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行动后的第三天,路也和他的队员们已经回到了训练基地。但这次归来,他们的身份已经悄然改变。
任建军在基地的小会议室里召开了秘密会议,与会者只有工业园区七人、陈志远和任建军自己。
“经过上级批准,你们七人正式编入‘利刃’特别行动组,直接受国安局和武装部双重指挥。”任建军开门见山,“表面上,你们仍是受训民兵,但实际上,你们将接受更高强度的特种训练,随时准备执行特殊任务。”
陈志远接话道:“工业园区事件证明,‘暗影’组织已经将你们列为重点目标。他们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在此之前把你们训练成真正的利刃。”
路也深吸一口气:“训练内容是什么?”
任建军展开一份文件:“按照民兵训练大纲的最高标准,同时加入特种作战元素。重点是电台通讯、障碍突破、战术协同和实战射击。”
周阳眉头微皱:“时间呢?我们只有不到三周的训练期就要结束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陈志远严肃地说,“我们必须在这三周内,让你们达到甚至超过常规部队一年的训练效果。”
这个目标听起来几乎不可能。但想到林霄在边境可能面临的危险,想到“暗影”组织的威胁,没有人提出异议。
---
新的训练计划堪称残酷。
每天凌晨三点半,当整个基地还沉浸在睡梦中,路也七人已经开始了第一轮训练——十五公里全副武装越野。
“快!快!快!”任建军亲自督训,毫不留情,“战场上,慢一秒就是死!”
赵磊依然是队伍中的难点。尽管他已经减重二十多斤,但长途越野对他来说仍是巨大挑战。令人惊讶的是,他从未掉队,即使跑到呕吐,也会爬起来继续前进。
“我不能拖后腿,”每次休息时,赵磊都这样对自己说,“林霄等着我们呢。”
上午是专业技能训练。按照民兵训练大纲,电台操作本是基础科目,但在王浩手中,它变成了一门艺术。
“常规通讯已经不够了,”王浩在训练中提出,“‘暗影’组织肯定在监听我们的通讯频段。我建议开发一套动态加密系统。”
任建军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在完成常规训练的同时,王浩开始编写加密程序。令人惊讶的是,路也在这个领域展现出非凡天赋,经常能提出让王浩都惊叹的思路。
“你以前接触过密码学?”王浩忍不住问。
路也摇头:“只是感觉...很熟悉。好像这些东西本来就在我脑子里。”
周阳私下对路也说:“这可能是路教授研究的后遗症。王浩不是说那些理论涉及人脑潜能开发吗?”
路也沉默不语。父亲的遗产正在以他无法理解的方式改变着他,这种改变既让人兴奋,又令人不安。
下午的障碍训练中,赵磊再次成为焦点。这个曾经的“困难户”,如今在铁丝网下的匍匐速度已经超过了基地纪录保持者。
“你是怎么做到的?”障碍教官忍不住问。
赵磊擦着汗,憨厚地笑了:“就是...感觉身体知道该怎么动。”
事实上,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自身的变化。他们的学习能力、体能极限、技能掌握速度,都远超常人。王浩私下进行的测试显示,他们的神经反应速度和肌肉记忆能力比训练前提高了三倍以上。
“这不符合科学,”王浩困惑地看着测试数据,“人类的生理极限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被突破。”
路也看着训练场上生龙活虎的队员们,轻声说:“也许我父亲的研究,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超前。”
---
两周后,基地组织了一次全面的民兵技能考核。按照大纲要求,考核内容包括队列、射击、战术、通讯等十多个科目。
令人震惊的是,工业园区七人在多项科目中打破了基地纪录。
电台通讯考核中,王浩不仅完美完成了所有常规通讯任务,还现场破解了考官设置的“敌方”加密通讯,用时仅为主办方预计的三分之一。
“这不可能!”通讯考官难以置信,“这套加密系统是我们专门为考核准备的,理论上需要至少半小时才能破解!”
王浩推了推眼镜:“实际上,如果采用多线程并行计算,加上对加密习惯的分析,七分十四秒就足够了。”
铁丝网障碍科目中,赵磊的表现再次引起轰动。他不仅以惊人速度通过低桩网,还在过程中展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技巧——在网下完成了一次毫无必要的翻滚,纯粹是为了展示他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这家伙是把匍匐前进变成艺术了。”一个观战的民兵喃喃道。
周阳在射击考核中打出了五十环满分的成绩,而且所有弹孔几乎重叠。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移动射击中的表现同样出色,仿佛枪已经成为他身体的延伸。
路也的战术指挥考核更是让考官们大开眼界。在模拟城镇作战中,他指挥的蓝军以零伤亡“全歼”了红军一个加强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