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的轻响还在耳边回荡,陈浩没动,只是把身体往岩壁方向又压了半寸。他的手电筒还握在手里,开关没按下去,指节有点发酸。
娜娜已经收回了无人机,照明灯全部关闭。她站在离他三步远的地方,头微微偏着,像是在听什么。
“有声音吗?”陈浩小声问。
“刚才那一下,是石头滚落。”她说,“但现在没有后续震动。”
“可传感器……”
“被碰过。”她打断,“物理接触,不是误报。”
两人沉默了几秒。风停了,雪也不再往下掉,整个山谷安静得像被冻住了一样。
陈浩咽了口唾沫。“所以……它进去了?”
“或者出来了。”娜娜说,“但我们只能往前查。”
“就不能等天亮再进?”
“等不了。线索会消失。”
陈浩叹了口气,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鞋面上结了一层薄冰,踩在地上咯吱响。他抬脚蹭了蹭岩石,声音还是没消。
“我这体型,走两步都像在敲锣。”
“你走路声音确实大。”娜娜点头,“所以我走前面。”
她打开头灯,调到最低亮度,一束暗黄的光打在洞口的冰层上。裂缝边缘的积雪被风吹得歪斜,露出底下深不见底的黑。
陈浩跟在后面,伸缩杆撑在地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地面倾斜,脚底打滑,他差点跪下去,幸好扶住了旁边的结晶壁。那东西摸起来不冷,反而有点温。
“这石头发热?”他问。
“局部导热异常。”娜娜回头看了眼,“可能是地下热流通道。”
他们继续往里走。十米后,探测球停下的位置到了。岔路口出现在眼前,左边通道有微弱气流吹出来,带着一股说不上来的味道。
“像旧电池放久了那种味。”陈浩皱眉。
“金属氧化。”娜娜采集了一份空气样本,“内部空间长期封闭,氧气循环稳定。”
“也就是说,里面一直没人动过?”
“也可能是有人,但没留下代谢痕迹。”
“你还真会安慰人。”
娜娜没接话,转向左侧通道。她走得稳,脚步几乎没有声音。陈浩在后面拖着杆子,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什么。
又走了十五米,通道突然变宽。岩壁上的结晶更多了,反着微光,照得四周影影绰绰。正前方,一道石门样的结构立在那里,表面刻满了深槽。
“这是人工的?”陈浩凑近看。
“不是自然形成。”娜娜用扫描模块扫过墙面,“刻痕深度一致,排列有规律。”
墙上是一组组几何图案,有的像螺旋,有的像网格,还有些像是数字的变形。中间部分有一圈圆形符号,围着一个三角形。
“这玩意儿看着像谁家WiFi密码贴纸。”陈浩退后两步,“谁会在这种地方刻密码?”
“不是密码。”娜娜调出数据库界面,“这些符号和地球古代苏美尔文字存在结构相似性,但逻辑更接近数学序列。”
“你是说,这是某种编码?”
“可能性超过百分之八十二。”
“那能看懂吗?”
“目前不能。需要更多样本比对。”
陈浩绕到墙另一边,发现角落里有个凸起的平台,上面放着一块扁平的石板。他用手电筒照过去,石板上有几个凹陷的按钮状结构。
“这不会是开关吧?”
“别碰。”娜娜立刻说,“未知系统,触发机制不明。”
“我就看看。”他缩回手,“你说这地方多久没人来了?几百年?几千年?”
“根据岩石风化程度推算,至少两千年以上。”
“那咱们是不是第一个进来的活物?”
“你是第二个呼吸的人类。”她说,“我是机器人。”
“你还真要跟我争这个排名。”
娜娜没理他,走到通道尽头。那里有个圆形装置半埋在土里,直径约两米,表面布满细密的蚀刻纹路,看起来像电路板,却没有电源接口或活动部件。
“材质是高纯度硅合金。”她扫描后说,“不属于已知常见矿物组合。”
“外星科技?”陈浩蹲下来看。
“不排除本地文明独立发展的可能。”
“本地?这鬼地方连棵树都没有,还能造出这玩意儿?”
“环境恶劣不代表智慧无法诞生。”她说,“反而可能促使他们更快发展技术。”
陈浩站起身,拍了拍裤子。“所以你的意思是,一群穿兽皮的古人,一边啃雪一边研究半导体?”
“文明发展路径不可预判。”
“可他们怎么取暖?吃什么?总不能靠信念发电吧。”
“这些问题,壁画可能提供线索。”
“你还真信那墙上的涂鸦能讲故事。”
娜娜没回应,而是启动了全频段扫描。她的机械臂缓缓移动,从顶部到底部,逐行记录每一处刻痕的数据。
陈浩靠着墙,觉得有点累。他掏出保温壶喝了一口热水,烫得直哈气。
“你说外面那些脚印……会不会就是这些人留下的后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