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60章 药膳包改良升级,契合需求受欢迎

隆冬时节的苏家村,寒风卷着碎雪,在田埂上打着旋儿,村民们大多待在家里,要么缝补衣物,要么整理农具,难得有闲下来的时候。可苏家小院里,却透着与寒冬不符的热闹——每天都有乡亲上门,或是来看病问诊,或是来打听苏清鸢做的药膳包。

自从苏清鸢的医术在乡邻间传开后,来找她的人越来越多,她渐渐发现,大家除了需要治病的药方,对“预防”和“调理”的需求也格外迫切。劳作的汉子们,常年扛重物、弯腰种田,大多有腰酸背痛的毛病;待产的妇人,既想补养身体,又怕滋补过度伤了胎气;读书的学子们,熬夜苦读,常常精神不济、难以入眠。而她之前做的药膳包,只有简单的当归红枣黄芪组合,主打补气血,虽然温和有效,却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细分需求。

“既然大家有不同的需求,那药膳包也该跟着变一变。”苏清鸢坐在灯下,翻着空间里的《食疗本草》,心里有了主意。书中记载,不同的药材搭配不同的食材,能起到截然不同的调理效果——杜仲、牛膝能强筋健骨,适合劳作的汉子;白术、砂仁能健脾安胎,适合孕妇;莲子、百合能安神助眠,适合学子。她决定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推出针对性的药膳包,让每个人都能吃到适合自己的调理药膳。

第二天一早,苏清鸢就钻进空间,采摘改良药膳包需要的药材。她特意挑选了年份足、药效浓的杜仲,切成薄片,带着淡淡的木质清香;又挖了新鲜的牛膝,去除须根,洗净晒干;还采摘了饱满的莲子、洁白的百合,以及用来安胎的白术、砂仁。回到家后,她把药材分类整理,搭配好不同的组合,又仔细记录下每种药膳包的适用人群、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

给劳作汉子们的“强骨包”,她用杜仲、牛膝搭配少量枸杞,密封在油纸袋里,还特意备注“与猪骨、生姜同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一个时辰,每周喝两次,可缓解筋骨酸痛”;给待产妇人的“安胎包”,选的是药性温和的白术、砂仁,搭配红枣、山药,标注“与鸡肉、粳米同煮成粥,每日一小碗,滋补不腻,能安养胎气”;给读书学子的“安神包”,则用莲子、百合、茯苓,搭配“与小米、桂圆同熬粥,睡前食用,可安神助眠,缓解疲劳”。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区分,苏清鸢还找来了不同颜色的布条,“强骨包”系上深蓝色布条,“安胎包”用浅粉色,“安神包”则用淡绿色,每个油纸袋上都用毛笔工整地写下药膳包的名称、适用人群和做法,一目了然。林氏和苏明玥看着这些精致的药膳包,笑着说:“鸢儿,你想得太周到了,这样大家拿到手就知道怎么用了。”

改良后的药膳包刚做好,村里的张大叔就上门了。他常年在镇上码头扛货,最近总说腰又酸又疼,晚上躺到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苏清鸢递给他两包“强骨包”,笑着说:“张大叔,这是专门给你们这些干活的汉子做的,你回去按上面的方法,用猪骨炖着喝,喝上两周,看看效果。”张大叔半信半疑地接过药膳包,揣在怀里回了家。

没想到才过了十天,张大叔就乐呵呵地跑来苏家,脸上带着笑容:“清鸢,你这‘强骨包’太管用了!我喝了不到十天,腰不酸了,晚上也能睡安稳觉了,昨天扛货的时候,感觉浑身都有力气!”他说着,还特意拍了拍腰,证明自己真的好了。苏清鸢笑着说:“管用就好,以后别太劳累,记得按时喝,把身子彻底调理好。”

张大叔的事很快在村里的汉子们中间传开了,大家纷纷来找苏清鸢买“强骨包”。村里的李大叔,种了十几亩地,膝盖常年疼痛,喝了“强骨包”炖的汤后,不仅疼痛缓解了,走路都比以前利索了;镇上的挑夫老陈,之前摔断的膝盖虽然好了,却总觉得发力时隐隐作痛,喝了一个月“强骨包”汤,膝盖彻底恢复了,扛货时再也没疼过。

这边“强骨包”受欢迎,那边“安胎包”也成了待产妇人的“香饽饽”。村里的王婶,怀孕五个月了,却总觉得胃口不好,还时不时恶心,吃不下东西。苏清鸢给她送了几包“安胎包”,让她每天煮粥喝。王婶按她说的做,才喝了三天,胃口就开了,不仅不恶心了,还能正常吃饭,脸色也变得红润起来。她拉着苏清鸢的手说:“清鸢,多亏了你的‘安胎包’,我现在吃饭香、睡觉稳,肚子里的孩子也乖了不少,真是太谢谢你了!”

消息传到邻村,不少待产妇人都特意跑来苏家村,找苏清鸢买“安胎包”。有个邻村的妇人,怀孕初期总担心胎气不稳,吃不下东西,瘦了好几斤,喝了“安胎包”粥后,不仅食欲恢复了,产检时大夫还说胎儿发育得很好,她激动地给苏清鸢送来了一篮鸡蛋,说要好好感谢她。

而“安神包”,则成了读书学子和家长们的首选。青溪镇有个私塾,里面有十几个学子,每天熬夜背书,大多精神不济,上课总打瞌睡。私塾先生听说苏清鸢的“安神包”能缓解疲劳、帮助睡眠,特意托人买了十几包,分发给学子们。学子们每天晚上喝一碗“安神包”熬的小米粥,不仅睡眠变好了,白天读书也更有精神了,背书都记得比以前快。有个学子的家长,特意跑到苏家道谢:“清鸢姑娘,我家孩子以前背书总记不住,喝了你的‘安神包’后,不仅记性好了,还愿意主动读书了,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苏清鸢的改良药膳包,不仅在村里和青溪镇受欢迎,连周边镇上的人都知道了。每月初一、十五赶集时,李氏依旧帮苏清鸢卖药膳包,只是如今的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汉子们抢着买“强骨包”,妇人们围着“安胎包”问个不停,家长们则挤着买“安神包”,不到一个时辰,带来的药膳包就被抢购一空,还有不少人没买到,拉着李氏反复叮嘱:“下次一定多带些‘强骨包’,我要给家里的汉子多备点!”“‘安神包’也多带些,我家孩子快考试了,正需要呢!”

李氏每次赶集回来,都笑得合不拢嘴,对着苏清鸢说:“清鸢,你这脑子太灵了!改良后的药膳包,比之前好卖十倍都不止!每次我一摆摊,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好多人都是从邻镇特意赶来的,就为了买你的药膳包!”苏清鸢笑着说:“都是大家信任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随着药膳包越来越受欢迎,苏清鸢也开始根据季节调整配方。冬天寒冷,她在“强骨包”里加了少量生姜、肉桂,帮助驱寒暖身;春天干燥,又在“安神包”里加了麦冬、玉竹,起到润肺的效果。她还特意推出了“家庭装”,把三种药膳包组合在一起,方便一家人根据自己的需求选用,价格也比单买更实惠,刚推出就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

仁心堂的周伯昌,看到苏清鸢的药膳包这么受欢迎,也主动提出在仁心堂代售。他特意在药铺里设了一个“药膳专区”,把不同种类的药膳包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还让伙计们主动向顾客推荐:“这是苏清鸢姑娘做的药膳包,针对不同人做的,效果好,做法还简单,您可以试试。”不少来抓药的乡亲,看到药膳包后都很感兴趣,纷纷购买,仁心堂的药膳包销量也越来越高。

有一次,周伯昌去县城进货,特意带了几包苏清鸢的药膳包,送给县城里的老中医朋友。老中医朋友用了之后,连连称赞:“这药膳包配方讲究,针对性强,用料还实在,比城里药铺卖的药膳包好多了!你能不能帮我带些回来,我想给我的病人推荐推荐。”周伯昌笑着说:“没问题,下次我多给你带些,不过你可得提前说,晚了就被抢光了!”

这天傍晚,苏清鸢坐在院子里,看着林氏和苏明玥打包药膳包,苏明轩则在一旁帮忙系布条,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院子里堆着刚从空间里采摘的药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墙角的竹筐里,装满了做好的药膳包,五颜六色的布条随风飘动,像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

苏清鸢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温暖和满足。她做药膳包的初衷,只是想帮乡亲们调理身体,让大家少受病痛的折磨,没想到却受到了这么多人的认可和喜爱。她知道,这不仅是因为药膳包的效果好,更是因为她真正懂大家的需求,用心去做每一个细节——从药材的挑选,到配方的改良,再到用法的标注,每一步都凝聚着她的心意。

寒风依旧在窗外呼啸,可苏家小院里,却充满了温暖的气息。苏清鸢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又想起乡亲们拿到药膳包时开心的笑容,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继续观察大家的需求,推出更多适合不同人群的药膳包,比如给老人的“养胃包”,给孩子的“健脾包”,让每个人都能通过食疗调理身体,健健康康地生活。

而这份简单的心愿,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走下去的方向——用自己的医术和智慧,为身边的人带去健康和温暖,让苏家村的日子,像她做的药膳包一样,越来越有滋有味,越来越红火兴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