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24章 立春育种准备与噬种变异体的防治

立春的风带着暖意吹进黎明新城,积雪开始融化,顺着仓库的屋檐滴成细流,田野里的冻土渐渐松软,踩上去能留下浅浅的脚印。这是全年种植的“起点关键期”——立春育种准备,所有种子必须在半个月内完成筛选、消毒、催芽,否则错过最佳播种期,全年收成都会受影响。联盟的节奏从冬季的平缓突然加快:老郑的机械组忙着调试“智能种子培育箱”,老周的农务组筛选去年留存的种子,苏晚晴的医疗组做种子检疫,河港的船员则在田边修整灌溉渠,连畜牧据点的人都来帮忙翻晒种子,每个人的手上都沾着泥土或种子,眼底却闪着期待的光——春天的种子,就是明年的希望。

老周每天守在种子晾晒场,手里捧着“种子品质分级表”和“千粒重秤”。分级表上把种子按饱满度分成三级,只有一级种子才会用于育种;千粒重则能算出种子的发芽潜力。“玉米一级种子:千粒重305克,饱满度96%;水稻一级种子:千粒重28克,饱满度94%!”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满是振奋。他从竹筛里抓了一把玉米种子,颗粒均匀,色泽鲜亮,放在手心轻轻揉搓,“按这品质,明年发芽率肯定能超过90%,比去年还高!”

旁边的小王正用“种子风选机”筛选大豆种子——机器靠风力吹走空瘪种子,饱满的则落在下方的布袋里。“周叔,这风选机真好用,空瘪种子全吹出去了,剩下的个个饱满!”小王一边把筛选好的种子装袋,一边说,额头上已经冒出细汗。老周递给他一瓶水:“别贪快,每批种子都要筛两遍,漏了空瘪的,播种后就会缺苗,还得补栽,更麻烦。”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培育室调试“智能种子培育箱”。这是老郑冬天改装的核心设备,能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还加了“发芽监测摄像头”,能实时观察种子发芽情况。“你看,玉米种子催芽温度设为28c,湿度65%,每天光照8小时,按这个参数,3天就能露白。”老郑指着培育箱的显示屏,上面的曲线图实时显示着环境数据,“我还加了‘异常报警’功能,温度偏差超过2c就会提醒,不会像去年那样,因为温度忽高忽低坏了一批种子。”

小李正在测试“远程观察”功能,他用平板连接培育箱的摄像头,屏幕上清晰地看到种子躺在湿润的育苗纸上,连种皮的纹路都能看清。“郑工,远程观察太方便了!以后不用总跑培育室,在指挥部就能看发芽情况!”小李兴奋地说,老郑笑着敲了敲培育箱:“这设备我调试了一个月,就是为了省心——播种前事多,能省点时间就省点。”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培育室旁搭了“种子检疫站”,桌上摆着显微镜、培养皿和“种子毒素检测仪”。陈阳正用镊子夹起一粒水稻种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苏姐,这粒种子没问题,胚是活的,没发现虫蛀痕迹!”苏晚晴则在调配“种子消毒药剂”——用高锰酸钾和清水按1:1000的比例混合,种子浸泡10分钟就能杀死表面的病菌和虫卵。“这消毒剂浓度刚好,既能消毒,又不会损伤种子胚,泡完晾干就能进培育箱。”苏晚晴一边搅拌药剂一边说,目光落在旁边的种子袋上,心里盘算着要在三天内完成所有种子的检疫。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田边修整灌溉渠,他们用铁锹把渠底的淤泥挖出来,再用石块把渠壁砌整齐,防止漏水。“小张,把渠底的碎冰碴清干净,别等灌溉的时候堵了水管!”老河一边挖淤泥一边说,船员们的裤腿已经沾满泥水,却没人抱怨。“灌溉渠修不好,播种后浇水就麻烦,种子缺水发不了芽,之前的准备就全白费了!”老河擦了擦汗,看着远处的田野,眼里满是期待——他还等着播种后,看着幼苗从土里钻出来,那是最让人安心的景象。

可就在育种准备的第八天,意外突然来了。负责检查玉米种子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捧着一把发霉的玉米种子——种子表面长着白色的霉斑,轻轻一捏,种皮就碎了,露出里面发黑的胚,闻起来还有股酸臭味。“周叔!不好了!种子发霉了!培育室里的玉米种子已经有好几袋这样的了,有的种子胚都烂了!”

老周的心瞬间沉了下去,他接过种子,用放大镜仔细看——霉斑下面有细小的虫孔,胚已经坏死,这绝不是普通的受潮发霉。“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培育室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切,“玉米种子发霉,胚被破坏,情况紧急!”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很快赶到,培育室里的几袋玉米种子已经被翻开,白色的霉斑在鲜亮的种子堆里格外刺眼。苏晚晴立刻用无菌棉签沾取霉斑,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种变异体’!这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种子胚里的复合变异体——既有真菌,又有微型线虫,真菌会分泌‘溶胚酶’破坏种子胚,线虫则以胚为食,还会在种子间蠕动传播;更可怕的是,它们能在培育箱的温暖环境里快速繁殖,一天就能污染相邻的种子袋,要是不及时防治,所有种子都会被毁掉,今年就没法播种了!”

老郑用“种子活力检测仪”检测旁边的健康种子,屏幕上显示“种子活力75%,已检测到低浓度真菌孢子”。“现在培育室有800斤玉米种子受污染,孢子已经扩散到旁边的水稻种子袋!而且这些变异体藏在种子内部,普通表面消毒杀不死,必须拆开种子,剔除坏种,再做深层消毒!”老郑的眉头拧成一团,语气凝重:“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防治,不然剩下的种子也会被污染,咱们今年就颗粒无收了!”

林墨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在培育室旁开紧急会,屋里的培育箱还在嗡嗡作响,气氛却紧张得让人窒息。“噬种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破坏种胚、内部寄生、快速传播’,防治的关键是‘坏种剔除、深层消毒、环境灭菌’。”林墨开门见山,目光扫过每个人,“老郑,你先改装设备,怎么快速剔除坏种,给种子做深层消毒?”

老郑立刻掏出一张草图,铺在桌上:“第一,改装‘种子胚活力分选机’——在风选机基础上加‘近红外检测模块’,能识别种胚是否完好,坏种自动分到废料箱;第二,制作‘种子深层消毒机’——用高压雾化喷头把消毒剂喷进种子内部,再用热风烘干,既能消毒,又不损伤种胚;第三,升级‘培育室灭菌系统’——加装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能杀死空气中的孢子和线虫,防止二次污染。机械组6个人,1小时内改好2台分选机、3台消毒机,装好4台紫外线灯!”

“药剂我来调整!”苏晚晴接过话,从医疗箱里拿出药剂瓶,“普通表面消毒剂没用,我要调配‘深层渗透消毒剂’——用戊唑醇(杀真菌)、阿维菌素(杀线虫)、渗透剂按1:0.5:0.3的比例混合,加水稀释80倍,能渗透到种子内部,同时杀死真菌和线虫;另外,还要准备‘培育室灭菌剂’,用过氧化氢溶液,稀释后喷洒地面和设备,彻底灭菌。”

老河也立刻表态:“河港的船员负责坏种处理!把剔除的坏种装进密封袋,运到远处烧掉,别让孢子扩散;另外,我们还能帮忙给培育室通风,配合灭菌系统工作!”

老周最后补充:“农务组负责种子分级检测——分选机分一批,我们就用活力检测仪测一批,确保好种率超过98%;同时记录每批种子的消毒情况,建立‘种子健康档案’;另外,还要安排人24小时盯着培育室的灭菌系统,确保设备不停机!”

“现在是上午8点,9点前完成设备和药剂准备,9点半开始防治作业,明天上午8点前必须完成所有种子处理和环境灭菌!”林墨看了看手表,“大家抓紧,时间不等人!”

命令下达后,所有人立刻行动。机械组的队员扛着分选机零件往培育室跑,老郑亲自给风选机加装近红外模块,小李拿着螺丝刀紧固螺丝:“郑工,近红外检测准吗?能分清好种和坏种吗?”“放心,我调试过,识别准确率99%,不会错把好种当成坏种!”老郑一边说,一边启动分选机测试,坏种果然被精准分到了废料箱。

医疗组的配药点设在培育室门口,两个大陶缸分别装着深层消毒剂和灭菌剂。陈阳按比例将戊唑醇和阿维菌素倒入陶缸,老周拿着长棍用力搅拌,药液泛起淡淡的乳白色:“陈阳,戊唑醇的量再核对一遍!80斤水加1斤戊唑醇,多了会杀死种胚!”“周叔,我算三遍了,这缸水80斤,刚好1斤戊唑醇!”陈阳举着量杯,刻度线清晰,分毫不差。

赵磊的第三组队员推着分选机进入培育室,小王操作分选机,玉米种子从进料口倒入,近红外模块快速扫描,好种落入布袋,坏种则掉进废料箱。“你看这分选机真厉害!坏种全挑出来了,好种个个饱满!”小王兴奋地喊,旁边的队员立刻把好种送到消毒机里,进行深层消毒。老周跟在后面,用活力检测仪实时监测:“种子活力85%!消毒效果达标!”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忙着处理坏种,他们把密封好的坏种袋搬上推车,运到仓库外的空地上,浇上酒精烧掉,黑色的烟雾带着焦味,却没人敢靠近——生怕孢子扩散。“小张,烧完后用灭菌剂喷一遍地面,别留死角!”老河一边指挥一边说,脸上满是严肃。

可就在下午1点,负责监测水稻种子的队员突然报告:“周叔!水稻种子里也发现了线虫!有好几粒种子的胚已经被吃掉了!”

林墨立刻赶到水稻种子区,苏晚晴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是从玉米种子袋里爬过来的线虫!培育室的缝隙没密封好!”林墨果断下令:“立刻用密封胶带把培育室所有缝隙封死!苏医生,给水稻种子加喷一次深层消毒剂;老郑,把水稻种子的分选标准再提高,确保剔除所有可疑种子!”

队员们立刻行动,封缝隙、加喷药剂、严格分选,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急处理,水稻种子里的线虫终于被清除。“以后每小时都要检查培育室的缝隙,绝不能再让线虫跑进来!”林墨对着对讲机严肃地说,所有人都齐声应和——种子是今年的希望,谁都不敢马虎。

接下来的一天里,所有人都连轴转。白天,他们在培育室里分选种子、深层消毒、环境灭菌;晚上,他们轮流值守,盯着培育箱和灭菌系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老周的眼睛熬得通红,却依然坚持每批种子都亲自检测;老郑的手上磨起了水泡,却依然在调试分选机的参数;苏晚晴的声音变得沙哑,却依然在指导队员调配药剂;老河和船员们的衣服被汗水和灰尘弄脏,却依然在处理坏种。

明天上午8点,最后一次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种子的好种率超过99%,培育室的孢子和线虫浓度为零,深层消毒后的种子活力达到88%,完全符合育种标准。“成了!噬种变异体被彻底防治住了!种子保住了!”老周激动地举起活力检测仪,屏幕上的绿色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培育室里的培育箱还在嗡嗡作响,仿佛在为胜利伴奏。

当天中午,联盟的食堂里举办了“噬种防治胜利小宴”。后勤组用去年的余粮煮了小米粥,蒸了红薯,还炒了一盘咸菜——简单的饭菜,却让每个人都吃得格外香。队员们围坐在桌子旁,手里捧着碗,脸上满是疲惫,却笑得格外安心。

老河喝了一口小米粥,对林墨说:“以前在末日里,别说育种了,能有种子种就不错了。现在咱们不仅有好种子,还能挡住这么难缠的变异体,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

林墨笑着点头:“接下来咱们就要进入‘春分播种期’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老郑要把培育好的幼苗移栽到田里,调试好播种机;苏医生要准备‘幼苗防护剂’,防止播种后被虫害;老周则要制定播种计划,按地块和作物种类安排播种顺序,先种玉米,再种水稻,最后种大豆;另外,咱们还要组织队员提前翻耕土地,施足底肥,为播种做好准备。”

老周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播种计划表,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个地块的播种时间、作物种类和负责人员:“东边地块3月20号种玉米,安排10个人,两台播种机;西边地块3月25号种水稻,安排12个人,三台插秧机;南边地块3月30号种大豆,安排8个人,两台播种机,刚好能错开,不会忙不过来。”

苏晚晴也补充道:“我已经调配好了‘幼苗防护剂’,用苦参碱(天然杀虫剂)和清水按1:500的比例混合,播种后喷在幼苗上,能防止地下害虫咬根;另外,我还会在田边放‘虫情监测灯’,实时监测害虫情况,早发现早防治。”

老郑接过话,手里拿着播种机的改装草图:“我还想给播种机加‘精准播种模块’,能控制每株的间距和深度,玉米间距30厘米,水稻深度2厘米,大豆深度3厘米,这样幼苗长得均匀,不会争夺养分;另外,我还打算在插秧机旁装‘施肥装置’,插秧的时候就能施肥,省不少事!”

午后的阳光透过食堂的窗户洒进来,落在满桌的饭菜和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远处的培育室里,种子已经开始露白,嫩绿的芽尖透着生机;田野里的灌溉渠已经修整完毕,等着播种后通水;黎明河的冰已经融化,河水潺潺流淌,像在为春天的播种伴奏。

林墨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踏实和希望。他知道,播种期或许还会有挑战,比如倒春寒、干旱,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异体,但只要大家像现在这样,团结一心、积极应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即将播种的种子,这些不断升级的设备,这些充满希望的规划,都是黎明联盟对春天的承诺——在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他们会用双手播下希望,用智慧守护生长,终将在今年秋天,收获更多的金黄,让黎明新城的家园,在末日里愈发繁荣。

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立春,他们在培育室里防治噬种变异体,守护了播种的希望;春分时节,他们会在田野里播下种子,让绿色铺满土地;夏天,他们会迎战新的变异体,守护幼苗成长;秋天,他们会再次收获满仓的粮食,让黎明新城的光芒,照亮更多末日里的人。

在这片刚刚苏醒的土地上,新的生命,正悄悄萌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