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42章 夏至孕穗期与溃穗变异体的阻击

夏至的太阳像团燃烧的火球,把黎明新城的田野烤得发烫。泥土里的水汽被蒸腾起来,混着作物的青涩气息,在田埂上空凝成一层薄薄的雾霭。小麦已经走到孕穗中期,剥开包裹幼穗的剑叶,能看到淡绿色的穗轴上缀满了米粒大小的颖花,有的已经展开细小的花丝,像撒在穗上的银线;玉米的雌穗藏在叶腋间,外皮翠绿,用手轻轻一捏,能感觉到里面排列整齐的籽粒雏形,顶端的花丝垂在外面,沾着晨露,正等着接收雄穗的花粉;水稻则卡在幼穗分化的“三期关口”——这是颖花数量定型的关键阶段,水下的茎秆里,幼穗从“包毛线”似的二期,慢慢长出毛茸茸的颖原基,每一个颖原基都可能发育成一颗稻谷,少一个就意味着减产。

整个联盟都围着“保穗促粒”连轴转,每个人的动作都比往常快了半拍。老周的农务组每天天不亮就下田,背着“穗部监测仪”蹲在地里,屏幕上的红外扫描图能穿透叶鞘,把幼穗分化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出来;老郑的机械组在田边搭了临时车间,焊枪的火花和机器的轰鸣声从早到晚没停过,智能灌溉系统的管线在田里铺得像银色的网;苏晚晴的医疗组把药剂箱搬到了田埂上,配药的玻璃烧杯里,不同颜色的药液混合时泛起细密的泡沫;河港的船员们扛着铁锹和遮阳网,皮肤晒得黝黑,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淌,却没一个人停下手里的活——孕穗期就是“产量定盘星”,颖花少一朵、籽粒瘪一粒,秋天的粮囤就会空一截,没人敢马虎。

老周蹲在小麦田边,穗部监测仪的探头贴着一株小麦的茎秆,屏幕上很快跳出一串数据:“幼穗分化五期,颖花总数42个,退化风险12%,需补充硼肥”。他掏出笔记本,用铅笔在“北头小麦田”那一行画了个圈,又在旁边标注“6月22日,硼肥1.5kg\/亩”。“小王,把南头那片小麦再测一遍,刚才那几株的颖花退化率有点高,别漏了!”老周头也没抬,声音里带着夏至特有的急促。小王手里的监测仪还没放下,立刻应了一声,踩着田埂上的杂草跑过去,鞋底沾着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湿光。

等小王拿着数据回来,老周正用放大镜盯着一株玉米的雌穗。“周叔,南头小麦的颖花退化率是10%,比北头好点,但也得补肥。”小王把监测仪递过去,屏幕上的数字跳动着。老周点点头,伸手拨开玉米雌穗的外皮,里面的籽粒雏形像排列整齐的绿珍珠,顶端的花丝已经从鲜红色变成了淡粉色。“这玉米授粉快结束了,得赶紧喷一次磷酸二氢钾,不然籽粒会灌浆不足。”他站起身,腰杆因为长时间蹲下有点僵硬,“你去通知苏医生,让她把孕穗期的叶面肥准备好,下午就给玉米田喷。”

林墨和老郑在水稻田边调试“智能灌溉系统”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这套系统是老郑在分蘖期结束后加班改的,埋在田里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像一根根银色的针,能实时监测地下10厘米处的含水量,数据通过无线传到中控屏上,一旦低于孕穗期适宜的60%湿度,田边的自动阀门就会打开,灌溉水顺着滴灌带流进田里,刚好漫到水稻的根系,不会淹到幼穗。“你看这中控屏,东边田块的湿度现在是58%,阀门马上就开,误差不会超过1%。”老郑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眼里满是得意,“去年人工浇水,要么浇多了淹到幼穗,要么浇少了旱着根,今年有这玩意儿,水稻孕穗期的水分就稳了。”

小李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雨量监测器,正在调试预警功能。“郑工,要是明天有暴雨,这监测器能提前多久预警?”他抬头问,额头上的汗滴在监测器的外壳上。老郑蹲下来,拍了拍监测器的天线:“我换了新的信号模块,能提前4小时预警,预警一响,排水阀就会自动打开,把田里的水排到排水沟里,防止幼穗被淹烂。”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昨天调试的时候发现排水阀有点卡,我已经换了新的密封圈,现在反应快得很。”

苏晚晴的配药点设在田埂边的大树下,树荫刚好遮住药箱。陈阳正按照配方,把钾肥和尿素倒进大桶里,比例是3:1,再加入少量的硼肥,用木棍搅拌均匀,清水倒进去时,泛起白色的漩涡。“苏姐,这桶叶面肥能喷3亩玉米田,够下午用的了。”陈阳擦了擦脸上的汗,把搅拌好的肥料装进喷药机的药箱里。苏晚晴手里拿着一个装着淡蓝色药液的试管,正对着阳光看浓度:“再往里面加200毫升的氨基酸溶液,能促进颖花发育,减少退化。”她转过身,又指着旁边一个装满黄色药液的桶说:“那是预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噻唑锌药剂,稀释500倍,等会儿给东边的水稻田喷一遍,这病在高温高湿天容易爆发,得提前防。”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们在玉米田搭建遮阳棚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太阳最毒的时候。他们用竹竿在田里插成方形的架子,间距5米,再把黑色的遮阳网拉在架子上,网眼不大不小,既能挡住30%的阳光,降低穗层温度,又不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小张,把遮阳网拉紧点,别让风刮松了!”老河喊着,手里的绳子勒得手掌发红。小张应了一声,用力拽着遮阳网的边角,汗水顺着他的下巴往下滴,落在泥土里,瞬间就没了踪影。“等会儿搭完这边,咱们去清理排水沟,把里面的杂草和淤泥掏干净,不然暴雨来了排不出水。”老河擦了擦汗,望着远处的排水沟,心里盘算着进度。

可就在当天傍晚,意外突然来了。负责巡查水稻田的队员小吴,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拿着一株水稻,稻叶的边缘发黄,叶鞘上沾着一层黏糊糊的黄色菌脓,用手一摸,滑溜溜的,闻起来有股腥臭味。“周叔!不好了!东边的水稻田有好几株都这样,叶鞘里的幼穗好像也烂了!”小吴的声音带着慌,手里的水稻在抖。

老周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接过水稻,小心翼翼地剥开叶鞘,里面的幼穗已经变成了褐色,轻轻一碰就有褐色的汁液流出来,原本饱满的颖花皱巴巴的,像被水泡过的纸。“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东边水稻田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都在颤,“水稻幼穗烂了,情况不对劲!”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赶到时,东边的水稻田已经有一片区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发黄的稻叶在翠绿的田里格外扎眼,风一吹,菌脓沾在旁边的植株上,像撒了一层黄色的粉。苏晚晴立刻用无菌棉签沾了点菌脓,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又用病菌检测仪进行分析,屏幕上的结果出来时,她的脸色瞬间变了:“是‘溃穗变异体’!是细菌和虫子的复合变异体——溃穗细菌分泌的菌脓会粘在叶鞘上,顺着雨水或露水扩散,噬穗虫藏在叶鞘里,啃食幼穗的同时,还会把细菌带到其他植株上。这玩意儿在30c以上的高温高湿环境下,一天就能扩散一亩地,现在夏至天刚好是它的爆发期!”

老郑拿着病虫害检测仪,在旁边的小麦田和玉米田测了一圈,屏幕上的数据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小麦田已经检测到低浓度的细菌,玉米雌穗上也发现了噬穗虫的卵!要是不赶紧控制,最多24小时,所有地块的幼穗都会被毁掉!”他的手紧紧攥着检测仪,指节都发白了,“天气预报说明天还有雷阵雨,雨水会让菌脓更快扩散,咱们没时间了!”

林墨立刻在田埂上召集所有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却没人后退。“溃穗变异体的要害是‘菌脓传病、虫带病菌、风雨助虐’,要阻击它,就得‘杀菌杀虫一起上,阻断传播别漏项’。”林墨的声音沉稳,像一颗定海神针,“老郑,你现在就去改植保无人机,加装‘菌脓吸附’模块,喷药的时候能把叶鞘上的菌脓吸下来,减少传播源;再把智能灌溉系统的排水速度调快,暴雨来的时候,10分钟内必须把田里的水排干。苏医生,你调配‘双效阻击药剂’——噻唑锌杀细菌,吡虫啉杀噬穗虫,比例1:0.8,再加入0.5份的磷酸二氢钾,稀释200倍,既能治病杀虫,又能给幼穗补营养;另外准备强氯精,给感染区的土壤消毒。老周,你带农务组把感染的植株连根拔了,装在密封袋里焚烧,别让细菌和虫子扩散;再用生石灰在感染区周围挖50厘米深的隔离沟,生石灰遇水放热,能杀死沟里的细菌和虫卵。老河,你带船员们把所有的排水沟都清理干净,保证排水通畅;再给水稻田的遮阳棚加一层防雨布,减少雨水落在田里的量,降低菌脓扩散的速度。”

“明白!”所有人齐声应和,转身就往各自的岗位跑。老郑带着机械组的队员,扛起无人机零件往临时车间跑,焊枪的火花再次亮起,小李拿着扳手,正在给无人机加装菌脓吸附模块的滤网,滤网的孔径只有0.2毫米,刚好能挡住菌脓,又不会影响药剂喷洒。“郑工,滤网装好了,现在测试吸附效果!”小李喊着,启动无人机,在感染区的水稻田上空飞了一圈,下来时,滤网上沾着一层黄色的菌脓,效果比预想的还好。

苏晚晴的配药点已经忙得不可开交,陈阳按照配方,把噻唑锌和吡虫啉倒进大桶里,比例一点都不敢错,清水倒进去后,他用木棍快速搅拌,手臂都酸了。“苏姐,这桶药剂能喷2亩地,已经装了5桶了!”陈阳把搅拌好的药剂递给旁边的队员,又拿起一袋强氯精,准备稀释后给土壤消毒。苏晚晴手里拿着一个试管,正在检测药剂浓度:“浓度刚好,喷的时候要重点喷叶鞘和幼穗,别漏了缝隙里的虫子。”她的嗓子有点哑,却还是一遍遍地叮嘱队员,生怕出一点差错。

老周带着农务组的人在感染区拔病株,每个人都戴着厚厚的手套和口罩,把病株连根挖起,装进密封袋里,扎紧袋口,再搬到田边的空地上,准备焚烧。小王拿着病菌检测仪在旁边监测,每拔完一株,就测一下周围的土壤:“周叔,这片土壤的细菌浓度已经降下来了,生石灰隔离沟起作用了!”老周点点头,擦了擦脸上的汗,又弯腰去拔下一株,腰杆因为长时间弯腰已经直不起来,却还是咬牙坚持着:“快拔,别等天黑,天黑前必须把感染区的病株都清完!”

老河带着船员们清理排水沟时,天已经快黑了。他们拿着铁锹,把排水沟里的杂草和淤泥一点点掏出来,堆在田埂上,再用手把缠在沟壁上的水草扯下来。“小张,把沟底的石头搬开,别挡住水流!”老河喊着,用力把一块卡在沟里的石头搬起来,扔到田埂上。小张的手上磨出了水泡,却还是没停:“河叔,再清理20米,这条沟就通了!”船员们的衣服都被泥水打湿了,贴在身上,却没人抱怨,他们知道,排水沟通了,暴雨来的时候才能保住幼穗。

可就在晚上8点,负责监测小麦田的队员突然跑过来,大喊着:“周叔!北头小麦田的缓冲区出现了菌脓!有好几株小麦的幼穗已经开始腐烂了!”

林墨立刻带着老周和苏晚晴赶到北头小麦田,借着探照灯的光,能看到小麦的叶鞘上沾着黄色的菌脓,剥开后,里面的幼穗已经变成了褐色,噬穗虫在里面爬来爬去。苏晚晴快速检测后,脸色严肃地说:“是噬穗虫从水稻田爬过来了,带着细菌突破了缓冲区!必须立刻喷药,不然会扩散到整个小麦田!”

林墨当机立断:“老郑,调两台无人机过来,低空飞行,重点喷小麦的叶鞘和幼穗,药剂浓度提高50%;老周,组织队员用手动喷雾器补喷,确保每一株都喷到;苏晚晴,调配针对性的杀虫剂,加入甲维盐,增强对噬穗虫的杀灭效果!”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探照灯把小麦田照得如同白昼,无人机低空飞行,药剂像细雨一样落在小麦上,队员们拿着手动喷雾器,对着每一株小麦的叶鞘仔细喷洒,手臂酸了就换一只手。苏晚晴快速调配出新的杀虫剂,陈阳提着药桶一路小跑送到田间,药剂喷下去后,没过多久,噬穗虫就从叶鞘里掉了出来,一动不动。

接下来的一整夜,所有人都没合眼。无人机在田里来回穿梭,喷药、吸附菌脓;队员们轮流值守,每隔一小时就巡查一次,发现有菌脓的植株就立刻处理;老郑坐在中控屏前,盯着灌溉系统和雨量监测器的数据,生怕出一点差错;苏晚晴每隔半小时就检测一次药剂效果,根据数据调整配方;老周和老河则在田里来回走动,查看隔离沟和排水沟的情况,确保没有漏洞。

天快亮的时候,最后的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地块的溃穗细菌浓度降到了安全值以下,噬穗虫的死亡率达到了100%,缓冲区没有新的感染迹象,安全区的幼穗长势正常,颖花分化继续推进。“成功了!溃穗变异体被阻击住了!”老周激动地举起穗部监测仪,屏幕上显示“小麦颖花退化率8%,水稻幼穗分化正常,玉米籽粒雏形饱满”,他的声音哽咽着,周围的队员们瞬间欢呼起来,欢呼声在清晨的田野上回荡,盖过了鸟鸣。

当天上午,太阳再次升起时,田野里的景象焕然一新。小麦的幼穗重新恢复了淡绿色,颖花舒展着;玉米的雌穗外皮翠绿,花丝上沾着花粉;水稻的幼穗继续分化,叶鞘上的菌脓已经被清理干净。老郑正在调试灌浆期要用的籽粒监测仪,苏晚晴在调配灌浆期的营养液,老周在记录每块田的幼穗数据,老河带着船员们拆除多余的遮阳棚——所有人都在为接下来的灌浆期做准备。

林墨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充满生机的田野,心里满是踏实。夏至的高温还在继续,但他们已经打赢了孕穗期的这场仗。接下来,就是灌浆期,那是决定籽粒饱满度的最后一关,他们知道,只要继续并肩作战,就没有跨不过的坎,秋天的丰收,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