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71章 开发烫伤膏解急,新品受热捧

盛夏的青溪镇,烈日炙烤着大地,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烫,连空气都带着一股焦灼的气息。乡亲们在田间劳作时,稍不留意就会被滚烫的农具烫伤;厨房里,主妇们煎炸烹炒,热油溅到手上更是常有的事。苏清鸢在问诊时,几乎每天都能遇到被烫伤的村民,有的手背起了密密麻麻的水泡,有的胳膊被烫得通红,疼得直咧嘴。

“清鸢姑娘,有没有便宜点的烫伤药啊?镇上药铺卖的那种,一小罐就要二十文,俺们实在舍不得买。”这天,村里的张婶捂着被热油烫伤的手背来找苏清鸢,手背红肿处已经起了两个大水泡,疼得她眼泪直流。苏清鸢看着心疼,用清水帮她简单处理后,忍不住皱眉——市面上的烫伤药要么药效平平,涂了好几天还不见好转,要么价格昂贵,普通乡亲根本负担不起。

“张婶,你先忍忍,我给你配点草药敷上,能缓解疼痛。”苏清鸢一边说着,一边从药箱里拿出新鲜的蒲公英和马齿苋,洗净后捣烂,敷在张婶的烫伤处,又用干净的布条轻轻包扎好,“这草药能清热解毒,过两天就会好一些。”张婶连声道谢,临走时还念叨着:“要是有平价又好用的烫伤膏就好了,咱庄稼人干活,哪能不磕磕碰碰。”

张婶的话,让苏清鸢下定决心研发一款平价实用的烫伤膏。她回到家后,立刻钻进空间,翻找出医书中关于烫伤治疗的篇章。《外科正宗》中记载,烫伤多因热毒侵袭肌肤,治疗需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为主。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她筛选出黄连、地榆、冰片、当归、香油等几味药材——黄连清热解毒,是治疗热毒疮疡的要药;地榆能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对烫伤引发的红肿疼痛效果显着;冰片性凉,既能增强清热止痛的功效,又能让药膏带有清凉感,缓解烫伤后的灼痛感;当归则能活血消肿,促进伤口愈合;香油不仅能作为药膏的基质,还能滋润肌肤,减少疤痕形成。

确定配方后,苏清鸢开始着手制作。她先将黄连、地榆、当归洗净晾干,研磨成细细的药粉,用纱布过滤掉杂质,确保药粉细腻无颗粒;接着,将香油倒入砂锅中,用小火慢慢加热,待油温升至六成热时,倒入药粉,并不停搅拌,让药粉与香油充分融合,熬煮半个时辰后,关火冷却;最后,待药膏温度降至常温,加入少量研成细末的冰片,再次搅拌均匀,装入提前消毒好的小瓷罐中,一罐罐棕黄色的烫伤膏就做好了,打开盖子,一股淡淡的药香混合着冰片的清凉气息扑面而来。

为了确保药效,苏清鸢决定先找几位烫伤患者试用。除了之前的张婶,她还找到了村里的李叔——李叔前几天做饭时,被溅出的热油烫伤了手背,起了不少水泡,疼得连锄头都握不住。苏清鸢给李叔的烫伤处消毒后,均匀地涂抹上烫伤膏,叮嘱道:“李叔,每天涂两次,涂之前用温水把伤口擦干净,别沾水,也别用手抓。”

李叔半信半疑地接过烫伤膏,按照苏清鸢的嘱咐涂抹。没想到,刚涂上去没多久,手背的灼痛感就减轻了不少,原本紧绷的皮肤也放松下来。第二天一早,他惊喜地发现,手背上的小水泡已经瘪了下去,红肿也消退了一些。他连忙跑到苏清鸢家,激动地说:“清鸢丫头,你这烫伤膏太好用了!比镇上买的还管用,涂了一天就见效了!”

张婶的情况也同样好转,三天后,她手背上的水泡彻底消失,伤口开始结痂,不仅不疼了,还没有留下明显的疤痕。她特意带着一篮新鲜的蔬菜来感谢苏清鸢:“清鸢姑娘,真是太谢谢你了!这烫伤膏救了我的急,以后再也不怕被烫伤了!”

消息很快传开,村里几位被烫伤的乡亲都来找苏清鸢要烫伤膏试用,用过的人无不称赞:“这烫伤膏不仅便宜,效果还好,涂上去凉丝丝的,疼立马就减轻了!”“我家娃前两天被开水烫到了胳膊,涂了两天就好了,一点疤痕都没留!”

苏清鸢见烫伤膏效果显着,便带着几罐样品来到仁心堂,找周伯昌商议售卖事宜。周伯昌仔细查看了烫伤膏的质地,又闻了闻气味,笑着说:“清鸢姑娘,你这烫伤膏用料实在,气味清新,看着就比市面上的好。现在正是夏天,烫伤的人多,肯定好卖!”他当即决定,将烫伤膏放在仁心堂的“半成品药专区”,定价为每罐十文钱,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便宜了一半。

为了推广烫伤膏,周伯昌还特意让伙计在药铺门口摆了个小摊子,现场演示烫伤膏的用法,还对前五十位购买的顾客赠送一小包止血散。没想到,刚摆出来不到一个时辰,带来的二十罐烫伤膏就被抢购一空,不少顾客都是听了乡亲们的口碑特意来的。

“掌柜的,再给我来两罐烫伤膏!我家男人在铁匠铺干活,经常被火星烫伤,之前买的药不管用,听说你们这烫伤膏好用,特意来看看。”一位农妇挤到摊位前,着急地说。伙计笑着回应:“大姐,不好意思,今天的货卖完了,明天一早会到货,您明天再来吧!”农妇只好留下定金,叮嘱伙计明天一定要给她留两罐。

周伯昌看着热闹的摊位,笑着对苏清鸢说:“清鸢姑娘,你这烫伤膏又要成‘爆款’了!以后你得多做些,咱们争取让青溪镇的人都用上你的好药!”苏清鸢点点头,心里满是欣慰:“我会尽快多做些,争取明天就能补货。”

回到家后,苏清鸢立刻发动家人一起制作烫伤膏。林氏负责清洗药材、消毒瓷罐,苏明玥帮忙研磨药粉,苏明轩则负责给装好的烫伤膏贴标签,苏清鸢则专心把控熬煮药膏的火候和配比,一家人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第二天一早,五十罐烫伤膏就做好了,苏清鸢连忙送到仁心堂,刚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除了在仁心堂售卖,苏清鸢还让林氏在赶集时,带些烫伤膏去乡下的集市售卖。乡下的乡亲们听说有平价好用的烫伤膏,纷纷围上来购买,有的一次就买三四罐,说要囤着备用。林氏笑着说:“没想到这烫伤膏这么受欢迎,一上午就卖了三十多罐!”

随着烫伤膏的热销,苏清鸢还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对烫伤膏进行了优化。她推出了“儿童款”烫伤膏,减少了冰片的用量,让药膏更加温和,适合孩童娇嫩的肌肤;还推出了“大容量款”,用更大的瓷罐包装,定价更实惠,适合铁匠铺、豆腐坊等容易发生烫伤的作坊购买。

这些优化后的烫伤膏,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铁匠铺的王掌柜一次性买了十罐大容量烫伤膏,笑着说:“这大容量的太实惠了,我们铺子里人多,正好能用得上!”有家长买了儿童款烫伤膏,特意来感谢苏清鸢:“清鸢姑娘,你这儿童款烫伤膏太好了,我家娃上次被烫伤,涂了几天就好了,一点都不抗拒!”

不到一个月,烫伤膏就成了继冻疮膏、止血散之后,苏清鸢的又一款“爆款”产品,每月在仁心堂和乡下集市能卖出两百多罐,不仅为苏清鸢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还让更多乡亲受益。周伯昌看着烫伤膏的销量报表,笑着对苏清鸢说:“清鸢姑娘,你真是个有本事的人!以后要是研发了新品,一定要先给仁心堂供货!”

苏清鸢笑着回应:“那是自然,咱们合作这么久,我肯定先想着仁心堂。”她知道,烫伤膏的成功,不仅是因为配方好用,更是因为它解决了乡亲们的实际需求。未来,她还要继续观察乡亲们的生活,研发更多实用、平价的药品,用自己的医术,为大家解决更多的难题。

夕阳西下,苏清鸢坐在院子里,看着林氏和弟弟妹妹们忙着打包烫伤膏,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那些被烫伤的乡亲们,在使用烫伤膏后露出的笑容,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她知道,行医之路没有终点,只要能帮到大家,她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研发出更多像烫伤膏这样的好药,守护好乡亲们的健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