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极争取智慧城市项目分包机会的同时,林薇和她的团队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的战略定力。她深知,将公司的命运完全系于“寰宇科技”这样的行业巨头身上,无异于一场胜算难料的豪赌。因此,在维持与“寰宇”必要沟通的同时,她明确指示张扬和乔娜,必须“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寻找那些可能被巨头忽视,却又真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需求蓝海。团队的日常工作,便在这样一种双线并行的节奏中展开:一面是紧盯智慧城市项目的任何一丝风吹草动,另一面则是主动出击,筛选、接触各类潜在客户,不放过任何一缕可能照亮前路的微光。
真正的转机,往往孕育于平凡的日常之中,并在一个意想不到的领域,悄然破土。
那是一个忙碌的周二下午,办公室内键盘敲击声与低声讨论交织成一片熟悉的背景音。乔娜桌上的座机响起,她习惯性地用专业而温和的语调接起:“您好,‘钉刺科技’,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电话那端传来的讯息,让乔娜原本略显疲惫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对方是本地一家颇具规模与口碑的连锁餐饮集团——“味之本”的运营总监,姓王。王总监的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焦虑,他坦言,“味之本”作为一家拥有二十余家分店的老牌企业,正面临着创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老顾客流失率持续攀升,传统的打折、发传单、会员积分等营销手段仿佛失灵了一般,投入不少,效果却微乎其微。更让他们困惑的是,即使是到店的顾客,似乎也对品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与忠诚。他们迫切地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数字化会员管理和精准营销方案,希望能借助数据的力量,为这些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店,注入新的活力,唤回“烟火气”。
乔娜仔细记录下需求,敏锐地意识到,这个看似不那么“高大上”的项目,其内核恰恰与“钉刺”团队最擅长的数据洞察与精准营销能力高度契合。她立刻向林薇做了汇报,并补充了自己的分析:“林总,‘味之本’不像‘寰宇’那样财大气粗,预算可能有限,但他们的问题非常具体,痛点清晰。这类传统企业转型的项目,往往更看重实际效果、落地速度和性价比,对供应商的‘牌子’和规模反而不是第一考量。这或许正是我们的机会。”
林薇听完汇报,眼中闪过一抹锐利而兴奋的光芒。她仿佛看到了一片被主流市场忽略的广阔天地。这类扎根于实体经济、有着真实痛点的传统企业,不正是“钉刺”这类以技术和实效见长的“小而美”公司可以大展拳脚的舞台吗?她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决定亲自挂帅,组建包括张扬、乔娜以及核心技术骨干沈浩在内的项目小组,全力攻克“味之本”。
拜访“味之本”总部的当天,林薇特意叮嘱团队:“忘掉那些华丽的PPT和空洞的概念。我们要做的,是成为‘医生’,而不是‘演说家’。深入病灶,才能开出有效的药方。”他们没有在会议室里进行冗长的寒暄,而是在王总监的陪同下,直接深入“味之本”的运营一线——从熙熙攘攘的前台接待区,到热火朝天的后厨重地,再到负责外卖订单处理的区域。林薇仔细观察着店员的操作流程,留意着顾客点单时的细微表情;沈浩则更关注他们的POS系统、会员数据录入和存储方式;张扬和乔娜则分头与店长、老服务员甚至是一些看似熟客的顾客进行闲聊式交流。
这一趟“深入虎穴”的实地考察,收获远超预期。几个关键痛点被清晰地挖掘出来:其一,会员体系陈旧落后,还停留在简单的充值送礼阶段,缺乏分层与个性化互动,会员数据几乎处于“沉睡”状态;其二,营销信息推送极其粗放,往往是“一刀切”的群发优惠券,不仅效果差,还容易引起顾客反感;其三,线上线下服务严重脱节,堂食、外卖、预定的数据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统一的用户画像,导致顾客体验割裂。王总监看着“钉刺”团队罗列出的问题,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了找到知音的神情。
带着沉甸甸的一手资料和清晰的痛点分析,团队返回公司,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方案制定中。林薇定下了“轻量级、高黏性、快见效”的核心原则,要求方案必须紧扣“味之本”的实际需求和预算承受能力,拒绝任何华而不实的功能堆砌。这一次,连之前因竞标失利而情绪低落的沈浩,也仿佛被注入了新的能量。他暂时抛开了之前的郁闷,全身心带领技术团队,投入到一个全新的技术挑战中。他们巧妙地利用之前为其他项目积累下来的、经过验证的算法模型底层架构,针对餐饮行业的特点和“味之本”的具体数据,进行快速的定制化开发和调优,在短短一周内,就打造出了一套高效的会员行为分析模型和精准推荐引擎。这套引擎能够根据顾客的消费频率、菜品偏好、消费金额等多个维度,自动进行会员分层,并实现个性化的优惠券推送和菜品推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