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32章 立春春耕期与噬种变异体的根除

立春的暖阳终于撕开大寒的冷雾,洒在黎明新城的田野上。冻土在阳光下慢慢解冻,踩上去软乎乎的,还带着湿润的泥土香;仓库里的种子袋早已拆开,玉米种粒饱满、泛着油光,水稻种浸泡在温水中催芽,大豆种则摊在竹筛上晾晒,每一粒都透着生机。这是全年的“生机起跑线”——春耕播种的质量直接决定全年收成,种子不发芽、土壤没肥力,后续再努力都是空谈。联盟全员扑在田野上:老周的农务组筛选种子、测土壤肥力,老郑的机械组调试播种机,苏晚晴的医疗组调配土壤消毒剂,河港的船员则忙着翻耕土地,每个人的鞋子都沾着泥,却盯着种子和土壤的眼神格外亮——这颗颗种子,就是秋天的希望。

老周每天蹲在种子堆旁,手里拿着“种子发芽率测试仪”,从玉米种里随机抓出100粒,放进铺了湿纱布的托盘里。“玉米种发芽率92%!达标!”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满是振奋。他捏起一粒发了芽的水稻种,乳白色的芽尖顶破种皮,像个攥紧的小拳头,“按这发芽率,每亩地播20斤种,保准能出齐苗!”

旁边的小王正用“土壤肥力检测仪”测田野的土样,探头插进土里,屏幕上立刻跳出“有机质含量3.2%,氮磷钾充足!”。“周叔,这片地肥力够,不用补肥,直接能播种!”小王一边记录一边说,手里的检测仪还沾着泥,却舍不得擦——这是去年翻耕秸秆、堆肥的成果,每一寸土都透着劲儿。老周拍了拍他的肩膀:“再测西边那块地,去年种大豆的地,肥力可能差点,得提前补点腐殖酸!”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田野旁调试“智能播种机”。这是老郑在大寒时升级的,加了“种子消毒模块”——播种前先给种子喷一层杀菌剂,还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整播种深度,土湿就播浅点,土干就播深点。“你看,这播种行距调的30厘米,玉米苗长出来不挤;每穴播2粒种,就算一粒不发芽,还有备用的。”老郑拍着播种机的料斗,眼里满是得意,“去年人工播种,又慢又不均匀,今年这机器,一天能种5亩地!”

小李正在测试“播种-覆土联动”功能,他在播种机上输入“玉米”,机器立刻调整好参数,种子从料斗落下,后面的覆土轮紧跟着把土盖平,连镇压都省了。“郑工,这联动太顺了!不用再人工覆土,省了一半力气!”小李兴奋地说,老郑笑着递给他一瓶水:“春耕最赶时间,能省点劲就省点,咱们得趁土壤解冻及时播完!”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田野旁搭了“土壤消毒站”,大桶里装着“土壤灭菌剂”——用多菌灵、腐殖酸和清水按1:2:100的比例调配,既能杀死土壤里的病菌,又能补充有机质。“播种前先给土壤喷一遍灭菌剂,尤其是去年发生过变异体的地块,得重点喷;另外,种子催芽时也要泡一遍杀菌剂,防止带菌播种!”苏晚晴一边指导队员配药一边说,目光扫过催芽的水稻种,每一粒都得保证健康。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西边地块翻耕,拖拉机拉着犁铧,把冻土翻成松软的土块,后面跟着队员用耙子把土块耙碎。“小张,把腐殖酸撒匀点,每亩撒200斤,别多了也别少了!”老河一边指挥一边帮忙撒肥,手上沾了黑褐色的腐殖酸,却笑得开心——土壤肥了,庄稼才能长得好。“翻耕得细点,土块大了会压坏种子,出不了苗!”老河擦了擦额角的汗,春天的太阳虽然不烈,干活却照样出汗。

可就在播种的第三天,意外突然发生。负责玉米播种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捧着一把没发芽的种子——种子外皮发黑,剥开后胚乳发臭,有的甚至长出了白色的霉丝,原本该发芽的地方空空的。“周叔!不好了!玉米种不发芽了!东边播种的地块,挖开土看,种子全烂了!”

老周的心瞬间揪紧,他接过种子,用放大镜仔细看——霉丝下面的胚已经被啃空,土壤里还能看到细小的白色菌丝,缠在种子上。“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东边播种地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颤,“种子烂了不发芽,土壤有问题!”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赶到时,东边地块已经挖开了几个坑,里面的玉米种全是发黑腐烂的,和周围松软的土壤形成刺眼的对比。苏晚晴立刻用无菌棉签沾取土壤里的菌丝,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种变异体’!这是专门破坏种子和土壤的复合变异体——有噬种菌和耗肥菌丝,噬种菌会钻进种子内部,啃食胚乳和胚,导致种子腐烂不发芽;耗肥菌丝则在土壤里蔓延,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让土地变贫瘠;更可怕的是,它们会附着在播种机和农具上传播,要是不及时根除,所有播种的地块都会遭殃,今年就颗粒无收了!”

老郑用“土壤病菌检测仪”测旁边的土样,屏幕上显示“噬种菌浓度25个\/克,耗肥菌丝覆盖面积30%,已经扩散到南边地块!”。“现在东边5亩地受污染,播种机的料斗里也检测到菌丝!而且土壤解冻后湿度大,刚好适合变异体繁殖!”老郑的眉头拧成死结,语气凝重:“必须在20小时内根除,不然再播种也没用,种子照样烂!”

林墨立刻在田野旁搭起临时指挥部,风里带着泥土的腥气,指挥部里的气氛却像结了冰。“噬种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毁种耗肥、农具传播、致苗绝收’,根除的关键是‘农具消毒、土壤灭菌、补种保苗’。”林墨开门见山,目光扫过每个人,“老郑,你先改装设备,怎么给播种机彻底消毒,还要准备补种的设备?”

老郑立刻掏出一张草图,铺在桌上:“第一,改装‘农具高温消毒机’——用100c蒸汽给播种机、犁铧、耙子全面消毒,杀死附着的菌丝;第二,制作‘土壤深层灭菌机’——能把灭菌剂注入土壤20厘米深,彻底杀死土里的噬种菌和耗肥菌丝;第三,升级‘精准补种机’——加‘种子筛选模块’,只播健康种子,还能调整播种密度,补上烂种的空缺。机械组6个人,1小时内改好2台消毒机、1台灭菌机,调好1台补种机!”

“药剂我来调整!”苏晚晴接过话,从医疗箱里拿出药剂瓶,“普通灭菌剂杀不死耗肥菌丝,我要调配‘双效土壤消毒剂’——用恶霉灵(杀噬种菌)、噻唑锌(杀耗肥菌丝)、生根剂按1:0.8:0.4的比例混合,加水稀释50倍,既能灭菌,又能促进新种子生根;另外,还要准备‘种子浸种剂’,用高锰酸钾稀释后,给补种的种子泡10分钟,确保不带菌!”

老河也立刻表态:“河港的船员负责‘污染地块清理’!把东边受污染的土块翻起来,撒上生石灰暴晒,再喷消毒剂;另外,我们还能帮忙清洗农具,每用一次就消毒一次,绝不让菌丝传播!”

老周最后补充:“农务组负责‘逐块检测、精准补种’——灭菌机处理一块地,我们就测一块地的病菌浓度,达标了再补种;同时筛选健康种子,确保补种的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另外,还要给补种的地块多补点有机肥,把耗掉的肥力补回来!”

“现在是上午8点,9点前完成设备和药剂准备,9点半开始根除作业,明天凌晨4点前必须完成所有污染地块处理和补种!”林墨看了看手表,土壤还在慢慢解冻,“大家抓紧,春耕误一天,秋收少一成!”

命令下达后,所有人像拧紧的发条般行动。机械组的队员扛着消毒机零件往播种机旁跑,老郑亲自给蒸汽喷头校准角度,小李拿着温度计测蒸汽温度:“郑工,蒸汽能到100c吗?够不够杀死菌丝?”“放心,100c的蒸汽能穿透农具缝隙,再顽固的菌丝也活不了!”老郑一边说,一边启动消毒机,白色的蒸汽裹着播种机,瞬间腾起白雾。

医疗组的配药点设在指挥部旁,两个大桶分别装着双效土壤消毒剂和种子浸种剂。陈阳按比例将恶霉灵和噻唑锌倒入桶里,老周拿着长棍用力搅拌,药液泛起淡淡的浅褐色:“陈阳,恶霉灵的量再核对一遍!50斤水加1斤药,多了会烧种子!”“周叔,我算三遍了,这桶水50斤,刚好1斤药!”陈阳举着量杯,刻度分毫不差。

赵磊的第三组队员推着土壤灭菌机进入东边地块,机器的喷头插进土里,消毒剂均匀地注入深层土壤;旁边的船员则忙着撒生石灰,白茫茫的石灰粉盖在土块上,像给土地盖了层保护膜。“快!测病菌浓度!”老周蹲在地上,用检测仪插进消毒后的土壤,屏幕上显示“噬种菌浓度0个\/克,安全!”,他立刻喊:“可以补种了!”

老河带着船员清洗农具,播种机的料斗、犁铧的缝隙,都用消毒水擦得干干净净,连耙齿都没放过。“小张,再擦一遍!别漏了料斗角落,那里容易藏菌丝!”老河一边擦一边说,手上的手套沾了消毒水,却不敢停——农具干净了,种子才能安全。

可就在下午1点,负责南边地块监测的队员突然报告:“周叔!南边地块的大豆种也开始烂了!是消毒后的耙子没擦干,带了菌丝!”

林墨立刻赶到南边地块,苏晚晴正在给土壤喷消毒剂:“农具消毒后得晾干,不然残留的水分会让菌丝复活!”林墨果断下令:“立刻给所有农具加设‘烘干模块’,消毒后烘干再用;老周,调补种机到南边,优先补种大豆;老河,安排人盯着农具消毒,每一步都要检查!”

队员们立刻行动,加烘干模块、喷消毒剂、补种大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急处理,南边地块的烂种情况终于被控制。“以后农具消毒后必须烘干,检测合格才能用!”林墨对着对讲机严肃地说,所有人都齐声应和——春耕的每一步都不能错,错了就是绝收的风险。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所有人都在田野上连轴转。白天,他们消毒农具、灭菌土壤、精准补种;晚上,探照灯把田野照得像白昼,灭菌机还在运转,补种机还在作业。老周的膝盖蹲得发麻,却依然坚持逐块检测;老郑的手被蒸汽烫了个红印,却依然在调试设备;苏晚晴的嗓子被消毒水的气味呛得发哑,却依然在指导配药;老河和船员们的衣服沾满泥水,却依然在清洗农具。

明天凌晨4点,最后一块补种地块的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地块的噬种菌浓度为零,土壤肥力恢复,补种的种子已经开始冒芽尖。“成了!噬种变异体被彻底根除了!种子发芽了!”老周激动地举起检测仪,屏幕上的绿色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晨雾里的田野,终于透出了生机。

当天上午,阳光洒在补种后的田野上,嫩绿的芽尖从土里钻出来,像星星点点的绿宝石。老郑的播种机停在田埂旁,还带着消毒后的水汽;苏晚晴的消毒剂桶空了大半,却换来了健康的土壤;老河的船员们正在给芽苗浇定根水,脸上满是笑意。

林墨蹲在田埂上,看着刚冒芽的玉米苗,心里满是踏实。老周走过来,递给他一粒健康的玉米种:“你看,这粒种要是没处理,也得烂在土里,现在好了,咱们的苗齐了!”林墨点头笑着:“这是所有人的功劳,春耕的第一关,咱们守住了。”

老郑也走过来,手里拿着夏季灌溉设备的草图:“接下来就得等苗长,我得提前检修灌溉机,夏天浇水不能断;还要给苗床加‘防虫网’,防止后面的变异体啃苗!”

苏晚晴补充道:“我会定期检测土壤和苗情,把噬种变异体的资料加进手册,明年春耕前提前消毒土壤,不让它再出现!”

老河拍了拍田埂:“等苗再长高点,咱们就去河港引水,保证地里不缺水,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

立春的阳光越来越暖,田野里的芽苗在风中轻轻摇晃,像在向黎明新城的人们点头。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立春,他们在田野里根除噬种变异体,守住了春耕的生机;接下来的清明,他们会护苗生长;夏天,他们会对抗高温和虫害;秋天,他们会迎来又一轮丰收,让黎明新城的家园,在末日里愈发坚固、充满希望。

在这片被绿芽覆盖的土地上,末日里的丰收,正从这里起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