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华传奇 > 第43章 她不卖面脂,卖的是命脉

惊华传奇 第43章 她不卖面脂,卖的是命脉

作者:初杨续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1:46:37

兵部批文落地三日后,京都春寒未散,醉仙楼却热得如蒸笼一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商会会长谢元昌忽然起身,手中玉杯狠狠砸向青砖地面,碎瓷四溅,惊得满座宾客齐齐噤声。

“一个破医馆,也配与我等平起平坐?”他冷笑出声,眼底寒光凛冽,“明日便断了她所有药材供应!我看那苏家庶女,拿什么撑起她的‘济世庐’!”

席间一片沉默。

有人低头饮酒,有人暗中交换眼神——谁都知道,谢家掌控着京畿七成药行,雪魄莲、龙血藤、九节菖蒲这些贵重药材,全由其独家分销。

一旦断供,寻常医馆撑不过十日。

可他们没想到,这消息传到济世庐时,天还未黑。

陆先生连夜翻账册、核库存,指尖在纸上疾走,脸色却越来越白。

最后一笔落下,他抬手抹了把冷汗,声音发颤:“东市三仓已空,西郊药栈被抽调八成存货……雪魄莲只剩三两,龙血藤不足半斤,九节菖蒲更是颗粒无存。若谢家真断供,半月之内,我们连一剂止血散都炼不出来。”

杜仲站在门外听得心惊肉跳,刚想推门进去劝小姐早作打算,却见屋内灯火微晃,苏锦言仍端坐案前,手指轻叩账本边缘,节奏不乱,眉心未皱。

她听见了,也听懂了。

可她没有慌。

“他们断的是市面上的路。”她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冰层裂开的第一道声响,“可没断山野里的根。”

话音落,她从袖中取出一枚残破玉符。

玉色灰白,边缘崩裂,中央刻着半枚古篆“植”字,背面隐约可见藤蔓缠绕的图腾。

这是母亲临终前塞进她手中的遗物——百年前灵植夫行会的信物。

如今行会早已湮灭,朝廷也不再承认,但在一些深山老林里,仍有老药农视此物如命。

“这东西……还管用吗?”杜仲小心翼翼地问。

苏锦言垂眸凝视玉符,指腹轻轻抚过那道裂痕,仿佛触到了母亲冰冷的手。

“有些人活着,靠的是权势金银;有些人活着,靠的是信义二字。”她低声说,“只要还有人记得‘灵植盟约’,它就还没死。”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苏锦言换上粗布衣裳,束发戴笠,带着杜仲和石铁头出了城南门,踏上了那条几乎被荒草掩尽的古道——那是旧时药农进山采药的秘径,百年无人行走,唯有碑石残存,指向南岭深处。

三日后,三人归来。

身后跟着二十余名灰衣老者,肩扛背驮,竹篓里全是带泥的新鲜药材:雪魄莲裹着寒霜,龙血藤滴着赤浆,九节菖蒲根须虬结,药香扑鼻。

整个济世庐为之震动。

苏锦言一声令下,地窖大门开启,冷雾涌出。

她亲手将玉符置于石案中央,取来三碗清酒,依次洒向天地四方。

“祭天,不负苍生;祭地,不辱药魂;祭先师——”她顿了顿,嗓音微哑,“不忘血仇。”

而后朗声道:“今日济世庐重开‘灵植盟约’!凡供药者,三成现银结算,七成可换‘济世券’!凭券者,终身免费问诊,子女学徒优先录用,病危者可享飞鸽急召!”

老药农们听着,一个个眼眶泛红。

有人跪倒在地,颤抖着双手按上胸口:“老朽采药五十年,头一回听说有人给咱们立契还敬酒……这玉符……是真的啊!”

有人当场咬破手指,在契约上按下血印:“我家小子能学医?值了!这一辈子,就认你苏姑娘!”

消息如野火燎原,一夜之间烧遍全城。

钱掌柜反应最快,立刻下令腾空米行三处旧仓,改造成恒温药窖。

同时推出“粮药互兑”:百姓可用十斤糙米换一帖祛湿汤药,五升麦子换一瓶驱疫丹。

起初有人观望,可当第一个患风湿的老妇拄着拐杖拎米而来,领走两瓶活络膏后,城西百姓便排起了长队。

孩童们在巷口唱起新谣:“糙米换药不心疼,济世庐里有活神。嫡女穿金又戴银,不如庶女一针灵。”

林氏气得摔了整套青瓷茶具,派人街头怒斥“蛊惑民心,败坏纲常”,结果反被一群老太太围住质问:“你家可曾施过一粒药?你爹病倒时,可是苏姑娘连夜送的退热汤?”

无人回应。

风向,悄然变了。

这一夜,苏锦言立于院中,仰望星空。

远处,皇宫檐角鎏金兽首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而她脚下的土地,正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汇聚、奔涌。

但她更清楚——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屋内,陆先生捧着最新核算的流水账,欲言又止。

最后只低声提醒了一句:

“小姐……这笔收入,远超预期。”第44章 她不卖面脂,卖的是命脉(续)

夜风穿廊,吹得檐下铜铃轻响。

济世庐的药炉彻夜未熄,火舌舔舐着陶罐底沿,蒸腾出浓烈而清苦的药香。

苏锦言立于院中石阶之上,一袭素色布裙,发丝被夜风吹得微乱,却掩不住她眸中那抹冷锐如针的光。

陆先生捧着新核算的账册,指尖颤抖,几乎拿不稳纸角。

他张了张嘴,终究只挤出一句:“小姐……四千二百两白银,三日之内到账。金叶会员十七人,七位是三品以上官员家眷,连礼部尚书夫人都悄悄遣了嬷嬷来问细则。”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谢家在城南的三家药铺,今日闭门一日,无人进出。”

苏锦言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抬起手,将一片飘落肩头的枯叶拂去。

“他们怕了。”她淡淡道,“不是怕我卖药,是怕我卖‘资格’。”

她早知道,真正的权贵从不在乎银子多少,而在乎能不能买到别人买不到的东西。

五十两银子看似天价,可对那些整日争奇斗艳、以稀为贵的贵妇而言,这哪里是消费?

这是身份的入场券——一张能让她在夫人圈里挺直腰杆的凭证。

而她给的,不只是药。

是优先权,是专属服务,是“别人都没有,偏我有”的虚荣与安心。

所以柳三娘会第一个带人上门,试用那瓶以雪魄莲为主料调制的面脂。

当那抹乳白膏体在她粗糙的手背上化开,寒香沁肌,皱纹竟似淡了一线时,她当场拍板:“我要入会!再带六个姐妹进来!”

消息传得比风还快。

苏婉柔听闻后气得摔了妆匣,连夜命丫鬟提着百两银票冲到济世庐门口,却被杜仲拦住。

“本铺面脂仅售金叶会员。”少年药童站得笔直,语气恭敬却不容置疑,“且……苏二小姐不在名录内。”

那丫鬟还想争辩,却被围观百姓低声讥笑:

“嫡女又如何?人家认的是银子和规矩,不是姓氏。”

“可不是嘛,上月她爹发热昏厥,谁半夜送的退热汤?还不是我们庶女姑娘亲自登门?”

流言如刀,不动声色地削去了苏府最后一点体面。

第七日清晨,济世庐门前张贴红榜:首批“金叶会员”名录公示。

人群蜂拥而至,踮脚张望。

名单不过一尺长,却如惊雷炸裂——刑部侍郎夫人、工部尚书侧室、大理寺卿爱女、太常少卿正妻……七位三品以上高官家眷赫然在列!

更有甚者,其中三人乃属不同皇子派系,平日互不往来,如今却同列一榜!

商会震怒。

谢元昌砸了书房三套青瓷摆件,冷笑不止:“她这是要撬动官眷人脉?哼,一个庶女,也配染指朝堂暗渠?”

当晚三更,乌云蔽月。

数名黑衣混混悄然摸向济世庐后巷,怀中藏着浸油麻布与火折子,目标直指新建的恒温药窖——那是钱掌柜腾出米行旧仓改造而成,如今囤积着半数自供药材,一旦焚毁,足以让济世庐元气大伤。

然而,他们刚翻过矮墙,便见院内灯火通明。

石铁头领着二十名精壮护卫,手持硬木棍,列阵而立,人人臂缠白布,目光如鹰。

“来了。”他低喝一声。

火把骤然点燃,映得整条巷子亮如白昼。

混混们大惊失色,转身欲逃,却听见远处传来整齐脚步声——巡夜衙役提灯而来,带队的竟是知府亲信捕头!

“抓现行!”一声令下,人赃并获。

翌日,京兆尹公告全城:有恶徒意图纵火破坏民生医所,已依律收押,幕后主使“正在彻查”。

没人点名,但满城皆知——谢家完了半口气。

这一夜,陆先生再次踏入苏锦言书房,双手奉上本月最终账册,嗓音发颤:“预售收入四千二百两,除去建仓、雇工、采办之资,净余三千一百两。药材自供率已达六成,雪魄莲库存回升至八斤,龙血藤十二斤,九节菖蒲亦有五斤盈余……小姐,我们……真的活下来了。”

苏锦言静静听着,指尖摩挲着案上一只未燃尽的药香。

她没有笑,也没有喜。

因为她知道,活下来,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风暴,永远藏在平静之后。

她起身走到窗前,推开雕花木棂,望着济世庐门前那一排彻夜不灭的药炉灯火。

火光跳跃,映在她瞳孔深处,像两簇永不熄灭的野火。

就在这时,一只灰羽信鸽扑棱棱落于檐角。

杜仲取下脚环上的密函,神色微变,匆匆递入。

苏锦言展开薄纸,眸光骤然一凝。

纸上无抬头,无落款,唯有几行铁画银钩的字迹,墨色沉冷:

北境军情急报:边关疫起,士卒染疾者逾千。

急需“九转回春散”三百剂,限期十日。

她指尖缓缓抚过那行字,唇角勾起一丝极淡、极冷的弧度。

“王爷,你想借我的药控军心……”她低声呢喃,将密函凑近烛火。

火苗舔上纸角,瞬间吞噬字迹。

黑灰飘起,如蝶舞般消散在夜风里。

她凝视火焰,眸光幽深似海:“可这盘棋——未必由你执先。”

远处,皇宫鎏金檐角依旧冷光森然。

而她脚下这片土地,早已不再是任人践踏的泥尘。

她是医者,也是猎手。

她的针,能救人,也能索命。

她的药,能延寿,也能……换江山。

风起于青萍之末。

而她,已握住了第一缕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