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的决策果断而迅速,如同在暴风雨来临前果断收网的船长,每一个指令都清晰而坚定。她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繁华的夜景,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决心。这一次,她不仅要为“钉刺”争取生存空间,更要为公司赢得完全独立自主的未来。
精密如手术的资产接收
秦悦带领的法务和财务团队,在接到指令后的第一时间就进入了战时状态。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资产结构和法律条款,打印机不断吐出厚厚的文件,键盘敲击声与低声讨论交织成一曲紧张的工作交响乐。
资产接收程序以最高效也最严谨的方式启动。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完全合规,像完成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秦悦戴着金丝眼镜,一丝不苟地审查每一份文件,不时向团队成员发出指令:“这份专利转让协议需要附加保证条款”、“这份不动产过户需要三重确认”、“这份技术授权书必须明确使用范围”......
团队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将徐黎清单上的优质资源,一点点地从徐家混乱的资产包中剥离出来。这些资源包括三处位于核心商圈的不动产、十七项关键专利技术、五个海外销售渠道,以及一批价值不菲的实验设备。每一个资产的转移都伴随着详尽的文档记录和多方公证,确保整个过程无懈可击。
“就像在雷区中行走,”秦悦在一次进度汇报中对林薇说,“每一步都必须精准无误。徐家提供的资产清单看似优厚,但其中隐藏着不少法律陷阱和债务关联。我们已经发现了三处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正在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深度核查。”
林薇点头赞许:“做得好。记住,我们不是在捡便宜,而是在排除炸弹。宁可进度慢一些,也绝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徐黎方面表现得异常配合。不仅对“钉刺”团队的要求有求必应,甚至还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徐黎的助理每天都会准时发送进度确认邮件,法务团队对修改意见反馈神速,财务部门配合完成各项审计。这种近乎殷勤的态度,反而让林薇团队更加警惕。
“这不像是在转让资产,倒像是在急着甩掉什么包袱。”秦悦在内部会议上如是说。
这一切,更让林薇确信,对方所图甚大。她在私人笔记中写道:“过分的慷慨背后,必然隐藏着更深的算计。徐黎不是在赠送礼物,而是在埋下种子。”
双线作战的战略布局
资源接收顺利推进的同时,林薇并没有坐等。她深知,单纯依靠外部输血无法让“钉刺”真正强大。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她启动了酝酿已久的“B计划”——加速寻找替代“长风资本”的独立投资方。
这一次,她将目标锁定在了一家具有国家队背景、专注于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这家基金风格稳健,不以快速套利为目的,更关注技术的自主可控和产业链的完善。经过严格审查,确认其背景清白,与任何私人财团瓜葛甚少。
接触过程虽然不如与美元基金打交道那样“刺激”,但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而可靠。对方的负责人是一位资深的产业投资专家,对“钉刺”的技术实力和在逆境中表现出的战斗力赞赏有加。
“我看过你们的产品测试报告,”负责人在一次秘密会面中告诉林薇,“在同等规格下,你们的性能比国际同类产品高出15%,这很了不起。更难得的是,你们在核心算法上有自己的创新。”
林薇把握机会,详细阐述了“钉刺”坚持独立发展的理念:“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更是能够理解我们发展理念的战略伙伴。我们拒绝成为任何资本的附庸,也拒绝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发展。”
对方负责人表示理解:“这正是我们基金设立的初衷。我们投资的是未来,是能够为国家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我们追求的是共同成长,而不是快速套现。”
虽然他们给出的估值不如市场狂热时那么高,但条款极其友好,真正体现了“战略投资”的含义:长期陪伴,资源赋能,绝不干预经营。这份投资协议中,甚至还包含了帮助“钉刺”对接国有大型企业市场的条款,这恰恰是公司最需要的资源。
技术自主的生死时速
另一方面,林薇亲自督战技术部。她将徐黎“赠送”资源中与技术相关的部分,包括某些关键专利授权和实验数据,直接交给技术团队消化吸收。
在技术攻坚启动会上,林薇的语气斩钉截铁:“我要求你们必须在三个月内,基于沈浩留下的基础,完成核心算法的升级和迭代,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技术框架。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她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工程师,“外部资源可以借用,但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我们今天吃下多少,未来就可能连本带利吐出多少!”
王工代表技术团队立下军令状:“林总放心,我们就是不吃不睡,也要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