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2章 神工初显,暗影重重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第42章 神工初显,暗影重重

作者:道之起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8:55:48

公元前205年 汉·汉王三年 \/ 西楚·霸王三年 农历三月十五

宛城将军府书房内,灯火彻夜未熄。李凌(19岁)伏案疾书,神情专注,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他笔下绘制的,不再是兵戈战阵图,而是一幅幅结构精巧、标注繁复的器械构造图与工艺流程示意图。

“石灰石七分,黏土三分,混合研磨至细粉……入立窑,以干柴猛火煅烧两昼夜,得‘熟料’……再将熟料与适量石膏混合研磨,即成‘水泥’……”李凌口中喃喃自语,将脑海中系统灌输的【简易水泥烧制技术】知识,结合这个时代可能获取的材料和工艺水平,进行着细致的转化和推演。

他绘制了三种不同规格的立窑草图:最小型的实验窑,中型的生产窑,以及一个理论上可大规模产出的巨型窑基结构图。他还设计了配套的石碾、筛网、搅拌池等工具。每一张图纸都力求清晰、准确,甚至考虑了如何利用水力或畜力来驱动石碾,以节省人力。

直至东方既白,李凌才放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桌案上已堆起了厚厚一叠绢帛。虽然疲惫,但他精神却异常亢奋。他有种强烈的预感,此物一旦制成,必将对宛城,乃至对他未来的霸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赵老四!”李凌唤道。

“末将在!”一直守在门外的赵老四(28岁)应声而入。

“即刻去请公输越老师傅,还有匠作监最好的陶匠、石匠头领过来!要快!”李凌吩咐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

“诺!”赵老四虽不明所以,但见李凌神色郑重,不敢怠慢,立刻转身跑去。

不多时,公输越(老匠头)、以及匠作监的陶匠大师傅陶泓(约五旬年纪)、石匠大师傅石坚(约四旬年纪)三人便匆匆赶到书房。他们看到满桌前所未见的图纸,皆是面露惊疑。

“诸位师傅请坐。”李凌示意他们上前,将几张核心图纸推过去,“看看此物,可能制作?”

公输越拿起一张立窑结构图,陶泓拿起一份混合配比说明,石坚则看向那些古怪的工具图。三人初时疑惑,但随着细看,他们的眼睛越瞪越大,呼吸也逐渐粗重起来!

“这……这是何物?此窑结构竟如此……如此巧妙!火道、烟囱、投料口……老夫打了一辈子窑,从未想过可以如此建造!”公输越声音发颤。

“石灰石混黏土,煅烧后研磨……竟能得如此神奇之物?遇水凝结,坚如磐石?!”陶泓捧着那份“水泥”说明,双手都在发抖,他是烧陶的,对泥土和火的变化极为敏感,隐隐感觉到这其中蕴含的惊天奥秘。

“这些碾盘、筛具……若造出,研磨效率必远超现今!”石坚也激动道。

李凌看着三人的反应,心中大定,沉声道:“此物名为‘水泥’,乃我偶得之秘法。若能制成,用以砌墙、筑城、修路、建坝,皆可坚固异常,远超夯土!于我宛城防务、民生建设,有莫大裨益!”

他目光扫过三人:“然,此秘法干系重大,绝不可外泄!今日请三位来,便是要倚重诸位之能,秘密试制此物。所需人手、物料,我会命陈平先生全力配合,但参与之人,必须绝对可靠,严守秘密!三位可能做到?”

公输越、陶泓、石坚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比的震撼与激动。他们都是匠人,毕生追求技艺的巅峰,此刻见到这近乎“神技”的图纸,早已心痒难耐,更何况此事还关乎宛城安危和将军重托!

“将军放心!”公输越率先跪地,“小老儿以祖师爷名义起誓,定竭尽所能,制成此物,若有半分泄露,天打雷劈!”

“小人(草民)亦如此!”陶泓、石坚也连忙跪地表态。

“好!”李凌扶起三人,“即刻起,便在匠作监内划出独立院落,调拨可靠工匠,由公输师傅总揽,陶师傅、石师傅协助,先行建造小型实验窑,试制水泥!一应所需,直接报于我!”

“遵命!”三人激动领命,捧着那些如同天书般的图纸,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仿佛捧着稀世珍宝。

安排完水泥之事,李凌这才稍稍放松,但另一件事立刻浮上心头——昨夜那个在窗外窥探的黑影!

他立刻唤来陈平(约30岁)。

“先生,昨夜书房外,可有异常?”李凌沉声问道。

陈平面色一凝:“下官正欲禀报。昨夜确有暗卫发现一黑影于将军书房外窥探,其身手极高,警觉异常,暗卫刚欲靠近,便被其察觉,瞬间遁走,未能擒获。然,据暗卫描述,其身形……与日前监控中,与程邈秘密接触的那名仓曹吏,有七八分相似!”

仓曹吏!程邈的人!

李凌心中怒火升腾,果然是他!程邈这条毒蛇,竟然将爪子伸到了自己的书房之外!他竟敢窥探水泥秘法!

“加强监控!我要知道程邈和那个仓曹吏每一刻的动向!他们见了谁,说了什么,甚至吃了什么,我都要知道!”李凌冷声道,“另外,加派人手,严密守护匠作监那个独立院落,绝不能让任何可疑之人靠近!”

“下官明白!”陈平眼中寒光一闪,领命而去。

李凌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渐熙攘起来的宛城,心中波澜起伏。水泥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带来巨大的优势,也必然引来更贪婪的窥视。程邈背后的“影傀”和范增,绝不会放过任何可能增强他们实力的东西。

“必须加快速度了。”李凌深吸一口气。他需要更多的力量,更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绝对忠诚的班底。

午后,李凌再次来到城外军营。

校场上,杀声震天。韩信(约25-26岁)正在操练部队。与数日前相比,这支由郡兵和玄甲营混编而成的军队,已然脱胎换骨。阵列变换如臂使指,进攻防守章法严谨,士兵们眼神锐利,士气高昂。

韩信见到李凌,微微点头示意,并未停止操练。他手中令旗挥动,军队迅速变阵,演练起一种李凌从未见过的、极具攻击性的锥形阵。

“此乃‘锋矢阵’之变种,”韩信不知何时已走到李凌身边,淡然解释道,“专为破阵攻坚所用。以玄甲锐卒为锋尖,郡兵精锐为两翼,后续部队梯次跟进,一旦撕开缺口,便全力突入,扩大战果。”

李凌看得目眩神迷,110点的“智力”和“统帅”属性让他能迅速理解其中精妙,叹道:“韩兄用兵,真如鬼神!凌佩服!”

“兵者,诡道也。然根基仍在练与器。”韩信目光扫过士兵手中的兵器,“我军兵甲虽齐,然与楚军精锐相比,尤有不足。尤其弩箭,射程与威力,皆逊一筹。”

弩箭!李凌心中一动。他的现代知识里,关于弩机的记忆虽然模糊,但似乎有一些关于滑轮组、望山(瞄准具)、弩臂材料的改进概念。

“弩箭之事,我或有些浅见。”李凌沉吟道,“待水泥之事稍有头绪,我试着画些图样,请工匠琢磨改进。”

韩信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微微颔首:“若如此,善莫大焉。”

接下来的几天,宛城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度过。

表面上看,一切井然有序。春耕繁忙,市井渐渐恢复繁荣,军队操练不懈。

但暗地里,数条战线同时紧绷:

其一,匠作监独立院落内,公输越等人日夜不休,按照图纸开始建造小型实验立窑。李凌每日都会抽时间前往查看,亲自指导关键环节的施工。进展虽慢,却稳步推进。

其二,陈平布下的监控网如同蜘蛛网般笼罩着程邈及其党羽。那名仓曹吏自那夜之后,行为更加诡秘,数次试图接近匠作监区域,皆被暗卫逼退。程邈本人则依旧那副勤勉办公的模样,但陈平发现,他暗中通过一名负责采买的书吏,向城外传递了数次密信,收信人指向伏牛山深处。

其三,韩信加大了练兵强度,并开始派遣小股精锐部队,以演练为名,深入伏牛山麓,一方面清剿可能存在的楚军残兵,另一方面也在暗中侦察那条被拓宽的废弃排水沟渠的最终去向。

其四,李凌则开始利用夜晚时间,凭借记忆和推理,绘制弩机改进草图。他尝试设计加装简易滑轮省力机构、改进望山刻度以提高精度、试用不同材料的复合弩臂以增强弹性。这比水泥更考验精细工艺,进展缓慢。

这一日,李凌正在书房推敲弩机扳机组件,亲卫来报:“将军,城外有一壮士求见,自称颖川娄敬,言有安邦定国之策欲献于将军。”

娄敬?这个名字似乎有些印象。李凌心中微动:“请他进来。”

不多时,一名身着粗布衣、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气度不凡的中年文士(属性预估:【娄敬,体质60,力量55,敏捷50,智力88,政治85,魅力70,幸运??】)步入书房,不卑不亢地向李凌行礼:“草民娄敬,见过横野将军。”

“先生不必多礼。”李凌打量着他,“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

娄敬直视李凌,朗声道:“敬游学四方,观天下之势。今将军坐拥南阳,北屏汉中,南控荆襄,乃兵家必争之地。然将军初附汉王,根基未稳,内有宵小窥伺(暗指程邈等事),外有强楚环视。敬观将军近日所为,整军经武,劝课农桑,乃明主之象。故特来献上三策,或可助将军固本培元,以待天时。”

“哦?哪三策?愿闻其详。”李凌来了兴趣。

“其一,筑城积谷。宛城虽坚,然经战乱,多有损毁。当趁春耕之余,大兴土木,加固城防,深挖壕沟。同时,广设义仓,丰年储粮,灾年赈济,如此则民心附,军心稳。”

“其二,揽士安民。南阳地灵人杰,多有贤士避乱于此。将军当效仿古人,设馆招贤,无论出身,唯才是举。善待百姓,减轻赋役,则流民归附,人口滋生,此乃强根之本。”

“其三,连横择主。”娄敬压低了声音,“当今楚汉相争,胜负未卜。将军虽附汉,然不可不虑将来。当与汉中、荆襄乃至齐地豪杰暗中交通,广结善缘。若汉王胜,将军乃从龙之功;若……汉王有变,将军亦可有转圜之余地,此乃万全之策也。”

李凌听完,心中暗赞。这娄敬果然有才,其“筑城积谷”、“揽士安民”之策,正与自己所想不谋而合,而“连横择主”之策,虽略显投机,却也是乱世中保存实力的现实考量。其智力和政治属性,绝对在85以上,是个难得的人才!

“先生大才!”李凌起身,郑重拱手,“先生所言,字字珠玑,凌受益匪浅。若先生不弃,可否暂留宛城,任幕府参军一职,参赞军务,辅佐民政?待他日功成,必不负先生!”

娄敬见李凌如此虚心纳谏,礼贤下士,心中也是感动,躬身道:“将军如此厚待,敬敢不效死力!”

正当李凌为得一大才而欣喜时,陈平却面色凝重地匆匆而来,瞥了娄敬一眼,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娄先生非外人。”李凌道。

陈平低声道:“将军,监视程邈的人发现,其今日午间,借核对仓簿之名,与萧何丞相派来的主簿(虚构名:萧文,约30岁)密谈良久。其后,萧文便匆匆返回驿馆,似乎……在起草送往荥阳的密报。”

萧何的人?!

李凌的心猛地一沉。程邈终于动用这层关系了!他这是要恶人先告状?还是想通过萧何向刘邦施压?内容会是什么?诬告自己拥兵自重?还是……已经窥探到了水泥秘法的蛛丝马迹?

娄敬在一旁闻言,眉头也微微皱起,显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此时,又一骑快马疯**入府邸,马上斥候滚鞍落马,急声禀报:

“将军!不好了!伏牛山巡哨与一队楚军精锐遭遇!激战一场,我军伤亡十余人,楚军……楚军向东南方向桐柏山遁去!其带队将领,疑似……疑似钟离昧(属性预估:【钟离昧,体质80,力量85,敏捷78,智力70,政治55,魅力65,幸运??】)!”

钟离昧!项羽麾下又一员大将!他竟然也出现在了南阳附近!而且方向是桐柏山?那并非通往楚军主力所在的方向,他们想去哪里?

程邈的密报、钟离昧的异动、窥探水泥的黑影……种种线索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巨大的网,从朝堂到江湖,从内部到外部,同时向着李凌笼罩而来!

李凌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看向身旁的韩信、陈平、新投的娄敬,目光逐渐变得锐利而坚定。

“娄先生。”

“在!”

“即日起,你便协助陈平先生,总揽招贤馆之事,广纳各方人才!”

“敬,领命!”

“陈先生!”

“下官在!”

“严密监控萧文,其发往荥阳的任何文书,想办法截获抄录!我要知道程邈到底说了什么!”

“明白!”

“韩兄!”

“在。”

“加派斥候,紧盯钟离昧所部动向!我要知道他们潜入桐柏山,意欲何为!”

“好。”

李凌环视众人,声音沉凝如铁:“风雨欲来,诸位,且与我一同,挽天倾!”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三年三月中,祖凌公(19岁)得神启‘水泥’秘法,秘召公输越、陶泓、石坚三匠,于匠作监辟密院试制。程邈遣爪牙窥探未果,乃勾结萧何主簿萧文,密奏荥阳。同时,楚将钟离昧犯境,遁入桐柏山,形迹可疑。公内忧外患交织,然临危不乱,纳贤士娄敬,献‘筑城、揽士、连横’三策。公乃设招贤馆,广纳英才;明暗双线,应对危机。此乃公首显神工之能,亦初展雄主之姿,纳谏如流,应对从容,虽危局重重,然羽翼渐丰。”

* 官方史·汉书·娄敬传:“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说高祖都关中。然其早年尝游南阳,说横野将军凌,凌纳其策,敬遂留幕府,后从凌入关。” (按:正史记载其说高祖都关中之事,将其早年事迹模糊处理或略去)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帝微时,履凡历劫。显神工,授‘坚如石粉’之法于忠仆(三匠),欲固城安民。然魔使程邈,勾结朝中奸佞(萧文),欲谗害帝。魔将钟离昧,亦受魔念驱使,犯境窥探。帝虽腹背受敌,然天命所钟,得贤士娄敬来投,献安邦三策。帝从之,设招贤馆,布恩泽于士民。此显帝之仁德与睿智,能于危难中聚拢人气,化险为夷。”

* 野史·楚汉逸闻·水泥风波:“闻李凌制‘神泥’,程邈欲窃其术,遣心腹夜探书房,几近得手,为凌察觉。程邈惧,乃密信萧何,言凌‘私造奇器,其志难测’。萧何得书,沉吟良久,未即上奏,然心中已存疑虑。钟离昧之入桐柏,或为范增另一奇兵,欲断宛城与汉中联系,亦或为接应程邈?其局纷乱,莫衷一是。”

(第四十二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