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 第122章 阳谋与迁徙,麒麟儿的豪赌

冲突处理完后,皇甫嵩豁然开朗。

“走!回我中军大帐,你我,当共饮一杯!”

皇甫嵩拉着刘景的手,态度亲热至极,仿佛两人是多年未见的至交好友。

……

中军大帐内,气氛庄严肃穆。

汉军诸将分列两侧,目光全都聚焦在主位之上。

那里,摆着两张帅案。

皇甫嵩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而另一个位置,赫然是留给刘景的。

“刘将军,请上座!”

皇甫嵩亲自开口邀请。

刘景没有推辞,他知道,这是皇甫嵩在向所有人表明他的态度。

他坦然落座,目光扫过帐内诸将。

那些原本带着审视、怀疑甚至敌意的眼神,此刻都化为了敬畏与好奇。

“诸位。”

皇甫嵩沉声开口,帐内瞬间鸦雀无声。

“张角、张梁已死,黄巾主力已破。然,尚有贼首张宝,盘踞下曲阳,负隅顽抗。”

“此乃最后一战,关乎冀州平定之全功,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一名偏将立刻出列,抱拳道:

“将军!我军士气正盛,当一鼓作气,挥师北进,直捣下曲阳,将张宝小儿,碾为齑粉!”

“没错!趁他病,要他命!末将愿为先锋!”

帐内将领群情激奋,纷纷请战。

连番大胜,已经让他们的信心膨胀到了极点。

皇甫嵩不置可否,他将目光投向了始终沉默不语的刘景。

“明远,你的看法呢?”

这一声“明远”,叫得无比自然,也让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刘景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沙盘前,目光沉静。

“皇甫将军,诸位将军。”

“大军连番血战,早已是人困马乏,看似士气高昂,实则已是强弩之末。”

“此刻强攻下曲阳,即便能胜,也必是惨胜,得不偿失。”

他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火热的头上。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皇甫嵩追问道。

刘景伸手指了指沙盘上的常山郡方向。

“当务之急,非是攻城,而是安民。”

“我麾下有十六万降卒,这既是隐患,也是天大的财富。”

“我建议,由我,先将这十六万人口,押解回常山郡,妥善安置,使其屯田垦荒,变为我军的后勤根基。”

“而将军的主力大军,则可趁此机会,在广宗就地休整,恢复元气,以逸待劳。”

此言一出,帐内一片哗然。

放着眼前的功劳不取,反而先去处理那些降卒?

这算什么战术?

就在众人不解之时,刘景的手指,在沙盘上画出了一条凌厉的弧线。

“待我安顿好降卒,常山郡后方稳固,粮草无忧。”

“届时,我将亲率大军,自常山出兵,从西向东,直击下曲阳西门!”

他又指向另一侧。

“将军休整完毕的大军,则可自南向北,猛攻南门!”

“再传令巨鹿太守郭典,封锁东门!”

“如此一来,三面合围,张宝便成了瓮中之鳖!”

一名将领忍不住问道:“刘将军,为何要独留北门?”

“这不是放虎归山吗?”

刘景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问得好。”

“这便是此计的关键,名为,围三缺一!”

“张宝得知他两位兄长皆已授首,我军三面围城,他会作何感想?”

“他会绝望!会恐惧!”

“一个心胆俱裂的人,是绝没有勇气死战到底的。”

“那个被我们故意留出来的北门,在他眼中,就是唯一的生路,是他求生的唯一希望!”

“他一定会,也只敢从北门突围逃窜!”

刘景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魔力,让帐内所有人都听得入了神。

“届时……”

刘景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下曲阳以北的一处山谷。

“我们只需在此地,设下天罗地网,静候张宝自投罗网即可!”

“一战,可定乾坤!”

话音落下,整个中军大帐,死寂一片。

所有将领,都用一种看怪物般的眼神看着刘景。

这……这是何等精妙的算计!

不仅算准了敌军的动向,更是将敌军主帅的心理,都拿捏得死死的!

这简直是料敌于先的极致!

“啪!啪!啪!”

皇甫嵩猛地拍案而起,双目之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神采。

他看着刘景,眼神里满是震撼与激赏。

“好!好一个围三缺一!”

“好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

“明远,你之才,胜我十倍!”

他当即拍板:“就依你之计!”

“北面的伏兵,由老夫亲自为你布置!定要让张宝,插翅难飞!”

计策已定,皇甫嵩立刻下令。

“来人!”

“遵汉律,开张角之棺,斩其首级,函封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以儆效尤!”

冰冷的命令,宣告了这场席卷大汉的黄巾之乱,最核心的领导层,彻底覆灭。

随后,皇甫嵩屏退左右,独留刘景与贾诩在帐内。

他亲自取来笔墨纸砚,铺在案上。

“明远,你来看。”

皇甫嵩一边研墨,一边说道。

他提笔,蘸饱了墨汁,开始书写此战的捷报奏章。

刘景和贾诩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只见皇甫嵩笔走龙蛇,奏章上,却并非是为自己请功。

“……荡寇将军刘景,少年英才,智勇无双。先于葫芦口,以奇兵大破贼寇,阵斩高升……”

“……后献围三缺一之策,困敌于广宗,为全歼张梁主力,立下首功……”

“……阵斩张梁,亦是其亲率三英,千里奔袭之果……”

“……至于十万降卒,景更具仁德之心,上奏陛下,请以屯田之法安之,此乃富国强民之策,利在千秋……”

皇甫嵩的笔下,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他将刘景的功劳,一件件,一桩桩,写得清清楚楚,甚至加以渲染。

最后,他以一句评价,作为结尾。

“……臣以为,刘景明远,实乃国之麒麟儿,社稷之栋梁也!”

写完,他放下笔,将奏章吹干,递给刘景。

“明远,你看看,可有不妥之处?”

贾诩的瞳孔,在看到那句“国之麒麟儿”时,骤然收缩。

他快步上前,凑到刘景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急速说道:

“主公,这是阳谋!”

“皇甫将军如此捧杀您,看似光明磊落,实则是将您架在火上烤!”

“国之麒麟儿,社稷之栋梁,如此高的评价,必会引来朝中无数人的忌惮与猜疑!”

“但他同样,也给了您泼天的名望和声势。”

“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陛下的信任,赌的是您未来的路!”

刘景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奏章,目光平静如水。

他看着皇甫嵩坦荡的眼神,忽然笑了。

“文和,你说得对。”

“这是一场豪赌。”

刘景转过头,看着贾诩,眼神中透着一股睥睨天下的自信。

“但,名望,正是我此刻最需要的东西。”

他将奏章郑重地交还给皇甫嵩。

“全凭将军做主。”

皇甫嵩哈哈大笑,将奏章封好,交给门外等候的信使。

“八百里加急,送往洛阳!”

信使领命,飞身上马,绝尘而去。

做完这一切,刘景走出了中军大帐。

帐外,阳光刺眼。

在他的面前,是一支望不到尽头的队伍。

近十万黄巾降卒,再加上他带来的六万,整整十六万人口,如同一条黑色的长龙,蜿蜒盘踞在冀州的旷野之上。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中,却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茫然。

高顺、赵云已经整好了队伍,等待着他的命令。

刘景深吸一口气,胸中豪情万丈。

“传我将令!”

“全军,开拔!”

“目标,常山郡!”

“回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