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前的宫道还泛着青灰,沈知微指尖触到鬓边空落,那支白玉簪早已取下。她穿了粗布衣裙,外罩一件素色短袄,发髻用木簪固定,看上去像个寻常商旅妇人。裴砚站在廊柱下,玄色长衫换成了深褐布袍,腰间束带,脸上覆了一层薄灰,遮去了帝王特有的轮廓。
两人没走正门。内侍推开侧殿暗格,一条窄梯通向宫墙外的小巷。两名侍卫已等在巷口,牵着两匹马,低头不语。一行人顺着城墙根疾行,天光未亮,城门刚开,守卒打着哈欠查验路引。裴砚递出一块刻有商号印记的木牌,声音低沉:“陇西运货,赶春市。”
守卒扫了一眼便放行。
马蹄踏过石板路,渐渐远离皇城。沈知微回头望了一眼高耸的宫墙,没说话,只轻轻拉紧了缰绳。
官道上尘土飞扬。他们一路南下,中午在路边茶棚歇脚。棚子里坐了几位挑担农夫,正喝着粗茶。沈知微要了一碗热水,坐在角落里,听他们闲谈。
“今年旱得厉害。”一个老农抹着汗,“井水都快见底了,田里裂得能塞进手指头。”
“税又加了三成。”另一人叹气,“说是修河堤,可去年收的钱去哪儿了?谁也不知道。”
沈知微低头记在随身小册上。裴砚坐在对面,端着碗没喝,目光落在那些粗糙的手掌和补丁摞补丁的裤脚上。
午后抵达一处村落。村口有条干涸的沟渠,几个孩子蹲在渠底捡石子玩。沈知微下马走近,见一位老汉正弯腰挑水,扁担压在肩上,脚步踉跄。她上前接过水桶,帮着提到田边。
老汉愣住:“你这是……”
“我爹也是种地的。”她说,“小时候也这样浇水。”
老汉喘着气坐下,指着面前龟裂的土地:“这地,三年没好好收过了。雨水少,官渠年久失修,水根本流不到这儿。”
“朝廷不是拨了修渠款?”她问。
“拨是拨了。”老汉苦笑,“可钱到了县衙,就变成砖石堆在库房里,没人动工。”
沈知微点头,把话记下。
傍晚时分,村里来了几位读书的年轻人,在废弃私塾里温书。其中一人约莫二十出头,衣衫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他坐在门槛上,低声抱怨:“科举开了寒门路,可家里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供书?”
沈知微走过去,轻声问:“你想考?”
青年抬头看她一眼:“想。但我弟更聪明,若能省几年赋税,我愿卖身为奴,也要供他进京赶考。”
她说:“这话当真?”
青年没回答,只是攥紧了手中的书卷。
沈知微闭眼,启动心镜系统。
三秒。
冰冷的声音在脑中响起:目标心声已读取。
“只要免三年税,我家就能活。我弟一定能中榜。”
她睁开眼,将这句话写进册子,抬头对青年说:“你叫什么名字?”
“陈文远,陇西本地人。”
“记下了。”她合上本子。
夜幕降临,他们借宿在私塾。屋梁歪斜,墙皮剥落,几张破桌拼在一起,成了临时案台。沈知微摊开笔记,一条条列出所见问题——水利荒废、赋税叠加、医馆药材难达边地、寒门无力求学。
裴砚坐在灯下,翻看随身带来的户部旧档。良久,他开口:“国库确有压力。去年赈灾,前月边防调粮,余银不足三百万两。”
“但百姓撑不了太久。”她说,“再拖一年,逃户会更多。”
“分三年减税。”裴砚说,“先从重灾区开始,每季核查一次收成,按实情递减。同时调军屯余粮二十万石,支援春耕。”
“医馆那边呢?”
“药材采购权下放到州县,由地方自行招标,减少中间层层加价。太医院派十名医官轮驻监督,防止劣药流入。”
沈知微点头:“百姓不怕慢,怕没路走。”
裴砚看着她:“你说得对。他们不需要一口吃成胖子,只需要知道上面有人听得见。”
她抬眼看他:“那你愿意听到底吗?”
裴砚沉默片刻,站起身走到窗边。外面漆黑一片,远处传来几声犬吠。
“我以前以为,坐上那个位置,就能改变一切。”他说,“可直到今天看见那些孩子蹲在干渠里找水喝,我才明白,有些事,非得亲眼看到,才不会当成奏折上的字。”
沈知微没接话,只是吹熄了油灯。
第二日清晨,他们继续启程。路过一片新开的沟渠,几名村民正在挖土。沈知微勒马停下,问:“这是谁组织的?”
“村长牵头,大家凑工。”一个汉子擦汗说,“听说朝廷要查各地水利工程,我们赶紧行动。”
她看了裴砚一眼。他嘴角微动,没说话。
中午在驿站换马,内侍送来一封密报。裴砚拆开看了一眼,递给沈知微:“通政司加快了文书流转速度,内阁预备会议定在三日后召开。”
她收下纸条,放入怀中。
回程路上,风沙渐起。沈知微坐在马背上,手里握着那本写满笔记的小册。她想起早上那个挑水的老汉,想起青年陈文远攥着书卷的手,想起孩子们蹲在干渠里的眼神。
傍晚时分,皇城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
沈知微忽然勒住缰绳。
裴砚回头:“怎么了?”
她望着远处一道新挖的引水渠,水流正缓缓注入干涸的田地。
“这一策。”她说,“要让天下人知道,朝廷听得见他们的声音。”
马蹄再次扬起,黄沙扑面而来。
喜欢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