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 第121章 圣旨驾临,一纸诏书定乾坤

夜风骤停。

那一声尖锐高亢的“圣旨到”,如同天外飞来的一柄重锤,狠狠砸在凝固的空气中。

所有剑拔弩张的杀气,瞬间消弭于无形。

皇甫嵩的亲卫队,高举的环首刀僵在半空。

刘景麾下的千余精骑,紧握的兵刃也停滞了动作。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那名状若疯魔的信使。

皇甫嵩浑身一震,脸上的暴怒与决绝,被一种巨大的错愕所取代。

圣旨?

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会有圣旨?

刘景同样愣住了,他紧绷的身体缓缓放松,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看着那名信使高高举起的黄绫诏书,一种难以言喻的预感涌上心头。

“放下兵器!”

“跪!”

皇甫嵩最先反应过来,他翻身下马,粗暴地整理了一下自己满是血污的甲胄,朝着信使的方向,轰然单膝跪地。

他身后的亲卫队和汉军士兵,也如梦初醒,甲叶碰撞之声响成一片,纷纷跪倒在地。

“大哥?”

张飞和关羽看向刘景。

刘景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随即也利落下马,带着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整齐划一地单膝跪下。

两支差点火并的大军,此刻竟无比和谐地跪在了一起。

而他们对面,那黑压压跪着的近十万黄巾降卒,在死寂之后,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

他们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名为“生”的火焰。

那名宦官信使,显然也是累得不轻,他喘着粗气,走到两军阵前,尖细的嗓子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

他展开黄绫诏书,清了清嗓子,用那独特的、能穿透战场的嗓音高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左中郎将皇甫嵩,国之干城,屡破巨寇,扬我大汉天威,朕心甚慰,当有重赏!”

听到这里,皇甫嵩紧绷的脸上露出一抹理所当然的神色,腰杆也挺直了几分。

朝廷,还是认可他的功劳的。

宦官的语调一顿,继续念道:

“荡寇将军、常山太守刘景,少年英才,智勇无双,力挽狂澜,实乃国之柱石,功在社稷!”

刘景低着头,心中却在飞速盘算。

皇帝还不知道张角、张梁已死,看来这圣旨是在自己斩杀高升后,洛阳方面收到的第一份战报后就紧急发出的。

可这内容,只是褒奖,又是为何八百里加急?

就在众人以为这只是一封普通的嘉奖令时,宦官的嗓音陡然拔高,话锋一转:

“然,荡寇将军刘景有言,天有好生之德,胁从罔治。今黄巾大乱,裹挟百姓无数,皆为饥寒所迫,非其本意。”

“朕览其奏章,深以为然,彻夜难寐。仁,方是立国之本!”

什么?

奏章?

跪在地上的皇甫嵩,身体猛地一颤,他霍然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同样跪着的刘景的背影。

这小子……他什么时候上的奏章?

他竟然越过了自己这个冀州战区总指挥,直接把折子递到了陛下面前?

而且,还成功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皇甫嵩的心头,那不是愤怒,而是一种被彻底绕开、被降维打击的震惊与茫然。

他自以为掌控着十万降卒的生杀大权,却不知道,真正的牌局,早就在千里之外的洛阳结束了。

刘景心中也是一动。

他想起来了,是之前为了安置高升那批降卒,他特意草拟了一份奏章,通过张让的门路,呈送给了汉灵帝。

奏章里详细阐述了以工代赈、屯田垦荒的好处,核心就是变包袱为资产,化流民为劳力。

没想到,这份为四万人准备的奏章,竟然在此时此刻,成了这十万人的救命符!

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宦官尖细的嗓音,此刻在每个人耳中都如同天籁,也如同惊雷。

他念出了诏书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决定:

“……故此,朕意已决!”

“除黄巾元凶首恶及各级渠帅,查明身份后,立斩不赦外!”

“其余降卒,皆赦其无罪!”

“悉数交由荡寇将军刘景,押解至常山郡,屯田垦荒,以安生息!”

“不得有误!”

“钦此——!”

最后两个字,拖着长长的尾音,在死寂的旷野上空回荡。

全场,一片死寂。

针落可闻。

下一刻。

“呜……呜呜呜……”

压抑的哭声,从那片黑压压的人海中传来。

起初只是零星的抽泣,很快,便汇成了一片惊天动地的嚎哭。

那是绝处逢生的狂喜,是捡回一条命的宣泄。

无数降卒,将头颅重重地磕在冰冷的土地上,朝着洛阳的方向,朝着刘景的方向,拼命地叩拜。

“将军活命之恩!”

“多谢刘将军!”

哭喊声,感谢声,响彻云霄。

皇甫嵩跪在地上,久久没有动弹。

他的脸埋在臂弯里,没人能看清他的表情。

他败了。

败得彻彻底底。

不是败在战场上,而是败在了格局和眼光上。

他还在纠结于杀与不杀的旧例,刘景却已经把解决方案,连同皇帝的背书,一起拍在了他的脸上。

许久,他缓缓抬起头。

眼中的怒火、不甘、杀气,全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神色,有震惊,有释然,最终,化为了一抹苦涩的笑容和……由衷的敬佩。

“臣,皇甫嵩……”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沉稳。

“……遵旨!”

说完,他站起身,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径直走到刘景面前。

然后,这位战功赫赫、位高权重的大汉左中郎将,对着比他年轻几十岁的刘景,郑重其事地,长长一揖。

“刘将军。”

皇甫嵩的声音里,再无半分之前的强硬。

“你深谋远虑,运筹于千里之外,不战而屈人之兵,将这十万条性命的处置,化为富国强民之策。”

“嵩,自愧不如!”

他抬起头,目光坦荡磊落。

“今日之事,是嵩孟浪了,险些铸成大错。多谢将军,也多谢陛下,为我大汉保住了这十万青壮!”

他虽被当众驳了面子,却在这一刻,展现出了一代名将真正该有的磊落胸襟。

“将军言重了!”

刘景连忙上前,双手扶起皇甫嵩。

“若非将军率领大军在正面战场击溃黄巾主力,将他们死死困住,景也绝无可能阵斩张梁,更没有今日之胜。”

“此战之功,当属将军为首!景,不过是拾遗补缺罢了。”

刘景的话,给足了这位老将军台阶。

皇甫嵩看着刘景诚恳的眼神,心中最后那点芥蒂也烟消云云散了。

他重重地拍了拍刘景的肩膀,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一个拾遗补缺!”

“你我二人,今日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

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内讧危机,就在这一笑之中,彻底化解。

两人之间的联盟关系,非但没有破裂,反而因为这次坦诚的交锋,变得更加牢固。

危机解除。

刘景看着那片劫后余生、充满希望的人海。

近十万人口!

再加上之前投降的六万人,整整十六万人口。

这可不是十万张吃饭的嘴,这是十六万个劳动力,十六万个潜在的兵源,是未来常山郡发展的基石!

他立刻开始着手安排,命令高顺、赵云等人清点人数,收缴残余兵器,准备分批次押解这支庞大的队伍,返回常山。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迁徙,即将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