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局和货栈运营一段时间后,梅庆昆发现,汪秀兰对镖局的运营管理非常到位。汪秀兰为什么在行这个,可能是婚后她曾经常跟王启明外出“做生意”,对货物流转、安全保障有相当的认识吧。而宋群芳对这些工作却一窍不通。于是,经过和王启明商量,决定对外仍然使用昆仑镖局和昆仑货栈名头;对内将二者管理合二为一,统称为货栈,也就是货栈下设镖局,由汪秀兰当掌柜,宋群芳配合。由此,保证了货栈的正常运行。
又过了几个月时间,通过几次与其他军阀之间的战斗,梅、王二人又收集、转移了2挺机枪,100多条“七九式”步枪,20多支手枪,200多颗手榴弹以及3万多发子弹。
与别的镖局相比,昆仑镖局的押镖队伍都是清一色的快枪,这可太厉害了。如此强大的押镖队伍确保了十多次重要物资的运送。仅仅一年时间,昆仑镖局、昆仑货栈在整个山城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时间又过了两年,到1926年夏天时,宋群芳因有身孕回老家保养,汪秀兰只能独自把货栈的运营负责起来。
宋群芳是邻村一户殷实人家的女儿,小时候随兄长读过两年私塾,这几年在重庆开货栈,着实领教了自己算术不好带来的诸多困扰。那么大的货栈,每天成百上千大洋的货物进出,出库、进库、库存盘点,入帐、赊账、平帐,还有货款计算,自己都一窍不通,好在有邓团长钦点的账房先生打点,要不然,店里的伙计们把自己卖了可能都不知道。
为此,宋群芳一回到家里,马上就辞退了私塾先生,让管家到附近的王家镇上新开的小学为义娃和彩彩报上了名。
到9月初开学时,义娃和彩彩在管家的陪同下,高高兴兴地去上新学了。二人有三年私塾的积累,学校安排他们直接上三年级。晚上回来后,管家告诉梅大善人,学校离家有10里路,来回20里,太远了;山里的路,有不少都是羊肠小道,中间还要翻两个山梁;两个孩子太小了,每天走这么远的路,孩子受不了的。
梅大善人为此着了急,却想不出办法。他也知道远,但只有王家镇办的有新学,孩子们只能到那里上学。现在两个儿子在外面挣的钱很多,知道他们已经长本事了,见多识广,做啥都对,他很乐意顺他们的意思办事,不再说“不”了。儿媳妇这次非要让孩子去这个学校上学,他又能怎么办?
王成有心疼孙女,不想让孙女去上学了,就去找梅大善人商量,没曾想两人的谈话让宋群芳听到了。宋群芳给公公和王成有说:“你们不能心疼孩子,山里的娃,没有那么娇贵。你们没到大城市,不知道外面是个啥情况,娃娃们要是长大了只认识几个字,不懂算数,不长见识,那跟睁眼瞎没啥区别。现在庆昆和启明把生意做这么大了,以后把生意交给他们,他们也像我一样,啥也不懂,怎么管?”宋群芳这几年在外面做事,嘴皮子练厉害了,说话有点不客气。
听宋群芳这么说,王成又客气了几句就赶紧回家了。吃晚饭时问彩彩走了这么远的路,累不累,彩彩说:“一点都不累,和赶杨家场(集)那么远,怎么会累呢?”王成有听彩彩这么说,心里宽松了不少。他心里有数,他曾带着彩彩去过几次离家七八里路远的杨家镇赶集,前两次彩彩走不回来,半路是他背回来的,后面几次彩彩都是自己走回来的。学校虽然离杨家镇远了一些,但远不了多少。
饭还没吃完,彩彩问起王成有来了:“爷爷,我今天看见王家镇上有好多要饭的人,多可怜呐;镇边上住的那些人,房子看着都要倒了,人都又黑又瘦的,他们盯着我们看,我看着都有点害怕。”
王成有赶紧说:“别怕,别怕!现在外面世道乱,他们家可能都遇到过事才这样,现在没钱没地的,只能要饭或住到这些地方了。但他们都是好人,不会打你们或抢你们东西的。”
彩彩似懂非懂的,只好点点头。但她心里却记住了,今天盯着她看的那个大哥哥的那双大眼睛。
第二天一早,彩彩吃完饭,背上书包就跑。到了梅大善人家门前,义娃背着书包出来,也跟着彩彩跑。宋群芳赶紧喊:“别跑,注意安全!”义娃说:“不行,好像要迟到了,老师说不准迟到。”
看着义娃和彩彩跑远了,梅大善人的心却放不下来,整整一个上午心里都惴惴不安。孩子们都太小了,有那么多羊肠小道不说,还有几个地方要经过悬崖边,那悬崖至少也得两三个人高,一路上这样跑的话,不小心掉下去可不得了。于是赶紧安排管家下午专门去接。
第三天一早,再安排管家去送的时候,管家就告饶了:
“老爷,我能不能送去后,等他们放学了,我们再一起回来?”
“哪那行呀,家里还有那么多事呢!”
“老爷,我这四十多岁的人了,要是每天跑40里路,我实在是顶不住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