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 汉·高帝元年 农历八月下旬至九月
北疆的战火,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扩散至整个汉帝国的北方。匈奴铁骑肆虐的消息不断传来,雁门、云中诸郡烽烟四起,边民哭号南逃的惨状,通过流民之口和官方驿报,持续冲击着关陇之地的人心。然而,与东部战线的惨烈相比,地处西陲的北地郡,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风雨欲来的相对平静之中。
秋意渐浓,狄道城外的渭水水量开始回落,河水变得清澈而湍急。天空时常布满铅灰色的云层,淅淅沥沥的秋雨连绵不绝,洗刷着夏日的尘埃,也带来了几分浸入骨髓的凉意。雨水滋润了田野里亟待灌浆的粟黍,却也给城防修缮和军队操练带来了诸多不便。整个北地,就在这阴雨绵绵的天气里,绷紧着神经,一面抓紧最后的农时,一面全力整军备武。
郡守府内,炭盆已然生起,驱散着秋雨的湿寒。李凌(体质27)身着一袭藏青色锦袍,外罩一件薄裘,正站在窗前,望着庭院中被打湿的芭蕉叶出神。他的身体已完全康复,甚至因持续的锻炼和理政,显得比病前更加精悍沉稳,眉宇间那份属于年轻诸侯王的锐气,已被一种深不见底的沉静所取代。案几上,堆放着来自不同渠道的文书:有朝廷关于北疆战事的邸报,有周勃(政治85,智力82)呈上的秋收预估和赋税整理草案,有高顺(体质26,武力86)关于城防加固和军械维护的禀报,还有灌婴(敏捷88)从边境送回的最新侦察简报。
【系统提示:宿主身体康健,精力充沛,持续处理繁重政务与军务,能力稳步提升… 体质:27(状态稳定,适应秋寒)… 力量:26,敏捷:25,智力:96(处理多线程信息,分析复杂局势的能力趋于成熟)… 政治:98(对权力运作和势力平衡的把握愈发精准)… 魅力:99… 幸运:26(???外部局势紧张,个人运势在谨慎应对下保持平稳)… 信仰值:9.9… 状态:身体与精神均处于良好状态,密切关注北疆战局与朝廷动向,审慎部署北地防务与内部建设,耐心等待时机。】
“王爷,秋雨连绵,小心着凉。”刘玥(昭武王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将一件更厚实的披风轻轻搭在李凌肩上。随着三位侧妃入门,刘玥作为正妃,在处理内宅关系上愈发显得雍容大度,对李凌的照料也依旧无微不至。
李凌回过身,握住她的手,微微一笑:“无妨。这雨虽烦,却也是好事,至少让匈奴的骑兵没那么容易展开。”
这时,周勃撑着油纸伞,踏着湿漉漉的石板路走来,在廊下收了伞,进入书房。“王爷,各地秋收情况初步统计上来了,虽经战乱,但因春耕抢种及时,夏耘也算尽力,预计收成可比去年围城时翻上一番,虽仍不足自给,但能大大缓解粮荒。赋税册籍也已按王爷要求,重新厘定,力求公平,且税额从轻。”
李凌点点头,走到案前,仔细翻阅周勃带来的简册:“勃兄辛苦了。粮秣乃根本,务必妥善储存,严防水患虫害。至于赋税……就按此册执行,务必使民有所余,方能安心。”
“诺。”周勃应道,又补充说,“另外,按照王爷之前的吩咐,已从府库中调拨出一批粮食和过冬衣物,准备用于接济从北疆逃难至陇西的流民,此事由郡丞负责,已开始施行。”
“嗯,此事要做好。既显朝廷仁政,亦安边境人心。”李凌赞许道。此举既是人道,也是政治,可收拢流亡人口,增加北地劳力,更能博取好名声。
午后雨势稍歇,李凌在周勃陪同下,亲自巡视了狄道城防。城墙的修复工程在雨中仍在继续,士卒和民夫们冒着细雨,加固墙体,清理排水沟渠。高顺拄着拐杖(腿伤在阴雨天仍有些不适),亲自在城头督工,见到李凌,连忙上前行礼。
“敬志(高顺字),腿伤如何?这等天气,还需多注意。”李凌关切地问道。
“谢王爷关心,无大碍。”高顺挺直身躯,“城防加固已完成七成,尤其是北门和东门薄弱处,均已重点加强。礌石、滚木、火油等守城器械也已备齐。末将已加派哨探,日夜监视城外动静。”
李凌看着眼前虽显粗糙却异常坚固的城防,以及士卒们认真忙碌的身影,心中稍安。他又详细询问了军中粮饷发放、伤兵安置等情况,高顺一一作答,条理清晰。李凌对高顺的严谨和忠诚深感满意。
巡视完城防,刚回到府中,灌婴派回的斥候队长便带来了最新的边境消息。
“禀王爷!灌将军令卑职回报:近日边境异常平静,匈奴游骑罕见,连往常活跃的羌胡部落也收缩了活动范围。但据抓获的零星羌人俘虏供称,匈奴主力似在云中、雁门一带与汉军主力对峙,战事激烈。另有未经证实的流言说……陛下可能已离开洛阳,亲赴前线督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