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01章 春分拔节与蛀节变异体的阻击

春分的阳光变得格外慷慨,均匀地洒在黎明新城的田野上,将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水稻田已进入关键的拔节期,原本半米高的秧苗如今已长到一米多,粗壮的茎秆支撑着翠绿的叶片,随风轻轻摇曳,田埂边的水位线保持在5厘米左右,刚好能满足拔节期对水分的需求;石滩据点的大豆田则进入分枝期,每株大豆从根部抽出3-4个健壮的分枝,叶片呈心形,油亮光滑,像一把把小扇子展开;绿谷试验田的抗虫玉米更是喜人,茎秆已长到两米高,底部的气生根开始萌发,牢牢抓住土壤,顶部的雄穗已露出雏形,再过几天就能扬花。

老周每天的脚步几乎离不开水稻田,手里的“茎秆强度检测仪”(老郑用旧时代的压力传感器改装,能测量茎秆的抗折强度)成了最常用的工具。他蹲在田埂上,将检测仪的探头轻轻夹在水稻茎秆中部,按下检测按钮,屏幕上很快显示出数据:“抗折强度15牛顿,比标准值高2牛顿!茎秆够粗够壮,只要不出现病虫害,拔节期肯定能顺利度过,为后续的孕穗打下好基础!”他兴奋地把数据记在“作物生长档案”上,页面上还画着茎秆的横截面示意图,标注着维管束的分布——这是他从旧农科所资料里找到的,能帮助判断茎秆的健康程度。

林墨陪着老周巡查时,远远看到老郑带领机械师团队在水稻田旁安装“智能灌溉系统”——这是在之前滴灌系统的基础上升级的,通过埋在土壤里的湿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一旦低于拔节期所需的25%,就会自动开启灌溉,而且能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调整灌溉量,肥力高的地块少灌,肥力低的地块多灌,避免水分浪费。“老郑说,这套系统还能连接联盟的中央控制台,我们在办公室就能看到所有地块的灌溉情况,要是出现故障,会自动发送警报,特别省心。”林墨指着远处的控制台帐篷,帐篷里的屏幕上显示着各地块的湿度数据,绿色的“正常”标识占了大部分,偶尔有几个黄色的“预警”标识,工作人员正忙着调整参数。

不远处的肥料仓库旁,苏晚晴和陈阳正带领医疗组的队员调制“拔节肥”——这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和海藻提取物按3:2:1的比例混合制成的,尿素能促进茎秆生长,磷酸二氢钾能增强茎秆强度,海藻提取物则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陈阳,注意混合比例,一定要精准,尿素加太多会导致茎秆徒长,容易倒伏;磷酸二氢钾加太少则达不到增强强度的效果。”苏晚晴手里拿着电子秤,仔细称量着每种原料的用量,她身后的陶缸里,肥料已混合成淡褐色的粉末,散发着淡淡的海藻清香。

畜牧据点的老牧突然赶着两辆牛车来到水稻田,车上装着满满的“腐熟羊粪”——这是专门为拔节期准备的有机肥,肥力持久,还能改善土壤结构。“老周,这羊粪是我们攒了一个冬天的,刚发酵好,给水稻田施上,既能补充养分,又能让土壤更疏松,茎秆长得更壮!”老牧一边指挥队员卸货,一边笑着说,脸上的皱纹里满是质朴的笑容。老周连忙迎上去,拍了拍老牧的肩膀:“老牧,真是太感谢了!这有机肥比化肥好太多,水稻肯定喜欢,今年的收成差不了!”

然而,这份喜悦在下午被骤然打破。负责水稻田管护的小李,抱着一根折断的水稻茎秆,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脸色惨白,茎秆的中部已被蛀空,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皮,里面还残留着黑色的虫粪和几条乳白色的小虫,小虫在空茎里蠕动着,看起来格外恶心。“周叔!墨哥!不好了!水稻的茎秆被虫子蛀了!刚拔节的茎秆,不到半天就变成这样了,好多植株都已经倒伏,再这样下去,整个水稻田都会毁了!”

林墨和老周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拔节期的茎秆是水稻支撑和运输养分的关键,一旦被蛀空,不仅会导致倒伏,还会影响后续的孕穗,甚至可能绝收。两人立刻跟着小李赶往水稻田,刚走近田埂,就看到令人揪心的一幕:近十五亩的水稻田,至少有三成的植株已经倒伏,没倒伏的植株也大多长势萎靡,用手轻轻一掰,茎秆就从中部折断,断面处能看到明显的蛀孔,几只乳白色的小虫正从蛀孔里爬出来,体型像小蛆,却比小蛆更细长,身体呈半透明状,头部有一对锋利的口器,正啃食着健康的茎秆。

“是‘蛀节变异体’!”老周蹲在田埂上,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只小虫,放在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下观察,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这种变异体专门寄生在作物的茎秆内部,靠啃食茎秆的维管束为生,维管束被破坏后,作物无法运输养分和水分,很快就会倒伏;而且它们能在茎秆内部快速繁殖,一只雌虫能产两百多粒卵,卵藏在蛀孔深处,普通的喷雾根本喷不到;更麻烦的是,它们会通过风传播到其他地块,大豆田和玉米田也有被感染的风险,要是不尽快阻击,不出五天,整个黎明新城的秋播作物都会被毁掉!”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很快也赶到了,她用刀片将蛀空的茎秆纵向切开,仔细观察内部的损伤情况,并用棉签蘸取了少量虫粪和小虫,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小虫的结构:口器像一把微型剪刀,能轻易剪断茎秆的维管束;体表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蜡质层,能抵御普通的化学药剂;而虫粪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细菌,能加速茎秆的腐烂。“这种细菌会在茎秆内部繁殖,即使杀死了虫子,腐烂的茎秆也无法再支撑植株,只能倒伏。”苏晚晴指着屏幕上的细菌,语气凝重地说,“而且蛀节变异体对普通的杀虫剂有很强的抗药性,必须找到能穿透茎秆内部的防治方法,不然一切都是徒劳!”

“必须在三天内控制住!”林墨的语气不容置疑,拔节期的水稻关系到全年的粮食收成,绝不能有任何闪失。他立刻掏出对讲机,快速通知老郑、赵磊及各据点代表:“所有核心成员,十五分钟后到水稻田旁的帆布棚集合,各据点准备好杀虫设备、药剂原料和加固物资,务必在最短时间内阻击蛀节变异体!”

帆布棚里,气氛紧张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墨身上,等待着他的决策。林墨看了看众人,开门见山地说:“现在情况紧急,蛀节变异体已严重威胁到水稻的生长,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老郑,你是我们的技术核心,你先说说有什么办法能杀死茎秆内部的虫子?”

老郑立刻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之前夹取的小虫样本,语气坚定地说:“蛀节变异体藏在茎秆内部,普通的喷雾和触杀型药剂根本没用,我建议改装‘茎秆探测杀虫仪’!这种仪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超声波探测模块’,能通过发射超声波,检测出茎秆内部是否有蛀孔和虫子,精度能达到1毫米,避免误杀健康的植株;二是‘高温蒸汽喷射模块’,一旦检测到虫子,就会通过特制的细针插入茎秆内部,喷射120摄氏度的高温蒸汽,高温能杀死虫子和虫卵,还能杀死虫粪中的细菌,而且不会对茎秆造成太大伤害,后续还能恢复生长;另外,我还可以制作‘茎秆加固套’,用枫木据点送来的枫木片和防水布制成,套在受损较轻的茎秆上,防止倒伏。”

老周听了老郑的建议,立刻补充道:“我和苏医生可以研发‘抗蛀保秆剂’!这种药剂主要由三种成分组成:一是‘内吸性杀虫剂’,选用阿维菌素,能被作物吸收到茎秆内部,杀死里面的虫子;二是‘抗菌剂’,用多菌灵,能抑制虫粪中细菌的繁殖,防止茎秆腐烂;三是‘茎秆强化剂’,用赤霉素和氨基酸混合,能促进茎秆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增强茎秆的强度,即使有轻微的蛀孔,也能快速修复;而且这种药剂可以通过叶面喷洒和根部浇灌两种方式施用,叶面喷洒能让药剂快速被吸收,根部浇灌能让药剂持续发挥作用,双重保障!”

赵磊也站起身,语气果断地说:“巡逻队愿意承担起分片阻击的任务!我们可以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带十台茎秆探测杀虫仪和足够的抗蛀保秆剂,分别驻守在水稻田、大豆田和玉米田;白天,我们用杀虫仪检测并杀死茎秆内部的虫子,给受损的茎秆套上加固套,喷洒和浇灌抗蛀保秆剂;晚上,我们在田间巡逻,检查加固套的完整性,同时在田埂周围架设‘防虫灯’,吸引成虫并杀死,减少产卵量;另外,我们还会组织队员,人工清理已经倒伏的植株,集中焚烧,防止虫子扩散到其他健康植株上。”

河港的老河在一旁听了,立刻表态:“河港愿意提供支援!我们可以调配五艘运输船,运送制作茎秆探测杀虫仪需要的超声波模块、高温蒸汽发生器和枫木片;同时,我们还会组织船员,帮忙搭建防虫灯的支架,确保晚上就能投入使用!”

枫木的老枫也跟着说:“枫木据点会全力配合!我们会提供足够的枫木,用来制作茎秆加固套的支架和杀虫仪的外壳;另外,我们还会派二十名经验丰富的木工,协助老郑的团队改装杀虫仪,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三十台杀虫仪的制作!”

石滩的老张则表示:“石滩据点会提供大量的阿维菌素、多菌灵和赤霉素——这些都是我们从废弃的农药厂找到的,保存得很好,药效没问题;我们还会派三十名矿工,帮忙将原料运送到医疗组的院子,确保抗蛀保秆剂的生产不中断,同时协助巡逻队清理倒伏的植株!”

芦苇的老芦也积极响应:“芦苇据点虽然没有太多的物资,但我们可以派三十名队员,协助巡逻队在田间巡逻和喷洒药剂;另外,我们还可以编织大量的‘防虫网’,围在水稻田的周围,防止成虫扩散到其他地块!”

方案确定后,所有人都立刻行动起来,整个黎明新城都笼罩在忙碌的氛围里,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争取在蛀节变异体扩散之前将其控制住。

机械车间里,老郑的团队已经开始改装茎秆探测杀虫仪。小李负责拆卸从废弃电器中找到的超声波模块,将其与新的电路板连接:“郑工,这个超声波模块的探测范围够吗?能准确检测出茎秆内部的虫子吗?”老郑一边调试电路板,一边回答:“放心,这个模块的探测深度能达到5厘米,而水稻茎秆的直径最多只有2厘米,完全够用;而且我已经调整了探测频率,专门针对蛀节变异体的体型,不会出现误报的情况。”小王则在制作高温蒸汽喷射模块,用耐高温的金属管制作喷射针,再连接到小型蒸汽发生器上:“郑工,喷射针的直径用1毫米的行吗?会不会太粗,伤害到茎秆?”老郑拿起喷射针看了看,点头说:“1毫米刚好,既能插入茎秆,又不会留下太大的孔,后续茎秆能自行修复;蒸汽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120摄氏度,太高会烫伤茎秆,太低则杀不死虫子和虫卵,你多测试几次,确保温度稳定。”

医疗组的院子里,苏晚晴和陈阳正带领队员研发抗蛀保秆剂。大陶缸里,阿维菌素、多菌灵和赤霉素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苏晚晴不时用ph试纸检测药剂的酸碱度,确保ph值在6.5-7.0之间——这个酸碱度最适合作物吸收,不会刺激作物的根系和叶片。“陈阳,注意搅拌速度,每分钟30转,太快会产生气泡,影响药剂的稳定性;氨基酸的用量一定要精准,每升药剂加10毫升,加太多会增加成本,加太少则达不到强化茎秆的效果。”陈阳点点头,手里的搅拌棍不停地转动,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在陶缸里,他却顾不上擦,眼睛紧紧盯着药剂的状态——只有药剂清澈透明,没有沉淀,才能确保均匀地被作物吸收。

赵磊的巡逻队则分成六个小组,赶赴各块农田开展阻击工作。小张带领的小组负责水稻田的防治,他们扛着茎秆探测杀虫仪和抗蛀保秆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泥浆没过了脚踝:“大家动作快点!先用杀虫仪检测,发现有虫子的茎秆就标记出来,然后用喷射针杀死虫子,最后套上加固套,喷洒药剂!”队员们齐心协力,有的用杀虫仪检测茎秆,有的用喷射针喷射高温蒸汽,有的给受损的茎秆套上加固套,有的则背着喷雾器喷洒抗蛀保秆剂,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动作麻利而认真。芦苇据点的队员也赶来帮忙,他们拿着防虫网,在水稻田的周围搭建防护圈,防虫网的高度达到两米,底部埋进土里半米,确保没有缝隙能让成虫钻过去。

河港的船队在黎明河上来回穿梭,运送着制作杀虫仪的零件和原料;枫木的木工们在机械车间里加班加点,制作茎秆加固套和杀虫仪的外壳;石滩的矿工们推着小车,将药剂原料运送到医疗组的院子,同时帮忙清理水稻田倒伏的植株;老周则在田间指导队员们正确使用杀虫仪和药剂,确保每一个步骤都不出错。

当天傍晚,第一批茎秆探测杀虫仪和抗蛀保秆剂就投入了使用。老郑亲自带着设备赶到水稻田进行测试——他用杀虫仪的超声波模块检测一根水稻茎秆,屏幕上很快显示出“有虫”的红色标识,他立刻将喷射针插入茎秆内部,按下蒸汽喷射按钮,几秒钟后,拔出喷射针,用刀片切开茎秆,里面的蛀节变异体已经变成了黑色,彻底失去了活性,虫粪中的细菌也被杀死。“成功了!”老郑兴奋地大喊,周围的队员们也欢呼起来,之前的凝重气氛一扫而空。

接下来的两天,联盟的队员们继续坚守在阻击一线。白天,他们用茎秆探测杀虫仪检测并杀死茎秆内部的虫子,给受损的茎秆套上加固套,喷洒和浇灌抗蛀保秆剂;晚上,他们在田间巡逻,检查加固套的完整性和防虫灯的运行情况,清理防虫灯捕捉到的成虫。期间,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部分茎秆探测杀虫仪的超声波模块因为长时间使用,出现了探测不准的情况。老郑立刻带领维修小组赶去处理,他发现是模块表面附着了太多的泥土,影响了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于是在模块表面加装了一层透明的防水膜,既能防止泥土附着,又不影响探测效果。“以后每天使用前,都要检查一下模块表面,确保没有泥土和杂物,这样就能避免探测不准的情况了。”老郑一边给队员们演示,一边叮嘱道。

春分过后的第三天,蛀节变异体的阻击工作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林墨和老周在水稻田检查时,发现所有水稻茎秆内部的虫子都已被杀死,受损的茎秆在抗蛀保秆剂的作用下,开始慢慢修复,新的维管束正在形成,倒伏的植株也已清理完毕,没有出现扩散的迹象。老周用茎秆强度检测仪测量了几根受损后修复的茎秆,抗折强度达到了12牛顿,虽然比健康的茎秆低一点,但已经能支撑植株的生长,不会再出现倒伏。“太好了!这次不仅控制住了蛀节变异体,还保住了大部分的水稻植株,今年的收成有希望了!”老周激动地抱住林墨,手里的检测仪都差点掉在地上。

苏晚晴和医疗组的人则在整理这次的阻击资料,将茎秆探测杀虫仪的改装图纸、抗蛀保秆剂的配方、茎秆加固套的制作方法都详细记录下来,补充到《作物病虫害防控手册》中,还特别标注了“拔节期茎秆防护方案”,为以后的水稻种植提供更科学的指导。“这次我们还发现,抗蛀保秆剂中的赤霉素和氨基酸,不仅能修复受损的茎秆,还能促进水稻的拔节生长,经过处理的水稻,比未处理的水稻平均高5厘米,茎秆也更粗壮。”苏晚晴拿着整理好的资料,对林墨说,眼里满是成就感。

当天晚上,联盟的食堂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阻击胜利庆功宴”。后勤组用去年储存的大米煮了香喷喷的米饭,用大豆做了炒大豆和豆腐,畜牧据点送来的炖羊肉和熏肉摆满了长桌,河港据点带来的鲜鱼被做成了鱼汤和烤鱼,绿谷试验田的抗虫玉米也煮了一大锅,玉米粒饱满香甜,深受孩子们喜欢。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饭菜,聊着这几天的阻击经历,笑声和谈笑声在食堂里回荡,久久不散。

老芦端着一碗米饭,走到林墨身边,感慨地说:“加入联盟之前,我从来没想过,面对这么可怕的变异体,我们还能有这么有效的防治方法。这次阻击蛀节变异体,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以后我们芦苇据点要是种水稻,也知道该怎么防治病虫害了!”

林墨笑着点头,递给老芦一块炖羊肉:“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准备水稻孕穗期的管理了,老郑已经在研发‘穗期营养喷雾机’,能精准喷洒孕穗所需的肥料;老周则在准备‘穗期病虫害监测方案’,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另外,我们还要加快绿谷种子基地的建设,争取明年将抗虫水稻种推广到所有据点,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让大家都能安心种地,不用担心变异体的危害!”

老周也凑过来说:“绿谷种子基地的抗虫水稻种已经培育到第三代了,经过这次蛀节变异体的考验,证明它的抗虫效果很好,受损率比普通水稻低95%;而且我们还在培育抗倒伏的水稻品种,以后即使遇到大风大雨,也不用担心水稻倒伏了!”

夜色渐深,食堂里的庆功宴渐渐进入尾声,队员们三三两两地离开,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林墨站在食堂门口,看着远处的水稻田,月光洒在翠绿的水稻叶片上,泛着淡淡的银光,茎秆探测杀虫仪和防虫灯在月光下安静地矗立,像一群守护着丰收的卫士。

他知道,联盟的路还很长,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异体、新的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依靠智慧和双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在拔节期茁壮成长的水稻,不仅是粮食的希望,更是联盟团结与智慧的结晶——它们见证了联盟从艰难求生到稳定发展的历程,也预示着联盟未来的光明前景。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在这片曾经被末日笼罩的土地上,人类用坚韧和团结,一点点重建家园,一点点点亮希望,终会让文明的光芒,重新照耀这片废土的每一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