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复完司马青川的消息,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提示:“建议依托汪氏集团公信力,从法律追责、行业发声、数据公示三方面构建反击体系,快速遏制谣言扩散。”
我眼神一凛,指尖在桌面上重重一敲 —— 系统的建议与我想法不谋而合,汪氏深耕行业二十年积累的公信度,本就是打破谣言最锋利的武器,此刻必须果断出鞘,让那些不良媒体付出代价。
我立刻按下内线电话,同时拨通法务总监陈律和品牌公关总负责人苏总的分机,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陈律、苏总,现在立刻到 38 楼会议室,十五分钟后开紧急反击会议,带上所有造谣媒体的证据和集团公信力背书材料,速度要快!”
挂了电话,我迅速将成本核算表收进抽屉,从文件柜里抽出汪氏集团近三年的 “行业信用评级报告”“社会责任白皮书” 和 “新能源项目合作客户名单”—— 这些沉甸甸的材料,正是公信度的最佳证明。
十五分钟后,会议室里灯火通明。陈律抱着厚厚的证据文件夹,苏总拿着平板调出各平台谣言数据,两人脸上都带着凝重。我将三份公信力材料拍在桌上,声音掷地有声:“现在开始部署反击行动,分三步走,每一步都要打出汪氏的气势,让所有人知道造谣的代价!”
“第一步,法律追责要‘快、准、狠’。” 我看向陈律,指尖点在造谣媒体名单上,“你立刻安排团队,对发布谣言的 12 家媒体同步发起诉讼,不仅要起诉‘侵犯肖像权’‘编造虚假信息’,还要追加‘商业诋毁’指控 —— 他们的谣言已经影响到汪氏的合作客户,导致潜在损失,必须让他们承担赔偿责任。另外,联系公证处,今晚就对所有谣言内容、评论区恶意言论进行证据保全,明天一早就把律师函送到各家媒体办公地,同时在集团官网和权威法律平台公示律师函全文,让公众看到我们追责的决心。”
陈律立刻拿出笔记录,抬头补充:“我会联动上海市互联网法院,申请‘诉前行为禁令’,要求平台紧急下架谣言内容,避免损失扩大。另外,针对索要‘澄清费’的两家媒体,我们可以反向收集他们‘有偿删帖’的证据,同步提交给市场监管部门,让他们不仅要面对诉讼,还要接受行政调查。”
“做得好。” 我点头,转向苏总,“第二步,公信力发声要‘广、实、透’。你现在协调资源,明天上午九点,在集团官网、官微、行业权威平台同步发布《汪氏集团关于新能源项目及不实谣言的声明》,声明里必须附上三大核心材料:一是司马团队的新能源测试数据报告,盖国家认证实验室公章;二是大学导师和 10 家合作客户的联名证明,证实项目合作的纯粹性;三是集团近三年的审计报告摘要,证明汪氏财务透明,不存在‘利益输送’。另外,联系《中国能源报》《财经周刊》等权威媒体,明天发布会后安排独家专访,深度解读新能源技术突破,用专业内容对冲谣言影响。”
苏总快速敲击平板:“我已经联系了行业协会,他们愿意明天在官微转发我们的声明,同时组织 5 位行业专家发声,肯定汪氏新能源项目的行业价值。另外,我们的合作客户 —— 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的负责人,也同意明天发布会现场视频连线,表达继续合作的意愿,用客户公信力背书。”
“不够。” 我打断她,眼神锐利,“还要增加‘用户视角’。立刻整理汪氏新能源产品的用户反馈,挑选 10 位真实企业用户,制作‘技术应用案例视频’,明天发布会后在短视频平台投放,让普通大众看到我们的技术真正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像谣言说的‘靠关系生存’。另外,针对‘深闺寂寞’这类低俗谣言,我们不回避,但也不纠缠,在声明结尾加上一句:‘汪氏尊重每一位职场女性,也相信公众的判断力,不会让低俗谣言污染行业风气’,既表明态度,又凸显格局。”
部署完前两步,我看向两人,语气更沉:“第三步,舆论引导要‘巧、稳、久’。陈律,你让法务团队整理近五年‘企业遭遇恶意造谣后胜诉’的案例,明天同步发布在集团官网,告诉公众‘造谣必被惩’;苏总,安排公关团队 24 小时监测舆论,对恶意评论不删除、不争吵,而是用‘事实链接’回复,比如有人说‘汪氏拿补贴靠关系’,就回复‘汪氏新能源项目补贴申请材料已公示,XXX,欢迎监督’。另外,联合行业内其他企业,发起‘抵制行业恶意造谣’倡议,形成行业合力,让那些不良媒体知道,他们得罪的不是汪氏一家,而是整个诚信经营的行业群体。”
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十一点。陈律和苏总立刻起身行动,脚步声在走廊里急促而坚定。我回到办公室,拿起手机拨通集团总裁办的电话:“通知下去,明天早上八点半,所有高管在 38 楼会议室集合,发布会前最后确认流程;另外,让行政部准备 100 份技术资料手册,发布会现场分发给媒体和客户,手册里必须包含完整的测试数据、成本明细和合作协议摘要,做到‘每一句话都有证据支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