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91章 春狩阅兵,暗示爪牙

公元前192年 汉前少帝元年 农历三月至四月

春意渐浓,北地高原的寒风终于收敛了凛冽,转为带着草木萌发气息的暖风。湟水冰层彻底消融,河水奔流,滋润着两岸日益葱茏的田野。狄道城外,去岁秋播的冬麦已返青拔节,绿浪翻滚,而春播的粟黍也已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连续数年的丰稔与精耕细作,使得北地郡的农耕基础空前稳固,仓廪之充实,足以令任何来访者惊叹。然而,靖王李凌的思绪,却并未完全沉浸在这片田园牧歌式的安宁之中。新朝初立,主少国疑,功臣辅政的格局已然明朗,长安城内的权力博弈虽暂告一段落,但对四方藩镇的态度,却仍在微妙的形成过程中。在成功推行“深耕”之策,初步展现出北地恭顺安分的一面后,李凌认为,是时候以一种含蓄而有力的方式,向新朝展示北地另一面的价值——即其不可或缺的军事存在和稳固边陲的能力。这种展示,不能是张扬的炫耀,而必须是合乎礼制、顺乎时宜,且能传递明确战略信息的举动。于是,一项名为“春狩阅兵”的计划,在他的心中逐渐成形。

三月初,李凌召周勃、公孙阙、高顺密议。此时,北地春耕大忙已过,田间管理进入相对平缓的阶段。

“王爷,今岁春耕顺利,民心安定,赋税征收亦近尾声,郡内政通人和。”周勃首先禀报了内政情况,“新朝使者去岁末及今春初巡视后,未见异常反馈,想必对我北地‘恭顺务实’之印象颇佳。”

公孙阙接着道:“然,长安近日传来风声,太尉周勃(灌婴侯)似有整饬边备之议,或因匈奴内乱渐平,其部有统一之势,朝廷欲未雨绸缪。然其具体方略,尚未可知。此时,我北地若一味示弱,恐被朝廷认为边镇羸弱,不堪重任,甚至……引来不必要的‘关照’。”

高顺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拱手道:“王爷,末将麾下儿郎,去岁冬藏今春助耕,并未懈怠,反而因精训与小规模轮战,战力更有精进。若能寻一恰当契机,向朝廷略示锋芒,使其知我北地非唯知耕稼,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或可争取更主动之位势。”

李凌微微颔首,手指轻叩案几,沉吟道:“诸位所言,正合我意。新朝辅政,重稳定,亦重边防。我北地若只显文治,不彰武功,易被视为可欺;若过度炫耀武力,则又易引猜忌。故,需寻一‘名正言顺’之机,‘恰到好处’地展示军容。”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三人,缓缓道:“《周礼》有载,春日田猎,以习兵事。今春和景明,百兽繁育,正可借‘春狩’之名,行‘阅兵’之实。此举,上合古制,下顺农时,既可检阅军容,演练战术,亦可向朝廷暗示我北地军备整肃,边陲安宁,有足够能力自守乃至助守西陲。”

“王爷此策甚妙!”公孙阙立即领会其中深意,“春狩乃诸侯常礼,朝廷无从指责。我等于狩场上,展现军纪之严明,士卒之骁勇,装备之精良,却又不提一兵一卒具体数目,不言一战一阵具体杀伐,只示其‘势’,其‘能’,其‘备’。如此,既展现实力,又不露底细,更显我谨守臣节,不忘战备之本分。”

周勃与高顺亦深以为然。

【系统提示:宿主在新朝格局初定敏感期,采取“寓武于礼”的精妙策略,旨在平衡“恭顺”表象与“实力”暗示,以争取有利战略定位,政治手腕更趋圆熟… 宿主状态:审时度势,主动创造契机,以合规且含蓄的方式展示军事肌肉,展现其兼具战略耐心与主动进取的双重特质…】

计议已定,北地郡府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春狩”事宜。周勃负责统筹后勤、场地布置及邀请郡内耆老、有功吏员观礼,务求场面庄重合规。高顺则全心投入阅兵演练的细节安排,他精心挑选了三千步骑混编的精锐,涵盖了弓弩手、长戟兵、刀盾兵及轻骑兵等各兵种,要求演练项目不仅包括基础的阵型变换、冲锋防御,更要加入模拟驱赶围猎、山地迂回、弩箭精准射击等贴近实战的课目,以展现北地军适应复杂地形和突发情况的战斗力。同时,严令全军,此次阅兵,重在“精气神”和“战术素养”,绝不可追求夸张的表演性,一切以实战、实用为准则。公孙阙则负责情报与文书工作,一方面密切关注长安及周边对此事的可能反应,另一方面,精心草拟了呈报朝廷的文书,以“依古制行春狩,以习武事,慰劳将士,保境安民”为由,将此事提前、低调地通报,措辞谦恭,全然一副例行公事、遵循旧典的姿态。

三月中旬,春狩之日选定在狄道城西三十里外的一处依山傍水、地域开阔的皇家苑囿(或大型官营牧场)举行。是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苑囿四周,旌旗招展,但不显奢华。观礼台上,李凌端坐主位,周勃、公孙阙等文官及郡内受邀者分列两旁。场边,亦有自发前来围观的附近乡民,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而有序。

吉时已到,号角长鸣。高顺一身戎装,纵马至观礼台前,抱拳行礼:“启禀王爷,北地春狩阅兵,准备就绪,请王爷示下!”

李凌肃然抬手:“开始!”

顿时,战鼓擂动,声震四野。首先入场的是步兵方阵。三个五百人方阵,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盔甲鲜明,戈戟如林,在旗号的指挥下,演示了防守圆阵、进攻锥形阵以及快速变换的雁行阵,动作干脆利落,杀气凛然。紧接着,是弓弩兵表演,只见弩手们蹲踞、立姿交替射击,箭矢如雨,精准地命中百步之外的草靶,引来观者阵阵喝彩。随后,千余骑兵分为数队,表演了驰射、包抄、突击等战术,马蹄声如雷,烟尘滚滚,展现出极强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最后,是步骑协同的模拟围猎演练,以驱赶苑中预先放入的少量鹿群为背景,军队展示了侦察、驱赶、合围、擒获的全过程,各兵种配合默契,指挥若定,充分体现了北地军平日训练的扎实和战术的灵活。

整个阅兵过程,持续了约一个时辰。没有浮夸的表演,没有冗长的仪式,每一个环节都紧凑、硬朗、充满实战气息。观礼的文官和耆老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平日只知北地军能守城,今日方见其野战之功。围观的百姓更是欢声雷动,对保护家园的军队充满自豪。

李凌全程面色平静,但眼中不时闪过赞许之色。阅兵结束时,他起身勉励将士们“恪尽职守,保家卫国”,并依制赏赐了酒肉布帛,犒劳三军。整个过程,礼仪周全,气氛热烈,却又始终控制在“春狩习武”的框架之内,绝不逾越。

春狩阅兵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北地,也通过官方渠道和民间商旅,隐隐传向了四方。公孙阙密切关注着各方的反馈。

数日后,情报汇总而来:北地郡内,军民士气大振,对王府的向心力和安全感显着提升。周边羌胡部落,闻讯后派遣使者前来道贺,言辞间更添几分敬畏。朔方都督虫达处,似乎加强了边境巡逻,但并未有挑衅举动,其态度更趋谨慎。而最重要的,是来自长安方向的间接反应:有消息称,太尉周勃(灌婴侯)在得知北地春狩“军容整肃”后,于一次非正式场合对僚属言道:“靖王治军,颇有章法,北地无忧矣。” 这句话,虽轻描淡写,却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新朝核心层对北地展示的军事实力,采取了认可甚至略带赞赏的态度,认为其有助于边境稳定,而非构成威胁。

四月上旬,春暖花开。李凌在王府总结此次春狩阅兵之成效。

“王爷,此次春狩,一举三得。”周勃欣喜道,“一则,振奋了我军民士气;二则,震慑了周边宵小;三则,更重要的是,向朝廷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我北地之武备,使其知我非庸碌之辈,于边镇当更有倚重之心。”

公孙阙补充道:“尤其太尉那句‘北地无忧’,可谓千金难买。此乃新朝对我北地信任加深之明证。然,我等仍需谦抑,不可因此自满。”

高顺也道:“末将已令各部归建,日常操练如故,绝不会因一次阅兵而松懈。”

李凌满意地点点头:“诸位辛苦。此次‘暗示爪牙’,成效显着。然,正如子通先生所言,愈是得势,愈需谨慎。新朝初立,其政策走向仍需观察。我北地接下来,当继续以‘深耕’内政为主,军备保持精练,外示恭顺,内修实力。至于朝廷若有征调或咨询边事,我等再依情势,从容应对。”

北地的这个春天,在春耕的忙碌与春狩的昂扬中步入尾声。李凌以一场合乎古礼、分寸得当的军事展示,巧妙地在帝国新格局中为北地赢得了更为有利的位置。他既没有挑战中央权威,又明确宣告了北地拥有不容小觑的自保与御边能力。这种“藏锋于袖,偶露峥嵘”的策略,充分体现了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北地这艘航船,在经历了权力更迭的惊涛后,不仅稳住了舵盘,更悄然调整风帆,向着更深更远的水域,稳健前行。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元年春,北地靖王凌行春狩,军容甚盛。”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元年三月,凌公审时度势,借春狩古礼,行阅兵之实。令高顺精选三千步骑,演阵型、驰射、协同围猎,军容整肃,战力毕显。观者叹服,周边震慑。长安闻之,太尉周勃有‘北地无忧’之誉。公此举,暗示实力而不逾制,深得新朝认可,北地战略位势遂安。”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新朝疑,上帝示圣兵于春狩,朝野遂安。”

* 北地秘录·凌公春狩阅兵:“李凌借春狩阅兵,向北地内外展示强军,既振士气,又获长安认可,策略成功。”

(第二百九十一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