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43章 小暑抽穗期与枯穗变异体的抵御

小暑的热浪裹着湿气,沉甸甸地压在黎明新城的田野上。小麦已经进入抽穗盛期,金黄的麦穗从叶鞘中挣脱,像无数支饱满的毛笔,在风中轻轻摇曳,麦芒上还挂着清晨的露珠;玉米的雄穗在顶端散开,淡黄色的花粉随风飘落,落在下垂的红色花丝上,完成授粉;水稻则刚进入破口抽穗期,稻穗从剑叶鞘中慢慢抽出,露出青白色的颖壳,每一个颖壳里都藏着即将灌浆的籽粒。这是全年作物生长的“传粉灌浆起点期”——抽穗的整齐度、授粉成功率直接决定籽粒数量,要是抽穗受阻、花粉败育,前期所有的培育都会功亏一篑。联盟全员都围着“保穗授粉、防枯护粒”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老周的农务组监测抽穗进度和花粉活力,老郑的机械组调试人工授粉机和穗部温控设备,苏晚晴的医疗组调配花粉保护剂和枯穗防治药剂,河港的船员则负责田间通风、人工辅助授粉,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却始终盯着作物的穗部,眼神里满是紧张与期待——这抽出的穗、飘散的粉,就是秋天籽粒饱满的关键。

老周每天背着“花粉活力检测仪”在三块田里连轴转,仪器的取样针轻轻沾取小麦花粉,屏幕上立刻跳出“花粉活力92%,萌发率88%,符合授粉标准”;转到玉米田,用花丝授粉检测仪扫描后,显示“授粉成功率85%,未授粉花丝占比15%,需人工辅助”。“南头玉米田得赶紧安排人工授粉!现在是雄穗散粉高峰期,错过这3天,未授粉的花丝就结不了粒!”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带着不容耽误的急切。他蹲在玉米田边,轻轻晃动雄穗,淡黄色的花粉簌簌落在花丝上,“你看这花丝,没授粉的还是鲜红色,授粉成功的已经开始变褐,咱们得让每根花丝都沾上粉,这样穗子才能长满粒!”旁边的小王拿着授粉袋,跟着老周一起晃动雄穗,花粉落在袋里,再均匀地撒到未授粉的花丝上,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浪费一点花粉。

小王刚用抽穗进度仪测完水稻的抽穗率,就急忙跑过来:“周叔,东头水稻田的抽穗率才60%,比正常进度慢了20%,有的稻穗还卡在剑叶鞘里抽不出来!”老周立刻跟着小王过去,剥开一株水稻的剑叶鞘,发现里面的稻穗已经轻微弯曲,颖壳边缘有些发黄。“是高温导致的‘卡颈穗’!”老周眉头紧锁,“赶紧通知老郑把穗部温控设备调过来,再让苏医生调配‘抽穗促进剂’,下午就喷,不然稻穗会在鞘里腐烂!”他一边说一边在田埂上插起红色标记旗,“记住,抽穗期最忌35c以上的高温,一旦超过这个温度,就得立刻启动降温措施,半点不能等!”

林墨正和老郑在水稻田调试“智能人工授粉机”。这台机器是老郑根据抽穗期需求改装的,机身装有花粉收集仓和精准喷洒装置,能先收集健康植株的花粉,过滤杂质后,通过可调速的喷头均匀喷洒在未授粉的穗部,还能根据作物高度自动调整喷洒角度,小麦、玉米、水稻都能用。“你看,这机器收集花粉的效率是人工的10倍,还能保证花粉活性,喷的时候不会损伤颖壳。”老郑指着机器的收集仓,里面装满了淡黄色的玉米花粉,“昨天测试的时候,用它辅助授粉的玉米,成功率直接从85%提到了98%,比人工抖穗均匀多了!”

小李正在调试配套的“穗部温控仪”,仪器的探头埋在水稻田的土壤里,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穗层温度和湿度。“郑工,温度超过34c就自动启动喷雾降温,湿度保持在75%,这个参数没问题吧?”小李一边调整参数一边问。老郑点点头:“就按这个来!高温天每小时喷一次雾,每次喷5分钟,既能降温又能保持湿度,利于花粉萌发;另外,把温控仪和无人机联动,要是局部温度过高,无人机能立刻飞过去重点降温。”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田间搭了“抽穗防护站”,桌子上摆着“花粉保护剂”“枯穗防治药剂”和“穗部修复液”。陈阳正按照比例调配花粉保护剂——用蔗糖、硼酸、维生素b1按5:0.1:0.05的比例混合,加清水稀释后装在喷雾瓶里,这种保护剂能在花粉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延长花粉活力。“苏姐,保护剂调好了,这一瓶能喷1亩小麦田,上午就能把北头的几块田都喷完!”陈阳一边说一边摇晃着喷雾瓶,溶液里的蔗糖充分溶解,泛起淡淡的光泽。苏晚晴走过来,拿起一瓶保护剂仔细查看:“再往里面加10毫升的抗蒸腾剂,最近中午风大,防止保护剂被吹干;另外,喷的时候要避开正午高温,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效果最好。”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小麦田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他们每人拿着一根竹竿,在麦穗上方轻轻拨动,让花粉均匀散落。“小张,别太用力,小心把麦穗碰断了!”老河一边示范一边叮嘱,竹竿在他手里轻轻晃动,花粉像细雪一样飘落在下方的麦穗上。船员们的手上都沾着花粉,却依然认真地拨动着每一片麦芒,他们知道,多一点花粉,就能多结一粒籽。“再帮2亩地就去水稻田疏通通风道,把长得过密的稻株稍微拨开一点,利于空气流通,减少病害。”老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望着金黄的麦田,眼里满是期待。

可就在抽穗期的第六天,意外突然发生。负责小麦田监测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拿着一束枯萎的小麦穗——麦穗已经从顶端开始发黑,颖壳干瘪,轻轻一碰就有黑色的粉末掉下来,剥开颖壳,里面的籽粒还没灌浆就已经枯萎,散发着一股霉味。“周叔!不好了!小麦穗枯了!北头小麦田已经有一片这样的了,有的麦穗刚抽出来就开始发黑!”

老周的心瞬间沉到谷底,他接过麦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颖壳上有细小的黑色斑点,黑色粉末在显微镜下是无数细小的孢子。“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北头小麦田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小麦穗出现枯萎,情况比之前的变异体都严重!”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赶到时,北头小麦田的枯穗区已经扩大到3亩地,发黑的麦穗在金黄的麦田里格外刺眼,风一吹,黑色的孢子像烟雾一样散开。苏晚晴立刻采集枯穗样本,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同时用病菌检测仪进行分析,屏幕上的结果让她脸色骤变:“是‘枯穗变异体’!这是专门破坏抽穗期作物的复合变异体——有枯穗病菌和噬粉虫,枯穗病菌通过颖壳上的气孔侵入,在穗部繁殖,分泌‘枯穗毒素’,让麦穗快速枯萎;噬粉虫则藏在颖壳里,啃食花粉和未灌浆的籽粒,还会携带病菌孢子,在不同穗子间传播;更可怕的是,这种病菌的孢子能通过风力传播,风速超过3米\/秒就能扩散到1公里外,现在正是小暑,风大温度高,要是不及时抵御,2天内所有地块的穗子都会被感染!”

老郑用“孢子浓度检测仪”测周围的空气和土壤,屏幕上显示“空气中孢子浓度500个\/立方米,土壤中孢子浓度300个\/克,玉米田和水稻田已经检测到低浓度孢子!”。“现在北头小麦田枯穗率40%,南头玉米田有10%的穗子出现发黑迹象,水稻田的颖壳上也发现了病菌斑点!”老郑的眉头拧成死结,语气凝重到了极点,“必须在18小时内抵御成功,不然孢子会随着夜风扩散到所有地块,咱们今年就真的颗粒无收了!”

林墨立刻在小麦田旁搭起临时指挥部,所有人都围了过来,尽管每个人都被热浪烤得头晕目眩,但眼神里却没有丝毫退缩。“枯穗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风媒传播、穗枯粒死、快速扩散’,抵御的关键是‘杀菌杀虫、孢子拦截、保穗灌浆’。”林墨的声音沉稳有力,像一剂强心针,让所有人都冷静下来,“老郑,立刻改装植保无人机,加装‘孢子拦截网’模块,在地块周围形成低空拦截带,同时给人工授粉机加‘药剂喷洒’功能,授粉时同步喷施防治药剂;苏医生,调配‘枯穗抵御药剂’——用戊唑醇(杀枯穗病菌)、氯虫苯甲酰胺(杀噬粉虫)、磷酸二氢钾(促进灌浆)按1:0.8:0.6的比例混合,加水稀释150倍,这种药剂既能杀菌杀虫,又能给穗部补充营养,减少枯穗带来的损失;另外准备‘孢子抑制剂’,用代森锰锌兑水,在地块周围喷洒,形成防护带。老周,带农务组把枯穗的植株全剪掉,装在密封袋里焚烧处理,剪的时候要戴防护面具,防止吸入孢子;同时标记出感染区、拦截区和安全区,感染区周围50米设为拦截区,24小时喷洒抑制剂。老河,带船员在拦截区搭建防风障,用无纺布和竹竿搭建1.5米高的屏障,减少风力传播;另外组织人给所有穗部套上防虫袋,防止噬粉虫转移,等药剂起效后再拆除。”

“明白!”所有人齐声应和,转身就朝着各自的岗位冲去。机械组的队员扛着无人机零件狂奔,老郑趴在地上快速安装“孢子拦截网”模块,手指被金属边缘划破,鲜血渗出来也顾不上擦。“小李,把拦截网的孔径调到0.1毫米,刚好能挡住孢子,又不会影响通风!”老郑大喊着,汗水滴在模块上,他赶紧用纸巾擦干,生怕短路。小李一边固定拦截网一边回应:“已经调好了郑工!无人机升空后,能在拦截区形成3层防护带!”很快,改装后的无人机升空,在小麦田周围盘旋,拦截网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捕捉着空气中的孢子。

苏晚晴的配药点已经忙得热火朝天,陈阳按照配方快速调配药剂,戊唑醇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混合液泛着淡褐色的光泽。“陈阳,戊唑醇的量再核对一遍!100斤水加0.67斤药,多了会抑制灌浆,少了杀不死病菌!”苏晚晴一边给药剂桶贴标签一边叮嘱,嗓子已经沙哑得几乎说不出话。陈阳举着量杯高声回应:“苏姐,错不了!这桶500斤水,加了3.35斤戊唑醇,绝对精准!”他提起药桶递给船员,又立刻开始调配下一桶“孢子抑制剂”,代森锰锌溶解在水里,泛起淡淡的粉色。

老周带着农务组在感染区剪枯穗,队员们戴着防护面具和手套,用消毒后的剪刀从穗颈处剪断枯穗,小心翼翼地装进密封袋里。小王拿着孢子检测仪在旁边监测,每剪完一株,就测一下周围空气的孢子浓度:“周叔,拦截网起效了!空气中的孢子浓度开始下降了!”老周点点头,指着远处的拦截区:“让那边加快喷洒抑制剂,别给孢子留机会!”队员们立刻扛起喷雾器跑向拦截区,抑制剂均匀地喷洒在无纺布防风障上,形成一层黏黏的防护膜,过往的孢子一沾上就会被固定。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拦截区搭建防风障,他们用竹竿快速固定框架,再将无纺布拉平绷紧,动作熟练而迅速。“小张,把防风障的接口处用胶带粘紧,别留缝隙!”老河大喊着,用力拉扯无纺布,确保没有松动。小张擦了擦脸上的汗和泥:“放心河叔!保证连一只虫子都飞不过去!”很快,1.5米高的防风障沿着拦截区围成一圈,像一道坚固的城墙,挡住了风的去路。船员们又拿着防虫袋,小心翼翼地套在玉米和水稻的穗部,防虫袋透气却不透虫,能有效阻止噬粉虫转移。

可就在下午3点,负责监测水稻田的队员突然报告:“老周!东头水稻田的拦截网被风吹破了!大量孢子飘进田里,已经有不少稻穗开始发黑!”

林墨立刻带着老周和苏晚晴赶到,只见水稻田上空的拦截网破了一个大洞,风中的孢子正源源不断地飘进来,好几片稻穗已经从顶端开始枯萎。苏晚晴快速检测后,脸色严肃地说:“孢子已经开始在稻穗上繁殖,必须立刻封堵漏洞,重新喷施药剂!”林墨当机立断:“老郑,立刻调两台无人机过来,一台用备用拦截网封堵漏洞,另一台低空喷洒高浓度抵御药剂;老周,组织队员给受感染的稻穗套上双层防虫袋,防止进一步扩散;苏晚晴,调配‘紧急修复药剂’,加入芸苔素,增强稻穗的抗逆性,尽量减少枯萎!”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无人机带着备用拦截网快速升空,将漏洞牢牢封堵,另一台无人机则低空飞行,药剂像细雨一样落在稻穗上;队员们拿着双层防虫袋,争分夺秒地套在受感染的稻穗上,手指被稻叶划破也浑然不觉;苏晚晴快速调配出紧急修复药剂,陈阳提着药桶一路小跑送到田间,药剂喷洒后,部分轻微发黑的稻穗慢慢恢复了青白色。“以后每半小时检查一次拦截网和防风障,发现破损立刻修复!”林墨对着对讲机严肃地说,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所有人都齐声应和,不敢有丝毫懈怠。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黎明新城的田野上灯火通明,与夜色中的热浪交织在一起。无人机在夜空中来回穿梭,不断修补拦截网、喷洒药剂;探照灯将田间照得如同白昼,队员们轮流值守,每隔一小时就对拦截区和感染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老郑的眼睛熬得布满血丝,却依然盯着无人机的后台数据,确保每一个漏洞都被及时发现;苏晚晴每隔半小时就检测一次药剂效果,根据孢子浓度调整药剂配方;老周的腰因为长时间弯腰套防虫袋而酸痛难忍,却依然坚持在田间指挥;老河和船员们顶着夜风,一遍遍检查防风障的牢固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松动,也会立刻加固——没有人喊累,没有人抱怨,因为他们知道,此刻的每一分坚持,都关系着全年的收成,关系着黎明新城所有人的生计。

第二天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最后的全面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地块的空气中孢子浓度降至50个\/立方米以下,枯穗病菌死亡率达到100%,噬粉虫全部被消灭,受感染较轻的穗部在药剂作用下开始恢复灌浆,拦截网和防风障完好无损,安全区的作物没有出现任何感染迹象。“成功了!枯穗变异体被彻底抵御住了!穗子保住了!”老周激动地举起花粉活力检测仪,屏幕上显示“小麦花粉活力88%,水稻颖壳健康,玉米授粉成功率95%”,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哽咽,周围的队员们瞬间欢呼起来,欢呼声在清晨的田野上回荡,盖过了风声和虫鸣,连天边的朝阳都仿佛被这股热情感染,早早地跳出地平线,洒下金色的光芒。

当天上午,热浪依旧,但田野里的景象却焕然一新。小麦的麦穗重新恢复了金黄饱满的模样,微风拂过,麦浪翻滚,散发着淡淡的麦香;玉米的雄穗继续飘散花粉,红色的花丝上沾满了粉粒,雌穗上的籽粒开始慢慢膨大;水稻的稻穗已经基本抽齐,青白色的颖壳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偶尔有几只蜻蜓停在稻叶上,增添了几分生机。感染区的枯穗已经全部焚烧处理,土壤经过消毒后,老郑正指挥队员播种速生的叶菜,尽量弥补损失;苏晚晴的防护站里,新调配的灌浆期营养液整齐排列,等待着下一阶段的施用;老周的记录本上,每块地的抽穗数据和授粉成功率都标注着“优良”;老河的船员们正在拆除部分防风障和拦截网,只留下重点区域的防护设施,同时开始清理田间的防虫袋,让作物能更好地通风灌浆。

林墨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重焕生机的田野,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老郑走过来,递给他一瓶冰镇的绿豆汤:“接下来就是灌浆期了,我已经准备好‘籽粒灌浆监测仪’,能实时监测籽粒的灌浆速度和饱满度,要是发现灌浆慢,就能及时补充叶面肥。”苏晚晴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新的监测报告:“所有作物的穗部健康状况都很好,接下来只要保证水分和养分充足,就能顺利进入蜡熟期。”老周和老河也围了过来,脸上满是疲惫却又充满希望的笑容。

小暑的热浪依旧炽热,但却再也挡不住作物灌浆的脚步,也挡不住黎明联盟前行的决心。在这片充满韧性的土地上,他们一次次战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