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半,汪氏集团总部大楼的灯光已熄灭大半,只有零星几个部门还亮着灯。我刚结束一场跨国视频会议,想起上周让人事部整理的高管履历档案还没送到办公室,便没通知任何人,径直走向位于三楼的人事部门。作为集团董事长,我习惯偶尔走动各部门,看看真实的工作状态,而非只听管理层的汇报。
推开人事部玻璃门时,扑面而来的不是往日的忙碌气息,而是一片冷清。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靠近窗边的两个工位亮着灯,两个年轻的身影正埋着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桌上还放着没吃完的外卖盒,显然是忙得没顾上好好吃饭。
“你们好,我是汪绿萍,过来取一下高管履历档案。” 我尽量让语气温和,不想吓到这两个看起来还很青涩的年轻人。
听到 “汪绿萍” 三个字,两个年轻人猛地抬头,脸上瞬间露出惊慌失措的表情。穿浅蓝色衬衫的女孩连忙站起身,手里的笔都差点掉在地上,结结巴巴地说:“汪、汪董?您怎么来了?档案…… 档案我们还在整理,您稍等,我马上找!” 旁边的男孩也赶紧站起来,手足无措地整理着桌上的文件,似乎想把杂乱的桌面收拾得整齐些。
我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不用急,我就是过来看看。怎么这么晚了,就你们两个人在?其他同事呢?”
女孩名叫姜亚亚,是三个月前入职的实习生,她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声音小得像蚊子哼:“今天…… 今天大家提前下班了,说是要给李松林师傅办欢送会。”
“李松林?”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是人事部那个快要退休的老员工,之前听部门经理提过,说他是公司的老功臣,还打算好好送送他。可看着眼前这两个加班的实习生,再想想 “提前下班办欢送会”,心里莫名有些不舒服,“办欢送会是好事,怎么没叫你们一起去?”
姜亚亚的头垂得更低了,眼眶微微泛红,旁边的男孩陈宇航犹豫了一下,小声说:“汪董,我们还有好多工作没做完,走不开。”
“什么工作这么急,非要今天做完?” 我走到他们工位旁,扫了一眼电脑屏幕,姜亚亚的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员工社保缴纳表格,陈宇航则在整理新员工的入职档案,“这些工作不是应该有专人负责吗?怎么交给你们实习生做了?”
这话像是打开了姜亚亚的话匣子,她再也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声音带着委屈:“汪董,这些本来是张姐和李师傅他们的工作,他们说我们是实习生,要多锻炼,就都交给我们做了。白天要帮他们打印文件、送资料,只有晚上才能抽空做这些表格,要是做不完,明天还要被骂。”
陈宇航也跟着点头,语气里满是无奈:“上次我帮李松林师傅做员工绩效考核表,熬了两个通宵才做完,结果他拿着表格去经理那里邀功,说都是他一个人做的。后来经理发现表格里有个小错误,李师傅立马就说是我做的,还说我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差点让我被开除。”
我皱起眉头,这些情况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人事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之一,负责员工招聘、考核、福利等关键工作,要是内部管理出了问题,影响的可是整个公司的员工士气。“你们详细说说,老员工平时都是怎么对你们的?”
姜亚亚擦了擦眼泪,慢慢说起了自己的经历:“我刚入职的时候,李松林师傅就给我安排了一大堆工作,让我整理近五年的员工档案。那些档案堆得比我人还高,他还说‘年轻人多干点活是应该的,我们当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我每天加班到十点多,整理了半个月才弄完,结果他看都没看,直接拿去交给经理,说这是他带领实习生完成的,还夸自己指导有方。”
“还有张姐,” 陈宇航补充道,“她经常让我们帮她做私人的事情,比如帮她孩子打印作业、买咖啡,要是我们稍微慢一点,她就说‘你们实习生能不能有点眼力见?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有一次我帮她买咖啡,不小心撒了一点在衣服上,她对着我骂了半个小时,还让我赔她干洗费。”
姜亚亚又接着说:“最过分的还是李松林师傅,他言语特别刻薄。上次我做工资表,因为不熟悉公式,算错了一个员工的加班工资,他当着整个部门的面骂我‘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么简单的公式都不会用,真是白上了大学’。还有好几个实习生,都是因为受不了他们的欺负,没干满一个月就辞职了。”
“你们就没向经理反映过这些情况吗?” 我问道。
姜亚亚苦笑了一下:“反映过,可经理说李师傅他们是老员工,经验丰富,让我们多向他们学习,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而且李师傅在公司干了三十年,和很多领导都认识,我们怕说了之后,不仅没人管,还会被他们报复。”
陈宇航也说:“上次有个实习生向经理反映李师傅甩工作给他,结果第二天李师傅就找了个理由,说他工作不认真,把他调到了后勤部门,那个实习生没过多久就辞职了。我们现在都不敢说话,只能忍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