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192章 根基初固,暗流涌动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第192章 根基初固,暗流涌动

作者:汉鼎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6:29:41

盛典的喧嚣如同退潮的海水,缓缓消散在宛城的砖瓦之间。街头巷尾,军民百姓依旧津津乐道着那日的盛况,“军师将军”、“王佐之才”的名号被反复提及,与有荣焉的情绪在南阳的土地上悄然发酵。然而,郡守府内,林凡却已迅速将那些浮华的名声与赞誉置之脑后,重新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政务文书之中。

名声是羽翼,也是枷锁。它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与投效,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与更险恶的暗箭。林凡深知,此刻的南阳,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之时。

书房内,烛火摇曳。徐文正躬身汇报着秋收的最终统计结果。

“……主公,军师,此次秋收,南阳七县屯田区,共收粟米一百五十万斛,豆类三十万斛,远超预期。加之民间田赋,府库如今存粮,足以支撑我军三万兵马及宛城官吏两年之用,若遇战事,亦可支撑一年以上。”徐文的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脸上因连日操劳而显疲惫,双眼却炯炯有神。作为内政的主要执行者,没有什么比看到仓廪殷实更令人心安的了。

“善!”刘擎抚掌大笑,脸上尽是满意之色,“文渊,此真乃不世之功!乱世之中,有粮便有心气,有粮便有根基!”

林凡微微颔首,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反而问道:“文若(徐文字),屯田兵与流民安置情况如何?可有怨言?各地常平仓是否已按计划建起,开始收储新粮,以备平抑谷价?”

徐文立刻收敛笑容,肃然答道:“回军师,屯田兵按‘六四分’之例(公六私四),所得足以温饱,且有盈余,士气颇高。流民安置亦按方略,分与荒地、粮种、农具,免三年赋税,如今大多已安定下来。只是……”他略一迟疑,“只是部分新附之地,如西鄂、博望等处,仍有少量本地豪强,隐匿田亩人口,甚至暗中阻挠屯田法推行,与派驻的屯田都尉时有龃龉。”

林凡目光一凝:“名单可曾整理出来?”

“已初步整理,涉及三家,皆为本县大姓,盘根错节。”徐文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呈上。

林凡接过,并未立即查看,只是轻轻放在案几一角,淡淡道:“知道了。此事容后再议。常平仓呢?”

“宛城、穰县、育阳、棘阳四座大仓已建成,开始收储。其余三县亦在加紧修建,月内可成。只是……府库钱帛,因修建仓廪、购置器物、赏赐军民,消耗甚巨,如今已显捉襟见肘。”徐文面露难色。开源节流,开源之后,节流与新的开源便成了当务之急。

刘擎闻言,眉头也皱了起来:“钱帛之事,确是难题。总不能一直靠缴获与……‘影’的特别手段。”他隐晦地提了一句林凡通过情报网进行的一些非常规资金运作。

林凡沉吟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敲击着。他知道,仅仅依靠农业,财政基础依旧脆弱。是时候引入一些新的东西了。

“主公,文若,钱帛之事,我已有初步设想。”林凡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一,可仿效管仲‘官山海’之策,将南阳境内几处紧要的铁矿、盐井(或与荆州其他势力交易获得盐引)收归官营,统一开采、发售,此乃大利。其二,鼓励工匠改良技艺,尤其是军械锻造与织造,产出之精品,既可自用,亦可与江东、西凉乃至汉中贸易,换取急需之马匹、皮毛、药材。其三,整顿市掾,降低商税,吸引四方行商来宛城贸易,使宛城成为南北货殖之枢纽。”

他顿了顿,看向徐文:“文若,此事由你牵头,召集工曹、市掾署相关官吏,三日内拟出详细条陈。尤其是官营工坊一事,可先与石鲁等大匠商议,看看能在‘林凡钢’的基础上,弄出些什么新物件来。”

徐文精神一振,立刻领命:“属下遵命!军师思虑周详,此三策若成,则南阳财源可通矣!”

刘擎也连连点头,对林凡这种总能于困境中找出新路的才能钦佩不已。

政务会议结束后,林凡并未休息,而是换了一身简便的常服,仅带着两名贴身护卫,悄然出了郡守府,在宛城街头信步而行。

他需要亲眼看一看,这在他手中重获新生的城池,最真实的模样。

街道确实比三年前整洁宽敞了许多,两侧的排水沟渠也经过了疏浚。虽是傍晚,行人依旧不少。贩夫走卒的吆喝声,铁匠铺里传来的叮当声,酒肆中隐约的谈笑声,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不少百姓认出了他,纷纷停下脚步,恭敬地行礼,口称“军师”,目光中充满了感激与爱戴。林凡一一颔首回应,心中并无多少得意,反而更添沉重。这些淳朴的民心,是他在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需要守护的责任。

他信步走入一间新开不久的纸坊。得益于他“偶然”提点的、改良自东汉蔡伦的造纸工艺(主要是选料与蒸煮环节的优化),南阳如今已能生产出质量相当不错、成本更低的纸张。虽然还无法完全取代竹简绢帛,但已开始在官府文书、军中传令以及士人书信中流行开来。

纸坊的工匠见到林凡,慌忙要下拜,被他摆手制止。他仔细查看了泡料、蒸煮、捣浆、抄制、烘干的各个环节,又询问了原料来源、产量和售价。

“回军师,如今用的是树皮、麻头、破布,成本不高。一天能出百十张纸,大多供应郡守府和几位将军府上,也有些士人老爷来买,都说比竹简轻便多了!”工匠头子搓着手,憨厚地笑着。

林凡拿起一张微微泛黄但质地均匀的纸张,用手指捻了捻,点了点头:“不错。可试着再加入些稻草、麦秆,或许能进一步降低成本。若能造出更白、更韧的纸,将来大有可为。”他没有提活字印刷,那太过惊世骇俗,时机未到。但优质的纸张,本身就是推动文化传播的利器。

离开纸坊,他又去看了新建的医署。在他的强力推行下,宛城设立了官营的医署,不仅为军中将卒疗伤,也面向百姓开放,收费极低甚至免费。他引入了“隔离”、“沸水消毒”、“酒精(高度蒸馏酒)擦拭”等基础卫生概念,虽然一开始被老医师们视为怪异,但在显着降低了伤口感染和瘟疫发生率后,渐渐被接受。医署内,药香弥漫,几位医师和学徒正在忙碌,见到林凡,也只是简单行礼便继续工作,显然已习惯了这位军师不时的“视察”。

最后,他登上了宛城的北门城楼。

夕阳西下,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放眼望去,城外新开辟的屯田区阡陌纵横,远处山峦如黛,更北方,则是曹操、袁绍等强大诸侯的势力范围。而南方,荆州的核心襄阳,则笼罩在一片未知的迷雾之中。

“根基初固,然四方皆敌,如履薄冰啊。”林凡心中暗叹。他知道,南阳这点基业,在真正的霸主面前,依旧脆弱。必须更快地积蓄力量。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城楼下传来。片刻后,一名作寻常商贩打扮的汉子被护卫引了上来,正是“暗羽”在南阳地区的头目之一。

“首领。”“商贩”压低声音,行了一礼,递上一枚小小的蜡丸。

林凡接过,捏碎蜡丸,取出里面卷着的薄绢,借着夕阳的余晖快速浏览。上面的内容,让他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情报主要有两点:

其一,襄阳方面,蔡瑁近日动作频繁,不仅加紧了与曹操使者(名为吊唁刘表病情,实为密谈)的接触,更开始暗中调动其掌控的荆州水军部分船只,向襄阳附近集结。同时,对长公子刘琦的监视与控制,也变得更加严密。刘琦数次试图出城前往江夏,皆被蔡瑁以“父病需侍奉”为由阻拦。

其二,新野的刘备,近日确实频繁出入隆中,似乎与那位“卧龙”接触已有眉目。更值得注意的是,刘备麾下的赵云,近日率少量精锐骑兵,以剿匪为名,活动范围已接近南阳与襄阳的交界地带。

林凡将绢布在掌心揉碎,任其随风飘散。

山雨欲来风满楼。

蔡瑁看来是铁了心要扶立刘琮,并且不惜引曹操为外援,彻底清除刘琦和任何可能反对他的势力,包括日渐坐大的南阳。

而刘备,果然不甘寂寞,他已经找到了他最重要的那块拼图,并且开始将触角伸向荆州权力的核心区域。

赵云出现在边界,是巧合,还是刘备也对南阳有所想法?或是……在防备南阳?

“继续监视,尤其是襄阳蔡瑁的兵力调动,以及新野刘备与隆中的具体接触情况,我要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林凡沉声下令。

“是!”“商贩”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夜色深沉,郡守府书房内,林凡再次铺开了荆州舆图。

徐文已经被他召来,周卓也奉命从军营赶回。烛光下,三人的脸色都颇为凝重。

“军师,蔡瑁这厮,是想动手了?”周卓性子最急,拳头捏得嘎吱响,“要不俺老周带一支兵马,逼近襄阳,给那姓蔡的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林凡摇了摇头:“不可。我军虽精,但兵力、粮草转运,尚不足以支撑与荆州主力正面冲突。况且,名不正则言不顺。此时主动挑衅,反落人口实,给了蔡瑁甚至曹操干涉的借口。”

徐文捻着胡须,忧心道:“军师所言极是。然则,若坐视蔡瑁勾结曹操,掌控荆州,届时我等便成瓮中之鳖,南北受敌,危矣!必须设法破局。”

林凡的手指在舆图上襄阳与新野之间划过,最终停在了一个点上——樊城。

“关键在于,不能让蔡瑁顺利得手,也不能让曹操的势力过早、过深地介入荆州。”林凡的声音冷静得如同冰泉,“我们需要一个变数,一个能让襄阳乱起来,却又暂时无力吞并荆州的变数。”

“军师是指……刘琦公子?”徐文若有所悟。

“不止。”林凡目光深邃,“还有刘备。”

“刘备?”周卓瞪大了眼睛,“那大耳贼?军师,他可不是善茬,请他进来,岂不是引狼入室?”

“是狼是友,要看如何驾驭。”林凡嘴角微扬,“刘琦名正言顺,却势单力薄;刘备有英雄之志,却无立锥之地。蔡瑁欲除刘琦而后快,曹操亦视刘备为心腹之患。若刘琦与刘备联合……”

徐文眼睛一亮:“鹬蚌相争!军师妙计!若刘琦得刘备之助,据江夏以抗蔡瑁,则荆州必然分裂,内部相争,我等便可从中取利,至少能赢得更多时间!”

“正是此理。”林凡点头,“而且,由刘备去正面抗衡蔡瑁乃至可能的曹军,总好过我们亲自下场。我们要做的,是暗中促成此事,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刘琦和刘备一些……必要的支持,比如,透露一些蔡瑁的动向,或者,在物资上给予些许便利。”

他看向徐文:“文若,你设法安排可靠之人,秘密接触刘琦身边的亲信,透露蔡瑁欲对其不利的消息,并暗示……江夏黄祖,或可依托。记住,务必隐秘,绝不能让人查到我们头上。”

“属下明白。”徐文郑重领命。

林凡又看向周卓:“伯勇(周卓表字),你加紧操练兵马,尤其是骑兵。多派斥候,严密监视南阳与襄阳、新野交界的所有通道。我要知道任何一支超过百人队伍的调动情况。同时,派人盯住赵云那支骑兵的动向。”

“放心吧军师!包在俺身上!”周卓拍着胸脯保证。

安排完这些,林凡再次将目光投向舆图上的新野和隆中。

诸葛亮……终于要正式登上这乱世的舞台了。不知道这位千古名相,在面对自己这个知晓“未来”的变数时,又会展现出何等惊才绝艳的谋略?

他心中竟隐隐生出一丝期待。那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兴奋感。

接下来的数日,南阳这台巨大的机器,在林凡的操控下,开始围绕着新的战略目标高效运转起来。

徐文暗中派出的使者,携带重金与“善意”,悄然南下,目标是江夏太守黄祖以及刘琦身边惶惶不可终日的幕僚。

周卓麾下的骑兵斥候,如同幽灵般游弋在南阳的边境线上,将一道道关于襄阳军动、新野异常的讯息传回宛城。

郡守府工曹的官吏与石鲁等大匠日夜商讨,一份关于设立“军器监”,统一管理矿冶、锻造,并尝试研制新式军械(如改进型弩机、标准化零件)的条陈,被迅速拟定,送到了林凡的案头。

市掾署也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商税章程,并规划在宛城设立专门的“市坊区”,以吸引更多商贾。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汹涌。

这一日,林凡正在审阅徐文提交的、关于处理那三家阻挠屯田的豪强的方案——徐文建议采取分化瓦解,拉拢两家,严惩为首一家,以收震慑之效。

忽然,书房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

进来的是“影”,她依旧是一身黑衣,面容隐藏在阴影中,只有一双清冷的眸子露在外面。

“首领,隆中密报。”

林凡心中一动,放下笔:“讲。”

“刘备三顾茅庐,已于昨日请得诸葛亮出山。诸葛亮随刘备返回新野,刘备待之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议论,不知所踪。另,我们的人观察到,诸葛亮出山后,其家中僮仆分批离开隆中,去向不明,疑似……撒向外围,建立情报网络。”

“影”的声音毫无波澜,却带来了足以改变天下大势的消息。

林凡沉默了片刻,挥了挥手。“影”悄然退下。

书房内,只剩下林凡一人。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三顾茅庐……终于开始了。”他低声自语,“孔明,这盘棋,就让你我二人,好好对弈一局吧。看看是你的‘隆中对’能匡扶汉室,还是我的‘南阳策’,可定鼎天下!”

他转身回到案前,提笔在徐文那份方案上,批下了一个“可”字,笔力千钧。

乱世之中,仁慈与雷霆,需并行不悖。内部不稳,何以争雄外敌?

整顿内部,静观荆襄之变,以待天时。这盘大棋的中盘搏杀,即将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