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72章 帮村民改良种植,药材自给添助力

暮春时节,苏家村的田埂上刚冒出新绿,苏清鸢家的菜地里却热闹非凡——她特意划出的半亩试验田,被分成了三块小地,分别种着当归、黄芪和薄荷。嫩绿的芽尖破土而出,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苏清鸢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拨开土壤,观察着当归的根系生长情况,手里还拿着一个小本子,时不时记录着什么。

随着药膏、药膳包的销量逐月攀升,苏清鸢对药材的需求早已不是“零星采购”能满足的。单说“强骨包”,每月就要消耗近百斤黄芪和牛膝;“止咳膏”所需的川贝,虽能进山采挖,但野生数量有限,遇上阴雨天气,进山更是难上加难。空间里的药材虽长势喜人,可种植面积固定,过度采摘还会破坏生态,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若是能让乡亲们跟着种药材,既能解决我的供货难题,又能给大家添条增收的路子,岂不是两全其美?”苏清鸢看着试验田里的幼苗,心里打定了主意。她深知乡亲们世代务农,只懂种庄稼,对药材种植一窍不通,所以第一步,必须自己先摸索出靠谱的种植技巧。

她从空间医书里翻出《农桑辑要》中关于药材种植的篇章,结合苏家村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挑选了当归、黄芪、薄荷三种“易养活、好管理、见效快”的药材。当归喜阴凉湿润,她就把地块选在屋后的树荫下,还特意在田边挖了浅沟,方便雨天排水;黄芪耐旱耐贫瘠,适合种在村东头的坡地上,她便在播种前深耕土地,撒上少量草木灰改良土壤;薄荷喜光喜湿,她就把它种在菜畦边缘,既能充分接受阳光,浇水时也能顺带灌溉。

为了让种植技巧更易懂,苏清鸢还把要点编成了口诀:“当归种在树荫下,浅沟排水防烂根;黄芪深耕撒灰肥,坡地向阳长得稳;薄荷喜光勤浇水,掐尖打顶分枝多。”她每天都会去试验田查看,记录药材的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甚至土壤的干湿程度,遇到叶片发黄、根系腐烂等问题,就对照医书查找原因,一点点调整种植方法。

半个月后,试验田里的药材长势喜人:当归的叶片舒展油绿,黄芪的茎秆挺拔有力,薄荷更是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分枝。苏清鸢知道,是时候把这个消息告诉乡亲们了。她让苏明轩在村里的老槐树下敲了敲铜锣,喊道:“乡亲们,我姐有要事跟大家说,想多赚点钱的,都来槐树下聚聚!”

不一会儿,老槐树下就挤满了人。张大叔搓着手问:“清鸢姑娘,是不是有啥好买卖啊?”苏清鸢笑着说:“大叔,是想跟大家说种药材的事。我现在做药膏、药膳包需要很多药材,要是大家愿意种,我不仅教你们怎么种,等药材成熟了,还按公道价收购,保准比种庄稼赚得多!”

话音刚落,人群里就炸开了锅。有人心动,也有人犹豫:“清鸢姑娘,咱从没种过药材,要是种坏了,赔了本可咋整?”“就是啊,药材这东西金贵,万一卖不出去,不就白忙活了?”

苏清鸢早料到大家会有顾虑,她笑着说:“乡亲们放心,我先带大家去看我的试验田,咱们现场教、现场学,种不好的,我来负责。而且我跟大家签收购协议,不管行情咋样,只要药材合格,我都收,绝不会让大家白忙活!”说着,她领着众人往自家试验田走。

看着田埂上长势旺盛的药材,乡亲们的眼睛都亮了。李婶蹲下身,摸了摸薄荷的叶片,惊讶地说:“这薄荷长得比我家的青菜还好!清鸢姑娘,真能教我们种?”“当然能!”苏清鸢把编好的口诀念给大家听,又现场演示如何松土、施肥,“当归要在幼苗长到三寸高时移栽,黄芪要及时搭架子让藤蔓攀爬,薄荷长到一尺高就能掐尖,掐下来的嫩叶还能泡水喝,一举两得。”

见苏清鸢说得详细,又有试验田的实景做证明,乡亲们彻底放下了顾虑。张大叔第一个报名:“清鸢姑娘,我家有半亩坡地,我跟着你种黄芪!”李婶也说:“我家屋后有树荫,正好种当归!”短短一上午,就有二十多户乡亲报了名,苏清鸢一一登记,还按每户的地块条件,帮大家规划了种植品种。

接下来的日子,苏清鸢成了村里的“药材种植顾问”。每天天刚亮,她就背着药篓,挨家挨户查看药材长势。张大叔家的黄芪刚发芽就遭遇虫害,叶片被啃得坑坑洼洼,急得他直跺脚。苏清鸢一看,笑着说:“大叔,别慌,咱们用艾草煮水喷洒,既能驱虫,又不影响药材品质。”她教张大叔把新鲜艾草煮成浓汁,放凉后装在喷壶里,均匀地喷洒在叶片上,没过两天,虫害就控制住了。

李婶家的当归因为浇水太多,根系有些腐烂。苏清鸢立刻帮她挖开田边的排水沟,又教她“见干见湿”的浇水法:“手指插进土壤两寸深,感觉干了再浇水,一次浇透就行,别让地里积着水。”在她的指导下,李婶家的当归渐渐恢复了生机。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交流种植经验,苏清鸢还在村里组织了“药材种植互助小组”,让种得好的农户分享经验,遇到问题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张大叔种黄芪有一套,他发现给黄芪根部培土能让茎秆更粗壮,就把这个技巧教给了其他农户;李婶摸索出“当归移栽时带土坨,成活率更高”,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在互帮互助中,乡亲们的药材越种越好,不少人的地里,药材长势甚至超过了苏清鸢的试验田。

转眼到了收获的季节。张大叔家的半亩黄芪,挖出的根系粗壮饱满,称重时竟有两百多斤;李婶家的当归,根须完整,颜色红润,一看就是上等品;种薄荷的农户,更是收获了一茬又一茬,不仅卖给苏清鸢,还把新鲜薄荷拿到集市上卖,也赚了不少钱。

苏清鸢按照之前约定的价格——黄芪十五文一斤,当归二十文一斤,薄荷五文一斤,挨家挨户收购药材。张大叔拿着卖黄芪的钱,笑得合不拢嘴:“清鸢姑娘,这半亩黄芪卖了三两多银子,比种一年玉米还赚得多!明年我要多种两亩!”李婶也说:“是啊,种药材不仅赚钱,还比种庄稼轻松,以后我就跟着你种了!”

收购来的药材,苏清鸢仔细筛选后,一部分用来制作药膏和药膳包,品质稍次的,就卖给仁心堂。周伯昌看着送来的药材,连连称赞:“清鸢姑娘,你教乡亲们种的药材,品质比我从药材行买的还好!以后咱们仁心堂的常用药材,就从你这儿进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乡亲加入种植队伍,苏清鸢的药材供应彻底稳定下来,再也不用为“断货”发愁。她还根据市场需求,又教大家种了金银花、蒲公英等药材,形成了“春种薄荷、夏种金银花、秋种当归、冬种黄芪”的四季种植模式,让乡亲们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这天,苏清鸢坐在院子里,看着乡亲们陆续送来晒干的药材,心里满是欣慰。林氏端来一碗凉茶,笑着说:“鸢儿,你这主意真好,不仅解决了药材难题,还让乡亲们都富了起来,现在大家见了咱们,都热情得很。”苏清鸢笑着说:“都是大家愿意相信我,以后咱们还要把药材种得更好,说不定还能卖到县城去,让大家赚更多的钱!”

夕阳下,苏家村的田野里,一片片药材地整齐排列,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药香。乡亲们忙着晾晒药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苏清鸢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她要带着大家种出更多优质药材,不仅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也让苏家村的日子,像这长势喜人的药材一样,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