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84章 天使将至,北地展颜

公元前193年 汉高后五年 农历三月下旬至四月

春深似海,北地山川尽披绿装。湟水欢腾,灌溉着两岸新垦的田亩,粟黍幼苗已破土而出,绿意盎然,长势喜人。狄道城内,柳絮纷飞,市井喧嚣,经过一冬的蛰伏与春日的辛勤,整个郡府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春耕已近尾声,仓廪充实,吏治清明,边境安宁,北地郡在李凌的治理下,正处在自收复以来最为鼎盛和和谐的时期。然而,这份内部的安宁与繁荣,即将迎来一场来自外部的最权威的检验。就在三月下旬,公孙阙通过隐秘渠道获得确凿消息:长安新朝派出的“宣慰使”,已正式启程,不日将抵达北地!

消息传来,靖王府内波澜微兴,但旋即归于一种有序的紧张之中。李凌立即召集周勃、公孙阙、高顺进行紧急商议。此次“宣慰”,非同小可。使者代表着刚刚亲政的皇帝刘盈和主持朝政的周勃、陈平,其使命不仅是“宣示恩德”,更重要的在于“察访边情”,实地考察北地郡的真实状况,尤其是靖王李凌的忠诚度、治理能力以及军事实力。此次应对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新朝对北地的最终定位和政策走向。

“王爷,宣慰使将至,此乃新朝对我北地之正式考校!”周勃神色凝重,“使者身份、性情、喜好,以及其背负之具体使命,需尽快查明,以便应对。”

公孙阙禀报道:“据可靠情报,此次宣慰正使,乃太仆(或据情虚构一合适官职,如“光禄勋”属官等)灌何(灌婴之子,史实人物,此时应较年轻),副使为郎中令(或类似官职)张释之(年轻时的张释之,以明法正直着称)。灌何乃太尉灌婴之子,身份尊贵,其态度或可反映周勃、灌婴等功臣集团对王爷之看法;张释之则以法吏着称,观察必细,要求必严。其使命,明为宣慰,实为考察边郡政绩、军备及王爷之忠心。”

高顺握拳道:“王爷,我北地政通人和,军备精良,忠心可鉴,何惧考察?末将定令将士整肃军容,展现我北地雄风!”

李凌静听片刻,抬手示意众人稍安,目光沉静如水:“诸位所言,皆在情理。宣慰使来临,确为关键。然,我等之策,绝非简单‘展现’,而在于‘恰到好处’地展现。过犹不及,示强易引猜忌,示弱则失尊严。”

他沉吟片刻,决断道:“应对之策,可定为‘展颜’二字。何为‘展颜’?一展我北地治理之‘和颜’:政通人和,仓廪充实,百姓安乐;二展我北地军容之‘威颜’:军纪严明,装备齐整,守土有责;三展本王臣节之‘恭颜’:忠君爱国,恪守臣礼,绝无二心。然,此三颜之展,须有度、有序、有节。”

他具体部署道:

“勃兄,你总揽迎接事宜。即刻以郡府名义,准备迎接天使仪仗,清扫官道,整饬馆驿,务求庄重周全,但不可过分奢华。郡内政务,一切照常,尤其要确保春耕后续事宜、赋税征收、仓廪管理等井然有序,数据详实,随时备查。可令各县遴选一二治理优异、民风淳朴之乡亭,以备使者可能之巡视。”

“子通先生,你负责情报与应对细则。尽快搜集灌何、张释之二人更详尽之信息,如性情、喜好、过往政见等。拟定接待流程与谈话要点,本王与使者会谈时,需突出北地忠于汉室、抚民安边之绩,言辞恭谨,数据准确。对其可能提出之敏感问题,如往日与吕氏往来、与朔方关系等,需准备妥帖应对之辞,既要坦诚,更显无奈与忠诚。”

“高顺将军,军备展示,尤为关键。可安排一场小型、精干的校阅,人数不必多,但求精神饱满、技艺精湛、军纪严明。重点展示戍守、巡逻、城防等日常战备,凸显我北地军‘守土安民’之责,而非‘穷兵黩武’之态。对王勇部,知会其使者将至,令其约束部众,避免冲突即可。”

李凌最后强调:“切记,一切接待,依制而行,不失礼数即可,绝不阿谀奉承。北地之实力,在于日积月累之实绩,而非一时之表演。要让使者看到一个真实、稳定、富有生机而又恪守臣节的北地!”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新朝权威的首次正式检验,策略定位于“适度展示”综合实力与忠诚度,旨在争取有利定位,政治智慧与细节把控面临严峻考验… 宿主状态:审慎筹划,精准拿捏展示分寸,以务实业绩与恭顺姿态应对考察,展现其成熟的政治手腕…】

计议已定,北地郡府高效运转起来。周勃亲自督办迎接事宜,狄道城主要街道洒扫洁净,郡府衙门粉饰一新,馆驿布置得整洁舒适。各级官吏被严令各司其职,不得因使者来临而影响正常政务,尤其春耕扫尾、赋税账目等,务求清晰无误。公孙阙则加紧搜集信息,推演应对方案。高顺则精心挑选了五百名精锐步骑,秘密操练阅兵仪式,力求展现最佳风貌。

与此同时,李凌亦不忘内部稳定。他特意召见了郡内几位有代表性的耆老、乡绅,温言抚慰,宣示朝廷恩德,勉励他们安心生产,毋信流言。北地上下,在一种外松内紧、有条不紊的氛围中,静候天使降临。

四月初,春光明媚。这一日,斥候飞马来报,宣慰使队伍已至百里之外。李凌即刻率领北地郡文武官员,依诸侯王迎天使之礼,出狄道城东门十里,于官道旁预设的迎候亭等候。时辰将至,但见旌旗招展,仪仗鲜明,一队人马逶迤而来。为首者,正是年轻而略显矜持的太仆灌何,身旁并辔而行的,是一位面容肃穆、目光锐利的青年官员,便是副使张释之。

李凌整肃衣冠,上前一步,躬身施礼:“北地靖王李凌,率郡府属官,恭迎天使!”

灌何与张释之翻身下马,灌何虚扶一下,语气还算平和:“靖王殿下请起。本官奉皇帝陛下旨意,前来宣慰边陲,有劳王爷远迎。”

双方依礼寒暄后,使者队伍被迎入狄道城。沿途所见,市井繁华,百姓安居,秩序井然,灌何与张释之交换了一个眼神,微微颔首。

入城后,在郡府正堂举行了庄重的宣慰仪式。灌何宣读皇帝诏书,褒奖北地军民戍边之功,赏赐帛帛钱粮若干。李凌率众叩谢天恩,言辞恳切,表达了对新朝的无限忠诚与感恩。仪式后,李凌设宴为使者接风,席间礼节周到,气氛融洽,但话题多围绕边地风土、民生疾苦,李凌与周勃等人对答如流,数据详实,绝口不提朝政敏感话题。

次日开始,宣慰使便展开了正式的“察访”工作。在周勃陪同下,灌何与张释之视察了郡府仓廪,看到粮食堆积如山,账目清晰;巡视了狄道城防和部分军营,高顺安排的校阅虽规模不大,但士卒精神抖擞,操练有素,军械保养得当;还随机走访了城外的乡亭,与老农交谈,了解春耕和赋税情况,百姓皆称颂王府治理。张释之尤其细致,不时询问律法执行、狱讼处理等具体政务,周勃与相关曹吏皆能依据法规实例从容应对。

整个过程,北地郡展现出的是一片政通人和、军备休整、仓廪充实的景象,既无骄兵悍将之态,亦无疲敝凋敝之容,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扎实。李凌在陪同过程中,态度始终恭敬而不卑微,自信而不张扬,言谈间处处体现以国事为重、以边民为念的臣子本分。

数日考察下来,灌何面露满意之色,对李凌的称呼也愈发客气。张释之虽依旧不苟言笑,但其严谨的目光中,也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认可。使者临行前,李凌再次设宴饯行,并呈上早已备好的谢恩表及北地特产若干,礼数周全。

送走宣慰使后,周勃、公孙阙、高顺皆松了一口气。

“王爷,观二位使者神色,此次宣慰,应是无虞矣!”周勃欣喜道。

李凌遥望使者远去的烟尘,目光深远:“初步考校,算是过关。然,新朝对我北地之最终定位,非一次宣慰可定。我等仍需戒慎恐惧,勤修内政,稳守边陲。勃兄,春耕既毕,夏耘管理需立即跟上。子通先生,长安动向,尤新朝对我北地之评议,需持续关注。高顺将军,军备不可松懈。北地之基业,在于持之以恒。”

“臣等明白!”三人肃然应道。

天使的来临与离去,如同一阵春风,拂过北地。它带来了新朝的关注,也带走了北地治理有方的信息。经此一役,李凌更加确信,唯有将根基打得无比牢固,方能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屹立不倒。北地的这个春天,在紧张而有序的迎接与展示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即将到来的夏日,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五年夏,遣使宣慰北地,靖王凌接洽如仪,边事修明,使还奏称善。”

*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五年四月,新朝遣灌何、张释之宣慰北地。凌公定‘展颜’之策,令周勃备迎仪、肃内政,公孙阙筹应对、密咨情,高顺整军容、示守备。使者至,凌公率众恭迎,导其观仓廪、阅军容、访乡里,北地政通人和、军备整肃之象尽显。使还,凌公戒属员益加勤勉。”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新朝使至圣域,上帝示以政和军整、恭顺守边之象,使悦而归。”

* 北地秘录·凌公迎天使:“新朝宣慰使至,李凌周密准备,适度展示北地治理之功,军备之实,恭顺之诚,使者满意而去,北地声誉益彰。”

(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