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02章 清明扬花与噬粉变异体的防控

清明时节的黎明新城,细雨淅淅沥沥地洒落,给田野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却丝毫没有影响作物的生长热情。水稻田已进入扬花期,翠绿的稻穗从叶鞘中抽出,顶端的颖花陆续开放,淡黄色的花药随风轻轻颤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花香;石滩据点的大豆田则进入开花期,白色的小花点缀在翠绿的叶片间,像星星一样闪烁,吸引着蜜蜂在田间飞舞;绿谷试验田的抗虫玉米也已扬花,雄穗顶端的花药散落出淡黄色的花粉,落在下方的雌穗花丝上,完成授粉过程。

老周每天的脚步都围绕着水稻田和玉米田,手里的“花粉活力检测仪”(老郑用旧时代的显微镜改装,能观察花粉的萌发情况)成了最宝贝的工具。他蹲在水稻田埂上,小心翼翼地采集少量花粉,放在检测仪的载玻片上,调整焦距后仔细观察:“花粉萌发率达到90%,活力很好!扬花期是水稻授粉的关键时期,只要花粉能顺利落在柱头上,结实率就能保证在85%以上,今年的水稻产量肯定差不了!”他兴奋地把数据记在“作物生长档案”上,页面上还画着水稻扬花的示意图,标注着最佳授粉温度和湿度——温度25-30摄氏度,湿度70-80%,刚好符合清明时节的气候条件。

林墨陪着老周巡查时,远远看到老郑带领机械师团队在水稻田旁安装“花粉保护系统”——这是一套由“防风障”和“喷雾保湿装置”组成的设备,防风障用芦苇据点编织的坚韧芦苇布制成,能挡住强烈的春风,防止花粉被吹走;喷雾保湿装置则能定时喷洒细小的水雾,保持空气湿度在适宜范围,防止花粉因干燥而失去活力。“老郑说,这套系统还能根据天气预报自动调整,要是预测到有大雨,会提前关闭喷雾装置,同时将防风障放下,保护稻穗不被雨水冲刷,避免花粉流失。”林墨指着远处的控制箱,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数据,绿色的指示灯表明设备运行正常。

不远处的玉米田旁,苏晚晴和陈阳正带领医疗组的队员采集玉米花粉,进行花粉活力检测。陈阳手里拿着一个小刷子,轻轻刷取玉米雄穗上的花粉,放在培养皿里:“苏姐,这玉米花粉的活力也很高,萌发率达到88%,只要能顺利授粉,玉米的结实率肯定能达到90%以上!”苏晚晴点点头,从随身的药箱里取出一瓶“花粉营养剂”,递给旁边的绿谷队员:“这营养剂按1:200稀释后,喷洒在玉米雄穗上,能延长花粉的活力时间,从原来的6小时延长到10小时,提高授粉成功率。”

河港的老河突然驾驶着一艘改装的“喷雾船”来到水稻田,船上装着满满的“穗期叶面肥”——这是用磷酸二氢钾、硼肥和氨基酸混合制成的,专门为水稻扬花期补充养分,能提高结实率。“老周,这叶面肥是我们根据你的配方特意配制的,硼肥加了不少,能促进花粉管的生长,让授粉更顺利!”老河一边指挥船员调整喷雾装置,一边笑着说,喷雾船在水面上缓缓行驶,均匀地将叶面肥喷洒在水稻叶片和稻穗上。老周连忙迎上去,感激地说:“老河,真是太及时了!扬花期补充硼肥很关键,有了这叶面肥,水稻的结实率肯定能再提高几个百分点!”

然而,这份忙碌的喜悦在扬花后的第二天被打破。负责水稻田管护的小李,拿着一个没有授粉的稻穗,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脸色发白,稻穗上的颖花大多已经枯萎,却没有灌浆的迹象,剥开颖花,里面的柱头干瘪,没有花粉附着,有的颖花里还残留着几丝细小的黑色虫粪。“周叔!墨哥!不好了!水稻的花粉被虫子吃了!刚开放的颖花,不到半天就变成这样了,好多稻穗都没有授粉,再这样下去,水稻会大量空瘪,产量肯定会锐减!”

林墨和老周的心瞬间揪紧——扬花期的花粉是水稻授粉结实的基础,一旦花粉被大量破坏,即使后续条件再好,也无法形成籽粒,意味着全年的努力都可能白费。两人立刻跟着小李赶往水稻田,刚走近田埂,就看到令人揪心的一幕:近二十亩的水稻田,至少有四成的稻穗没有授粉,颖花枯萎,稻穗顶端的花药大多已经消失,用手轻轻晃动稻穗,几乎没有花粉散落;在稻穗的缝隙中,能看到几只黑色的小虫在快速爬行,体型像小蚂蚁,却比小蚂蚁更细小,身体呈黑色,头部有一对锋利的口器,正啃食着开放的颖花和花药,将花粉吞入腹中。

“是‘噬粉变异体’!”老周蹲在田埂上,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只小虫,放在放大镜下观察,声音带着一丝焦急,“这种变异体专门以作物的花粉为食,尤其喜欢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花粉;它们体型微小,能隐藏在稻穗和玉米雄穗的缝隙中,很难被发现;而且它们的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一天就能繁殖两代,一只雌虫能产上百粒卵,卵藏在颖花的基部,普通的喷雾很难触及;更麻烦的是,它们会随着蜜蜂和风力传播到其他地块,大豆田的花粉也有被感染的风险,要是不尽快防控,不出三天,整个黎明新城的扬花期作物都会被它们毁掉!”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很快也赶到了,她用透明胶带粘取了几只噬粉变异体和少量虫粪,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小虫的结构:口器像一把微型钳子,能轻易夹碎花药,吸食里面的花粉;体表覆盖着一层细小的绒毛,能吸附花粉颗粒,方便携带和传播;而虫粪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能抑制花粉的萌发,即使有少量花粉残留,也无法正常授粉。“这种物质会附着在柱头上,阻止花粉管的生长,导致授粉失败。”苏晚晴指着屏幕上的柱头样本,语气凝重地说,“而且噬粉变异体对普通的杀虫剂有很强的抵抗力,它们的绒毛能阻挡药剂接触虫体,必须找到能穿透绒毛的防控方法,不然无法有效杀死它们!”

“必须在两天内控制住!”林墨的语气不容置疑,扬花期的作物关系到全年的粮食产量,绝不能有任何闪失。他立刻掏出对讲机,快速通知老郑、赵磊及各据点代表:“所有核心成员,十五分钟后到水稻田旁的帆布棚集合,各据点准备好杀虫设备、药剂原料和防护物资,务必在最短时间内防控住噬粉变异体!”

帆布棚里,气氛紧张得能听到外面的雨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墨身上,等待着他的决策。林墨清了清嗓子,严肃地说:“现在情况紧急,噬粉变异体已严重威胁到作物的授粉结实,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老郑,你先说说有什么技术方案能对付这种微小的变异体?”

老郑立刻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张设备设计草图,语气坚定地说:“噬粉变异体体型小、隐藏深、有绒毛保护,普通的喷雾和触杀型药剂效果不佳,我建议改装‘静电吸附杀虫机’!这种机器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带有电荷的杀虫药剂颗粒吸附到小虫的绒毛上,穿透绒毛,杀死虫体;具体结构分为三部分:一是‘静电发生器’,能产生高压静电,使药剂颗粒带电;二是‘精准喷雾模块’,带有微型喷嘴,能将药剂雾化成5微米以下的细小颗粒,精准喷洒到稻穗和玉米雄穗的缝隙中;三是‘花粉保护装置’,在喷雾口加装滤网,防止药剂颗粒损伤花粉;另外,我还可以制作‘花粉收集器’,用透明的塑料板制成,安装在水稻田和玉米田的上方,收集散落的花粉,一旦发现花粉中含有噬粉变异体,就能及时预警。”

老周听了老郑的建议,立刻补充道:“我和苏医生可以研发‘溶绒杀虫药剂’!这种药剂专门针对噬粉变异体的绒毛和抑制花粉萌发的物质,主要成分有三种:一是‘溶绒剂’,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能溶解小虫体表的绒毛,让杀虫成分直接接触虫体;二是‘高效杀虫剂’,用氯氰菊酯,毒性低、见效快,能快速杀死噬粉变异体;三是‘花粉保护剂’,用蔗糖和维生素c混合,能保护花粉不被药剂损伤,同时延长花粉的活力时间;而且这种药剂的浓度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调整,扬花期使用低浓度,避免影响授粉,后续可以适当提高浓度,彻底清除残留的虫子。”

赵磊也站起身,语气果断地说:“巡逻队愿意承担起分片防控的任务!我们可以分成七个小组,每组带八台静电吸附杀虫机和足够的溶绒杀虫药剂,分别驻守在水稻田、玉米田和大豆田;白天,我们用杀虫机对作物的花器进行精准喷雾,杀死隐藏的噬粉变异体,同时检查花粉收集器,监测变异体的数量变化;晚上,我们在田间架设‘诱虫灯’,这种诱虫灯能发出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吸引噬粉变异体的成虫,灯周围装有粘虫板,将成虫粘住,减少产卵量;另外,我们还会组织队员,人工清理被感染严重的花器,集中焚烧,防止变异体扩散到其他健康花器上。”

河港的老河立刻表态:“河港愿意提供物资支援!我们可以调配四艘运输船,运送制作静电吸附杀虫机需要的静电发生器、微型喷嘴和塑料板;同时,我们还会组织船员,帮忙搭建诱虫灯的支架和花粉收集器的框架,确保今天晚上就能投入使用!”

枫木的老枫也跟着说:“枫木据点会全力配合!我们会提供足够的枫木,用来制作杀虫机的外壳和花粉收集器的支架;另外,我们还会派十五名木工,协助老郑的团队改装杀虫机,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二十五台杀虫机的制作!”

石滩的老张则表示:“石滩据点会提供大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氯氰菊酯和蔗糖——这些原料都是我们从废弃的化工厂和食品厂找到的,质量有保证;我们还会派二十五名矿工,帮忙将原料运送到医疗组的院子,确保溶绒杀虫药剂的生产不中断,同时协助巡逻队清理被感染的花器!”

芦苇的老芦也积极响应:“芦苇据点可以派四十名队员,协助巡逻队在田间进行精准喷雾和监测;另外,我们还可以编织大量的‘防虫网罩’,套在玉米雄穗上,防止噬粉变异体爬到雄穗上啃食花粉,这种网罩的网眼只有0.1毫米,既能阻挡虫子,又不影响花粉散落。”

陶窑的老何也补充道:“陶窑据点可以烧制‘药剂储存陶缸’,这种陶缸密封性好,能防止药剂挥发,保持药效;同时,我们还可以烧制‘喷雾器喷头’,替换杀虫机上的旧喷头,确保喷雾的精准度。”

方案确定后,所有人都立刻行动起来,整个黎明新城都笼罩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里,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争取在噬粉变异体大量繁殖之前将其控制住。

机械车间里,老郑的团队已经开始改装静电吸附杀虫机。小李负责拆卸从废弃电器中找到的静电发生器,将其与新的电路板连接:“郑工,这个静电发生器的电压够吗?能让药剂颗粒有效带电吗?”老郑一边调试电路板上的电压旋钮,一边回答:“放心,我已经将电压调整到5000伏,这个电压能让药剂颗粒带上足够的电荷,同时不会对作物和花粉造成损伤;你在发生器的输出端加装一个稳压装置,确保电压稳定,避免忽高忽低影响吸附效果。”小王则在制作精准喷雾模块,用耐高温的塑料制作微型喷嘴,再连接到小型水泵上:“郑工,喷嘴的孔径用0.1毫米的行吗?能将药剂雾化成5微米以下的颗粒吗?”老郑拿起喷嘴,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下,点头说:“0.1毫米刚好,配合高压水泵,能将药剂雾化成3-5微米的颗粒,刚好能穿透稻穗的缝隙,附着在小虫身上;你多测试几个喷嘴,确保喷雾均匀,没有堵塞的情况。”

医疗组的院子里,苏晚晴和陈阳正带领队员研发溶绒杀虫药剂。大陶缸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氯氰菊酯和蔗糖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苏晚晴不时用粒度仪检测药剂颗粒的大小,确保颗粒直径在5微米以下。“陈阳,注意搅拌时间,至少搅拌四十分钟,确保所有成分充分溶解,没有沉淀;维生素c的用量一定要精准,每升药剂加5克,加太多会增加药剂的酸性,加太少则达不到保护花粉的效果。”陈阳点点头,手里的搅拌棍不停地转动,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他却顾不上擦,眼睛紧紧盯着药剂的状态——只有药剂颗粒细小、均匀,才能确保静电吸附效果和杀虫效果。

赵磊的巡逻队则分成七个小组,赶赴各块农田开展防控工作。小张带领的小组负责水稻田的防控,他们扛着静电吸附杀虫机和溶绒杀虫药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动作:“大家动作轻点!喷头离稻穗5厘米左右,避免损伤颖花;每一行稻穗都要喷到,尤其是稻穗的基部,那里是虫子隐藏最多的地方!”队员们齐心协力,有的操作杀虫机进行精准喷雾,有的检查花粉收集器,有的清理被感染严重的稻穗,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损伤到正在扬花的稻穗。芦苇据点的队员也赶来帮忙,他们拿着防虫网罩,小心翼翼地套在玉米雄穗上,动作轻柔,避免碰掉雄穗上的花药。

河港的船队在黎明河上来回穿梭,运送着制作杀虫机的零件和原料;枫木的木工们在机械车间里加班加点,制作杀虫机的外壳和花粉收集器的支架;石滩的矿工们推着小车,将药剂原料运送到医疗组的院子,同时帮忙清理被感染的花器;陶窑的工匠们则在烧制药剂储存陶缸和喷雾器喷头,确保物资供应不中断;老周则在田间指导队员们正确使用杀虫机和药剂,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要求。

当天傍晚,第一批静电吸附杀虫机和溶绒杀虫药剂就投入了使用。老郑亲自带着设备赶到水稻田进行测试——他操作杀虫机,将带电的药剂颗粒精准地喷洒到稻穗上,几分钟后,用镊子夹起几只噬粉变异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它们体表的绒毛已经溶解,虫体内部出现了明显的损伤,很快就停止了活动;同时,他采集了少量经过药剂处理的花粉,放在花粉活力检测仪上观察,花粉的萌发率依然保持在88%,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成功了!”老郑兴奋地大喊,周围的队员们也欢呼起来,之前的焦虑气氛一扫而空。

接下来的两天,联盟的队员们继续坚守在防控一线。白天,他们用静电吸附杀虫机对作物的花器进行精准喷雾,清理被感染的花器,监测花粉收集器中的变异体数量;晚上,他们在田间巡逻,检查诱虫灯的运行情况,清理粘虫板上的成虫。期间,还出现了一个小问题——部分静电吸附杀虫机的微型喷嘴因为长时间使用,出现了堵塞的情况。老郑立刻带领维修小组赶去处理,他发现是药剂中的杂质导致喷嘴堵塞,于是在药剂储存罐的出口处加装了一个小型滤网,过滤掉杂质;同时,他还教会队员们定期用清水冲洗喷嘴,防止堵塞。“以后每次使用前,都要检查滤网和喷嘴,确保没有杂质和堵塞,这样才能保证喷雾的精准度和杀虫效果。”老郑一边给队员们演示,一边叮嘱道。

清明过后的第二天,噬粉变异体的防控工作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林墨和老周在水稻田和玉米田检查时,发现所有作物花器中的噬粉变异体都已被杀死,花粉的萌发率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水稻的颖花开始正常灌浆,玉米的雌穗花丝也开始枯萎,预示着授粉成功。老周用“结实率预测仪”(老郑用旧时代的光谱仪改装)测量了几块水稻田的结实率,预测结果显示结实率达到了82%,虽然比预期的低一点,但考虑到噬粉变异体的影响,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结果了。“太好了!这次不仅控制住了噬粉变异体,还保住了大部分的结实率,今年的粮食产量有保障了!”老周激动地握住林墨的手,眼里满是喜悦的泪水。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则在整理这次的防控资料,将静电吸附杀虫机的改装图纸、溶绒杀虫药剂的配方、防虫网罩的制作方法都详细记录下来,补充到《作物病虫害防控手册》中,还特别标注了“扬花期花粉保护方案”,为以后的作物种植提供更全面的指导。“这次我们还发现,溶绒杀虫药剂中的蔗糖和维生素c,不仅能保护花粉,还能促进作物的灌浆,经过处理的水稻,籽粒比未处理的更饱满,千粒重能增加2克左右。”苏晚晴拿着整理好的资料,对林墨说,眼里满是成就感。

当天晚上,联盟的食堂里举办了一场温馨的“防控胜利庆功宴”。后勤组用新鲜的玉米煮了玉米粥,用大豆做了豆浆和豆腐,畜牧据点送来的烤鸡肉和熏肉摆满了长桌,河港据点带来的鲜鱼被做成了香煎鱼块,绿谷试验田的蔬菜也炒了好几盘,新鲜可口。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热饭,聊着这几天的防控经历,虽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老芦端着一碗玉米粥,走到林墨身边,感慨地说:“这次防控噬粉变异体,我真的大开眼界,没想到这么小的虫子,也能有这么精准的防控方法。以前在芦苇荡,我们种的少量作物遇到虫子,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吃掉,现在有了联盟的技术和大家的帮助,再也不用怕了!”

林墨笑着点头,递给老芦一块烤鸡肉:“以后我们会把这些防控技术和方法推广到所有据点,让大家都能掌握科学的种植和防控技巧。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准备作物的灌浆期管理了,老郑已经在研发‘灌浆期营养补给机’,能精准补充籽粒灌浆所需的养分;老周则在准备‘灌浆期水分管理方案’,确保作物在灌浆期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另外,我们还要加快农产品加工厂的建设,争取今年就能将收获的粮食加工成大米、面粉和食用油,让大家的餐桌更丰富!”

老周也凑过来说:“绿谷种子基地的抗虫玉米种已经收获了第一批种子,经过这次噬粉变异体的考验,证明它的抗虫效果很好,花粉受损率比普通玉米低92%;而且我们还在培育早熟的水稻品种,以后能提前半个月收获,避开部分病虫害的高发期!”

夜色渐深,食堂里的庆功宴渐渐进入尾声,队员们三三两两地离开,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林墨站在食堂门口,看着远处的农田,月光洒在正在灌浆的水稻和玉米上,泛着温暖的光芒,静电吸附杀虫机和诱虫灯在月光下安静地矗立,像一群守护着丰收的卫士。

他知道,联盟的路还很长,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异体、新的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依靠智慧和双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正在灌浆的作物,不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联盟技术进步和团结精神的象征——它们见证了联盟从艰难求生到稳定发展的历程,也预示着联盟未来的光明前景。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在这片曾经被末日笼罩的土地上,人类用坚韧和团结,一点点重建家园,一点点点亮希望,终会让文明的光芒,重新照耀这片废土的每一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