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333章 新政初显?百姓颂贤

马蹄声停在宫门外的青石道上,沈知微翻身下马,木簪松了一寸。她没去扶,只低头拍了拍袖口沾的尘土。昨日刚送走最后一份地方奏报,江南三州稻秧已绿,陇西渠水入田,北地垦荒农户增了三成。寒门官员递来的《惠民旬报》堆在案头,纸页上记着物价回落、私塾复课、医馆接诊翻倍的数字。

她走进御书房时,裴砚正看一份折子。他抬眼,声音不高:“各地春耕实录都到了?”

“到了。”她将一册整理好的文书放在案上,“百姓种地有了盼头,税减了,渠通了,药也能拿得起了。”

裴砚翻开那册子,手指划过一行行字。良久,他合上本子:“你写‘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这八字,该刻在每一座县衙门前。”

她没应话,只点头。这不是邀功的时候,是把事做实的时候。

三日后清晨,宫南门外围了不少人。

守门禁军起初以为是请愿的百姓,上前要驱散。可那些人手里提着竹篮,装着新米、鲜菜、几束刚摘的野花。一个老农说:“我们不是来闹事的,是来谢恩的。”

有人接话:“皇后娘娘去过我们村,问过水渠,看过学堂,连我孙子发烧都亲手摸过额头。如今田里有水,孩子能读书,药不花钱——这样的朝廷,不该谢吗?”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人从城郊赶来。挑担的、推车的、背着孩子的,站在宫门前不吵不闹,只是齐声喊:“帝贤后仁,我等幸甚!”

寒门官员闻讯赶到,本想维持秩序,却见百姓情绪真挚,便未阻拦。其中一人站上台阶,朗声道:“诸位所言,正是新政之效!减赋兴水利,通医药启寒门,皆由皇后亲定策、亲督办。今日之安,非天降,乃人力所为!”

人群更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呼声。

宫内高台之上,裴砚立于栏边,沈知微随他身后一步。她望着底下黑压压的人群,有人跪下了,接着是一片接一片的跪拜。

裴砚转身,伸手拉她并肩而立。

他没有宣旨,也没有设仪仗,只穿着常服,声音沉稳地传下去:“尔等谢朕?朕当与尔等同谢一人。”

台下渐静。

他侧身,目光落在沈知微脸上:“若无皇后体察民情,微服问苦,定策减赋、兴水利、通医药、启寒门之路,今日之安,从何而来?”

风拂过她的发丝,木簪微微晃动。她没有退后,也没有低头。

裴砚握住了她的手,掌心温热:“有你,吾无忧。”

这句话落下,台下再起声浪。有人喊:“皇后千岁!”有人捧起米粒撒向空中,像一场无声的礼。

沈知微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开:“愿大周永盛。”

她说完,看向台下。那个曾在干渠边挑水的老汉来了,蹲在人群前排,眼里含泪。还有陈文远,带着几个学生站在一侧,手里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一首诗:“渠水清清入我田,官家不索额外钱。孩童识字声琅琅,病者扶杖到门前。”

她认出了那字迹,是昨夜她在宫中批阅时见过的一份乡学呈文。

裴砚察觉她的视线,低声问:“你看什么?”

“我在看,三个月前我们走过的路。”她说。

他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远处街巷已有商贩摆摊,孩童奔跑,妇人洗衣。城门税吏不再勒索行人,市集上粮价平稳,医馆门口排着长队,却没人吵嚷。

“这条路。”他说,“还得走下去。”

她点头:“只要百姓还在往前走,我们就不能停。”

这时,一名内侍匆匆上台,在裴砚耳边低语几句。裴砚神色未变,只淡淡应了一声。

沈知微察觉异样:“怎么了?”

“赵崇文昨夜试图烧毁家中账册。”裴砚说,“暗卫截下了三箱密信,里面有他与北狄往来的凭证。”

她眼神一凝:“他动手了。”

“不是他。”裴砚摇头,“是背后的人。赵崇文不过是棋子,真正想乱的是谁,你我心里都有数。”

沈知微没说话。她想起三日前在宫中启动心镜系统时,曾读取一名户部小吏的心声。那人表面抱怨新政扰政,内心却闪过一句话:“只要拖住半年,西北大军就能越过边界。”

那时她没声张,只悄悄命人调换两名太医院医官前往赵家封地,查其是否克扣赈粮。如今看来,线索已经串上了。

“现在揭发?”她问。

“不急。”裴砚望向远方,“让他们再动一动。蛇不出洞,怎么打七寸?”

她明白他的意思。新政初显成效,民心归附,此刻若贸然掀起大狱,反让人觉得是借机铲除异己。必须等他们自己露出破绽,一击致命。

台下百姓仍在高呼,歌声渐起。有人编了小调,唱的是皇后访村、皇帝减税、孩童上学、病人得医的故事。一句句传开,越唱越响。

寒门官员们聚在台下,彼此交换眼神,有人握拳,有人红了眼眶。他们知道,这一局,不只是活命,是改命。

沈知微收回目光,看向裴砚:“接下来,我要去一趟大理寺。”

“查赵崇文案?”

“不止。”她说,“我要亲自审他身边那个管家。他每次见外客,都会让管家端茶。那人低头时,右手总比左手抖得厉害——有问题。”

裴砚看着她,忽然笑了:“你还记得这些细节。”

“我记的事很多。”她说,“尤其是那些藏在笑脸背后的。”

他点头:“准你去。但带够护卫。”

“我不怕。”她说,“他们怕我才对。”

两人走下高台时,阳光正好照在宫门前的石阶上。百姓自动分开一条路,有人伸手想碰她的衣角,又缩回手,只低头叩首。

她脚步未停。

回到宫中,她换了身深色衣裙,取下发间木簪,重新插上那支白玉簪。镜中女子眉目平静,眼神却不软。

她走出殿门时,雪鸢迎面走来,低头行礼。

沈知微停下:“你现在在哪里当差?”

“回娘娘,奴婢被调去了冷香阁。”雪鸢声音低,“已经三年了。”

沈知微看着她,没再多问。当年她用系统读出此人恨意时,就将她调离身边。如今再见,对方眼中仍有不甘,但已不敢抬头直视。

“好好做事。”她说完,绕过她走了。

冷香阁的事以后再算。眼下还有一盘更大的棋。

她登上马车,车轮碾过宫道。帘外传来孩童背书的声音,是从新设的女学堂传来的。她们念的是《惠民令》节选:“凡贫不能医者,皆可入官办医馆,免诊金,减药费,急症优先。”

这是国策,不是恩赐。

马车驶出宫门时,一辆不起眼的灰布篷车从侧巷驶出,跟在后面半条街的距离。驾车的是个戴斗笠的男人,袖口磨出毛边,腰间别着一枚通行令。

那是陈仲远。第一批赴边的寒门医者之一。他曾说,若新政非虚,愿死于药炉之前。

如今,他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