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34章 夏至旺长期与噬秆变异体的抵御

夏至的骄阳炙烤着黎明新城的田野,空气里弥漫着作物生长的青涩气息。玉米秆已经长到两人高,粗壮的茎秆顶着淡紫色的雄穗,下面挂着饱满的雌穗,丝绦般的花丝垂下来,像一串串紫红色的玛瑙;大豆棵子也长到了半人深,椭圆形的叶片层层叠叠,藏在叶腋间的豆荚已经鼓了起来,轻轻一碰就能感受到里面豆子的轮廓;水稻田则是一片浓绿,孕穗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风一吹,整片稻田泛起绿色的波浪。这是全年作物生长的“黄金期”,也是最脆弱的“攻坚期”——作物既要快速积累养分,又要抵御高温和病虫害,一旦茎秆受损或养分流失,之前的护苗成果会瞬间清零,秋天更是连半粒粮食都收不到。联盟全员的神经都绷到了最紧:老周的农务组盯着作物孕穗结荚情况,老郑的机械组维护灌溉和控旺设备,苏晚晴的医疗组调配抗高温和防病害药剂,河港的船员则忙着给作物绑扶茎秆、清除杂草,每个人的皮肤都被晒得黝黑,却盯着作物茎秆和果实的眼神格外灼热——这挺拔的秆、饱满的荚,就是秋天颗粒归仓的保证。

老周每天背着“作物生长监测仪”在田野里穿梭,仪器的探头先是对准玉米的雌穗,屏幕上跳出“雌穗长度22cm,花丝活力85%,授粉率预估90%”,接着又贴在大豆的豆荚上,显示“豆荚数量6个\/株,单荚粒数3-4粒,饱满度优良”。“北头玉米地授粉没问题,南头大豆地得再补一次叶面肥,豆荚有点偏瘦!”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带着高温炙烤后的沙哑。他踮起脚,扒开玉米叶查看雌穗,花丝还保持着鲜亮的紫红色,没有枯萎的迹象,“按这授粉率,每亩玉米能收1200斤,比去年多200斤!”

旁边的小王正用“土壤墒情仪”测水稻田的土壤,探头插进土里15厘米,屏幕上显示“土壤含水量25%,墒情适宜,不用浇水”。“周叔,水稻田墒情刚好,再浇水就涝了,反而影响孕穗!”小王一边记录一边说,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稻田里,瞬间没了踪影。老周递给他一瓶水:“再去西边玉米地测测,那里土壤沙性大,容易缺水,要是含水量低于20%,立刻通知老河开灌溉机!”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玉米地旁调试“智能灌溉控旺一体机”。这是老郑在清明后花了一个月改装的,机身一侧装着“滴灌带接口”,能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调节浇水量,另一侧则有“控旺药剂喷洒装置”,可以精准控制玉米的高度,防止倒伏。“你看,这机器的墒情传感器每隔10米一个,能实时传输数据,土壤缺水就自动滴灌,不缺水就停;控旺药剂按每亩300毫升的量喷,刚好能让玉米秆长粗,还不影响结穗。”老郑拍着机器的控制面板,眼里满是骄傲,“去年玉米长太高,刮了场风就倒了一半,今年有这设备,就算刮大风也不怕!”

小李正在测试“远程联动”功能,他在平板上点了“南头大豆地喷肥”,机器立刻移动到大豆地边缘,喷头调整角度,将稀释后的叶面肥均匀地喷在豆荚上。“郑工,这联动太精准了!喷肥只喷豆荚,不浪费在叶片上!”小李兴奋地说,手在平板上滑动,查看各地块的墒情数据。老郑笑着递给他一顶草帽:“夏至的太阳毒,别晒伤了;另外,记得每天校准一次传感器,数据不准会影响灌溉和喷药!”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田野旁搭了“作物健康站”,桌子上摆着“抗高温营养液”和“病虫害检测仪”。陈阳正按照比例调配营养液——用磷酸二氢钾、氨基酸、芸苔素和清水按1:0.8:0.1: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在专用的喷药桶里。“苏姐,营养液调好了,这一桶能喷3亩地,够北头玉米地用了!”陈阳一边说一边扛着喷药桶往玉米地走,防晒服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苏晚晴喊住他:“喷的时候要在早上9点前,温度太高喷药会烧叶;另外,喷完后检查有没有漏喷的地块,漏了要补!”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玉米地绑扶茎秆,他们手里拿着竹竿和绳子,将长得较高的玉米秆两两绑在一起,形成支撑。“小张,绑的时候别太用力,勒坏茎秆就麻烦了!”老河一边绑一边说,船员们的手上磨起了茧子,却依然小心翼翼——玉米秆里的维管束要是被勒断,养分就运不到雌穗,雌穗会慢慢干瘪。“每两棵绑一组,间距保持50厘米,这样既能防倒伏,又不影响通风!”老河擦了擦额角的汗,阳光照在他黝黑的皮肤上,泛着油光。

可就在旺长期的第七天,意外突然发生。负责玉米地监测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捧着一根折断的玉米秆——玉米秆的中部是空的,内壁附着一层白色的菌丝,里面还有几条白色的小虫子在蠕动,原本饱满的雌穗已经开始干瘪,花丝也变成了褐色。“周叔!不好了!玉米秆空了!北头玉米地已经有几十棵这样的了,有的秆直接断了,雌穗掉在地上!”

老周的心瞬间揪紧,他接过玉米秆,用放大镜仔细看——菌丝紧紧贴在茎秆内壁,虫子啃食过的地方留下了细小的孔洞,维管束已经被破坏,里面的养分痕迹消失殆尽。“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北头玉米地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颤,“玉米秆被蛀空,雌穗干瘪,情况严重!”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赶到时,北头玉米地已经出现了一片“断秆区”——上百棵玉米秆要么拦腰折断,要么歪歪斜斜地倒在地上,干瘪的雌穗散落在田间,和周围挺拔的玉米形成刺眼的对比。苏晚晴立刻用无菌棉签沾取茎秆内壁的菌丝,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秆变异体’!这是专门破坏作物茎秆的复合变异体——有噬秆幼虫和腐秆菌丝,噬秆幼虫钻进茎秆内部,啃食维管束和髓部,导致茎秆空心、易折断;腐秆菌丝则附着在幼虫啃食的伤口上,进一步破坏茎秆组织,还会分泌‘枯秆毒素’,让雌穗和豆荚干瘪;更可怕的是,它们靠风雨和农具传播,幼虫还会钻进土壤越冬,要是不及时抵御,不仅今年的作物会绝收,明年的土地也会被污染!”

老郑用“病虫害检测仪”测旁边的土壤和大豆秆,屏幕上显示“噬秆幼虫密度15头\/平方米,腐秆菌丝感染率20%,已经扩散到南头大豆地!”。“现在北头8亩玉米地受污染,大豆地也有5亩出现幼虫蛀秆的情况!而且最近高温高湿,刚好适合幼虫繁殖和菌丝生长!”老郑的眉头拧成死结,语气凝重:“必须在24小时内抵御住,不然幼虫会在茎秆里化蛹,到时候更难杀死,整个新城的耕地都会被污染!”

林墨立刻在玉米地旁搭起临时指挥部,高温让空气都变得燥热,指挥部里的气氛却像结了冰。“噬秆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蛀秆断秆、毒素枯荚、土壤留种’,抵御的关键是‘茎秆杀虫、土壤灭菌、扶秆保果’。”林墨开门见山,目光扫过每个人,“老郑,你先改装设备,怎么往茎秆里杀虫,还要处理断秆和土壤?”

老郑立刻掏出一张草图,铺在桌上,汗水滴在纸上,他用袖子擦了擦:“第一,改装‘茎秆精准注射机’——用特制的针头插进茎秆,将杀虫剂精准注入内部,杀死幼虫和菌丝,针头直径只有2毫米,不会损伤健康茎秆;第二,制作‘土壤深层灭菌机’——能将灭菌剂注入土壤30厘米深,杀死土壤里的幼虫和蛹,还能破坏菌丝的孢子;第三,升级‘断秆扶正修复机’——加‘茎秆固定夹’,能将折断但没完全断开的玉米秆固定住,再注射营养液,帮助恢复养分运输。机械组6个人,1小时内改好3台注射机、2台灭菌机、1台扶正修复机!”

“药剂我来调整!”苏晚晴接过话,从医疗箱里拿出药剂瓶,手指因为长时间握药剂瓶而有些发白:“普通杀虫剂进不了茎秆内部,我要调配‘双效茎秆杀虫灭菌剂’——用氯虫苯甲酰胺(杀幼虫)、戊唑醇(杀菌丝)、渗透剂按1:0.9:0.6的比例混合,加水稀释20倍,注射进茎秆后能快速扩散,同时杀死幼虫和菌丝;另外,还要准备‘土壤防虫剂’,用毒死蜱颗粒和腐殖酸按1:5的比例混合,撒在土壤表面,翻耕后能杀死幼虫和蛹;再调配‘果穗保活营养液’,用蔗糖、氨基酸、微量元素肥混合,注射进受损茎秆,保住雌穗和豆荚!”

老河也立刻表态:“河港的船员负责‘人工辅助和断秆清理’!我们先把完全折断的玉米秆和大豆棵子清理出来,集中焚烧,防止幼虫扩散;再帮着用注射机给健康茎秆注射药剂,加快进度;另外,我们还能给大豆地搭‘临时支架’,防止更多大豆秆倒伏!”

老周最后补充:“农务组负责‘逐株检测和保果’——注射机处理一株,我们就用检测仪测一株,确保幼虫和菌丝都被杀死;同时检查雌穗和豆荚的活力,活力低的就注射营养液;另外,还要记录每块地的感染情况,制定后续的土壤改良计划,防止明年复发!”

“现在是上午10点,11点前完成设备和药剂准备,11点半开始抵御作业,明天上午10点前必须完成所有地块处理!”林墨看了看手表,阳光已经开始变得毒辣,“大家抓紧,每多等一小时,就多一片茎秆被蛀空,多一批果穗干瘪!”

命令下达后,所有人像被点燃的火焰般行动起来。机械组的队员扛着注射机零件往玉米地跑,老郑亲自给针头校准位置,确保能精准插进茎秆中部,小李拿着药剂瓶往注射机的药箱里倒:“郑工,注射量调多少合适?多了会烧秆,少了杀不死虫!”“每根玉米秆注射5毫升,大豆秆注射3毫升,这个量刚好能扩散到整个茎秆!”老郑一边说一边按下注射机的开关,针头“噗”地一声插进玉米秆,药剂顺着针头缓缓注入,茎秆上没有留下明显的损伤。

医疗组的配药点设在指挥部旁,三个大塑料桶分别装着茎秆杀虫灭菌剂、土壤防虫剂和果穗保活营养液。陈阳按比例将氯虫苯甲酰胺和戊唑醇倒入桶里,老周拿着长棍用力搅拌,药液泛起淡淡的乳白色:“陈阳,氯虫苯甲酰胺的量再核对一遍!20斤水加1斤药,多了会有残留,影响粮食安全!”“周叔,我算三遍了,这桶水200斤,刚好10斤药,能注射4000根玉米秆!”陈阳举着量杯,刻度线清晰可见,分毫不差。

赵磊的第三组队员推着注射机进入北头玉米地,小王负责操作机器,针头精准地插进每一根玉米秆,小李则在后面用检测仪检查:“这根秆里的幼虫死了!菌丝也没活性了!”旁边的船员们则忙着清理断秆,将完全折断的玉米秆搬到田埂旁,堆成一堆,准备焚烧。老周跟在后面,用营养液注射枪给受损的雌穗注射:“这雌穗还有救!注射营养液后,花丝能恢复活力,还能授粉!”

河港的老河带着另一队船员在南头大豆地搭临时支架,他们用竹竿和铁丝搭成简易的架子,将倾斜的大豆秆支撑起来,防止进一步倒伏。“小张,这根大豆秆里有幼虫!快用注射机打药!”老河发现一根大豆秆上有虫洞,立刻喊来操作注射机的队员,针头插进虫洞附近,药剂注入后,很快就有死幼虫从虫洞里掉出来。

可就在下午3点,负责水稻田监测的队员突然报告:“周叔!水稻秆也发现虫洞了!是噬秆幼虫爬过去的!水稻孕穗都干瘪了!”

林墨立刻赶到水稻田,苏晚晴正在给水稻秆注射药剂:“幼虫会顺着田埂爬,水稻田离大豆地近,被传染了!”林墨果断下令:“立刻调两台注射机到水稻田,老郑,把土壤灭菌机也调过来,给水稻田的土壤灭菌;老河,安排人在水稻田和大豆地之间挖隔离沟,撒上土壤防虫剂,防止幼虫再扩散!”

队员们立刻行动,调设备、挖隔离沟、撒防虫剂,经过两个小时的紧急处理,水稻田的幼虫和菌丝终于被控制住,干瘪的孕穗也有一部分恢复了活力。“以后每小时检查一次隔离沟,防虫剂少了就补撒!”林墨对着对讲机严肃地说,所有人都齐声应和——夏至的高温让变异体活跃,半点松懈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接下来的一天里,所有人都在高温下与噬秆变异体抗争。白天,他们在田野里注射药剂、灭菌土壤、清理断秆;晚上,探照灯把田野照得如同白昼,注射机和灭菌机还在运转,值守的队员们轮流盯着地块,防止幼虫夜间扩散。老周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又晒干,结出了白色的盐渍,却依然坚持逐株检测;老郑的手被注射机的针头划破,鲜血直流,他用碘伏消毒后缠上纱布,继续调试设备;苏晚晴的嗓子因为长时间指导配药而变得沙哑,却依然在给队员们讲解药剂使用注意事项;老河和船员们的脚在田埂上磨起了水泡,他们挑破水泡继续干活,没有一个人叫苦。

第二天上午10点,最后一次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地块的噬秆幼虫死亡率100%,腐秆菌丝活性为零,受损的茎秆基本恢复养分运输,雌穗和豆荚的活力也回到了正常水平。“成了!噬秆变异体被彻底抵御住了!作物保住了!”老周激动地举起检测仪,屏幕上的绿色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高温下的疲惫瞬间被喜悦冲散,欢呼声在田野里久久回荡。

当天中午,阳光依然毒辣,却挡不住大家的好心情。食堂特意煮了绿豆汤,送到田野里,队员们围坐在田埂上,喝着冰凉的绿豆汤,看着眼前挺拔的玉米秆和饱满的豆荚,脸上满是欣慰。

老河喝了一口绿豆汤,对林墨说:“以前在末日里,夏天作物要么被虫吃,要么被风吹倒,从来没收过这么好的长势,现在有了这些设备和药剂,再厉害的变异体也不怕了!”

林墨笑着点头:“接下来就是灌浆期了,那是决定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期。老郑要提前检修灌浆期需要的设备,比如叶面肥喷洒机和水分监测仪;苏医生要调配灌浆期专用的营养液,帮助粮食积累养分;老周则要统计各地块的作物生长情况,制定灌浆期的管理计划;另外,咱们还要提前准备收割设备,等灌浆期结束,就能收割了!”

老周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作物生长统计表,上面详细记录了每种作物的株数、果穗数、豆荚数:“玉米每亩1800株,每株1个雌穗;大豆每亩2500株,每株6个豆荚;水稻每亩20万株,每株1个稻穗,按这数量,今年的产量肯定能创纪录!”

苏晚晴也补充道:“我已经开始研究灌浆期的营养液配方了,主要以高钾高糖为主,能促进淀粉和蛋白质的积累,让粮食更饱满;另外,我还会准备一些防早衰的药剂,防止作物在灌浆期提前枯萎!”

老郑接过话,手里拿着收割设备的检修清单:“我已经把收割机拉出来了,正在检查割台和脱粒装置,还要加‘秸秆粉碎功能’,收割后直接把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另外,我还会改装粮食烘干机,收割后能快速烘干粮食,防止发霉!”

夏至的阳光洒在田野上,玉米的雄穗在风中轻轻摇晃,大豆的豆荚泛着油光,水稻的稻穗沉甸甸的。林墨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心里满是希望——从春耕到护苗,再到现在的旺长期,他们一次次抵御住变异体的威胁,守住了作物的生机。

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夏至,他们在高温下抵御噬秆变异体,守住了作物的茎秆和果实;接下来的灌浆期,他们会精心呵护,让粮食积累足够的养分;秋天,他们会迎来丰收,将粮食堆满仓库;冬天,他们会安稳过冬,为明年的耕种做准备。

在这片被阳光滋养的土地上,末日里的丰收,正一步步靠近。每个人都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永不放弃,就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属于黎明新城的繁荣与希望。夕阳西下,将田野染成了金黄色,队员们收拾好工具,说说笑笑地往新城走去,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像一道道充满力量的剪影,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