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243章 帝妃同巡狩,体察民情定新策

马车轮子碾过碎石路,发出沉闷的响声。沈知微掀开帘子一角,外头是连片荒田,枯草伏地,远处几间茅屋歪斜着,屋顶塌了一角。

裴砚坐在对面,手按在膝上,目光落在她脸上:“累就闭眼歇会。”

“还不困。”她放下帘子,转头看他,“刚出京时你说,这次巡狩不惊动地方,可刚才那队迎驾的衙役,穿的都是新靴。”

裴砚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马车停在村口。两人下了车,侍卫远远跟着。一个老农蹲在路边啃干饼,衣袖磨破了边,露出手腕上的裂口。裴砚走过去,从随身包裹里取出一块蒸饼递给他。

老人抬头,看见来人穿戴齐整,慌忙要跪。裴砚扶住他胳膊:“坐着说。你们这地,收成如何?”

老人没接饼,双手攥紧膝盖:“税太重,活不下去。去年旱,今年涝,粮仓空了,官差还按旧数征……我们交不出,牛被牵走了,儿子去挖河工,三天没回来。”

沈知微蹲下身,声音平缓:“县里不管?”

“管?”老人苦笑,“县太爷前日还在搭台唱戏,说是庆贺‘政通人和’。”

她说完这句话,指尖轻轻拂过袖口暗纹。心镜启动。

片刻后,前方传来锣鼓声。一队衙役列队而来,中间跟着个穿青袍的中年男子,脸圆,眉细,笑容堆在脸上。

“卑职不知圣驾亲临,未能远迎,罪该万死!”那人扑通跪下,额头贴地。

裴砚冷冷道:“你是县令?”

“正是下官周文礼。已备薄宴,请陛下入城安歇。”

“不必。”裴砚抬手,“百姓吃啥,我们就吃啥。”

周文礼讪笑着起身,眼角扫过沈知微,低声对身后属官说:“快去把东街酒楼的席面撤了,换粗饭。”

沈知微垂眸,心镜再次运转。她看向那属官,三秒内,听见一句——

【截三成,剩下的才上缴,上面查下来也有话说。】

她不动声色,将这话记下。

当晚,县衙偏厅摆了八菜一汤。周文礼亲自执壶,劝酒不停:“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赖天恩浩荡。”

裴砚不动筷子:“你说丰收,为何田地荒芜?”

“这个……偶有局部受灾,总体无碍。”周文礼赔笑,“小灾靠自救,大灾才上报。”

沈知微夹了一筷子青菜,嚼了几下,放下筷子:“你刚才说‘局部受灾’,那我问你,西乡死了几个孩子?”

周文礼一愣:“您……怎么知道西乡的事?”

“昨夜路过,听见哭声。”她语气平淡,“一家三口饿死屋里,门板都被拆去烧火了。你说这是‘局部’?”

“这……确实是意外……”周文礼额头冒汗,“但赋税定额是州里下的,我们只能照办。”

沈知微又动用心镜。这次目标是他。

三秒内,心声浮现——

【上面要的,我们只能多收,不然自己垫不起。】

她收回视线,端起茶杯吹了口气:“所以你是冤枉的?”

“卑职不敢!只是执行上令罢了!”

沈知微放下茶杯,转向裴砚:“他说他没办法。”

裴砚盯着周文礼,声音低沉:“那你告诉我,库银账目谁管?”

“是……是主簿。”

“叫他来。”

半个时辰后,主簿被带到厅外。沈知微站在廊下,看着那人走路姿势微跛,右手总往袖子里缩。她走近几步,在他经过时悄然启动心镜。

【账上有虚报,粮仓实际只有一半存粮。要是查下去,我也逃不掉。】

她转身回厅,对裴砚点头。

次日清晨,校场空地上聚满了村民。裴砚立于高台,身后站着沈知微。

“昨夜查明,该县去年实收粮税二十万石,上报朝廷十万石,其余十万石去向不明。”他的声音传遍全场,“周文礼,主簿张明德,即刻革职,押送京审。”

人群骚动起来。

周文礼当场瘫倒,被人拖走时还在喊:“我是奉命行事!上头有人盯着指标!”

裴砚不理他,继续道:“自今日起,免除本县三年赋税。开仓放粮,每日每人领米一升,至春耕为止。”

话音落下,人群中爆发出哭声。一个妇人抱着孩子跪在地上磕头,旁边老人扯着孙子的手一起叩拜。

沈知微看着这一幕,开口:“一时免赋,能救一时之急。但如果制度不变,换了县令,照样压榨。”

裴砚看她:“你想怎么办?”

“设监察司。”她说,“专查地方赋役、刑狱、仓储。官员从寒门科举出身者中选,直属中枢,不受地方节制。每年轮换,不得连任。”

裴砚沉默片刻:“谁来监督他们?”

“百姓可告状。”她答,“状纸直递京城,任何人拦截,以欺君论处。”

裴砚看向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又回头望了一眼那些倒塌的房屋、干裂的土地。

他抬手,对身旁内侍下令:“拟旨。即日起,设监察司,首任人选由贵妃拟定,朕亲自批阅。”

内侍立刻提笔记录。

沈知微走到台前,声音清晰:“你们记住,这不是恩赐。是规矩。以后哪个地方敢多征一粒米,哪个官敢私吞一文钱,就有人专门来查。”

台下有人喊:“娘娘!我们信您!”

另一个人跟着喊:“娘娘做主!”

声音越聚越多,最后汇成一片。

裴砚看着她站在风里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江山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了。

午后,一行人离开县城。马车缓缓前行,沈知微靠在车厢壁上闭目养神。

裴砚问:“接下来去哪?”

“下一站是湖州。”她说,“那边水渠年久失修,每年汛期淹田千亩。若能把监察司和水利工程一起推,效果更快。”

裴砚点头:“你定行程。”

她睁开眼:“我想让李虎带一批老兵去协助修渠。他们打仗行,盖东西也行。而且,让他们亲眼看看,他们拼命护的江山,是什么样子。”

裴砚嘴角动了一下:“你越来越像在治国了。”

“我不是一直都在吗?”她反问。

他没回答。

车队行至山道转弯处,忽听得前方一阵喧哗。一名侍卫快步跑来:“前面桥塌了,有村民被困河对岸,说是要赶去县城领粮。”

沈知微掀开帘子往外看。一道木桥断在河中央,只剩两截桩子插在水里。

她推开车门就要下车。

裴砚拉住她:“你刚生产不久,别吹风。”

“我没那么弱。”她抽出手,“我去看看能不能搭临时桥。”

她走到河边,问一个老汉:“平时你们怎么过河?”

“涨水就不过。”老汉摇头,“等水退,或者绕三十里山路。”

她盯着那断桥看了会儿,回头对侍卫说:“把马车上的木板拆下来,再砍些树,做个浮桥。先让老人孩子过去领粮。”

裴砚站在她身边,看着河水湍急。

“你总是这样。”他说。

“哪样?”

“看到问题,就想立刻解决。”

“不然呢?”她看着他,“等明天?等明年?等下一个苦的人死掉?”

他没再拦她。

士兵们开始动手拆车板,砍树捆扎。沈知微卷起袖子帮忙系绳结。她的手指被粗糙的麻绳磨出红痕,但她没停下。

太阳偏西时,一座简易浮桥架了起来。十几个村民小心翼翼走过,有人走到一半跪下磕头。

沈知微站在桥头,扶起一个老太太。

老人拉着她的手不放:“姑娘,你是菩萨转世吧?”

她摇头:“我不是菩萨。我只是不想再看见有人饿死。”

老太太哭了。

夜幕降临时,营地燃起篝火。沈知微坐在火堆旁,手里拿着一份地图,正在标记接下来要巡视的路线。

裴砚走过来,递给她一碗热粥。

她接过,喝了一口。

“明天还要走六十里山路。”他说。

“我知道。”她放下碗,抬头看他,“但我必须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