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 第124章 玉米点数储粮计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第124章 玉米点数储粮计

作者:用户25472785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5:15:07

开篇诗句:玉米点数储粮计,枫影圈定守岁仓

晨雾还没散尽,枫溪镇的石板路上就传来 “噔噔” 的脚步声。是村长家的小柱子,扎着两撮羊角辫,跑起来像只蹦跳的小兔子,老远就喊:“陈先生!赵郎中!村长叫你们去粮仓哩!”

陈建国刚把济世堂的药柜擦完,赵二柱正蹲在门口磨草药,听见喊声,两人对视一眼,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赵二柱抓起搭在门后的粗布褂子往身上披:“准是为秋粮的事,昨儿王大叔还跟俺念叨,今年粮多,怕分不均。” 陈建国点点头,顺手摸了摸怀里的怀表 —— 表盘凉丝丝的,像还没醒透的晨光。

往镇东头粮仓走的路上,枫树叶落了满地,踩上去 “沙沙” 响。路边的田埂上,还有村民在拾掇残留的玉米秆,金黄的玉米芯子堆在田埂边,像撒了一地的小元宝。赵二柱指着那些玉米芯子笑:“今年雨水好,玉米长得瓷实,俺家那几亩地,收的玉米比去年多了两麻袋。” 陈建国看着远处的枫树林,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来,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心里竟生出几分踏实来。

到了粮仓,老远就看见几个身影围着门口的麻袋打转。粮仓是用土坯砌的,屋顶盖着茅草,门楣上挂着串晒干的枫果,风一吹,“哗啦” 响。门口堆着七八个大麻袋,有的缝着蓝布角,有的绣着红布条 —— 那是各家的记号,可此刻,记号再清楚,也解不了村民的愁。王大叔蹲在麻袋旁,手里夹着根烟,烟烧到了尽头也没抽一口;李婶站在一旁,手里搓着围裙,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还有几个年轻些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声音却越来越小,显然也没个主意。

“建国,二柱,你们可来了!” 张村长从粮仓里走出来,手里攥着个铜烟袋锅,烟杆上还挂着布烟荷包,可烟袋锅是空的,他显然没心思装烟。他往麻袋旁挪了挪,指着那些鼓鼓囊囊的袋子叹气道:“今年收成好,是好事,可也愁人。往年粮少,估摸着分,差个半斗一斗的,大家也不计较;今年每家都多收了不少,再估摸着分,要是谁家少分了,心里肯定不痛快。你看老周家,去年就因为少分了半斗玉米,到现在还跟俺念叨呢。”

陈建国蹲下身,手指捻起一颗从麻袋缝里漏出来的玉米籽 —— 颗粒饱满,金黄透亮,还带着阳光的温度。他把玉米籽放在手心转了转,突然抬头看向众人:“村长,俺们用玉米籽当‘数’咋样?比如一家有几口人,就摆几颗玉米;收了几斗粮,再摆几颗;该分多少、该存多少当种子,都用玉米籽摆出来,一目了然,谁也不会错。”

这话一出口,围着的村民都静了下来。王大叔先反应过来,把烟蒂扔在地上踩灭:“用玉米籽当数?这法子新鲜!俺们以前咋没想过?” 李婶也凑过来,眼睛亮了:“就是就是,摆出来能看见,比在心里估摸着强多了!” 张村长也乐了,烟袋锅在手里转了两圈:“好法子!还是建国脑子活!快,找个木盘来!”

王大叔跑得最快,回家抱来个旧木盘 —— 是他家装饺子用的,边缘有点裂,还带着灶膛的烟火气。陈建国抓了一把玉米籽放在盘里,玉米籽 “哗啦啦” 落在盘底,声音脆生生的。小丫不知道啥时候也来了,扎着羊角辫,手里拿着个枫果,凑在旁边看,看见玉米籽,眼睛都直了。

“先算李大婶家。” 张村长清了清嗓子,“李大婶家三口人,收了八斗粮,按规矩,分六斗,留两斗当种子。” 陈建国点点头,从盘里数出三颗玉米籽,摆成一小堆:“这三颗是人口。” 又数出八颗,摆在旁边:“这是收成。” 再数出六颗和两颗,分别摆开:“这是分的粮,这是留的种子。”

李婶凑得最近,手指头点着玉米籽数了一遍,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没错没错!就是这个数!这下俺心里踏实了!” 旁边的村民也都凑过来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这样摆着真清楚,俺家有四口人,到时候就摆四颗!”“俺家想多留一斗种子,明年多种半亩地!”

小丫看得心痒,也伸出小手想帮着数,刚碰到玉米籽,就听见 “哎呀” 一声 —— 是张村长的小孙子狗蛋,偷偷抓了几颗玉米籽,正想往嘴里塞。小丫赶紧拉住他的手:“狗蛋!这是算粮的玉米,不能吃!吃了就数错了,你奶奶该分不到粮了!” 狗蛋脸一红,赶紧把玉米籽放回木盘,还挠着后脑勺,对着木盘鞠了一躬,逗得众人哈哈大笑。王大叔笑得最响,拍着大腿:“这皮猴,就知道吃!” 张村长也笑着骂了句 “没规矩”,眼里却满是笑意。

轮到周大叔家时,周大叔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陈先生,俺有个想法 —— 俺家想多存一斗粮,明年想在村西的荒坡上多种半亩枫树。俺听柳溪村的人说,枫果能做糕,还能酿酒,要是种成了,冬天也能多挣点钱,给娃买笔墨。”

陈建国闻言,赶紧从盘里多拿了一颗玉米籽,跟留种的那堆放在一起:“没问题!只要粮仓够装,想多存就多存。明年春天选枫树苗的时候,俺帮你选 —— 选那种根系壮的,长得快。” 张村长也凑过来说:“老周这个想法好!明年开春,咱们组织村民一起种,把村西的荒坡都种上枫树,到时候枫溪镇的枫树更多,枫果也更多,大家都能多挣点!” 周大叔听了,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皱纹都舒展了。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晒得人暖洋洋的。木盘里的玉米籽摆了一堆又一堆,每家的 “账” 都算得明明白白。村民们拿着陈建国写的 “粮单”—— 其实是用炭笔在草纸上画着玉米籽的图案,李婶还让小丫在旁边画了个小枫叶,说 “这样俺家的粮单就好认了”—— 高高兴兴地去分粮。王大叔扛着半袋玉米,路过陈建国身边时,还拍了拍他的肩膀:“陈先生,你这法子真中!比私塾先生教的还管用!”

等村民都走了,张村长才拍着陈建国的肩膀说:“建国,今天多亏了你。要是没有你这法子,俺们指不定要争到天黑。” 陈建国笑着摇摇头:“都是应该的,俺也是枫溪镇的一份子。” 赵二柱在一旁也乐:“俺以前总觉得,算账得用算盘,没想到玉米籽也能当算盘用!”

晚上,济世堂里点着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映着墙上的草药图谱。陈建国坐在桌边,把白天剩下的玉米籽倒进一个小布包里 —— 玉米籽还带着白天的温度,暖乎乎的。他把布包放在怀表旁边,指尖摸着怀表的表盘,突然想起以前在公司做预算的日子: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着,屏幕上的数字一行行跳出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可他心里却总觉得空落落的,像隔着一层玻璃,摸不着也碰不到。

可现在,手里的玉米籽粗糙却实在,木盘里的 “账” 简单却明了,村民们的笑容真切又温暖。他拿起一颗玉米籽,放在灯光下看 —— 金黄的颗粒里,仿佛映着白天粮仓前的热闹,映着李婶的笑容,映着狗蛋鞠躬的模样。怀表的表盘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他此刻的心情。

结尾哲思: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复杂的公式,而是能让普通人看懂的简单法子。当玉米籽在木盘里摆出清晰的 “账目”,当村民的笑容映在装满粮食的麻袋上,当粗糙的颗粒带着阳光的温度落在手心,才明白 —— 日子过得踏实,不是靠冰冷的数字,而是靠能摸到、能看见、能暖到心里的实在,这比什么都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