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 > 第123章 冬至储备管理与噬温变异体的应对

冬至的雪落得无声,给黎明新城裹上了一层白毯。仓库区的积雪被扫成整齐的堆,露出下方加固过的水泥地面;粮囤外裹着厚厚的保温棉,像给金黄的粮食穿了件棉袄;值守房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里面传来温湿度监测仪的轻微蜂鸣声。这是冬季最关键的“储备管理期”——粮堆的温度和湿度一旦失控,要么结露发霉,要么冻裂籽粒,而冬至前后的极端低温,更是给设备和人员都添了重负。联盟的节奏慢了些,却更细致:老周每天三次检查粮堆温湿度,老郑给所有设备加了防冻装置,苏晚晴的医疗组熬了驱寒汤药,河港的船员则在黎明河冰面上凿了通风孔,防止冰层下的鱼虾冻死,每个人都在为“安稳过冬”拼着细劲。

老周裹着厚棉袄,手里揣着“粮堆温度巡检仪”,每走过一个粮囤,就把探头插进保温棉下的检测口。“玉米囤温度21c,湿度62%;水稻囤20c,湿度60%;大豆囤19c,湿度58%!全在安全线里!”他对着对讲机喊,呼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冷空气中。他伸手拍了拍粮囤外的保温棉,里面的珍珠岩填充得紧实,“这保温棉没白加,外面零下5c,里面还能稳住20c,明年冬天得多备几卷!”

旁边的小王正给温湿度传感器换电池,他戴着厚厚的手套,动作却很麻利。“周叔,这传感器真管用,昨天北边粮囤湿度超了0.5%,立马就报警了,咱们及时开了通风机,没让粮食受潮!”小王一边拧螺丝一边说,鼻尖冻得通红。老周递给他一个暖手宝:“别光顾着干活,手冻僵了容易出错。这传感器是老郑改装的,续航比去年长了三倍,咱们省了不少事。”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设备房检修“粮堆恒温系统”。老郑给系统加了“双路温控模块”,一旦主加热管故障,备用管会自动启动,还能根据室外温度自动调整功率。“你看,现在室外零下6c,系统自动把加热功率调到了50%,粮堆温度刚好稳住20c,比去年省了三成电。”老郑指着控制屏上的参数,眼里满是得意,“我还在管道里加了防冻液,就算设备房温度降到零下10c,管道也不会冻裂。”

小李正在测试“远程应急启动”功能,他在值守房的平板上点了“备用加热”,设备房的备用管立刻亮起了绿灯。“郑工,远程启动太方便了!以后不用冒着雪跑设备房,在屋里就能操作!”小李兴奋地说,老郑拍了拍他的肩膀:“冬天雪大,路滑,能少出门就少出门,安全第一。”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值守房旁搭了“冬季健康站”,铁锅里熬着驱寒的生姜红枣汤,桌上摆着冻疮膏、感冒药和体温枪。陈阳正给值守的队员测体温:“李哥,体温36.8c,正常!来碗姜汤暖暖身子,别冻着了!”苏晚晴则在调配“粮堆应急防冻剂”——用甘油和食用盐按3:1的比例混合,一旦粮堆温度低于18c,就喷在粮囤内壁,防止籽粒冻裂。“这防冻剂对粮食没影响,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潮气,一举两得。”苏晚晴一边搅拌一边说,目光落在窗外的雪地上,心里盘算着明天要给偏远的值守点送些姜汤。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黎明河冰面上忙碌,他们每隔十米就凿一个直径半米的冰孔,孔上盖着带透气孔的木板,防止积雪封孔。“小张,把冰孔周围的雪扫干净,别让风吹进去冻住水下!”老河手里拿着冰镐,每凿一下都要歇口气——冰层已经有半米厚,凿起来很费劲。船员们则在冰孔旁挂了渔网,偶尔能捞上几条冻得半僵的鱼。“这冰孔既能给水下供氧,开春还能提前捕鱼,给联盟加道菜!”老河擦了擦额头的汗,虽然天冷,却忙得浑身发热。

可就在冬至储备管理的第六天,意外突然打破了这份安稳。负责监测北边玉米囤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进值守房,手里拿着温度巡检仪,屏幕上显示“玉米囤深层温度12c,湿度75%”。“周叔!不好了!粮囤温度降了!湿度还超了!我检查了保温棉,没破啊,恒温系统也在运行!”

老周的心瞬间揪紧,他接过巡检仪,又亲自跑到北边玉米囤,把探头插进不同的检测口——表层温度20c,中层16c,深层居然只有11c,湿度还在往上涨。“不对劲,恒温系统没坏,保温棉也没漏,温度怎么会分层降?”老周皱着眉,立刻掏出对讲机:“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北边玉米囤来!粮堆温度异常,湿度超标!”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很快赶到,老郑拆开玉米囤的检测口,用手电筒往里照——粮堆深层的籽粒有些发潮,还能看到细微的白霜。苏晚晴用镊子夹起一粒受潮的玉米,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温变异体’!这是一种耐低温的微生物变异体,能吸附环境中的热量,还会分泌‘吸湿酶’让粮食吸潮——它们聚集在粮堆深层,把热量吸走,导致局部降温结露,湿度一高就容易发霉;更可怕的是,它们在零下10c都能存活,普通防冻剂杀不死,还会顺着粮堆的缝隙扩散,要是不及时应对,所有粮囤都会被它们‘冻潮’,粮食就全废了!”

老郑用“微生物检测仪”扫描粮堆,屏幕上显示“噬温变异体浓度:深层500个\/克,中层100个\/克,表层10个\/克”。“现在北边玉米囤有3000斤粮食受影响,变异体已经开始往东边水稻囤扩散!而且它们藏在粮堆深层,普通消杀剂喷不到,必须把粮堆翻开,分层处理!”老郑的眉头拧成一团,语气凝重:“必须在36小时内控制住,不然低温结露会让粮食冻裂,到时候想救都救不了!”

林墨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在值守房开紧急会,屋里的暖气片嗡嗡作响,气氛却紧张得让人发冷。“噬温变异体的核心威胁是‘吸温降热、吸湿结露、耐低温’,应对的关键是‘粮堆翻晒、深层消杀、恒温加固’。”林墨开门见山,目光扫过每个人,“老郑,你先想办法改装设备,怎么快速翻开冻硬的粮堆,给深层消杀?”

老郑立刻掏出一张草图,铺在桌上:“第一,改装‘低温粮堆翻抛机’——给翻斗加电加热丝,防止粮堆冻在翻斗上,再把翻斗加长,能伸到粮堆深层;第二,制作‘热雾消杀枪’——把消杀剂加热到40c,变成热雾喷进粮堆,既能杀死变异体,又能给粮堆补温;第三,升级‘粮囤保温层’——在原有保温棉外再加一层电热膜,通电后能保持恒温,防止变异体再聚集。机械组6个人,1.5小时内改好2台翻抛机、8把热雾消杀枪,装好3台电热膜!”

“药剂我来调整!”苏晚晴接过话,从医疗箱里拿出药剂瓶,“普通消杀剂杀不死耐低温的变异体,我要调配‘低温强效消杀剂’——用二氧化氯(杀微生物)、丙二醇(防冻)、渗透剂按1:0.5:0.2的比例混合,加水稀释100倍,40c热雾状态下,能渗透到粮堆深层,杀死变异体还不损伤粮食;另外,还要准备‘吸湿干燥剂’,用氯化钙和硅藻土按2:1的比例混合,撒在粮堆深层,吸收多余潮气。”

老河也立刻表态:“河港的船员负责粮堆转运!受影响的粮食先搬到值守房旁的临时保温棚,翻晒消杀后再回囤;另外,我们还能帮忙给粮囤缠电热膜,人多速度快!”

老周最后补充:“农务组负责分层检测——翻抛机翻一层,我们就测一层温度和变异体浓度,达标了再翻下一层;同时记录每批粮食的处理情况,确保没有遗漏;另外,还要安排人盯着恒温系统,一旦温度波动,马上调整!”

“现在是上午10点,11点半前完成设备和药剂准备,12点开始处理,明天晚上10点前必须控制住所有粮囤!”林墨看了看手表,“大家抓紧,雪天路滑,动作快但别慌!”

命令下达后,所有人立刻行动。机械组的队员扛着翻抛机零件往仓库跑,老郑亲自给翻斗缠电加热丝,小李拿着万用表测电流:“郑工,加热丝温度能到50c,够不够化冻?”“够了,50c能让冻硬的粮堆变软,翻斗不会卡壳!”老郑一边说,一边启动翻抛机测试,翻斗顺利插入粮堆,把深层的玉米翻了出来。

医疗组的配药点设在值守房里,两个大陶缸分别装着低温消杀剂和吸湿干燥剂。陈阳按比例将二氧化氯和丙二醇倒入陶缸,老周拿着长棍用力搅拌,药液泛起淡淡的黄绿色:“陈阳,二氧化氯的量再核对一遍!100斤水加1斤二氧化氯,多了会影响粮食口感!”“周叔,我算三遍了,这缸水100斤,刚好1斤二氧化氯!”陈阳举着量杯,刻度线清晰,分毫不差。

赵磊的第三组队员推着翻抛机进入北边玉米囤,小王操作翻抛机,翻斗缓慢插入粮堆,深层冰冷的玉米被翻到表层,带着白霜的籽粒很快在室温下化了潮。“快!喷热雾消杀剂!”旁边的队员立刻举起热雾消杀枪,40c的热雾喷向玉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味,还带着暖意。老周跟在后面,用检测仪实时监测:“温度升到16c了!变异体浓度也降了!”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忙着给粮囤缠电热膜,他们分工合作,有的拉电热膜,有的粘胶带,有的通电测试,很快就给北边玉米囤裹上了一层“暖衣”。“小张,把电热膜的温度调到22c,让粮堆慢慢回温!”老河一边指挥一边帮忙,手套上沾了雪,很快结成了冰。

可就在下午4点,负责监测东边水稻囤的队员突然报告:“周叔!水稻囤深层温度也降了!15c,湿度70%,变异体扩散过来了!”

林墨立刻赶到东边水稻囤,老郑正在检查粮堆缝隙:“是粮囤之间的地面有裂缝,变异体顺着裂缝爬过来了!”林墨果断下令:“立刻用水泥把裂缝封死!苏医生,调两组人过来,给水稻囤喷热雾消杀剂;老河,安排人把水稻囤外层的粮食翻开,加快散热,防止结露!”

队员们立刻行动,封裂缝、喷消杀剂、翻粮食,经过两个小时的紧急处理,水稻囤的温度终于稳住了。“以后每小时都要检查粮囤之间的地面,有裂缝马上封!”林墨对着对讲机严肃地说,所有人都齐声应和——雪天地面容易冻裂,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接下来的一天一夜里,所有人都连轴转。白天,他们在雪地里翻粮堆、喷热雾、缠电热膜;晚上,他们轮流值守,盯着温湿度屏幕,时不时还要出去扫雪,防止积雪压垮粮囤。老周的脸冻得通红,却依然坚持每小时测一次粮堆;老郑的手被电热丝烫了一下,却依然在调试翻抛机;苏晚晴的声音带着鼻音,却依然在指导队员调配药剂;老河和船员们的鞋子湿透了,却依然在给粮囤加固保温层。

明天晚上10点,最后一次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粮囤的深层温度都回升到19c以上,湿度降到62%以下,噬温变异体浓度为零,受影响的粮食也全部处理完毕,重新入囤。“成了!噬温变异体被控制住了!粮食保住了!”老周激动地举起巡检仪,屏幕上的绿色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值守房里的姜汤还冒着热气,驱散了一夜的疲惫。

当天深夜,联盟的食堂里举办了“噬温应对胜利小宴”。后勤组用新粮煮了玉米粥,蒸了红薯,还炖了一锅鱼汤——鱼汤是河港船员下午从冰孔里捞的,鲜得让人暖和。队员们围坐在火炉旁,手里捧着热粥,脸上满是疲惫,却笑得格外安心。

老河喝了一口鱼汤,对林墨说:“以前在末日里,冬天能有口热粥就不错了,现在不仅粮堆安稳,还能喝上鲜鱼汤,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林墨笑着点头:“接下来咱们就等着开春了,冬天正好能做些准备。老郑要抓紧改装种子培育箱,争取培育出更抗寒的作物;苏医生要整理这一年的变异体资料,给明年的防控做预案;老周则要统计今年的粮食消耗,算好明年的播种量;另外,咱们还要趁着冬天加固田埂和灌溉渠,开春播种就能省不少事。”

老周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明年的种植计划表,上面详细记录了每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和时间:“明年玉米种30亩,水稻种25亩,大豆种20亩,比今年多15亩,还打算试种2亩抗寒小麦,要是成功了,冬天也能有新粮吃!”

苏晚晴也补充道:“我已经把所有变异体的资料整理成了手册,每种变异体的特性、防控方法都记好了,还配了图,明年队员们人手一本,遇到情况就能快速应对。”

老郑接过话,手里拿着种子培育箱的最新草图:“这培育箱能模拟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还能加‘变异体抗性测试’,明年春天就能培育小麦种子,争取冬天能收获!”

窗外的雪还在下,火炉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洋洋的。远处的仓库里,温湿度监测仪的蜂鸣声轻轻回荡,粮囤里的金黄粮食安稳地睡着;培育室里,种子培育箱的框架已经搭好,透着春天的希望;黎明河的冰面上,透气孔的木板上积了薄薄的雪,等待着开春的解冻。

林墨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平静和期待。他知道,冬天还没结束,或许还会有雪灾、冻害,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异体,但只要大家像现在这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些安稳的粮堆,这些不断升级的设备,这些充满希望的计划,都是黎明联盟对“未来”的回答——在这片末日土地上,他们不仅守住了当下的温暖,更播下了明天的希望。

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冬天,他们在雪地里应对噬温变异体,守护着过冬的粮食;明年春天,他们会在田野里播下新的种子,让绿色重新铺满土地;明年夏天,他们会再次迎战变异体,守护作物的生长;明年秋天,他们会收获更多的金黄,让黎明新城的家园,在末日里愈发坚固、温暖。

在这片被雪覆盖的土地下,希望的根,正在悄悄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