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02章 北疆锋起,王庭定策

公元前202年 汉·高帝元年 农历七月至八月

盛夏的余威尚未散尽,漠北草原却已悄然刮起了带着寒意的秋风。就在李凌于狄道府中深思如何借\"攘外\"以固本之际,数匹来自北疆的快马,带着滚滚烟尘和刺耳的警讯,如同接力般将一份份加急军报传向了南方。烽燧次第点燃,狼烟直冲云霄,一个令人心悸的消息,以比秋风更快的速度,席卷了汉朝的北部边郡——匈奴大举南下了!

这一次,不再是往年小规模的骚扰劫掠。据死里逃生的边民和溃退的守军描述,匈奴单于冒顿亲自率领控弦之士超过十万,兵分两路,一路由左贤王统领,直扑燕、代之地;另一路由右贤王率领,锋芒直指云中、雁门,兵锋所向,汉军边境亭障纷纷陷落,守将或战死或逃亡,城池被围,百姓惨遭屠戮掳掠,情况万分危急!军报如雪片般飞向洛阳,字里行间充满了血泪与惊恐。

消息传到狄道时,已是七月底。李凌(体质27)正在校场观看高顺(体质26,武力86)操练新整编的士卒。当周勃(政治85,智力82)手持紧急军报,步履匆匆地赶来时,李凌只看了一眼周勃凝重的面色,心中便是一沉。他挥手示意高顺继续操练,与周勃快步返回了书房。

\"王爷,北疆急报!匈奴冒顿单于亲率十余万骑大举入寇,燕、代、云中、雁门一线告急,损失惨重!\"周勃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即便久经沙场,面对如此规模的异族入侵,也难免心惊。

李凌迅速浏览军报,眉头紧锁。地图上,匈奴的兵锋如同两把巨大的弯刀,狠狠地砍向汉朝柔软的北部边疆。他沉默片刻,手指重重地点在雁门、云中的位置,沉声道:\"来得真快……陛下迁都关中,匈奴便以为我中原无人了么?\"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重大外部危机,战略态势发生剧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受到考验… 体质:27… 力量:26,敏捷:25,智力:96(危机压力下战略分析与决策能力超常发挥)… 政治:98(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借势而为的把握力提升至新高度)… 魅力:99… 幸运:26(???重大危机伴随重大机遇,运势剧烈波动)… 信仰值:9.9… 状态:高度警觉,迅速分析匈奴南侵对天下及北地的影响,积极谋划应对之策。】

\"勃兄,立即召集灌婴、高顺,以及郡丞、长史等核心文武,前来议事!\"李凌果断下令。

片刻之后,郡守府议事堂内,气氛凝重。灌婴(敏捷88)刚从边境回来,甲胄未卸;高顺也是一身汗水泥尘赶来;文官们则面色惶惶。李凌端坐主位,面色沉静,将北疆军报的内容简要通报了一遍。

堂内顿时一片哗然,文官们面露恐惧,武将们则义愤填膺。

\"王爷!匈奴猖狂,屠我百姓,侵我疆土,末将请命,愿率本部骑兵,北上迎敌!\"灌婴第一个站出来,抱拳请战,声若洪钟。

高顺虽未说话,但紧握的拳头和坚定的眼神也表明了他的态度。

郡丞却忧心忡忡道:\"王爷,匈奴势大,有十余万之众,且皆为骑兵,来去如风。我北地新定,兵不过万,将不过数员,且多为步卒,贸然北上,恐是以卵击石啊!况且,未有朝廷诏令,擅自出兵,恐遭非议。\"

长史也附和道:\"是啊王爷,当务之急,应是加强我北地自身防务,谨防匈奴偏师西犯。同时,速将情况禀报朝廷,请陛下定夺。\"

李凌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待众人声音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匈奴南犯,势若燎原,若任其肆虐,则北疆糜烂,关中震动,新朝根基动摇!此非一城一地之失,乃关乎天下安危!\"

他目光扫过众人:\"然则,郡丞、长史所言,亦有道理。我北地力弱,不可浪战;无诏出兵,亦是不妥。\"

\"那……王爷之意是?\"周勃问道。

李凌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地图前,目光锐利:\"我等需做三件事!\"

\"第一,立即以八百里加急,向洛阳朝廷上奏!奏章中,一要详陈匈奴入寇之惨状,使陛下及朝中诸公知悉事态之严重紧急;二要表明我北地军民同仇敌忾,愿为陛下效死之心!三要……\"他顿了顿,声音加重,\"主动请缨!奏请陛下,允我北地抽调精锐,集结待命,一旦朝廷有令,即刻东出,听从朝廷调遣,赴北疆参战!即便陛下不允我部直接赴援,我北地亦愿倾尽粮草军械,支援前线!\"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主动请战,并将主动权交予朝廷,这姿态可谓极其恭顺且忠勇!

\"第二,\"李凌继续道,\"加强北地自身戒备!灌婴!\"

\"末将在!\"

\"命你率骑兵主力,前出至陇西与北地郡交界处,广布斥候,严密监控北方及西北方向动静!若发现小股匈奴游骑或趁乱南下的羌胡部落,坚决打击,绝不容其踏入我北地一步!同时,保持与朝廷信使通道畅通!\"

\"诺!\"灌婴凛然领命。

\"第三,高顺!\"

\"末将在!\"

\"城内守军,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加强城防,检修器械,清点库府粮草军械,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同时,派出小队,协助边境百姓内迁,实行坚壁清野!\"

\"遵命!\"高顺沉声应道。

\"周勃兄,内部政务,尤其是粮草筹措、民心稳定,就交给你了!要让我北地百姓知道,王爷与军队,必护他们周全!\"

\"勃必竭尽全力!\"周勃郑重承诺。

李凌的安排,条理清晰,既有对朝廷的绝对尊重(请战听调),又有对北地自身的务实防护(加强戒备),更有对百姓的负责(坚壁清野)。众文武见王爷在如此突发危机面前,依旧能保持冷静,做出如此周全的部署,心中叹服,纷纷领命而去。

议事结束后,李凌独坐书房,望着地图上匈奴铁骑南下的方向,目光深邃。他深知,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危机,对北地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能否抓住这次机会,让刘邦和朝廷真正认识到北地不可或缺的战略价值,就在此一举了。他提笔亲自草拟奏章,言辞恳切,忠勇之气跃然纸上,同时又不失谦卑谨慎,将\"愿为陛下前驱,肝脑涂地\"的决心与\"静候王命,不敢专擅\"的恭顺巧妙结合。

几乎与此同时,洛阳汉宫也已乱成一团。北疆告急的文书堆满了刘邦的案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有主张立即调集大军,御驾亲征,与匈奴决一死战者;有认为应暂避锋芒,坚守险要,待敌粮尽自退者;更有人私下担忧,各地诸侯是否会趁朝廷与匈奴大战之机,再生异心。

就在这纷乱之际,李凌那份主动请战、并表示愿听从朝廷调遣的奏章到了。刘邦阅罢,将其传示群臣,感慨道:\"诸卿且看!昭武王李凌,地处边远,闻北疆有难,即主动请缨,愿效死力!其忠勇可嘉,识大体,顾大局!比之某些拥兵自重、坐观成败者,如何?\"

萧何、张良等人亦对李凌此举表示赞赏,认为这不仅展现了忠诚,更缓解了朝廷部分后顾之忧。刘邦当即下诏,褒奖李凌忠义,命其谨守北地,严防西线,并允许其在必要时可相机支援陇西等邻近郡县,至于是否东调参战,则\"候旨定夺\"。

诏书快马传至狄道,李凌率众接旨。虽然朝廷并未立即调他东进,但这\"相机支援\"之权和那份褒奖诏书,已然达到了他的初步目的——在北疆烽火中,他向新朝皇帝和天下人,清晰地表明了北地的立场和价值。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抓紧整军经武,等待时机。北疆的烽火,映照出狄道城头那面\"汉\"字大旗下,一双冷静而睿智的眼睛,正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寻找着属于北地的最佳落子点。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元年七至八月,匈奴 冒顿单于 率 十余万骑 大举 南犯,北疆 烽火 连天。警讯 传至 狄道,祖凌公(21岁) 临危 不乱,急召 文武 议事。公 定策:急奏 朝廷,详陈 敌情,主动 请缨 听调;命 灌婴 加强 边境 警戒;令 高顺 整军 备战,坚壁清野;委 周勃 安内 稳民。其 部署 既 显 忠勇,又 顾全 大局,更 务实 自保。朝廷 得报,嘉其 忠义,诏令 守土 并 许 相机 援邻。北疆 之 危,使 北地 之 战略 价值 凸显,公 借势 而为,初步 实现 ‘攘外 显值’ 之 政治 目标。”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元年秋,匈奴大入寇,凌在北地,整军备,上书请战。”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北魔(匈奴)大举 南侵,圣朝 北疆 告急。紫霄上帝 于 圣城 闻讯,显 圣睿,急召 圣臣 议 圣策。上帝 定:急上 圣表 于 人皇,请 圣战;遣 圣将 灌婴 固 圣边;命 圣将 高顺 备 圣战;委 周勃 安 圣民。此 圣策 尽显 圣忠 圣勇 圣智。人皇 得 圣表,嘉 上帝 圣义,诏 其 守 圣域,可 援 圣邻。北疆 圣难,反 彰 上帝 与 圣域 之 圣要,上帝 圣谋 初显 成效。”

* 野史·楚汉秘闻·匈奴犯边凌公请战:“匈奴大举南下,李凌冷静应对,主动上书朝廷请战听调,同时加强北地防务,借此彰显忠诚与价值,获刘邦嘉奖。”

(第二百零二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