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吃晚饭时,梅大善人让郭振兴先安心住下来,并建议让建建跟义娃和彩彩一起去上学,郭振兴表示感谢后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梅大善人还是安排管家带三个孩子去上学,因为建建要办上学的手续。郭振兴说自己没什么事,想跟着去看看学校怎么样,暗地里是想要自己交学费。走了一会儿山路,翻过两个山梁后,建建就有点累了,郭振兴背着建建走完最后三四里路到了学校,最后好说歹说没让管家掏钱,自己把学杂费用一起交上了。
建建在陕西也上过两年私塾,就跟义娃、彩彩在一个班。管家带着郭振兴给建建办完入学手续后,管家说家里还有一堆事,自己就准备回去了,想请郭振兴晚上把孩子们带回去,郭振兴这个“闲人”只能答应。
在镇上的这一天时间,郭振兴把镇上溜达了个遍。晚上带孩子们回去时,建建到最后又走不动了,还是郭振兴背回去的。郭振兴的老家武功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地势平坦,建建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也从来没有爬过山,走不了远路实属正常。
看了孩子们上学这么远,建建还不能自己走完全部路程,晚上吃饭时,郭振兴原想提出去重庆找庆昆和启明的想法只能咽了回去。后面的每天早上,郭振兴就送孩子们去上学,晚上再把孩子们接回来。看到郭振兴自觉地护送孩子们上下学,梅大善人心里乐开了花。再到后面,建建也能自己走到学校了,郭振兴就把孩子们送到第二个山梁后,自己进山四处溜达,到晚上再到第二个山梁处把孩子们接回来。天天如此,乐此不疲。
自宋群芳走后,汪秀兰一个人就忙得昏天黑地的。为了减轻汪秀兰的工作压力,货栈又通过广告招聘了4名管事,来负责货栈的日常管理。
这四名管事中,有一位穿着长衫,说话文质彬彬的年轻人。这人介绍自己叫李响,以前教过私塾,后面没有学生了只好出来打工。他平时说话不多,不喜欢开玩笑,但非常敬业,对货栈管理也非常在行。来店一个月之后,汪秀兰就几乎把货栈的工作全部交由了邓团长派来的董海平和李响来管理。
到1926年底,汪秀兰也有了身孕,王启明派了两个老兵送汪秀兰回老家。汪秀兰回到老家,最高兴的莫过于彩彩了,彩彩见到了几年未见的妈妈,好一阵子的哭闹。第二高兴的是王成有,要有第二个孙子(女)了,哪能不高兴呢;要是个男娃,那就太美了。还有第三个高兴的人,那就是郭振兴了,他抢了一个老兵的枪和60发子弹,并让第二个老兵也给他留下了50发子弹,还让梅庆昆和王启明回老家的时候给他带一把好枪和500发子弹,美其名曰,是要保护梅庆昆和王启明的家小。两个老兵知道郭振兴和他们长官的关系,只能回去找长官报销了。
听闻了老兵有关郭振兴的汇报,梅庆昆和王启明特别高兴,要不是邓团长的一盆冷水,当即就回老家看望郭大哥去了。邓团长告诉他们俩,总司令最近去过长沙,从长沙回来后,有了整军的想法,弄的不好,可能会有大的变动,所以他们三人最近哪里也不能去。
听团长这么说,二人心里有了小九九。他们知道,当时的整军,其实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军阀内部会通过编制的改变、隶属的变化等方式,让不是自己心腹的军官边缘化,甚至撵出军队,对中下层军官来说甚是凶险。
二人后面叫来梅庆仑,对此事专门议了两次。他们认为,邓团长为人正直,每次打仗兄弟们都很出力,任务完成得也都很好;再说上面还有师长保着,这次整军应该没有问题吧。但不管怎么找理由来印证不会有问题,王启明却总是放心不下。
汪秀兰回老家后,梅庆昆、王启明不得不抽时间关心货栈运营了。白天的时候他们都必须待在军营,这是邓团长要求的,必须做到;晚上的时候,他们就找来董海平和李响,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询问经营情况。
就在某一天晚上,李响跟他们汇报,川北一个客户要从重庆运送一批军火到南充,他担心现有的护卫队伍保证不了货物安全,要请两位掌柜想想办法。王启明想到现在是关键时期,不能随意动用军队,于是让李响把货物委托给巴蜀镖局运送。
李响回应说“行”之后,又说:“两位掌柜,这么做的话,你们的军爷不是白当了吗!”
王启明问:“不白当,你还有什么办法?”
李响于是小声对二人说出了他的想法,二人未置可否,只是让他把货物先委托给巴蜀镖局运送,其它事后面再说。
回家的路上,梅庆昆问王启明:“我们小打小闹地做还行,但李响的胆子太大了,能行吗?”
王启明说:“只要团长同意,肯定可行!”
梅庆昆说:“好,明天我们就跟表叔汇报去!”
过了几天,昆仑货栈在万县、渠县、南充、绵阳、广元陆续开了五个分号,李响招聘的管事也陆续进店经营管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