈一红,又赶紧忍住:\"哎,奴婢这就伺候您更衣。\" 她手脚麻利地拿出件月白夹袄,又找了条同色的裙子,都是素净的料子,却浆洗得干干净净。穿衣服时,她特意替沈静姝拢了拢领口,\"这天儿还是冷,可不能再受着寒了。\"

早膳摆在靠窗的小桌上,一碗清粥,一碟酱菜,还有个蒸得软糯的山药。春雨一边布菜一边絮叨:\"太医说您得吃些清淡的,厨房特意蒸了山药,说是能补气血。\"

沈静姝舀了一勺粥,慢慢送到嘴里。粥熬得很稠,带着米香,却没什么滋味。她状似无意地抬眼,看向院外:\"这几日总躺着,倒忘了日子。年节是不是快到了?府里该忙起来了吧?\"

春雨往她碗里夹了块山药:\"可不是嘛。昨儿听库房的姐姐说,各房都在挑年礼,光是绸缎就搬出去十几匹。对了,张嬷嬷的病好了,今早已经去后园盯着打理红梅了,听说忙得脚不沾地。\"

沈静姝的勺子顿了顿,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天气:\"张嬷嬷毕竟是老人儿,经得多见得广,有她盯着,自然出不了乱子。\" 她喝了口粥,又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哦对了,前几日雀儿送药来,说后园有个小丫头被罚跪雪地里,不知后来怎么样了?这大冷天的,别真冻出病来。\"

她说得随意,指尖甚至还在轻轻摩挲着瓷碗的边缘,仿佛只是随口一问。

春雨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些同情:\"夫人就是心善。那丫头命苦着呢,姓张嬷嬷的眼,被罚去浣衣房了。听说浣衣房的刘婆子最是刻薄,待她更不好,前儿个竟生生累病了,发着烧还得洗棉袄,险些没熬过来。\"

沈静姝垂下眼睫,拿起帕子轻轻拭了拭嘴角。帕子是素色的,绣着几株兰草,还是母亲亲手绣的。她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光,那光像暗夜里的火星,亮得极快,又灭得极快。

病了?这倒是个契机。

她没接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那口气叹得极轻,却带着十足的无奈,像风吹过残荷的声响。\"唉,都是苦命人。\" 一句话说完,便不再提了,只慢慢喝着粥,仿佛刚才的问话真的只是随口一提。

有些种子,得埋在土里,等合适的温度和雨水,才能发芽。急不得。

早膳后,春雨果然扶着她在院子里走了走。沈静姝的脚步还很虚,走两步就要歇一歇,手紧紧抓着春雨的胳膊,指节都有些泛白。院子中央那株老梅还剩几朵残红,颤巍巍地挂在枝头,雪水顺着花瓣往下滴,落在青砖上,晕开小小的湿痕。

她在梅树下站定,仰着头看了好一会儿。\"这梅花倒是韧。\" 她轻声说,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枝桠看着枯了,根却还活着。等开春暖和了,未必不能再开花。\"

春雨在一旁听着,只觉得夫人今日说的话都有些玄乎,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只能陪着笑:\"是呢,这梅树都长了几十年了,年年都开花。\"

沈静姝没再多说,扶着春雨的手往回走。她知道,改变就像这梅树开花,得等时机。一步一步来,太快了容易引人怀疑,太慢了又怕错失机会。

回到屋里,她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拿起桌上的《女诫》翻了两页,目光却没落在字上。怀里的薄册、药瓶和那几片金叶子,隔着衣襟贴在身上,像三块沉甸甸的砝码,压得她心口发紧,却又让她无比清醒。

母亲的仇要报,小禾的冤要雪,她自己的路要走。这条路必定满是荆棘,说不定走一步就会跌进深渊。可她没有退路了。

窗外的天色彻底放晴了。雪后初霁的阳光挣扎着穿透云层,落在窗台上,给那盆早已枯萎的兰草镀上了一层浅金。阳光很淡,却带着些暖意,不像清晨那般冰冷。

沈静姝抬起头,望向那缕阳光。她的嘴角慢慢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那弧度很轻,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坚定,像寒冬里不肯落的梅蕊。

炭盆里的余烬或许看着冷了,可底下说不定还藏着没灭的火星。只要有风,只要有柴,就能烧起来,烧得旺起来,甚至能燎原。

这侯府的棋局,看似是死局。可她沈静姝,偏要在这死局里,走出一条活路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