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9年 汉高帝八年 农历十月
北地的深秋,来得迅猛而凛冽。呼啸的北风卷着枯黄的落叶,横扫过渭水河谷,带来阵阵寒意。田野里,金黄的粟米和麦穗已颗粒归仓,只留下齐整的茬根,昭示着一年辛劳的终结。对于靖王李凌(体质27)统治下的北地郡而言,这个秋天意义非凡。在成功应对了东线边境危机后,内部一项深远的变革——“军功授田制”正稳步推行,首批有功将士的田契颁发,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改变着北地社会的肌理。然而,李凌深知,制度的落地远非一纸命令那般简单,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与潜在阻力,需要他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疏导和平衡。
秋收过后,便是紧张的冬藏。郡守府(靖王府)内,周勃(政治85,智力82)正主持着关于赋税征收、粮食储备与越冬安排的会议。由于去岁战乱和今春的边境紧张,李凌坚持实行了大幅减免赋税的政策,府库收入主要依赖盐铁专卖、部分商业税以及朝廷此前的赏赐。这使得冬藏工作必须精打细算。
“王爷,”周勃呈上简牍,“今岁秋收,因天公作美,加之王爷劝农有力,各郡县上报的收成,较去岁增三成有余。然因赋税减免,实际入库粮秣,仅比常年略高。已按王爷吩咐,优先保障军粮储备,足可支撑全军至来年夏收。官仓亦存有部分余粮,以备赈济或突发军需。”
李凌仔细审阅着数据,点头道:“民以食为天,军以粮为命。储备充足,心乃安。勃兄,务必确保粮仓防潮、防火、防鼠患,定期查验。另外,今冬严寒,需拨出部分存粮,联合各县,对境内鳏寡孤独、伤残士卒之家进行抚恤,不能让我北地百姓冻饿而死。”
“臣已拟定章程,即刻便可施行。”周勃应道。这种既顾全军又体恤民生的做法,让在座的官员深感敬佩。
与此同时,军功授田制的具体落实工作,正在“功田曹”的督导下紧锣密鼓地进行。高顺(体质26,武力86)负责协调军中功绩核定与田亩分配的对接,灌婴(敏捷88)则派兵协助维持新辟军屯区的秩序,防止地界纠纷或宵小窥伺。狄道城外,第一批获得田契的军户们,正满怀希望地清理田界,修建简易屋舍,准备来年的春耕。官府提供的粮种、农具借贷,也陆续发放到位。一种“落地生根”的安定感,开始在这些曾经漂泊无定的士卒心中萌发。然而,问题也随之浮现。一些本地豪强、原有地主,对于大片“无主”荒地(其中部分实有争议或原本被其暗中侵占)被划拨给军户,心生不满,只是碍于王府权威,暂时隐忍。部分吏员在丈量土地、登记户籍时,也难免有拖延、索贿或偏袒亲朋的苗头。这些细微的波澜,通过周勃和高顺的渠道,陆续汇集到李凌案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李凌对周勃叹道,“然此制初行,若根基不正,日后必生大患。勃兄,需加强监察,对贪墨舞弊、欺压军户者,无论涉及何人,一经查实,严惩不贷!可令功田曹定期公示授田明细,允军户申诉,以杜渐防微。”
“臣明白。已选派数名刚正之吏,专司巡查纠察之事。”周勃肃然道。李凌深知,平衡新旧利益、确保新政公平,是一场持久战。
【系统提示:宿主推行之重大改革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面临利益调整带来的微观阻力与执行偏差,精细化管理与廉政建设能力提上日程… 体质:27… 力量:26,敏捷:25,智力:99(洞察新政推行中的潜在问题,制定预防与纠偏措施的能力)… 政治:99(平衡新旧势力、维护制度公平性、巩固统治基础的能力面临实际考验)… 魅力:99(以公正形象化解矛盾,维系民心)… 幸运:26(???改革进入深水区,运势面临内部微观调整)… 信仰值:9.9… 状态:密切关注军功授田制落实细节,强力反腐以确保新政公平,同时统筹冬季民生与军备,统治趋于精细化和制度化。】
内宅之中,亦有不寻常的动静。王妃刘玥(靖安公主)近日常感身体倦怠,食欲不振,时而伴有轻微恶心。起初以为是秋冬交替,偶感风寒,但症状持续数日,且月事逾期未至。贴身侍女察觉有异,悄悄禀报了随居狄道的皇室御医后裔(虽服务于王府,但仍保持一定独立性)。老医官谨慎请脉后,面露喜色,向刘玥躬身道贺:“恭喜王妃!此乃喜脉之象!脉象滑利有力,只是时日尚浅,还需静养些时日,方能确准。依臣愚见,应有月余身孕了。”
消息虽被刘玥暂时压下,要求医官暂不外传,但王府内院何等敏感,一丝风声已然透出。萧姝(字文君)、吕贞(字婉仪)闻讯,心思各异,但表面皆是贺喜,伺候愈发小心。韩萱(字慧心)得知后,抱着已满三个月、愈发白胖的儿子李玄承,心中滋味复杂。嫡子若出生,自己儿子的“长子”身份便显得微妙。但她很快压下杂念,告诫自己恪守本分,对刘玥的照料反而更加尽心,以示恭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