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111章 稳步治疗

“清鸢药膳坊”的招牌在清晨的阳光里熠熠生辉,散发出淡淡的药香与食物的诱人香气。阿巧正手脚麻利地为客人打包着“茯苓薏仁祛湿粥”,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甜美笑容,声音清脆:“李大叔,您慢走,这粥记得趁热喝啊!”

阿珍则在灶台后忙碌,砂锅里“当归羊肉汤”正咕嘟作响,浓郁的肉香混合着当归的独特药香,引得路过的行人频频驻足,忍不住探头往店里张望。

苏清鸢坐在柜台后,一边核对着账本,一边留意着店里的情况。自从她开始为县令的小女儿治疗后,药膳坊的生意便愈发红火。不仅青溪镇的街坊邻居常来光顾,连周边村落的人也特意赶来,有的是冲着她的药膳,有的则是听闻她医术高明,想来咨询一二。

她抬眼望了望墙上的日晷,时辰已近辰时。收拾好账本,她起身对阿巧和阿珍吩咐道:“店里的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去县城给小姐复诊。”

“姑娘放心去吧!”两人齐声应道,早已习惯了她每日清晨的奔波。

苏清鸢提着药箱走出店门,周伯昌的马车已等候在街角。这段时间,周伯昌几乎每天都会亲自来接她,一来是为了路上有个照应,二来也是想从她口中多了解些县令女儿的病情。

“清鸢丫头,早啊!”周伯昌笑着掀开车帘,“看你今日神色轻松,想必小姐的病情又有好转?”

“托周伯伯的福,确实好了不少。”苏清鸢上了马车,语气带着一丝欣慰,“这几日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精神也好了很多。”

马车缓缓驶离青溪镇,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吱呀”声。苏清鸢靠在车壁上,脑海中复盘着昨日的治疗情况。

经过一周的系统治疗,县令小女儿的病情已大有起色。哮喘发作频率从最初的每日一两次,减少到了两三天一次,且发作时的症状也轻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呼吸急促、痛苦不堪。脸色也从之前的苍白如纸,渐渐有了一丝血色。

但苏清鸢并未因此掉以轻心。她知道,哮喘的治疗最忌半途而废,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才是关键。

半个时辰后,马车抵达县衙。李福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苏清鸢,连忙上前躬身道:“苏姑娘,您来了!小姐正在院子里玩呢,精神头足得很!”

苏清鸢心中一喜,快步跟着李福走进“静尘轩”。刚进院子,就听到一阵清脆的笑声传来。只见小女孩穿着一身粉色的襦裙,正追着一只蝴蝶跑,丫鬟在一旁笑着看护。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勾勒出小小的身影,看起来活泼又可爱,与初见时那个病恹恹的孩子判若两人。

“小姐!”李福轻声喊道。

小女孩停下脚步,回头看到苏清鸢,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迈着小短腿跑了过来,一把抱住她的腿:“苏姐姐!你终于来了!”

苏清鸢弯腰摸了摸她的头,笑着问:“今天有没有乖乖喝药?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喝了喝了!”小女孩用力点头,仰着小脸说,“药不苦,而且喝了之后,我跑着玩也不喘了!”

这时,县令夫人也走了过来,脸上满是慈爱的笑容:“苏姑娘,真是多亏了你。你看这孩子,现在每天都能跑能跳的,我们看着都高兴。”

“夫人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苏清鸢笑着回应,“我们先回房,我为小姐诊脉吧。”

回到内室,小女孩乖乖地坐在椅子上,伸出手腕。苏清鸢伸出手指,轻轻搭在她的脉上。脉象比之前沉稳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浮而无力,节律也趋于平稳。她又看了看舌苔,舌苔薄白,不再腻浊,说明体内的痰湿已渐渐散去。

“脉象很好,恢复得比我预想的还要快。”苏清鸢收回手,满意地说,“接下来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减少针灸的频率,重点放在药膳调理和日常养护上。”

县令夫人连忙点头:“都听苏姑娘的安排。”

苏清鸢从药箱里取出银针,今天她只选取了肺俞、脾俞、肾俞三个穴位。这三个穴位分别对应肺、脾、肾三脏,是补肺健脾益肾的关键穴位。她认为,现在孩子的病情已趋于稳定,不需要再频繁刺激宣肺平喘的穴位,而是应该着重调理脏腑功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质。

针灸结束后,苏清鸢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而是让丫鬟拿来一张软垫,铺在地上。她对小女孩说:“姐姐教你一个呼吸吐纳的方法,每天练习,能让你的肺变得更加强壮,以后就不容易生病了。”

小女孩好奇地看着她:“什么是呼吸吐纳呀?”

“就是一种特殊的呼吸方法。”苏清鸢笑着解释,然后示范起来,“你跟着姐姐做,先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你的小肚子,然后再慢慢地把气吐出来,就像吹气球一样。”

她一边说,一边做着示范,双手放在腹部,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小女孩学着她的样子,鼓起小肚子吸气,再慢慢吐出来。一开始动作还很生疏,常常憋不住气,但在苏清鸢的耐心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对,就是这样。”苏清鸢鼓励道,“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各练习一刻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效果的。”

小女孩用力点头:“我记住了,苏姐姐!我一定会每天练习的!”

从那以后,苏清鸢调整了治疗频率,将针灸从每日一次改为隔日一次,同时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不断优化药膳配方。

之前以补肺益气、化痰祛湿为主的药膳,渐渐调整为以健脾益肾、固本培元为主。她减少了人参、黄芪等补气药材的用量,增加了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养胃的食材,还加入了少量的核桃、黑芝麻等补肾益精的食物。

她还特意叮嘱县令夫人,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多给她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在苏清鸢的精心调理和指导下,小女孩的病情恢复得越来越快。

第十天,她一整天都没有哮喘发作,晚上睡得也格外安稳。

第十五天,她跟着丫鬟在院子里跑了半个时辰,呼吸依旧平稳,没有丝毫不适。

第二十天,县令夫人惊喜地发现,孩子的脸色变得红润有光泽,头发也比以前浓密了许多,整个人看起来充满了活力。

县衙上下都对苏清鸢赞不绝口。丫鬟仆妇们见了她,都会恭敬地行礼问好;县令大人更是对她感激不尽,时常在她离开时,亲自送到门口。

有一次,县令在镇上的酒楼宴请宾客,席间特意提起了苏清鸢。他举起酒杯,对在座的乡绅名流说:“诸位,我今日要敬大家一杯,更要敬一位年轻的姑娘——‘清鸢药膳坊’的苏清鸢苏姑娘!”

众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不知道县令为何会突然提起一个年轻女子。

县令笑着解释道:“想必大家也听说了,我小女儿得了顽固性哮喘,多方求医无果,是苏姑娘用精湛的医术和独特的药膳,将她从病痛中解救出来。苏姑娘年纪虽轻,但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实在是难得的人才!我青溪镇能有这样的奇女子,真是我们的福气!”

说着,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在座的人听了,都纷纷点头称赞。其中有几位乡绅,家中也有患病的亲人,当即就决定第二天去“清鸢药膳坊”请苏清鸢诊治。

消息很快传遍了青溪镇,甚至传到了周边的县城。人们都知道,青溪镇有一位医术高明的苏姑娘,能治好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在治疗哮喘方面,更是有独到的方法。

一时间,“清鸢药膳坊”门庭若市。每天天不亮,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不仅有青溪镇的人,还有许多从几十里外的县城赶来的病人。

阿巧和阿珍忙得脚不沾地,一个负责招呼客人、登记信息,一个负责抓药、打包。苏清鸢则坐在后堂,为病人诊脉开方,有时还要亲自为一些重症病人施针。

虽然每天都忙得筋疲力尽,但苏清鸢的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她看着一个个病人在她的治疗下逐渐康复,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这天下午,店里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是从邻县赶来的商人,因为常年在外奔波,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每到阴雨天,关节就疼痛难忍,甚至无法行走。他听闻苏清鸢的名气,特意花了两天时间赶来。

苏清鸢为他仔细诊脉后,诊断为风寒湿痹,气血阻滞。她为他制定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针灸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药膳调理祛风除湿、补益气血,再配合外用的药膏涂抹关节。

商人按照苏清鸢的方案治疗了一个月后,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明显缓解,阴雨天关节也不再疼痛,能够正常行走了。他对苏清鸢感激涕零,特意送来了一块写着“妙手仁心”的牌匾,挂在了“清鸢药膳坊”的门口。

这块牌匾进一步提升了“清鸢药膳坊”的知名度,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苏清鸢的医术和药膳的口碑,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方圆百里。

苏清鸢知道,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她不仅治好了县令女儿的病,还凭借着自己的医术和智慧,将“清鸢药膳坊”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

但她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她深知,学无止境,医术更是如此。每天晚上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后,她都会抽出时间,在空间里查阅医书,研究新的药膳配方,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她相信,只要她坚持不懈,“清鸢药膳坊”一定会越来越兴旺,她也能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的折磨,在这个陌生的古代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