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10章 夏耘砺剑,边衅暗生

公元前190年 汉前少帝三年 农历五月至六月

初夏的北地,阳光炽烈而不失温和,广袤的田野上,去岁战火遗留的痕迹已被疯长的庄稼彻底掩盖。粟苗茁壮,已没膝高,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绿浪;麦田亦抽穗灌浆,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农人们顶着日头,在田间辛勤耘草、施肥,汗水滴入泥土,滋养着秋日的仓廪。整个北地郡,沉浸在一片繁忙而充满希望的农耕图景中。去岁寒冬的围城之苦,似乎已随着季节更迭而远去。然而,靖王李凌并未沉醉于这表面的太平。他深知,边境的安宁从来都是暂时的,尤其是对于毗邻强胡的北地而言。春耕时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而夏日耘草的季节,同样也是军队砺剑、巩固边防的关键时期。就在北地军民埋头于田间管理,郡府着力于内部政令优化与人才培育之际,来自外部的不和谐音调,再次打破了短暂的平静。这一次的威胁,并非来自北方尚未恢复元气的匈奴稽鬻部,而是来自看似同为汉家疆土的东方——朔方都督府。一场由边境摩擦引发的危机,正悄然酝酿,考验着李凌的政治智慧与战略定力。

五月初十,狄道王府的议事厅内,虽窗外夏意正浓,厅内的气氛却因一份紧急军报而略显凝滞。都尉高顺手持一份沾染尘土的信筒,肃然禀报:“王爷,边境急报!三日前,我巡边斥候一队五人,在郁郅故城以北五十里的野狐川一带,与朔方王勇所部一支约三十人的骑兵队遭遇。对方借口追剿‘匈奴残匪’,越界深入我境,与我斥候发生口角,继而动武。我斥候人少不敌,一人战死,两人负伤,坐骑、军械亦被掳去部分,仅有两人侥幸突围回报!”

“王勇安敢如此!”长史周勃闻言,须发皆张,怒道,“郁郅虽暂弃,然野狐川向来为我北地巡逻范围,王勇部越境行凶,分明是挑衅!”

郡丞公孙阙相对冷静,补充道:“王爷,此事绝非偶然。据报,王勇部近月来,以其驻地为核心,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屡有小队骑兵借口巡边,抵近甚至越过双方默认界线。此次冲突,恐是其试探之举,甚或是蓄意为之,意在挑起事端,为其增兵移防制造口实。”

高顺沉声道:“末将已下令边境各营加强戒备,并加派斥候,严密监视王勇部动向。然,此事如何应对,请王爷示下!若置之不理,恐其得寸进尺;若强硬反击,又恐授人以柄,引发边衅,正中间人下怀。”

李凌面沉如水,手指轻轻敲击着紫檀木的案几,发出规律的轻响。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一直安静旁听、眉头微蹙的嫡子李玄业,温和问道:“业儿,此事你如何看?我北地当如何应对?”

李玄业显然没料到父亲会突然问自己,他毕竟只有八岁多,面对如此复杂的边境冲突,一时有些紧张。他看了看面带怒色的周勃,又看了看神色凝重的公孙阙和高顺,努力思索着平日里父亲和师长们的教诲,迟疑地开口道:“回父王……王勇部越境杀人,是……是他们不对。我们应该……应该向朔方都督府提出抗议,要求他们严惩凶手,赔偿损失。”

周勃闻言,虽然觉得世子想法稚嫩,但还是点头鼓励道:“世子所言,是堂堂正正之理。”

李凌不置可否,继续问道:“若那虫达和王勇,借口推诿,甚至反诬我斥候先行动手,又当如何?”

李玄业小脸绷紧,想了片刻,道:“那……那我们就把证据摆出来,让朝廷派使者来查!”

“若朝廷使者偏袒朔方,或拖延不决呢?”李凌再问。

李玄业语塞,小脸涨得通红,显然被这更复杂的情况难住了,低声道:“孩儿……孩儿不知。”

李凌没有责备,而是示意他坐下,目光扫过三位重臣,缓缓开口道:“业儿能想到依理力争,诉诸朝廷,已明是非,懂规矩,这很好。然,边陲之事,往往情理与实力交织,朝廷法度有时亦难及远。虫达、王勇此举,名为挑衅,实为试探,一探我北地战后虚实,二探本王应对之决心与方式。”

他顿了一顿,语气转冷,斩钉截铁道:“对此等行径,退缩忍让,则示弱于人,后患无穷;激烈反应,刀兵相向,则正堕其彀中,予其扩大事端之口实。故,应对之策,当刚柔并济,有理有节,既要展现我北地之锋锐,令其知难而退,又不可主动将事态升级,授人以‘跋扈边将、挑衅同僚’之柄。”

随即,李凌下达了一系列指令:

“高顺将军!边境戒备提升至二级,但严令各部,无令不得越境一步,不得主动向朔方军队挑衅。然,若再遇朔方军越境,无论人数多寡,皆可视同入侵,坚决打击,务必全歼或擒获,取得人证物证!同时,派出精锐斥候,化妆潜入王勇部驻地周边,详查其兵力部署、粮草储备、士气状况。”

“子通先生!立即以本王名义,起草一份措辞严厉但合乎规范的公文,直送朔方都督虫达!文中需明确指陈其部越境杀人之事实,要求其限期交出凶手,赔偿损失,并就此事做出明确解释与保证。公文副本,同时呈报长安朝廷、太尉府及丞相府。此外,动用我们在朔方的人脉,将此事‘不经意间’透露给与虫达不睦的朔方其他将领或地方豪强,稍作渲染,使其知晓此事之后果。”

“勃兄!”李凌最后看向周勃,“郡内政务,尤其是夏耘、农事,一切照常,不可因此事扰民。可适当放出风声,言有朔方溃兵或马匪滋扰边境,已被击退,以安民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对伤亡斥候,从优抚恤,厚待其家眷。”

【系统提示:宿主面对盟友(名义上)的蓄意挑衅,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成熟度与战略克制,采取“外示公义、内紧备战、分化对手、上报朝廷”的组合策略,力求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占据道德与法理制高点… 宿主状态:于复杂地缘博弈中保持清醒头脑,决策精准,既有效震慑对手,又避免落入陷阱,展现出日益老辣的政治手腕…】

命令迅速得到执行。北地边境线上,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巡逻的骑兵队伍更加密集,哨卡盘查愈发严格,但所有行动都严格控制在北地郡境内。高顺派出的精锐斥候,如同幽灵般渗透到朔方边境,带回了关于王勇部驻地防卫松懈、士卒因长期驻外而颇有怨言的情报。

与此同时,李凌那封义正词严的公文,被快马加鞭送往朔方和长安。公文抵达朔方后,据闻都督虫达阅后,脸色颇为难看,他显然没料到李凌的反应如此迅速且“不上套”,既没有忍气吞声,也没有直接动武,而是选择了最“麻烦”却也最占理的官方途径。在长安,这份公文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尤其是在太尉周勃(灌婴侯)那里,对朔方这种挑起内耗的行为颇为不满。

数日后,朔方都督虫达的回文送达狄道,语气倨傲,避重就轻,声称是“误判”所致,将冲突责任推给“双方沟通不畅”,只字不提交出凶手和赔偿之事,反而暗示北地斥候“行为可疑”,要求李凌“约束部下,以免再生误会”。

“哼,果然如此!”周勃怒道,“推诿塞责,毫无诚意!”

公孙阙则道:“王爷,虫达此复,在意料之中。其意在拖延,观察我方下一步动作。”

李凌冷笑道:“他既然要拖,那我们就陪他拖下去。子通先生,再拟一文,驳斥其‘误判’之说,详列时间、地点、人证,要求其必须给出明确答复。同时,将虫达的回文及我方的驳斥,再次呈报长安。我们要让朝廷看清楚,是谁在不断挑衅,是谁在破坏边镇和睦。”

李凌很清楚,在这种官僚体系的扯皮中,谁能保持耐心,谁能更占理,谁往往就能笑到最后。他并不指望朝廷能立刻惩罚虫达,但只要将朔方的不法行为钉死在案上,就为日后可能的反击埋下了伏笔,也约束了虫达进一步冒险的行动。

在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李凌始终将李玄业带在身边,让他亲眼目睹一封封公文如何起草、修改、发出,如何分析对方的回应,如何制定下一步策略。

“业儿,你看,虫达此复,看似强硬,实则心虚。”李凌指着朔方的回文,对儿子讲解道,“他不敢承认事实,只能含糊其辞,这说明他自知理亏。我辈应对,并非只有战场上刀来枪往一种方式。这公文往来,亦是博弈,比拼的是耐心、是理据、是背后的人心向背。”

李玄业似懂非懂,但父亲沉着冷静、步步为营的态度,深深印入了他的脑海。他朦胧地意识到,治理一方,尤其是处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需要一种与战场上截然不同的智慧和韧性。

至六月中,这场由朔方挑起的边境摩擦,在北地郡有理、有利、有节的应对下,暂时没有进一步升级。虫达和王勇见北地防备森严,且将事情捅到了长安,也有所顾忌,其小股部队的越境骚扰行为明显减少。然而,双方的敌意和对峙状态并未解除,边境气氛依然紧张。

夏耘时节在略带压抑的氛围中接近尾声,庄稼长势良好,秋收在望。但北地的上空,仿佛笼罩着一层无形的阴云,提醒着李凌和所有北地军民,安宁的日子,依然脆弱。内部的“耘草”与边境的“砺剑”,必须同步进行,一刻也不能松懈。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三年夏,朔方、北地边吏微有摩擦,各执一词,朝廷诏和解之。”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三年五六月,朔方王勇部越境挑衅,杀我斥候。凌公震怒,然持重,令高顺严备而不先衅,令公孙阙具文严责虫达,并奏报长安,据理力争。事虽未解,然朔方气焰稍敛。凌公借此教世子玄业应对复杂政务之道。”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邻镇生衅,上帝以智勇应之,圣域得安,圣嗣学政。”

* 北地秘录·凌公智对边衅:“王勇越境启衅,李凌强硬回击却不行险,以公文往来博弈,据理力争,挫朔方之谋,世子观政得益。”

(第三百一十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