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 第127章 防雨棚下护秋粮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第127章 防雨棚下护秋粮

作者:用户25472785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5:15:07

枫皮覆架遮秋雨,茅草编帘护岁粮

晨雾还没散尽,枫溪镇的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枫香与泥土味。陈建国提着木桶去井边打水,路过镇东头的粮仓时,脚步不由得停住了 —— 粮仓外墙根下,几麻袋玉米堆得像小山,金黄的玉米粒偶尔从麻袋缝隙里漏出来,滚落在青石板路上,被晨露打湿,泛着润润的光。他蹲下身,捡起一粒玉米,指尖触到的潮气让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连着几天都是晴好天气,晒秋架上的粮食早收完了,可这几麻袋玉米因为颗粒还带着点潮气,张村长说要再晾两天再入仓。陈建国望着头顶的天空,秋阳虽亮,却透着几分不稳的淡蓝,像是随时会被云层压下来。他想起在城里时,仓库里的粮食都要做防潮处理,可枫溪镇没有那些设备,一旦下雨,这几麻袋玉米怕是要糟。

他扛着空木桶往济世堂走,刚进门就撞见赵二柱正坐在门槛上编草绳,手里的稻草在指间翻飞,编好的草绳绕成圈,堆在脚边。“二柱,” 陈建国把木桶放在墙角,“粮仓外那几袋玉米,你没担心过下雨吗?”

赵二柱抬起头,额角还沾着点稻草屑,闻言挠了挠后脑勺,草绳在手里晃了晃:“下雨就搬呗!俺们以前都这么干,男人们搭把手,一袋袋扛进粮仓,快得很。” 他说着还拍了拍胳膊,显见得对自己的力气有信心。

陈建国却摇了摇头,走到桌边拿起一根枫木枝,在地上画了个架子的模样:“粮仓就那么大,玉米袋又沉,搬来搬去不仅费力气,玉米粒还容易磕掉,万一淋了雨,受潮发霉就可惜了。不如咱们搭个防雨棚,就用后山的枫树皮和茅草,简单又管用,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也能用。”

赵二柱盯着地上的画看了半晌,突然拍了下大腿:“俺咋没想到!这法子好!” 他扔下草绳就往外跑,“俺去跟村长说,再叫上几个汉子帮忙!”

没半个时辰,晒秋场旁就热闹起来。男人们扛着斧头、镰刀往后山去,赵二柱走在最前面,嗓门洪亮:“都拣粗点的枫树枝砍,树皮要完整剥下来,别弄破了!” 后山的枫树林里,斧头砍在树干上的 “咚咚” 声、树枝落地的 “咔嚓” 声,混着男人们的说笑声,在山谷里传得老远。陈建国也跟着去了,教大家怎么顺着枫树皮的纹路剥 —— 先用斧头在树干上划个圈,再从缺口处慢慢往下撕,这样剥下来的树皮又大又完整,铺在棚顶能挡雨。

女人们则搬着小板凳,聚在济世堂的院子里编茅草帘。王婶坐在石桌边,手里抓着一把晒干的茅草,手指灵巧地穿梭,茅草在她手里很快就成了整齐的草帘:“陈先生想得真周到,这茅草帘编得密点,雨就漏不进来了。” 李大婶一边编,一边往小丫手里塞了把软点的茅草:“小丫来帮婶子递草,小心别扎到手。” 小丫点点头,怀里抱着一小堆茅草,谁要就赶紧递过去,偶尔掉了几根在地上,她也会蹲下去捡起来,拍掉草叶上的土,宝贝似的放回怀里。

陈建国从后山回来,手里抱着几块削好的枫木方料,在晒秋场旁选了块平整的地方,用石灰在地上画了个长方形的框 —— 这就是防雨棚的地基。他把枫木方料埋进土里当立柱,又用横木把立柱连起来,搭成架子的骨架,然后招呼男人们把剥好的枫树皮铺在顶层:“树皮要叠着铺,像盖瓦片一样,这样雨水才不会从缝里漏进去。”

赵二柱扛着一捆茅草帘爬梯子,想往棚顶铺,刚铺了一半就被陈建国喊住了:“二柱,停一下!你这茅草帘铺反了!” 陈建国指着茅草帘,“你看,茅草的叶子是尖的,根是粗的,得让叶子朝上,根朝下,这样雨水落在叶子上,才能顺着尖儿流下去,要是根朝上,雨水就会积在根缝里,慢慢就漏进棚子里了。”

赵二柱低头一看,脸瞬间红了,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俺光顾着赶进度,没注意这个。” 他赶紧把茅草帘拆下来,反过来重新铺,手上动作慢了些,却仔细了不少。旁边帮忙的村民也凑过来看,有个年轻汉子打趣:“二柱,你这是急着想吃陈先生家的红薯干吧?连方向都搞反了!” 大家都笑了,赵二柱也不恼,只是嘿嘿笑着加快了手上的活。

正午刚过,防雨棚终于搭好了。枫树皮铺成的顶子透着淡淡的棕红色,茅草帘垂在四周,风一吹,草帘轻轻晃动,透着股自然的野趣。陈建国刚想让人把玉米搬过来,天上突然飘起了零星的雨点,先是一滴两滴打在枫叶上,发出 “沙沙” 的轻响,很快雨点就密了起来,“噼噼啪啪” 地落在地上。

“快搬玉米!” 张村长喊了一声,村民们立刻动了起来。男人们扛着玉米袋往棚子里送,一袋袋玉米稳稳地堆在棚下,女人们则扶着袋口,防止玉米粒漏出来。小丫也推着小推车,车上放着两小袋玉米,跑得小脸红扑扑的,额头上全是汗。没一会儿,所有玉米都搬进了防雨棚,陈建国伸手摸了摸棚顶,枫树皮和茅草帘把雨水挡得严严实实,棚下干燥得很。

李大婶擦了擦额角的雨珠,走到陈建国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陈先生,还是你想得周到!你看这雨,要是没这棚子,俺们的玉米今天就得泡汤了,明年的种子都得受影响。”

小雨下了一下午,直到傍晚才停。夕阳从西边的山坳里探出来,把枫树林染成了金红色。陈建国走到防雨棚下,蹲下身掀开一个玉米袋的角,摸了摸里面的玉米,颗粒还是干爽的,带着阳光晒过的余温,心里一下子踏实了。

“陈先生!你看!” 小丫蹦蹦跳跳地跑进来,手里举着几片枫叶,叶子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在夕阳下闪着光,“下雨后的枫叶更红了!像小灯笼一样!” 陈建国接过一片枫叶,指尖触到冰凉的水珠,水珠顺着叶脉滑下来,滴在手背上。他仔细一看,枫叶的颜色果然比平时更鲜亮,红得像火,又透得像玉,连叶脉都看得清清楚楚。

赵二柱端着一个粗瓷碗走过来,碗里冒着热气,递给陈建国:“刚在灶上煮的姜汤,放了点红糖,驱驱寒。今天搭棚子,你忙前忙后的,肯定累了。” 陈建国接过碗,热气扑在脸上,暖烘烘的。他喝了一口,姜汤的辛辣中带着红糖的甜,顺着喉咙滑下去,暖流传遍全身,连手指尖都热了起来。

他看着眼前的防雨棚 —— 枫树皮的纹路里还沾着雨水,茅草帘的缝隙里漏进几缕夕阳的光,棚下的玉米袋堆得整整齐齐;身边的赵二柱正擦着梯子上的泥,小丫则拿着枫叶在玉米袋上轻轻比画;远处的枫树林里,几只麻雀落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突然觉得,在枫溪镇的日子,没有城里的高楼大厦,没有电脑和空调,却有着最真实的烟火气 —— 男人们的汗水、女人们的笑声、孩子们的嬉闹,还有这用枫木和茅草搭起来的防雨棚,都透着让人安心的温暖。

结尾哲思:生活中的麻烦,从来不是用来抱怨的,而是用来解决的。当枫树皮的纹路接住雨滴,当茅草帘的缝隙挡住潮气,当温热的姜汤在粗瓷碗里冒着热气,才懂 —— 所谓安稳,从不是坐享其成的安逸,而是有人愿意跟你一起,为了守护一麻袋玉米、一顿热饭、一个安稳的冬天,挽起袖子动手,迎着风雨协作。那些一起扛过的木头、一起编过的草帘、一起喝过的姜汤,才是日子里最实在的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