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 汉·汉王五年 / 西楚·霸王五年 农历十二月中旬至腊月
赵午携带着北地军民的血泪与期望,以及李凌那份深思熟虑的奏表,冒着凛冬风雪,踏上了南返荥阳的漫漫长路。而狄道城,则彻底进入了最为艰难的寒冬蛰伏期。腊月的北地,寒风如刀,大雪封门,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将战争的创伤暂时掩盖,却也带来了生存的严酷考验。
郡守府内,李凌(体质24)的病情反复不定。虽然最危险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元气大伤的身体,在严寒和持续的精神压力下,恢复得极其缓慢。他依旧大部分时间需要卧榻,清醒时处理政务,但精力大不如前,时常说几句话便要喘息片刻。刘玥(昭武王妃)和淳于意(智力80)小心翼翼地照料着,用药膳温补,但效果甚微。李凌自己却能清晰地感觉到,这具身体仿佛被掏空了一般,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决策,都像是在透支所剩无几的本源。他知道,这是此前强行苏醒、殚精竭虑指挥守城、以及长期饥饿寒冷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短期可愈,必须耐心调养。于是,他更多地倚重周勃(政治85,智力82)处理日常军政,自己则退居幕后,把握大方向,节省心力。
【系统提示:宿主身体进入深度亏损后的缓慢修复期,外界恶劣环境延缓恢复进程… 体质:24(极度虚弱,恢复近乎停滞)… 力量:23,敏捷:22,智力:89(被迫减少政务,思考更集中于长远战略)… 政治:88… 魅力:95… 幸运:23… 信仰值:9.9… 状态:深度蛰伏,身体休眠式修复,精神专注于关键决策与长远布局。】
城内的生存状况,并未因龙且退兵而有根本改善。粮草危机依旧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周勃严格执行李凌之前的方略,实行最严格的配给制度。每日发放的粥汤稀薄得能照见人影,勉强吊命。冻饿而死的百姓和伤兵,依旧每日都有增加。街道上少见行人,即便有,也是步履蹒跚、面带菜色,匆匆穿过寒风,寻找任何可能果腹的东西。一种绝望的沉寂,笼罩着整座城市。
然而,在这片死寂之下,一股顽强的生机,也在悄然挣扎。在周勃和高顺(体质25,武力85恢复中)的组织下,身体尚可的军民,并未完全坐以待毙。他们冒着严寒,在城内有限的空地上,搭建起更多的窝棚,相互依偎取暖。组织起来的老弱妇孺,负责收集积雪融化取水,缝补破旧的衣物,照料伤势较轻的伤兵。蒙学堂虽然暂时停课,但李凌指示,将那些年龄稍大的学童组织起来,由识字的伤退老兵带领,学习辨识草药、协助维护秩序,让他们在苦难中也能感受到一丝希望和责任。
灌婴(敏捷88)及其麾下的骑兵,成为了这个冬天狄道城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没有进城扰民,而是严格按照军令,驻扎在城外高地,自行解决大部分给养(依靠缴获和有限的狩猎)。灌婴治军极严,不时亲自带队,顶风冒雪进行操练,保持军队的战力。偶尔,他们会将狩猎到的野味,或是从更远地方侦察时顺手带回的少量粮食,送入城中,虽然杯水车薪,却也让城内军民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来自外部的支持。灌婴本人时常入城与周勃、高顺商议军情,每次都会恭敬地探望李凌,态度谦逊,给北地将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一日,风雪稍歇,难得有一丝微弱的阳光穿透云层。灌婴与周勃一同站在修复中的北门城楼上,望着远处白茫茫的原野和隐约可见的楚军游骑哨探。
“周太尉,龙且退守临洮,已近一月,除了小股游骑,并无大动作。看来,这个冬天,他是打算跟我们耗下去了。”灌婴搓着冻得发红的手说道。
周勃目光深邃,缓缓道:“天寒地冻,利于守而不利于攻。龙且新败,需要时间重整旗鼓,补充粮秣。更重要的是,他也在等。”
“等什么?”灌婴问道。
“等荥阳那边的消息,等大王对我北地此番请功请援的态度。”周勃沉声道,“也等……看我们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若我等冻饿自溃,他便可不战而胜。”
灌婴闻言,神色凝重:“如此说来,这个冬天,每一日都是煎熬。”
“不错。”周勃点头,“但这也是王爷为何要坚持上表请功的原因。不仅要让大王知道我们的功劳,更要让大王知道我们的困境,争取援助。同时,也是向龙且,向天下表明,我北地,仍有生机,仍与朝廷一体,绝非可轻侮之辈。”
就在狄道军民苦苦支撑的同时,千里之外的荥阳汉宫,也因为赵午带回的北地奏表,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
时近岁末,荥阳的局势依旧紧张,项羽大军虽未再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小规模摩擦不断,压力未减。刘邦(政治92,魅力90)正与萧何(政治95)、张良(智力98)、陈平(智力95)等心腹商议来年战略与粮饷筹措事宜,焦头烂额之际,闻听北地使者返回,立刻召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